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良好性格培養的目標與原則
培養健全的自我意識和現代化的觀念,科學地塑造良好的性格,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麵成功,而且將推動全民族心理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因此,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是學生自身和廣大教師及青年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良好性格對學生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這不僅因為健全的性格是學生自我完善和成才的前提條件,而且因為學生是民族的精英和青年的典範,是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因此,學生性格的完善具有個人和社會的雙重意義。
1、促進自我完善和成功
健全的性格是自我完善的標誌。自我完善包括理智、情感、道德及事業等多方麵的完善。而性格則是其核心內容,因為性格是個人的態度和行為的綜合而深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全貌和本質。
健全的性格還是成功的必要保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對著名曆史人物的研究表明,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的良好性格,例如,高度的獨立性,善於接受新事物,天真率直,樂觀幽默,高度的創造性等等。這些良好的性格因素有力地促進了這些曆史人物的成功。同樣,調查發現,學生中學習、工作取得較大成功的同學大多具有獨立性、自信心、勤奮、恒心、樂觀合作、創造性等良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使大學生們形成良好的態度和科學的行為,從而更有效、更積極地投入學習、工作中去,取得較大的成功。
2、促進全民族精神素質的更新
學生是我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貌構成了全民族風貌的重要主體。當前,全民族的精神素質雖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著壓抑、謙卑、猜疑、謹小慎微、依賴、專橫等不良性格傾向,這將是改造民族精神風貌,提高全民素質的巨大心理障礙。青年學生是民族精神素質的先鋒,理應積極、主動地完善自身性格,祛除那些國民中殘存的不良性格因素,做樹立現代化民族精神的先行者,而學生精神麵貌的更新必然會帶動全民族精神麵貌的全麵更新。
3、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學生是建設現代化的生力軍。集全社會“精華”的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他們的知識、能力、心理健康的高低好壞直接關係到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質量。良好性格的培養可以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習、工作的效能,促使其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一批學識、智能、心理素質都優良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必然會為現代化建設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二、性格培養的目標與原則
當代學生處於新舊交替、中西融合變革時代,這一方麵使學生感到迷茫,無所適從,從而給良好性格的塑造帶來價值認同和目標導向上的困難,另一方麵,也為學生的性格塑造提供了廣闊而富於生命力的天地,學生將在比較和選擇中廣泛地吸取中西文化、傳統性格和現代性格的長處,從而形成一種有利於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的獨特新型性格模式。
1、性格培養的目標
國內外學者就性格完善的目標提出了各種有益的建議,這裏我們綜合各家之言,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提出以下性格培養的目標:
①思路廣闊,頭腦開放,尊重並願意考慮各方麵的不同意見,同時富有創造性。
②準備和樂於接受未經曆過的新的生活體驗、新的思想觀念、新的行為方式,欣賞新鮮的東西,包括生活中細微的變化。
③客觀而有效地認識現實及他人,並能積極、肯定地看待自我、他人和大自然,並與之建立和諧、愉快的關係。
④言行自然、率直、淳樸。性格完善就像一個小孩用廣闊的、不帶批評的、天真無邪的目光了望世界,同時也對世界產生反應。
⑤注重現在與未來,守時惜時,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同時有強烈的個人效能感,能專注於要解決的問題,辦事講效率。
⑥能容忍並愛獨處。
⑦富有自主性,具有獨立於文化背景和環境之外的意誌力,相信依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才能獲得成功和發展。
⑧尊重他人,對他人有真誠的情感。跟朋友或親愛者有較深厚的人際關係,富有可依賴性和信任感。
⑨具有民主的風度,對他人的態度不依教育程度、經濟地位等特征而變化,尊重他人的信仰、態度、觀點。
富有哲理性的和友善的幽默感,具有廣闊的胸襟和寬容心、同情心。
具有堅強的意誌,能為自己的目標合理地調節、控製自己的行為。
以上提出的培養性格的目標,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又是個人全麵發展的需要。當然,這個模式不是惟一或標準的模式,學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需要,靈活而有創造性地參考這些目標,力爭使自己的性格更完善。
2、性格培養的原則
性格培養是科學而艱巨的任務,在大學生性格培養的過程中,必須探尋內在的規律,掌握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使性格培養納入科學而係統的軌道,才能使性格培養收到最佳效果。下麵介紹幾條性格培養的原則:
①揚長避短,優化組合
揚長避短,就是要揚自身良好品質之長,並保持它。每個人的性格總是多方麵多層次的,總有它的閃光處,要抓住閃光處,悉心培養,使之穩定並不斷擴展。比如,一個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比較自信,而在學習上信心不足,那就應該利用他的這種自信,使它逐步堅定穩固,同時使他認識到隻要自信加勤奮,在學習中也會取得好成績,久而久之,他就會在學習中信心十足。避短就是要努力克服、糾正自身性格的缺點。優化組合就是說使性格品質和結構係統化,使之產生最大的效能。性格的品質包括許多方麵,自信心、樂觀、熱情、果斷、堅強、創造性、獨立性等,這些都是性格的品質,要使品質達到優化組合,必須參照一定的目標,並使之在目標的統帥下優化組合。我們在前麵所提出的性格培養的目標,就是性格品質的優化,這種優化能使性格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最大的促進作用;性格結構的優化是指使性格的態度、意誌、情緒、理智這四個方麵達到和諧統一,避免某一方麵過度發展而產生不良傾向。例如意誌過強易產生固執、蠻橫等不良性格,而理智過強,則易產生冷漠、呆板、缺乏想象力等不良傾向。性格的品質和結構的全麵優化組合、協調發展是性格培養的重要原則和目標。
②自我教育,自我轉化
要使性格得到真正的塑造,必須通過自我反省、自我鬥爭、自我轉化來實現。性格的培養是在克服缺點、吸收優點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反省缺點的來源,分析並努力去克服、糾正,逐步達到轉化,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由此看來,性格培養實質上是個自我教育和轉化的過程。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理解、應用這個原則,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培養他們的理性認識和反省意識,促使他們戰勝自我,形成優良的性格,要避免采取強製、灌輸、懲罰的教育方法。
③針對青年學生的身心特點
在教育工作中,必須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點,科學、合理地塑造學生的性格。
當代學生精力旺盛,勇往直前,自我意識增強,情感豐富而不穩定,求知欲強烈而鑒別力不夠,想象豐富而缺乏現實性,喜歡交往而又自我閉鎖。這是學生的主要身心特征。依據這些特點,在培養性格的過程中要采取啟發誘導和靈活的方法。忽視學生的特點,采用成人化、教條化的教育方法,隻會適得其反。例如,某校二年級一名學生,精力特別旺盛,情感也很豐富,常常晚上學習到午夜,有時感情上來就要到宿舍走廊上“吟詩作賦”一番,影響了同學們的休息。輔導員得知此事後,並未一味地橫加指責、處分,而先讓他盡力控製自己,培養冷靜的習慣,進而鼓勵他進行詩歌創作,將內心激蕩之情書於紙上,讓廣大同學共同欣賞,結果這位同學漸漸控製了自己的激動行為,讓情感流於筆端,發表了多篇詩作。試想,如果輔導員根本不考慮這名學生的心理特點而嚴厲指責、批評,那一方麵會引起他的敵對情緒,另一方麵則可能埋沒一名詩人。所以說,隻有針對青年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性格的培養,才能使培養工作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④發展的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所采用的各種方法、措施要具有發展的一致性和連續性。有些教育工作者隻看到學生性格的現狀,采取消極被動的態度,任其放任發展,這種缺乏信心的態度隻會使學生錯過性格塑造的機會,造成不應有的遺憾。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有些措施、方法和態度在時間發展上不能保持連續性和統一性,結果學生的目標定向混亂,無所適從,因而對教師產生反感、怨恨的情緒和態度。因此,德育工作培養學生性格的目標必須連貫一致,各級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必須體現這一目標,使方法和目標協調一致,促成性格的完善。
綜合以上四條原則,我們可以總結出性格培養的機製:針對青年學生的身心特點,製定統一的培養目標,采取連續一致的措施、方法,使學生自我反省,自我解剖,分析自身的優缺點,通過學生的生活實踐不斷戰勝自我,克服自身的不足,優化性格的品質和結構,最終形成符合培養目標的高效能的性格模式。
三、性格培養的途徑
確定培養目標和揭示培養的機製之後,為了使性格培養落到實處,還要找到性格培養的途徑,使培養目標轉變為個人所有的優良性格。性格的培養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麵向豐富的現實生活。培養性格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刻苦學習,豐富知識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便愈臻完善。刻苦學習、增長才學的過程亦是人格化的過程。生活中我們常見學習懶散、馬虎的同學多具有性格的不良發展傾向,而真正學習傑出的學生多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質。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的性格缺陷是源於知識的貧乏,例如狹隘、自卑、固執、粗魯等。因此,我們認為,既然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又可以培養良好的性格,那麼在學習中培養豈不是一箭雙雕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也具有性格的力量。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良好的途徑被許多人忽視了,將性格培養同學習活動割裂開來,結果收效甚微。這裏,我們引述培根《讀書論》中的一段話,以引起大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對此的重視:“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2、麵向社會,勇於實踐
社會是個大舞台,每個人要到社會生活中去鍛煉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形成自己獨特的性格。學習活動可以培養性格,但絕不是惟一的途徑。
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常有義務勞動、勤工助學、科研活動等幾種形式。積極參加義務勞動,能培養關心社會、責任感、勤奮、耐心細致、奉獻等優良性格品質,使學生對國家、集體、勞動有科學的認識和態度,義務勞動還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團結協作等高貴品質。當前,由於受“金錢至上”意識的衝擊,學生義務勞動行為大減,這對培養學生的國家、民族觀念和奉獻精神是極為不利的。勤工助學是目前學生中最普遍的社會實踐行為,這反映了商品經濟觀念的盛行和學生自立、自強的傾向。實踐證明,積極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多具有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獨立性強、富於創造性、善於交往、自信、果斷、講效率等良好性格特征,這些學生知識麵廣,社會經驗豐富,畢業後大多能很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目前,學生的勤工助學正向智能型、創造型發展,正和科研活動緊密聯係起來。學生的科研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己或協助老師進行發明創造、課題攻關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顯著特征是智能性、創造性,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經濟效益。科研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嚴謹、細致、恒心、民主、協作、思路靈活開闊、誠實、公平等各種品質的培養,是完善和培養性格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