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者庶人之師,其身既正,不令而行。

——唐·姚崇《執秤誡》

當官的是老百姓學習的榜樣,自身端正,不須命令人們也會照辦。

善禁者,先禁身而後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後身。

——唐·馬總《意林·申鑒》

善於推行禁令的人,先禁止自己而後禁止別人;不善於推行禁令的人,先禁止別人而後才禁止自己。

上行下效,然謂之教。

——唐·馬總《意林·政論》

上級怎麼做,下級就怎麼做,這就是所說的“教”。

上失膚寸,下失尋常。

——唐·馬總《意林·韓子》

上級犯了較小的錯誤,下麵就會釀成嚴重失誤。

麗柱者丹,附墨者黑,蓋累漸而得之也。

——唐·王績《負笭者傳》

經常接近紅色易變成紅色,經常靠近黑色易變成黑色,這是由於浸染積累而變成的。

為絲若不直,焉得琴上聲。

——唐·邵謁《送徐群宰望江》

如果琴弦不直,彈出的琴聲也不會純正。

多士之林,不扶自直。

——唐·楊炯《參軍事盧恒慶讚》

身處正派人中間,不需要別人幫助也可成為正直的人。

一波才動萬波隨。

——唐·船子和尚《頌釣者》

一個水波動,就會有成千上萬個水波隨之而動。喻指局部對全局的影響。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為下。

——《唐太宗紀》

效法上等的,隻能成為中等的;效法中等的,難免成為下等的。

但立直標,終無曲影。

——五代·張昭遠等《舊唐書·崔彥昭傳》

隻要立的標杆是筆直的,就不會有彎曲的影子。

山鳴穀應,風起水湧。

——宋·蘇軾《後赤壁賦》

風吹山而鳴,山穀會跟隨響應;風刮起來,水浪會湧起。喻指事物之間的影響。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

——宋·蘇軾《盛南仲知衡州》

沒有不能正己卻能正人的人。

厲精,英如自上率之。

——宋·蘇軾《策別第八》

振奮人的精神,不如上級身體力行,起表率作用。

上有毫發之意,則下有丘山之取;上有滂沛之澤,則下有涓滴之施。

——宋·蘇轍《久旱乞放民間積欠》

國君想取頭發那麼小的一點東西,下麵的官吏就要占有山丘那麼大的東西。國君有滂沱大雨一樣的恩澤,下麵的官吏就有小雨點一樣的施舍。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宋·歐陽修《連處士墓表》

做事身體力行,不用說話,便自然取信於他人。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宋·歐陽修《陳公神道碑銘》

用命令率領人,不如身先士率。

哲人日以遠,典型在夙昔。

——宋·文天祥《正氣歌》

曆史有德行的人離我們一天天久遠了,但他們留下的風範,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愛利,則聚斂之臣求之;愛武,則談兵之士求之;愛勇,則樂傷之士求之;愛仙,則方術之士求之;愛符瑞,則矯誣之士求之。

——宋·張商英《素書·安禮》

君王喜好財貨利益,搜刮民脂民膏的臣子就找上門來;喜歡打仗,用武有道的人就找上門來;生性勇敢,以傷亡為樂事的人就找上門來;愛好神仙,懂得神仙術的人就找上門來;希望吉祥的征兆,以曲為直以假為真的人就找上門來。

善者親之,以治吾不善;不善者親之,以成吾善。

——宋·崔敦禮《芻言》

親近有德行的人,可以糾正自己不好的地方;親近缺乏德行的人,可成就自己好的地方。

賢者,吾敬之以為法;不賢者,吾敬之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