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發明異趣(2)(2 / 3)

起初,斯潘塞還疑心是工作時身體發熱或流汗的關係,但是有一次,他剛剛爬上雷達的塔台,掏出巧克力一看,發現那東西已在開始融化了。看看四周,沒有爐子,隻有雷達在發出強大的電磁波。於是,他推測電磁波具有加熱食物的功能。

經過實驗研究,斯潘塞證實了他的推測:雷達發生的電磁波中有著微波,微波可以穿透巧克力塊,引起巧克力的分子振蕩;分子的劇烈振蕩產生了熱,於是,巧克力融化了。

既然微波能加熱巧克力,自然也能加熱肉、蔬菜和其他食物。雷西恩公司對其雇員的這項發現大感興趣,公司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研究班子,開始從事新型烹飪器的研製工作。1947年,雷西恩公司將哈爾當年的發明——磁控管用在了新型烹飪器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爐,並在市場上進行試銷。

從此,人類有了一種全新的烹飪方法。傳統的烹飪離不開火,而微波爐裏沒有火;傳統的烹飪方法是從食物的外部加熱,等待熱慢慢地傳到內部,而微波爐是內外同時加熱,從一開始就穿透到食物的內部!

盡管這種前所未有的爐子沒有火焰,不燃燒,能使人們對討厭的油煙說聲“再見”,但它在市場上卻乏人問津。原因既出乎發明者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人們對微波爐的從食物內部加熱的特殊方式,對食物熟了而爐壁依然發冷的特別現象深感神奇而又恐懼!就這樣,被人們視如怪物的微波爐很快就從商店的櫃台中消失了。

1960年,日本的夏普電器公司認為微波爐將是個賺錢的產品,便向美國購買了專利技術,將微波爐正式投入商品化生產。可微波爐時運不濟,再次受到冷遇。直到1974年,屢遭失利的微波爐才時來運轉,成為熱銷產品。因為此時由於科技的高度發展和科技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這個“怪物”已能接受了。

微波爐的興衰不免使人聯想到發明的時代性:一項發明的誕生必定與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有密切的關係;一項發明的推廣使用也必定與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科技知識水平密切相關。

飛艇興衰史

1784年7月6日,法國巴黎的近郊,人們三三兩兩神情緊張地聚在一起,時而仰望天上,時而又蒙起眼睛。忽然,有人大聲叫了起來:“那飛魚掉下來了!”於是,便有好些膽大的人向一片曠地奔去……他們在幹什麼?

他們在看天上出現的一個奇異景象:一條約有16米長、10米直徑的大“飛魚”,正在空中浮沉。原來,這是法國的羅伯特兄弟正在做世界上的第一次飛艇試驗。

在此之前,他們的同胞兄弟蒙哥費爾已成功地進行過載人的氣球飛行。可氣球並不能控製飛行方向,作為一種遊戲或表演是挺精彩的,要想利用它來進行空中的交通運輸就不行了。羅伯特兄弟萌生了這樣的念頭:在氣球上配備推進器材,使它定向飛行。

羅伯特兄弟認為,氣球在大氣中沉浮和魚兒在水中遊弋的原理是一樣的。他們便把自己的氣球做成水滴形的,長有16米,直徑10米,氣囊容積940立方米,充滿氫氣後可以帶著數百千克的重物升上天去。

7月6日,第一次試飛開始了。氣囊裏充進氫氣之後,這魚形氣球便順利上升了。吊籃裏的7個人用力劃著木框上蒙著綢布做成的大槳,控製著氣球的航行,這條巨型“飛魚”居然能笨拙地在空中轉向。然而,還未等他們發出歡呼,羅伯特兄弟發現事情有點不太妙了——氣球一直在緩緩上升,那氣囊逐漸脹大起來,馬上就要爆炸了!

原來,氣球越向上升,大氣壓強越低,外邊大氣壓變小,氫氣球體積就要膨脹。一旦氣球脹破,這些試飛者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情急之下,大羅伯特抓起一把匕首,冒著極大的危險,攀上吊繩,用力刺破氣囊。隨著長長的“刺——”聲,氫氣泄了出來,氣球終於安全地降落下來。

兩個月後,羅伯特兄弟駕著裝有放氣閥門的氣球升上了天空。這次,他們連續飛行了7小時,按照原計劃著陸。羅伯特兄弟的這種可以操縱方向的氣球便是飛艇。他們設計的飛艇外形很合理,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原則,以後人們製造的飛艇,基本上都取這種外形。

19世紀時,由於新的動力機械的發明,飛艇的發明掀開了新的一頁。

1852年9月24日,在巴黎郊區的競技場上,法國發明家吉法爾駕著他製作的飛艇起飛了。它有44米長,上麵安裝了一台蒸汽機,能以每分鍾110轉的速度帶動一個直徑3米多的三葉螺旋槳,推動飛艇以每小時94千米的速度航行。隻是這艘飛艇的導向裝置不大理想,所以在結束飛行時,居然不聽人的指揮了,不肯回到起飛地點去,落到了一個牧場裏,壓死了8頭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