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學生健康個性的培養與塑造(4)(3 / 3)

(2)個體審美人格的培育

個體審美人格是個性的最高層次,也即是審美個性培育的最終目標。有的學者把個性與人格作為同等意義的概念看待,其實個性與人格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前者主要指人的發展變化的社會特征,後者則指個人的特殊屬性。“我們必須把發展了的個性與人格區別開來,發展了的個性是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社會關係和社會需要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的社會現象;人格是人的特殊屬性,它使人有別於動物。即使人的個性在文化的、職業的、道德的、以及其他的平麵上未得到發展,他仍然是一個人格,也就是說,是一個具有個人的生活、具有個人的需求、嗜好、熱情、興趣的存在物,不管這些嗜好和興趣在多大程度上是屬於他本來所特有的。”在此我們的研究傾向於個性與人格的聯係,但把人格視為個性發展的最高層次。

關於人格,前人有諸多的理論概括。有的理論家強調人格是人整體性的表現,如美國心理學家沃倫認為人格是個人品質各個方麵的一般組織或模式,弗林斯則認為人格是各種生物屬性與經驗屬性的總和。奧爾波特的觀點對我們似乎更有啟發性,他認為人格是人身心傾向、特性和反應的統一體,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力係統”。據美國心理學家赫根漢的研究,“人格”一詞來自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麵具。因此有的心理學家幹脆把人格視為人的公開的自身。但更多的心理學家則認為人格是人的一係列複雜反應的表現,不僅包括人外在的行為,而是更在於決定人外部行為的內部機製。在多種多樣的人格理論中,赫根漢選出了五種比較重要的理論範型進行了分析和比較:一是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學派範型,注重人的潛意識機製;二是阿德勒、霍妮和埃裏克森的社會—文化學派範型,強調社會文化因素對人格的決定作用;三是奧爾波特和卡特爾的特質論範型,注重人類個體獨特的特質;四是斯金納和米勒的學習論範型,強調學習和經驗在人格形成中的決定作用;五是凱利、羅傑斯和馬斯洛的存在—人本主義範型,強調人的現實存在及自我實現與人格的同一關係。其實上述各種觀點均有合理之處及自身的不足,因此赫根漢認為要對人格作出較為正確的解釋,必須綜合上述各種觀點的長處,同時還應該對此進行新的研究和補充,更重要的是必須繼續深入地進行新的探索,因為對人類來說,人格的“大多數領域仍然是昏暗模糊的”。盡管如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其成果對人格再作剖析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人格是一個複合的結構,其中包括多種因素。心理學家埃裏卡、蘭多在其《向新的教育技術學前進》的學術論文中曾指出:“有許多方麵表達了在同一人格中同時存在幾種人的情況,而且這些人之間還可能存在互相對立的關係。例如,‘技巧的人’總是樂意探求具體事物,而‘智慧的人’則總是願意尋求抽象的東西。當‘智慧的人’追求目的時,‘藝術的人’卻欣賞沒有目標的過程。當‘政治的人’追求自由(他自己的自由和社會的自由)並設法衝破國界時,‘宗教的人’卻偏偏相信確定的東西,相信命運。當‘智慧的人’和‘藝術的人’大膽探索未知的、抽象的東西時,‘技巧的人’和‘宗教的人’則害怕未知的、抽象的東西而隻相信具體的、已知的、當前的東西。”因此,在對人格的培育中,必須學會尊重人格的各個方麵,並力求使它們保持平衡的發展。美育對人的審美人格的培養更是這樣,即必須把人格的審美提升建立在人格全麵平衡發展的基礎之上。片麵地發展人格的某一方麵,或者在人格分裂的狀況下發展人格的某一方麵,都隻會造成人格的畸形,這和培養全麵發展的審美人格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我們許多教育工作者有時把美育片麵地理解為隻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甚至以為美育就是使學生學會唱歌跳舞,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見解。當一個或許在審美能力方麵很有才華的學生居然做出喪盡天良的事情時,人們就會十分地想不通,甚至懷疑審美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其實這正是人們對美育片麵理解並片麵操作的惡果。如果我們不在美育的過程中堅持對學生人格完整的培養,不努力使學生的人格平衡全麵地協調發展,那教育還會繼續品嚐這樣的苦果。在人類曆史上這樣的事例也是屢見不鮮的。在法西斯猖獗橫行的時候,有許多在戰爭中做出滅絕人性事情的人或許恰恰在審美的某一個方麵很有造詣,如精通音樂,或擅長繪畫,等等。特殊的環境因素固然對他們的惡行有很大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由於這些人在人格方麵的嚴重缺陷。不然我們就無法解釋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仍然有更多的人為什麼能夠保持人格的尊嚴和純潔。

其二,人格是一個發展變化的動力結構,正常人格的發展是沿著由低向高的軌跡發展的。這裏我們借鑒一下奧爾波特的人格理論的某些闡述或許是很有意義的。奧爾波特十分重視個體的重要性,尤其重視健康人格在人格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奮力尋求的與其說是生命的維持,不如說是生活的價值。因此,人的人格就不是某種固定的東西,而是某種正在生成的東西了。人格的這種生成一方麵是由生物結構向心理結構的生成,另一方麵則是“自我統一體”的形成。人格的形成經曆了八個階段,最終走向成熟。這八個階段是:(1)軀體的自我階段,(2)自我同一性階段,(3)自我尊重階段,(4)自我擴展階段,(5)自我意象階段,(6)理性運用階段,(7)追求統我們階段,(8)理解者的自我階段。而健康成熟的人格則表現在六個方麵,包括自我擴展的能力,密切的人際交際能力,體現情緒安全感與自我接受,體現真實的感知,體現自我客觀化,體現定向統一的人生觀。對人格的發展動力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實際的美育活動中就可以有意識地根據不同的對象設計教學過程了。一般來說,對人審美個性的培養需要注意下麵幾個不同的層次,一是對人的行為模式的培養,二是對人的心理特征的培養,三是對人的自我意識的培養。行為模式是人對與外在環境關係的處理方式,它是人格的外顯層,在這一層次中,核心是培養人力求以合乎人性的態度建立與外在環境的關係,而這種屬人關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審美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美育的重要形式音樂對人的教育時曾說:“人具有這樣一種品格天性精細而又充滿激情。這種品格表現在,周圍世界使人的感受能力更加敏銳。一個天性精細、充滿激情的人,不可能忘記別人的憂患、痛苦和不幸;這種品格是音樂和歌曲培養出來的。”他還說:“借助於音樂,喚醒了人身上關於周圍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偉的、美好的東西的觀念,音樂是自我教育的強有力的手段。”對人審美行為的培養最理想的是從兒童時代開始,首要的是培養兒童對外在世界的一種審美的態度。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態度往往被解釋為人與外在客觀世界之間的聯係,在這種聯係中,人的複雜的動機、流動的情感、發展變化的意識無不表現在人的態度之中,並直接決定著人的基本行為。在美育理論和美育實踐中,人們很重視審美態度的培養對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前蘇聯心理學家查包洛塞茲和馬爾科娃指出:“兒童對周圍事物的審美態度是兒童個人所選擇的同周圍事物的美的品質發生聯係的完整體係。兒童的這種審美態度包括以下內容:兒童對美和善的情緒反應,兒童的創造性活動,兒童力求改造周圍事物以及評價美麗和諧的組合、色彩和聲音的意向等等。”心理特征是行為模式的內在依據,它的傾向是否積極,對外在行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美育就是以塑造人完美的心理結構為其主要目標的,注重人心理結構的獨特性,使人能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觀察世界,並做出自己獨特的發現和創造,是完美的心理結構的突出特征。對這一點,蘇霍姆林斯基的看法也是極為精彩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假如孩子們從我們的生活中經過,可是無論在記憶中還是在心坎上都沒有留下痕跡,那麼這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懲罰。假如孩子離開你時是灰色的、無個性的,那就意味著你沒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東西。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恐怕沒有比這種結局更令人痛心的了。因為,我們稱之有‘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現自己的一種偉大創造。”聽到蘇氏的這一番話,我們許多從事教育的領導和有關的人員將會作何感想呢?對人自我意識的培養是審美人格培養的最高層次,在這個層次中,人對自我的認識、自我的理解、自我的評價、自我的解剖、乃至對自我的監督、自我的控製、自我的創造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如果說人的本質就是人的自由和自覺,那麼人的自我意識的實現就是人的自由本質的實現。這樣的實現當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無限深化的,或者說人的自由人格的實現是永無止境的一個無限的過程,但自由人格在某種程度上的實現實際上就把人帶到了真正人的境界。

第四節 完善個性操作集成

一、當好學生幹部

操作目的:學會組織領導各項工作,培養為同學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操作步驟:

1、明確工作職責

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向教師及高年級同學請教,了解自己的工作職責範圍。

用一個筆記本,將自己的工作職責逐條地記錄下來。以後每周記一次工作周記,檢查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職責履行得如何,出現什麼問題,今後的執行措施如何。

2、製訂工作計劃

為保證工作有條理地順利開展,製訂一份工作計劃是必不可少的。計劃製訂的成功與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能否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因此,應該運用民意測驗、個別交談、班委會討論等方法,全麵地了解同學們對你工作的期望與要求。同時,結合學校、係的當前工作要點,製訂出一個詳盡而又可行的工作計劃。

3、提高個人素養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糾正自己的缺點,提高自己的素養是十分重要的。拿出紙筆,參照下圖的形式,仔細認真地反省自己存在的缺點和短處,並把它與開展班級工作聯係起來認識,想想如何來克服它。最後,決定在本學期中作出何種程度的改進。

4、處理好同學間的關係

作為一個學生幹部,同學不僅僅是與你朝夕相處的學友,而且是你開展工作的群體對象。因此,你應時常提醒自己,看看自己是否達到了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你的工作決定是否征求過其他班級幹部的意見?

(2)你在工作中是否考慮了同學們的要求?

(3)你是否能為了集體利益,犧牲了一些個人利益?

(4)你是否有一批支持你工作的好朋友?

(5)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指責時,你是否耐心地解釋?

(6)你的工作設想常常得到大家的讚同嗎?

(7)隻要意見正確,你願意隨時修正工作計劃嗎?

(8)有人批評你自以為是或擺“架子”,你是否冷靜地反省,而不感到委屈?

如果你不能十分堅決地回答“是的”,說明你應注意這方麵的問題。

5、加強與教師的聯係

保持與教師的經常聯係,既有利於班級工作的開展,又能得到許多具體的幫助。在與教師的聯係中,應做到:

(1)及時彙報。經常及時地向教師彙報班級情況、同學的需要情況、工作設想,認真地征求建議。

(2)坦率交流。在與教師討論班級工作時,既要充分尊重教師的意見,也要坦率地陳述自己或同學們的看法和意見,以求取得比較全麵的正確結論。

(3)主動求教。遇到困難或問題,主動找教師請求指導和幫助。

二、嚴格自我管理

操作目的: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各方麵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嚴格實行自我管理,積極地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操作步驟:

1、確定中、長期目標

大學低年級要達到的目標和畢業時應完成的目標。將一個總的目標,分解為各個具體的子目標。

2、通過以條件、實踐場所、計劃、途徑、參謀和評估等為內容的表格來建立實現目標的過程設計。

3、努力按設計的自我管理模式去實行,並通過評估來反映實施的效果,以便不斷地接近目標和適當地調整目標

三、行為的選擇

操作目的:通過對生活中難題的行為選擇,加強個體道德品行的優化。

操作步驟:

1、針對以下22個問題,設身處地想一下自己會怎樣做,並考慮清楚理由

(1)你和你的同窗好友畢業後分在同一個單位。他明顯得到領導和同事的青睞,而你則受到眾人的冷落。這種情況下你還和他(她)說知心話嗎?

(2)你每次課後都花很大的功夫重新整理一遍聽課筆記。一位經常曠課且很少做作業的同學考前要求複印你的聽課筆記,你同意嗎?

(3)閑暇時,許多人說一個不在場的同事的壞話,那些話都是違背事實的。你與那位同事沒有什麼特殊的交情,你會站出來為那位同事說幾句嗎?

(4)你的工作效率特別高,你可用4小時的時間做完8小時的工作,但這必定會使你的同事難堪,你會因此而慢吞吞地幹活嗎?

(5)你與你最好的同班同學畢業時一起外出求職,你打聽到某單位有一個千載難逢的工作機會,你會把這消息告訴你的同學嗎?

(6)考場紀律很亂,80%左右的同學都在作弊。你知道若你把教科書拿出來稍翻一下的話,患深度近視的老師肯定不會覺察。你會這麼做嗎?

(7)晚自習結束時,你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你會花1分鍾時間把教室裏8個日光燈都關了嗎?

(8)公安局通知你,你失竊的自行車找到了。在招領處,你發現那輛車盡管與你的十分相象,卻肯定不是你失竊的那輛。這時你會認領嗎?

(9)你的父母長年病假,家庭經濟狀況使你難以在畢業後繼續再讀書。你的一位遠房親戚願意資助你,但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他的錢來路不正。你願意接受他的資助嗎?

(10)你申請的工作需要具備某些你並不具備的經驗。你很想得到這份工作,你會謊稱自己已具備了這些經驗嗎?

(11)你對選票上的所有被選舉人都不滿意,你還投他們的票嗎?

(12)你在馬路上拾到一隻皮夾子,內有現金420元。從其他證件、票據上你可以斷定失主是一個很有錢的個體商人。而你是個窮學生,你會毫不猶豫地把錢交出去嗎?

(13)你的經濟不寬裕,現有人向你募捐5元錢用以援助災區失學兒童,你能掏出來嗎?

(14)存放自行車時,你不慎碰倒了旁邊的一輛並引起“連鎖反應”,使十幾輛車倒地。此時周圍無人注意你,你會把自行車一輛輛扶起來嗎?

(15)有人出高價向你回收名酒瓶子,你估計他們會利用這種瓶子賣假劣酒牟取暴利,你會把瓶子賣給他們嗎?

(16)你是一個著名演員,有個廠家讓你為一種你從來不用的化妝品作一次廣告宣傳,報酬5000元,你接受嗎?

(17)你的戀愛對象得了不治之症,你會離他(她)而去嗎?

(18)你發覺你默默地愛上了某位異性,正準備向他(她)表白時,你了解到你的一位同性好友已於兩天前這麼做了,並已為他(她)所接受。這時你還去表白嗎?

(19)你姐姐正處在熱戀之中,你覺得她的對象一點都配不上她。你會把你的意見直率地告訴你姐姐嗎?

(20)你的好友向你介紹了他(她)的戀愛對象,你發現你和他(她)的對象談得很投機,兩人都有某種強烈的感情。你會硬把自己這種感情壓下去嗎?

(21)你父母親關係不好,幾乎天天吵架,可他們說為了你這個19歲的孩子,必須湊合著過下去。你同意他們的觀點嗎?

2、通過以下形式的深入探討,找出正確的結論

(1)集體討論。挑出問題中的一個,讓在場所有的人(人數在15人以上)作三種可能的選擇答案。這種選擇分別是“視情況而定”;“否”;“是”。讓持否定態度的人坐在教室的右邊;持肯定態度的人坐在教室的左邊;持中間態度的人則坐在中間。然後,讓各方闡明所選答案的理由。接著,雙方可以充分地辯論。在爭論的高潮時暫停一下,讓中間的人根據雙方的理由再作一次選擇,補充到左邊或者右邊去,再繼續辯論。也可以仍然保持中間態度,但要闡明自己的理由。

如果不具備集體討論的條件,不妨采用三四人為一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各個小組歸納出一些意見後,選派一名代表,每人上台發表3~5分鍾意見。

(2)書麵回答。最好是在集體討論之後,各人把經過辯析的觀點整理出來,寫出書麵答案。經過這樣的步驟,對問題的選擇可趨向成熟。

在討論和書麵回答的前後,可以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並查找有關資料從而歸納可靠的理論。要緊的是,當你生活中確實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你能以自己的行為來驗證自己的選擇。這是最有益的學習。

3、把經過討論、探究得出的結論與你在此之前作出的選擇作個對比,看看是不是一致

如結論相異,就要再一次細細地考慮,直到接受經過討論、探究後的觀點,或把疑問提出來,請教別人。

四、學校生活的禮儀

操作目的:檢查自己的行為舉止是否得體,進一步了解學生應有的禮儀。從建立良好的禮儀風範直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