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
——《荀子·君道》
一國之君是人民的本源;本源清澈下流就清澈,本源渾濁下流就渾濁。
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圓而水圓。
——《荀子·君道》
國君像日晷,老百姓就像日影,日晷端正則日影正。國君像盤,老百姓就像盤中的水,盤圓則水也圓。
上一則下一矣,上二則下二矣;辟之若草木,樹葉必類本。
——《荀子·富國》
在上的君臣同心同德,在下的民眾也同心同德;在上的君臣離心離德,在下的民眾也離心離德。這就好比草木,它的枝葉是由根決定的。
不勁直,不能矯奸。
——《韓非子·孤憤》
一個人如果不剛勁正直,就不能矯正歪邪。喻指以身作則。
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韓非子·二柄》
楚靈王喜歡細腰的美女,因此,全國就會有很多人女子忍受饑餓減肥。喻指上有所好,下必風行。
臣之忠詐,在君所行也。
——《韓非子·難四》
官吏的忠誠或者奸詐,全在於一國之君的行為。
不躬不親,庶民不信。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一國之君不以身作則親自去做,老百姓就不相信。
上用目,則下飾觀;上用耳,則下飾聲。
——《韓非子·有度》
一國之君如果用眼睛觀察,下麵的人就把行為偽裝得很中看;一國之君如果用耳朵傾聽,下麵的人就會把言談偽裝得很中聽。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墨子·所染》
放在青色的染料中就染成青色,放在黃色染料中就染成黃色。放入的染料變了,染的顏色也隨之而變。喻指外部環境對人的影響。
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
——《管子·七臣七主》
楚靈王喜歡細腰的美女,美女們就節食減肥;吳王喜好習劍練武,將士們就不怕死。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
——《莊子·田子方》
老師若慢走我也慢走,老師若急行我也急行,老師若奔跑我也奔跑。喻指追隨仿效。
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莊子·德充符》
鏡子明亮就不會落上灰塵,落上灰塵鏡子就不會明亮。若長期和賢德的人在一起相處就會少犯錯誤。
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莊子·天運》
隻知道西施皺眉頭很美,而不知道西施皺眉頭為什麼美。
道民之門,在上所先。
——《商君書·君臣》
民眾喜歡做什麼事,全要看一國之君提倡什麼。
身不正,則人不從。
——戰國·魯·屍佼《屍子》
自己不端正,別人就不會聽從你。
君者,盂也;民者,水也。盂方則水方,盂圓則水圓。
——戰國·魯·屍佼《屍子·處道》
國君像盛水的盂,民眾像盂裏的水。盂的形狀是方的,盂裏盛的水也就成方形。盂的形狀是圓的,盂裏盛的水也就成為圓形。喻指為官者的品德言行對群眾有巨大的影響。
欲來鳥者先樹木。
——《文子》
希望招來鳥的人得先種樹。喻指以身作則。
所禁於民者不行於身。
——《文子》
禁止民眾做的事自己不能去做。
欲勝人者先自勝,欲卑人者先自卑。
——《文子》
想戰勝他人的人先要戰勝自己,想使他人服從的人先要服從自己。
葉落者,風搖之;水濁者,物撓之也。
——《文子》
樹葉飄落是因風的吹搖,水渾濁是有東西在攪和。喻指環境對人的影響。
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
——《列子·說符》
身體修長則影子就長,身材矮小則影子就短。喻指言行的客觀影響。
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尚書·益稷》
一國之君如果去處理瑣碎細小的事務,下屬就會怠惰,一切政事就都會荒廢。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尚書·益稷》
國君若賢明,下屬就會善良,國家的事就會興旺發達。
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
——《尚書·說命上》
通曉事理稱之為明智,明智的人能以身作則。
爾惟風,下惟草。
——《尚書·君陳》
你好比是風,下屬民眾則好比是草。喻指草因風而起伏左右,民眾則受為官者言行的影響。
後德惟臣,不德惟臣。
——《尚書·冏命》
一國之君是否有高尚的品德,其根源全在於處在他身邊的官員。
能為人則者,不為人下矣。
——《左傳·昭公元年》
能成別人榜樣的人,不是地位低下的人。
上之所為,民之所歸也。
——《左傳·襄公二十年》
居高位的人怎麼做,民眾就會跟著去做。
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
——《國語·晉語》
想要他人愛自己,自己必須先愛他人;想要他人服從自己,自己首先應該先服從他人。
聽和則聰,視正則明。
——《國語·周語》
經常聽到和諧的聲音就會變得聰明,經常看到端正的事物就會變得明事理。
一夫善射,百夫決拾。
——《國語·吳語》
一個人善於射箭,許多人就會跟他學習射箭。喻指有學問的人,會吸引眾多的人來向他學習。
上無驕行,下無諂德。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上級如果不驕橫,下級就不會諂媚。
禁之以製,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二》
下令禁止一種行為,而自己卻不身體力行,那麼老百姓是不會停止不做的。
上無羨賞,下無羨財。
——戰國·慎到《慎子·德威》
上級不濫發賞賜,下級也不會追求不應有的錢財。
上無疑令,則眾不貳聽;動無疑事,則眾無二誌。
——戰國·尉繚《尉繚子·戰威》
上級沒有猶豫不決的號令,民眾是不會聽信流言的;行動不動搖不定,民眾就不會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