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朽豐碑(11)(3 / 3)

他的一生曾獲得15所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和多枚獎章。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山峰被命名為蘭米爾山。紐約州立大學一所學院被命名為蘭米爾學院。

蘭米爾的名字將永遠載入人類文明的史冊。

千年絕症的掘墓人瓦克斯曼

50多年前,人們提起肺結核病,猶如我們今天談論癌症一樣令人談虎色變。

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似乎有了人類,就在肆虐橫行,在埃及的木乃伊中,中國馬王堆西漢女屍的肺部裏,都可找到結核菌可惡的蹤跡。

這種可怕的疾病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都是人類無法征服的頑疾,19世紀中葉,歐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死於結核病,人們恐懼地稱它為“白色瘟疫”。

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如魯迅、肖邦、別林斯基等等,都是被這可惡的結核病過早地奪去了生命。結核病在人們的心裏,無異於罪孽深重的惡魔。

塞爾曼·亞伯拉罕·瓦克斯曼勇敢地站到了和惡魔鬥爭的前列,他艱苦奮鬥20年,終於發現和製成了戰勝結核病的良藥——鏈黴素,不治之症的治療從此變得簡單而有效。

1888年瓦克斯曼出生在俄國,他的家世代務農,所以瓦克斯曼從小就與土壤結下了不解之緣。

1910年,瓦克斯曼一家移居美國,22歲的瓦克斯曼就讀於拉特哥斯大學,攻讀農學專業,他在這裏獲得了農學專業碩士學位之後,又轉赴加利福尼亞大學專攻生物化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他回到拉特哥斯大學擔任土壤微生物課程的講師。

從這時開始,瓦克斯曼開始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

1924年,瓦克斯曼在研究過程中,接受了美國結核病協會委托的一項科研項目。

他們曾將結核病菌植入土壤,不久這些結核菌都消失了,結核菌到哪裏去了呢?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便向瓦克斯曼所在的研究所求助。

瓦克斯曼和同事們經過3年的研究,確定進入土壤的結核菌全部都死掉了。

土壤中的什麼東西能夠消滅結核菌呢?

瓦克斯曼估計一定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所為,如果將這種微生物從土壤中分離出來,然後加以分析提煉,不是可以攻克肺結核這種絕症嗎?

瓦克斯曼的想法看似簡單,然而要實行起來,卻無異於大海撈針。

因為在一塊土壤中,常常有幾千種微生物存在,在地球上的土壤裏,約有10萬種以上的細菌在繁衍生息,每一種微生物都有一個微觀的“王國”,每一個“王國”又擁有許多家族,每一個家族又有成千上萬個子子孫孫……要想找到需要的那種微生物,研究人員必須有極強的耐心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將它們一種種分離出來,再在不同的培養基中單獨培養,獲得分泌物後,分別把它們放入病原菌或其他細菌中進行滅菌效果檢驗。

瓦克斯曼和同事們沒有退縮,他們的回答隻有一個字:幹!

1930年,瓦克斯曼被提升為土壤微生物學教授,科學界逐漸認為:微生物學的研究,大有自成體係的必要。於是,拉特哥斯大學首創了微生物學係,瓦克斯曼義不容辭,擔任了係主任。

瓦克斯曼有了優越的研究條件,他和助手們一起,開始係統地、有條不紊地從土壤中分離細菌進行研究。這時是1939年。

一年後,瓦克斯曼和助手們實驗的細菌已達2000種,但沒有一種能夠消滅結核菌。

1941年,經過實驗的細菌已達到5000種,還是沒有成功的苗頭。

又是一年過去了,實驗過的細菌已經達到8000種。

瓦克斯曼發現了一種鏈絲菌素,能夠殺死結核杆菌,但遺憾的是,這種微生物毒性很大,將它注入實驗動物身體後,動物都痛苦地死去了,當然無法應用於治療。

1943年,瓦克斯曼和他的助手們實驗過的細菌已超過了10000種。

這天,像往常一樣,瓦克斯曼把一種灰色放線菌的分泌液滴入結核菌中,幾個小時後,結核菌全部被消滅了。

瓦克斯曼非常激動,他將這種分泌液加入到蒸餾水中,然後給動物注射。

接受試驗的是一隻活潑的兔子,這一針似乎對它沒有任何影響,瓦克斯曼又加大劑量……兔子還是像原來一樣活蹦亂跳。

成功了!這種灰色放線菌完全符合滅菌的要求:它對結核杆菌有抑製作用,但對動物卻沒有傷害,這不正是瓦克斯曼所要尋找的嗎?

瓦克斯曼將這種灰色放線菌命名為“灰色鏈黴菌”,經過提煉,研製出了治療結核病的特效新藥——鏈黴素。

瓦克斯曼非常謹慎,他深知一種新藥的誕生,如果不經過反複的實驗和長期觀察,就很有可能成為貽害人類的毒藥。因此他遲遲沒有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在各種動物身上進行多次的試驗。

幾個月後,瓦克斯曼終於把鏈黴素用於人體臨床試驗,結核病人在注射了鏈黴素一段時間後,奇跡般地康複出院了。

鏈黴素的醫療價值被證實了,瓦克斯曼又擴大實驗範圍,將鏈黴素用於治療結核性腦膜炎,也獲得了令人驚喜的成功。

1944年1月,瓦克斯曼終於向學術界宣布了抗生素——鏈黴素的誕生。

世界都轟動了,肆虐幾千年的絕症被攻克了,誰能夠無動於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