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論指出,人具有進攻他人的本性。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種種的競爭過程才會出現人類的進化與發展。因此,由於幽默信息的這種溫和進攻性而使人的這一本性得到滿足,從而在進攻他人並得到實現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形成這種本能的要求,也就產生了需要,由此而產生了使人行動的動機,如果從某種角度使人的這種本能得到了滿足時,也就將人的心力從這種要求當中解脫出來,使人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由此而產生快樂。

精神分析理論指出,在感受到緊張以後的解脫與放鬆,周旋於各種矛盾的協調時緊張的思維以及在將矛盾解脫以後的心力節省就會使人笑。因此這種觀點也可以歸為放鬆與解脫論。

8、霍蘭德的觀點

霍蘭德綜合了各種研究後給出了比較全麵的定義,他認為:“如果我們感知到一種突然的遊戲性的不協調性,而它滿足了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願望,戰勝了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恐懼,從而給人以一種解放感,我們就會笑。”在這裏,它抓著了幽默的外在特征——不協調性,提出了形成幽默感受的環境——突然性(新奇性)、遊戲性,又指出了:隻有滿足我們的某些本能,並使我們從恐懼中解放出來時、我們才會笑的內在原因。可以認為是相當全麵的。但對於為什麼不協調性可以滿足人們的某些願望,幽默在滿足人們的願望時具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如何戰勝由幽默所帶來的恐懼感,這一點是如何通過幽默信息與心理過程的相互作用來完成的等問題,並沒有給出解釋。由於他將自己的理論建構於諸多理論的基礎上,具有很強的概括性,但它對於一些人們還沒有揭示、仍隱藏於其中的特征並沒有取得認識,也就不可能加以描述了。

從幽默的信息形式上來看,它的反映方式與人們常見的思維方式、邏輯結構有著明顯的不同。為了創作幽默信息,正如阿瑞提所提出的,人們也常采用與其日常思維不同的方式,在對所形成的認識通過正常的做出合乎邏輯的變化發展以後,形成與正常認識不同的結論,兩種認識同時展示出來,從而使思維狀態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更大的新奇性,這樣的信息作用到大腦時,由此而形成快樂。但形成新奇感隻是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個方麵,甚至可以認為是在對形成快樂的作用中,所占比例比較小的方麵,而激活其它審美心理模式將形成更強烈的快樂感受。從幽默審美的過程來看,要形成鮮明的不同認識過程,自然是使人們能正確地在大腦中激活整體事物所對應的習慣的、正常的、滿足自然規律和社會生活要求的知識體係,然後再根據幽默信息中表明的直接意義與這種知識體係形成差別,由此而將兩種不同的穩定性認識對立起來,並通過知覺、意象、想象等思維過程和信息表現方式同時地、具體地表現這種矛盾。這個過程由於與人的建立矛盾的本能相符,也就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感。以後的研究使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幽默審美來講,更重要的是將矛盾性認識轉移出去的過程。將矛盾轉移出去的過程是機體由不協調到協調的動態模式,同時還因為通過否定一個方麵而對比性地將另一方麵的肯定程度加大,並且也放大了由“不協調→協調”特征的作用強度。在這種將矛盾轉移出去的過程產生以後,形成了一個信息作用特征,從而形成對機體和心理的有效作用。由於這種模式通過心理過程作用到機體上,也就產生了與諸多本能模式相協調的過程,其中包括(1)與新奇性要求相一致;(2)與整體性把握的要求相一致;(3)與由不協調到協調的模式相一致;(4)與對立性要求相一致;(5)與肯定一方麵而否定另一方麵的要求相一致;(6)與各種需要的心理滿足以及張力的釋放模式相一致;(7)與各種期望的滿足相一致;(8)與某種原型模式的發展變化過程相一致;(9)與形成條件反射的整體模式中的各個條件的統一作用相一致;這些協調過程一旦形成,就可以形成相應審美心理結構的激活,從而將這種心理過程與生理過程對應起來,並因此而產生“笑”的生理及心理反應。

在幽默的創作與欣賞過程中,將矛盾轉移出去的過程及結果是一種重要的過程,為了將矛盾排除,就要先建立起矛盾,要求人們根據事物的各個局部特征之間的關係,而將對事物的不同認識聯係起來以形成一個整體。如果認識到這種不同認識是如何形成時,也就可以將兩種不同的認識聯係起來,由此而組成一個整體,並從中加以取舍。這樣,從不同角度出發,依據事物的不同特征而建立起一定的聯係,比如依靠事物認識的局部特征之間的關係而建立起事物整體之間的聯係時,就可以形成意義不同的矛盾性認識了。比如根據人們的習慣性認識與從某個局部特征出發而形成一個新的意義,構成一個基於幽默的直接敘述而形成的直接意義。如果能認識到得出這個新的意義是不正確時,也就實現了將矛盾轉移出去的過程。基於此,人們需要研究外界信息在具有什麼性質以及何種形式時才可以在大腦中引起兩種不完全不同但又有一定聯係的認識,從而形成將矛盾排除的過程,並由此給人以快樂。

將矛盾排除並在心理及生理上形成協調的過程,將作為一種基本特征因素作用到機體上,成為一種重要的抽象審美心理模式。它自然反映出了幽默的主要特征,通過後麵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還將涉及到(1)矛盾與刺激的關係;(2)機體的協調與自適應;(3)機體的不斷變化;(4)原協調的美感。可以認為,在機體的進化過程中,所有的因素都可以成為與審美有關的因素,隻不過在審美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審美程度和不同的審美反應也就是了。

一般來看,我們可以將幽默信息在大腦中引起的快樂過程用下列結構模式來表示:

矛盾作用→緊張→矛盾解除→快樂

因此,能否將矛盾排除出去是建立幽默審美模式的一個基本的潛在要求。雖然這是一個幽默審美中最關鍵的步驟,但目前由於它往往隱藏於矛盾模式的下麵,因此現有的各種理論對這一過程及所表現出的特征注意的比較少。人們僅局限於看到矛盾的作用乃至形成快樂就將其簡單地歸結出“矛盾是幽默的實質”的結論,在上升到更高的抽象層次以後,就應該具體研究為什麼矛盾可以引起快樂,是不是所有形式的矛盾都可以產生同樣的審美過程,能引起幽默審美快樂的矛盾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征等問題。顯然,這種唯矛盾論在許多問題上都得不到自圓其說的解釋,比如說並不是所有的矛盾都將產生快樂。即使是幽默信息,有的人會笑,而有的人卻不笑,其原因就在於此。我們知道,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比如信息作用時,一般的反應是產生緊張感而不是快樂反應,根據放鬆與解脫觀點,緊張感的釋放是可以形成快樂。因此這種觀點可以歸結到“矛盾轉移”的特征上去了。

霍蘭德將原型理論作為解釋幽默審美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麵,具體研究了原型所對應的幾種情況,進而指出輸入到大腦中的幽默信息隻要與相應的原型心理模式相一致,就可以產生幽默審美快樂。問題是為什麼當前心理模式與原型相一致時,就可以引起幽默的審美快樂?其中所包含的更深刻的內涵與意義是什麼?原型與快樂何以建立起聯係?原型以何種方式作用到每一個個體上?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與原型相一致?顯然有些可以對應上,而有些是純生物學性質的,比如饑餓的滿足、性的滿足等,則與社會所構成的原型無關。從審美心理結構形成的角度看,隨著社會的進化以及對個體的影響,這些原型最終會成為個體的審美心理模式。如果我們對心理狀態與原型相一致的過程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到,除了霍蘭德所講之外,它還包括有更深刻的內在本質,這需要從原型在人們的內心中所引起的感受過程來更加細致地分析研究。可以認為,原型說提供了解釋幽默實質的重要題材,但用它來解釋幽默現象時,一方麵太過籠統,另一方麵也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麵。它可以隱含於我們上麵所提出的基本模式。

上述結構模式揭示出當外界信息作用到大腦形成心理反應時,隻有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更進一步的審美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產生差異性認識,在局部特征、局部情節之間表現出不協調,而人們又會根據機體本身的自適應過程以及由此而泛化出的心理過程將這種不協調狀態轉變為協調狀態,進而形成一個由反麵模式(即不協調模式)加以說明的協調性整體。可以看出,在原型論中,每一個原型模式都對“由不協調到協調”的轉變過程給予了間接的、一定的重視。有時,在具體過程中,為了強調這一過程,都對由開始的協調進行變化,故意形成不協調狀態,為了使這一過程特征得到強化,再進一步地加以擴展性的說明,使人們通過對比可以更強烈地體會到由不協調變到協調所帶來的審美享受。人們都知道“愛”是小說永恒的主題,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也給我們提供了關於這一論題的足夠的素材,雖說不同的作品表達愛的不同方麵,諸如男女之間的兩性之愛,父子愛,母子愛,朋友之間的愛以及人類的愛等,但為了更有力地說明愛,幾乎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采用如上結構或是此結構在局部上的變形。原型論的重心在於揭示審美過程中將矛盾轉移出去的過程,而這才是隱含於其幽默信息內部的主要因素。

三、幽默審美過程

幽默審美過程涉及到各種因素、各個方麵,但最終將由心理過程來具體驅動,通過心理過程與生理過程聯係起來,最後以笑的形式加以表現。由於幽默審美過程涉及到諸多領域,因此,對此就應從多方麵、多個角度來加以論述。

1、幽默的各種表現形式

在固有的幽默基本結構模式指導下,幽默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而且在其它藝術表現形式中,人們還可以將幽默作為一種基本手法與其它方法融合在一起而達到更加豐富的表現目的,隻要這些藝術形式能表現幽默的邏輯規律。藝術形式的取舍往往與一定的條件和社會環境有關。從目前來看,幽默的藝術形式在具體表現形態上有幽默故事、漫畫、小品、戲劇、相聲、喜劇影視作品、腦筋急轉變、歇後語、啞劇、滑稽音樂等。以特定的場合而形成的幽默藝術的表現形態如相聲、小品、漫畫等常常與特定的場合對應起來,這些藝術表現形式也隻能在特定的場合才能有所表現和發揮,它們不太明顯且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表達,因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與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聯係比較緊密的是幽默故事、腦筋急轉彎以及歇後語等直接可以通過口語以及動作在任何場合加以表達的形式。這些表現方式可以與當時的情景有機結合,根據當前的背景,隨手拈來,不著邊際。

這些都是幽默信息的載體和表現形式,通過它們,人們將矛盾以及矛盾的轉移過程具體地展示出來。我們這裏將漫畫、笑話、小品、相聲等都列為幽默的表現形式一類中,就是因為它們都是按照幽默的基本結構通過不同的形式來更好地達到相應的目的,因此它們也就可以作為幽默的具體藝術表現形式了。

在與幽默有關的範疇中還有諷刺、喜劇、笑話、機智等,可以認為這些藝術形式隻是在幽默的某些方麵進一步地深入下去,它們仍是以幽默作為其基本結構,表現出幽默特有的邏輯規律。比如,諷刺是一種基本文學體裁,由於它通過欲貶反揚的手法,把缺點當優點來加以說明和描述,因此,它是一種將幽默的手法用到被否定的對象上,特別是社會生活中的不利於社會的協調穩定與發展的腐敗現象和行為、落後的,毫無價值的人的行為,諷刺是對這些對象的直接否定。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則采用欲貶反揚的手法,雖然是褒義,但卻可以使人們明確地認識到貶的目的,而且通過這種欲貶反揚而使貶的意義更加明確。

當信息以某種方式輸入到大腦中去時,它的作用效果與信息載體的形式不無關係。這自然取決於信息在大腦中被加工的方式。當幽默以某種信息形式作用時,所產生的反應與相應信息形式的加工過程有密切聯係,而所形成的幽默審美方式也就各不相同。比如相聲與漫畫是兩種不同的幽默表現形式,它由不同的信息接收器接收並將信息傳輸到大腦,從而形成不同的認知加工過程。由於在加工過程中,不同的信息形式在不同的神經係統中被加工,因此形成幽默的整體反應時,所對應的加工時間自然也就不相同了,在對外表現出來時,就代表著一定程度的幽默審美能力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