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荒誕奧秘(10)(2 / 2)

說來也真可憐,澳大利亞人處心積慮要加以圍殲的這種大鳥,其實並不是凶惡的猛禽,它不但不會進攻人,也不會進攻其他動物,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它還是一種十分討人喜歡的動物呢。

成年鴯鶓有一個成年男子的高度,體重也有五六十千克,是世界上僅次於鴕鳥的第二大鳥。

這種大鳥長相古怪:長脖子上頂著個小腦袋,滿臉毛茸茸的,睜著雙大圓眼睛。不過,其貌不揚的鴯鶓性格極其善良,容易馴服。在澳大利亞的草原和沙漠地區,常可見到它們在悠閑地走動,長長的脖頸一伸一縮地,還老是咧著嘴,看上去就像在笑似的。如看到有旅遊車停在路旁,鴯鶓還會大搖大擺地跑過去,將長脖子伸進車窗,咧嘴笑著,對旅客表示親昵友好。

雖說鴯鶓長相溫和,可行動頗為敏捷,當它們受驚奔跑時,猶如奔騰的野馬,每小時能跑上100千米,比鴕鳥還快。它還是遊泳高手,當把它們趕入水裏時,可看到它們高超的遊泳技藝。不過,它們和鴕鳥一樣,翅膀都已退化,雖然是鳥類,卻不會飛,哪怕是像母雞那樣撲騰幾下翅膀都不可能。

鴯鶓的卵也很有特色。一是大,它長約15厘米,約重600多克,相當於10來隻雞蛋的重量,這樣大的蛋,要煮上一個多小時才會熟;二是顏色漂亮,是淡淡的綠色,在孵化時,顏色會加深;三是卵殼硬,不太容易打碎,所以當地有人將鴯鶓蛋殼作為盛器用,比如用來裝牛奶、穀物等。

可是,最有特色的,與其他鳥類大不相同的,而鴯鶓的孵雛。

在發情季節,雌鳥把雄鳥招來,在眾多的“求婚者”中挑選出自己的“佳婿”,交尾以後,在平地上隨便找一個巢,產下幾個卵,就算完成了它作為“母親”的全部職責,飄然而去。

其餘的工作,則全部留給被遺棄“丈夫”去做。鴯鶓丈夫可比太太勤勞、賢惠多了,太太出走之後,它把卵一個個撥到自己的身下,一麵耐心地孵雛,一麵警惕地保護著它們。

小鴯鶓出世以後,鴯鶓爸爸會一連七八個星期帶領著它們,形影不離,為它們的成長而操勞。如果遇到敵害,它會挺身而出,把敵人引開,讓小鴯鶓躲到有保護色的草絲中去。等敵人走遠了,再回頭把它們引出來。與此相反,雌鳥對自己的後代漠不關心,獨自過著遊手好閑的“貴婦人”生活,直到下次交尾季節到來,再重新挑選配偶,再做一回短暫的“母親”。

鴯鶓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以草和野果為食,有時還要吃些昆蟲。按理說,以它們與世無爭的溫順性格,是極容易與人和平共處的,那為什麼還會出現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呢?

澳大利亞人對它們的指責是:偷吃供牛羊食用的草,偷飲供牛羊飲用的水!這又為什麼會惹澳大利亞人上火呢?原來,澳大利亞本來是沒有牛羊這兩種動物的,後來,英國移民把它們引進到這塊大陸來。由於澳大利亞有著豐美的草原,又沒有猛獸,所以牛羊生活得特別好,比它們在英國老家生活得還要好,畜牧業成了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產業,澳大利亞人對牛羊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越來越專一。

“殺掉這些可恨的鴯鶓,為我們心愛的牛羊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人們殺氣騰騰地作出了決定。更荒唐的是,政府甚至還為它定下了賞格:每打死一隻鴯鶓可得一個英鎊。1937年一年,僅羅克漢普頓一地,就為此發了37000英鎊賞金,你可以算算有多少隻鴯鶓喪生。一直到1964年,澳大利亞政府還在為這個荒唐的決定支付賞金,這一年打死的鴯鶓是14476隻!

可憐的鴯鶓,在澳洲大陸平安地生存了數十萬年之後,終於遭到了厄運。雖然澳洲仍然沒有猛獸,但有著比猛獸更凶猛百倍的人類,在人們的圍追堵截下,它迅速走向了滅亡之路,不到30年,它們的身影就從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的草原上消失了。這時,人們才如夢初醒,想起鴯鶓的種種可愛之處,才想到地球並不是人類專有的,各種生物應該和諧地共存於地球上,才意識到以前所作所為的荒唐。70年代起,覺醒了的澳大利亞人發起了“搶救鴯鶓”運動。現在鴯鶓已被視為澳大利亞的象征、澳大利亞的驕傲,並和袋鼠一起被選作國徽標記,以讓人們時時都能見到它們,想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