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8月9日,在巴黎的查萊斯默登,由勒納爾和克雷布斯這兩個軍隊裏的工程師設計製造的“法蘭西號”飛艇上天了。它長51米,裝有一台625千瓦的電動機,帶動直徑5米的大螺旋槳,最大航速可達每小時24千米。它順利地在巴黎上空進行了25分鍾的飛行,並且準確地飛回了起飛地點。
在飛機問世以後,飛艇由於具有結構簡單、操縱方便、載重量大的優點,因此繼續得到發展。1917年,德國曾用飛艇向非洲運送藥品,往返13000多千米。它的這種運航和載重本領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20世紀30年代,是飛艇的最盛時期。1936年,德國製造了堪稱當時奇跡的“興登堡號”飛艇。它長242米,下麵的吊廂可載旅客72名,有單人和雙人艙室,艙室裏附有可供應冷熱水的浴室,有一個大餐廳和一個圖書廳。在吊廂兩側還有走廊,旅客們可以像在海船的甲板上那樣散步,隔著玻璃窗觀看天上人間的美景。
“興登堡號”共飛行了63次,其中有37次是橫渡大西洋,它能以每小時130千米的速度持續飛行14000多千米,這真叫海麵上的輪船看見了就覺得慚愧。可它在天上隻神氣了一年多,1937年5月6日,停留在美國新澤西州萊克赫斯特上空時,尾部突然起火,幾秒鍾之內,“興登堡號”就變成了一團火球慢慢落地。
這次失事,不僅有36人死亡,也宣告了“飛艇時代”的結束。因為那時的飛艇充的都是氫氣,氫氣易燃易爆,有時在高空中遇到雷電風暴也會起火爆炸。“興登堡號”失事之前,飛艇已發生類似的事故多起。此後,便沒有人再敢問津飛艇了。天空,成了飛機的一統天下。
降落傘傳略
在發明史上,許多發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由一個人單獨發明的,而往往是連續的、漸進的,由許多人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裏陸續完成的。降落傘就是這樣的發明。
世界上最早的一次“跳傘”,有人認為發生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據《史記》記載,舜死了母親,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一個妻子,生了個小兒子名叫象。瞽叟和妻子偏愛象,想把舜害死。一次,瞽叟讓舜到糧倉頂上去塗泥防雨,舜上去之後,瞽叟就從下麵點著了火。走投無路的舜急中生智,抓起兩頂鬥笠,拉著係繩就往下跳,得以安全降落地麵。舜後來成為了帝王,這件趣事才得以被司馬遷記下,傳諸後世。
舜的時代傘還沒有發明,把他的那次“空降”行動說成跳傘有點牽強。真正的“跳傘”,距今不到1000年。
那是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的事了。廣州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寺頂的塔尖上有一隻金雞。不久,金雞被人偷走了。人們都很奇怪,塔那麼高,竊賊是怎麼逃走的呢?後來抓到了竊賊,他招供說偷竊時先帶好兩把傘,金雞偷到手後,便乘一陣大風刮過,張開兩把傘落到院外的地麵上,沒有一點損傷。
中國人的這種“創舉”,後來傳到了國外。17世紀時,中國南方的一個雜技班子到暹羅(今泰國)演出。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節目是演員們每人拉著兩把傘從高處往下跳。由於無法控製方向,有時落到地麵上,有時落到樹上。這驚險有趣的表演給一位法國商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寫進了他的《曆史關係》一書中。
1783年,法國物理學家雷諾曼看到了這本書,大感好奇,想親身試一試。他仿效中國雜技演員,兩手各執一把陽傘,從二層樓安全落下。成功了的雷諾曼得意地把自己的“壯舉”告訴了親朋好友,他的好朋友加內林也知道了這件事。
當時的法國上流社會熱衷於科學實驗與探險活動,此時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是熱氣球升空實驗。加內林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氣球把人帶到高空,再跳傘降落下來!當然,要完成這樣名副其實的壯舉,靠陽傘是做不到的了。於是,加內林仿照舊傘的樣式製作了一把碩大的傘,也用肋狀物撐開,在傘下係著一個小吊籃。他將站在吊籃裏降下——他清楚地知道,在高空,他無力用手抓住這樣的一頂大傘。
1797年10月22日,在巴黎現在的萊蒙公園上空,一隻氫氣球將加內林帶到了800米的高空。
然後,加內林一拉係在氣球上的釋放繩,他和降落傘便離開了氣球。傘蓋被強烈的氣流吹得鼓鼓的,帶著加內林站立的吊籃緩緩下降。至少有數萬人在場觀看加內林的壯舉,歡呼他開創了人類自天而降的曆史。
不過,此時在吊籃裏的加內林全無成功的喜悅。由於降落傘中心沒有排氣孔,鼓足了的空氣隻能從傘側逸出,這頂大傘被弄得晃來蕩去,搖擺得很厲害。毫無思想準備的加內林覺得自己的五髒六腑都被移了位,簡直痛不欲生。等落到地麵時,這位首次跳傘的英雄根本不可能接受蜂擁而上的人們的祝賀——他趴在吊籃口上不斷惡心嘔吐,已快失去知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