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朽豐碑(9)(1 / 3)

百花叢中,小姑娘輕手輕腳,想捉住美麗的大蝴蝶;陣雨過後,男孩子東奔西跑,想俘獲在積水潭上飛翔的蜻蜓。

你可能已經知道,蝴蝶的幼蟲是吃植物的害蟲,蜻蜓是捕食害蟲的益蟲。但是,在昆蟲的世界裏,還有許許多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螞蟻會“放牧”自己的“奶牛”,而這奶牛是植物的大敵——蚜蟲;蠶吐絲為人類作出了貢獻,但是它的兄弟鬆毛蟲卻專幹壞事;屎克螂忙忙碌碌滾屎球,為的是給子女準備美餐;蟬最愛高聲唱歌,而自己卻是聽不到聲音的聾子;螢火蟲吃什麼呢?吃美味的蝸牛。

隨便哪一種昆蟲,都有自己獨特的本領和有趣的生活史,都可以為它寫一本動人的傳記。

是誰用畢生的精力,為各種各樣的昆蟲,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傳記呢?他便是十九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法布爾。

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法布爾從小喜歡蟲子,開始是好玩,後來就入了迷,最終把研究昆蟲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

他說:“我隻是朝著常常在我麵前的一個目標走去,那就是想在昆蟲學上增加一些篇幅。”

他真的這樣走了下去,一直走到老。他所貢獻出來的,是十大卷《昆蟲記》。

要想研究一門前人還沒有很好研究過的學問,可不像你坐在學校教室裏學習那樣容易。法布爾研究昆蟲的時候,既沒有這樣的學校和老師,也沒有課本。他的課堂是大自然,老師和課本是昆蟲。要想在這個學校裏學到東西,需要付出高昂的學費,那就是長期不懈,艱苦努力。

法布爾為了獵獲自己的觀察對象,經常在山林野穀中終日奔走。他有時冒險爬上懸崖峭壁;有時被荊棘刺得遍體鱗傷;有時給暴雨淋成落湯雞;有時在濃霧中迷失了方向;有時在炎炎烈日下耐心等待;有時又不得不在陰暗的密林中挨過黑夜。

法布爾對收集到的各種各樣昆蟲,都進行過長期的細致觀察:從它們的出生、蛻變、成長到死亡,包括它們的獵食、戀愛、打架、建造住宅、生兒育女等。為了觀察一種昆蟲,常常是前後經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他才下結論。

鬆毛蟲是鬆林的害蟲。這種毛毛蟲會吐絲鋪路。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去赴宴,結果是鬆葉被吃得精光。受害的鬆林,漫山遍野,像火燒過的那樣,大片大片地死了。

為了研究鬆毛蟲的生活規律,法布爾在長時間觀察中,常常把眼睛都看腫了,手指也被鬆毛蟲的毒刺刺得火辣辣的。他發現:鬆毛蟲總是集體居住在用絲搭成的窩裏,並且總是沿著它們自己鋪的絲路行動;冬天躲在落葉和雜草中,春天結繭變蛹,最後從地下鑽出來。

為了找到鬆毛蛾產卵的地點,法布爾煞費苦心,才發現產卵的地方,原來在鬆葉的鱗片下邊,卵排列整齊,一共9行,每行35顆。鬆葉的鱗片,保護著卵不受風雨襲擊;小毛蟲由卵中鑽出來後,立刻就可以吃到鬆葉。真是沒有比這裏更好的地方了。

法布爾還發現:如果天氣要變,鬆毛蟲是不出來遊行的。這個壞東西,倒是可以當做晴雨表用的。

昆蟲世界,奧妙無窮。

法布爾經常冒著被蜂群包圍蜇刺的危險,去偷取蜂窩。有一回,他從蜂窩中捉了幾十隻蜂,用白顏料在它們身上點上標記,然後裝在盒子裏,帶到三四公裏外放掉。這些蜂,很快就飛回了自己的窩。最快的兩隻蜂,隻用了三刻鍾,就頂著大風飛回來了。

蜂是怎樣識別方向的?

蛾類的求偶本領,那更是有趣了。

法布爾找到了一個孔雀蛾的蛹。他把這個蛹放在房間裏孵化成了雌蛾。沒有想到,當天晚上,就招引來了幾十個像蝙蝠一樣大小的雄孔雀蛾,在屋子裏飛來飛去。

雌蛾是怎樣招來這些對象的?天那樣黑,雄蛾又是怎樣從一20裏外,穿過叢林飛來的?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法布爾選用了木解蠶蛾作試驗。他前後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找到了雌的木解蠶蛾。他發現:

雌蛾出世後的前兩天,對雄蛾沒有招引力;到第三天下午三點鍾,雄蛾才成群結隊飛來了。

他把雌蛾放在密封的玻璃罩裏,雄蛾雖然能看見雌蛾,但是並不理睬它,這說明招引力與視覺無關。但是,隻要讓玻璃罩透一點氣,雄蛾就來了。奇怪的是:雌蛾呆過的樹枝、棉花團,也同樣會吸引來大批的雄蛾。

啊,是氣味,是雌蛾的氣味吸引幾十裏外的雄蛾朝它飛來的;而這氣味,人一點也聞不到。

當時人們還不能解釋這種現象,現在已經知道了,那是雌蛾分泌的性激素引起的。

法布爾雖然不是第一個研究昆蟲的人,但是他對各種昆蟲的精細觀察,對昆蟲生活的詳盡描述,卻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與他同時代的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曾稱譽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法布爾不僅提供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而且還提出了許多研究昆蟲的方法。他解決了一批問題,又提出了一批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不斷深入了解昆蟲的習性,就可以讓昆蟲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桑蠶吐絲,早已為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所發現和利用。今天,以蟲治蟲、以蟲治病等方法,正在農業生產上得到廣泛的應用。比如毛毛蟲吃植物是壞事,但是有個地方的仙人掌孳生成災,後來找到了一種專吃仙人掌的毛毛蟲,這才把仙人掌消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