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生的性格教育(1)(3 / 3)

6、運用群體規範的心理氣氛進行性格教育

班級群體中人與人的關係是班級中的社會關係,是形成學生性格的土壤。群體的規範、心理氣氛、夥伴關係等從不同方麵影響著學生的性格。群體規範是群體成員應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群體規範有兩種:一是正式的規範,即由教育目標和要求決定的,指學校正式規定的各種守則,具有行政約束力;二是非正式的規範,即群體成員相互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規範,非外力強加,主要通過群體內部褒貶而迫使成員遵守的。群體規範有好壞對錯之分。合理的行為規範可以使人形成相應的性格,具有積極意義;而不合理的規範則有消極影響。群體的心理氣氛給群體染上特有色彩,對其成員的心理有著熏陶、感染的作用。心理氣氛是形成學生穩定心理狀態的基礎。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和情境性成為性格特點形成過程的過渡環節。群體中積極向上、和諧、歡樂、嚴肅緊張的氣氛有利於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各種心理機能,使人觀察敏銳,記憶清晰,思維活躍,情緒穩定,從而形成豁達樂觀、堅定果斷、自尊自信等良好性格特征。

在發揮群體作用時要注意,應首先培養、建設好學生的正式群體,對起積極作用的非正式團體要支持、保護,對中間型群體要積極引導,對消極群體要教育、爭取、引導、改造。

7、利用角色換位進行性格教育

角色是個體在特定社會關係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規定的行為規範和行為模式的總和。每個學生在所屬團體中都處於一定地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團體的人際關係有正式的同學關係、領導和被領導關係,也有非正式的心理相容、情投意合的夥伴關係。在班級中人緣好、關係好、地位高的學生往往情緒高漲而穩定,充滿幸福感,自信心強,樂於助人,坦率,熱情;被孤立、受嫌棄的學生常認為自己處境艱難,無法與大家融洽,感到失意,並導致性格孤僻。有一實驗,將4名地位較低、不受重視的學生任命為班委,在工作中教師給予適當指導。一學期後測驗,他們在班級中的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第二學期改選班委,4名中有3名當選。通過測驗,4人自尊心、安定感、明朗性、協調性、誠實和責任性等性格特征的得分明顯提高。近年來,在班集體建設上“人人有服務崗位製”等教育措施,都是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尊、自信、關心集體、責任感和義務感,提高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其所以能發揮好效果,是因為使他們按一定角色地位的規範要求去行動,會長期受到實際鍛煉。

8、注意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實施性格教育

隨著計劃生育的大力推廣,由獨生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性格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目前對獨生子女的性格特征的認識分歧較大。一般認為,獨生子女自尊,自信,焦慮少,體質好,熱情活潑,智能水平高;可是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膽小怯懦,任性,撒嬌,不愛惜財物,不懂禮貌。這些性格的形成有其客觀的原因,也有教育者主觀的原因。教育者必須把握好獨生子女不同於非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有利的方麵,克服不利的因素,揚長避短,形成健全的性格。

有利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獨生子女家庭由於人口少,又享有一定的優待和補貼,經濟條件較好,利於孩子個性的成長。第二,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子女身上,且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對子女進行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期望能激發教育對象的上進心,因此較利於形成孩子的進取心、好勝心和榮譽感。第三,獨生子女一般具有較好的智力發展條件。

明顯不利於性格培養的因素有:第一,獨生子女在家中優越地位,容易造成他們的“嬌”、“霸”習氣,不能吃苦,自立能力差,稍不順心就會發脾氣。第二,獨生子女的獨特地位,容易造成性格和品德的某些缺陷,如沒有“手足之情”的概念,不合群,任性,不會關心人。此外,有的家長怕孩子發生意外,從小把孩子關在家裏,形成孩子孤僻、膽小、怯懦的性格。所以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時,要求不能太高,以避免孩子從小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影響良好的性格的形成。同時,不能萬事包辦,避免因不適當地幹涉孩子主動性而造成其憂鬱、沉悶、執拗、反抗、粗魯的性格。第三,不能遷就孩子,避免造成任性。最後,改變“老實人吃虧”的觀念,以避免其形成自私、攻擊性等惡劣性格。這些方麵,更要求教師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矯治措施,形成和健全獨生子女的良好性格。

9、以培養學生自我塑造能力為核心,實施性格教育

性格教育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性格自我塑造能力。這也是性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在一定意義上說,隻有當學生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良好的性格才能真正形成。教育者要提高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一方麵,正如前述,要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為學生用以仿效和認識的示範榜樣;另一方麵,學生隨著閱曆的擴大,認同的對象也是逐漸擴大的:從父母擴大到教師、同學、親友,甚至電影、電視、文藝作品中的人物。教師幫助其選擇認同對象,也是促進其性格發展必不可少的措施。對於學生來說,品德高尚、性格健全、功績卓著的科學家、革命家、藝術家應是其重要的認同對象。這種認同對象會對他產生巨大的激勵力量,能幫助他在成長中克服困難、成熟性格。荷蘭科學家範德瓦爾斯家的隔壁是歐洲著名的思想家萊頓、約翰的故居。約翰出身低微,家境清貧,但自幼好學,有驚人的鑽研精神,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哲學理論。範德瓦爾斯每當境況窘迫,就質問自己:“約翰也是貧苦兒,為什麼他能大有作為,我就如此沒有出息?”他在生活艱難的情況下,刻苦努力,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