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朽豐碑(11)(1 / 3)

在海德堡公墓裏,一塊普通的墓碑常常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上麵寫著:

“科塞爾,K·M·L·A(1853916~192775)”

“生理學家、化學家”

“1910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

人工降雨的發明者蘭米爾

發明充氣白熾燈泡的博士

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所在地。

1909年的夏天是如此酷熱,驕陽似火,灼烤著萬物生靈,隻有蟬在拚命地鳴叫,企圖打破夏日的沉悶和單調。

綠樹掩映的菲克爾街盡頭,有幾所白色的小棚式建築,房子的大門邊寫著“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究實驗室”的字樣。實驗室裏一改往日緊張忙碌的情景,靜悄悄的像沒有人一樣。

十幾位研究人員圍坐在一張碩大的實驗桌旁,桌上放著上百個各式各樣的電燈泡。

大家都沉默不語,沮喪的心情猶如烈日暴曬的街道,沉悶、壓抑。

實驗已經失敗了上百次,他們嘔心瀝血研究的問題——如何延長燈泡內鎢絲的壽命,依然困擾著每個人業已疲憊的神經。

忽然,實驗室主任惠特利一陣風地闖了進來,興奮地對他的下屬們說:

“嗨!夥計們,振作起來!蘭米爾先生就要來了!”

蘭米爾?愁雲立刻從每個人的臉上一掃而光,這位大名鼎鼎的化學家,肯定會給他們指出一條成功之路的。

蘭米爾何許人也?

他1881年1月31日生於美國紐約,1899年在布魯克林的普拉特學院畢業,同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903年獲冶金工程學士學位。後攻讀物理化學,1906年獲博士學位,現在在新澤西州的史蒂文斯工學院任教,講授分析化學。

蘭米爾從小就喜歡動手製造一些小東西,尤其喜歡做實驗。

像所有偉大的科學家一樣,蘭米爾的幼年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還特別喜歡看書,不管是什麼書,不管他能否看懂,他總要囫圇吞棗地看上一遍。

這種讀書方法後來幫了他的大忙,他如果查詢某種資料,腦子裏立刻就會閃現這種資料的出處。

在浩如煙海的書籍文獻中,這確實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

1906年,在著名化學家能斯脫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研究各種氣體在灼熱的鉑絲上如何變化,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獲得了博士學位。

蘭米爾的學校正放暑假,他決定利用這段時間到通用電氣公司的研究實驗室進行訪問,順便做些研究工作。

實驗室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拜讀過他的博士論文,非常佩服他研究鉑絲加熱時的精辟見解,如果他能來指導實驗工作,無疑能使實驗走出低穀。

蘭米爾對他們的問題很感興趣。

燈泡裏的鎢絲為什麼用不了多長時間就燒斷了呢?隻有一種原因,燈絲在燃燒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鎢絲在反應中慢慢變細,最後終於斷開。這僅僅是蘭米爾的猜測,還需要實驗加以證明。

蘭米爾將一些鎢絲在空氣中加熱,發現燈絲逸出大量的氣體,經過鑒定,這種氣體是由鎢原子組成的。蘭米爾在真空中重複了上述實驗,逸出的氣體就大大減少了。

蘭米爾把自己的分析向大家做了解釋:“燈泡裏的空間應該是真空的,但由於條件所限,或多或少會有微量的空氣,在這樣不完全的真空中,處於白熱狀態的鎢絲會蒸發出鎢原子,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氫氣發生反應,鎢絲就會漸漸變細,最後完全燒斷。”蘭米爾一語中的,解開了大家心頭的疑團。

惠特利很欣賞蘭米爾的才幹,希望他能夠留下來,為通用公司的發展盡力。

“我對經商不感興趣,況且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呢?”蘭米爾推辭道。

“你隻管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其他的都可以不管。”“如果我的研究沒有任何實際應用的價值呢?”蘭米爾追問了一句。“我說過了,你隻管研究,根本不必考慮其他任何問題。”惠特利又重複了一句。惠特利的信任和大度感動了蘭米爾,他決定留在通用電氣公司。

影響鎢絲壽命的原因找到了,許多研究人員都認為:要想使燈絲不被燒毀,關鍵是盡可能將燈泡內的空氣抽幹淨。

經過多次的實驗,他們發現:燈絲的壽命雖然略有延長,但離實際的要求還差得很遠。

蘭米爾不愧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實驗接連失敗後,他又換了一種思路。

燈泡內絕對的真空是不可能的,如果將燈泡裏充滿不活潑的惰性氣體,如氬氣和氮氣,結果會怎樣呢?蘭米爾為自己的想法而激動,他立刻開始了實驗。

他先將燈泡內的空氣抽淨,然後將氮氣和氬氣充滿燈泡,接通電源。燈亮了。

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成功了!幾千個小時過去了,蘭米爾的充氣燈泡仍然散發著柔和的光芒。

大家圍著他歡呼雀躍,這個困擾了人們近10年的難題終於被年輕的蘭米爾解決了。

表麵化學的創立者蘭米爾成功了,他沒有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作為一個科學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通用電氣公司知道蘭米爾的出色才能,對他的任何研究課題都不加幹涉,還給了他極好的待遇。大量的研究經費和許多優秀的助手都供他任意選用,公司為蘭米爾的研究提供了相當優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