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征之後,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並針對其性格特點,指導他們提出完善性格的具體目標。最後,班主任應該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提出完善性格的具體計劃,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並督促學生執行。
(2)發揮榜樣作用,堅持以身作則
如前所述,崇拜偶像是中學生的一個特點。很多中學生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或偶像,或仰慕其氣質,或欽佩其才華,或崇拜其思想,或醉心其成就,抑或幾種兼而有之。心中的偶像在中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起著一種引路人的作用,他們正是從模仿走向自覺與成熟的。因此,班主任應該關心學生,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引導他們找準自己崇拜的偶像,讓他們在模仿榜樣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性格得到完善。
中學生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他們與同齡人在一起覺得更自然,更有共同的感受,彼此也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班主任要注意樹立同齡人中的典型,這種典型不必追求完善,隻要有值得學習之處。因為同齡人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更具體親切。
班主任以身作則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班主任完美的性格和嚴格的要求,對完善學生的性格有著重要的影響,如班主任對教學的嚴謹態度,對學生和藹可親,容易使學生變得認真負責和真誠熱情等。
(3)創設融洽的集體環境,形成健康的集體輿論。
班集體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環境。班主任有意識的利用集體輿論來影響學生性格的發展,對提高學生完善自身性格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都是很有幫助的。堅強而富有生氣的集體能夠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孕育出學生的健全性格。這種教育力量是任何有經驗、有能力的個人所無法具備的。
(4)提供實踐機會,重視強化訓練
實踐是形成性格的源泉,它製約著,乃主最後決定著每個人性格的發展。學生的社會實踐包括社會政治活動、各種形式的勞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社會調查等。班主任在開展這些活動之前,應周密考慮,組織好全體學生做好準備工作,以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提供實踐機會要與強化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行為方式穩定下來。班主任應注意合理地運用鼓勵、表揚、批評、討論、獎勵、懲罰等評價手段,使學生更加主動、自覺地培養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5)注意學生的自我教育,發展自我教育能力。
任何教育目的,最終都要通過受教育者的內部因素來實現,學生良好的性格培養也是如此。中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迅速變化,自我意識也得到較快發展,這正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良好時機。培養自我教育能力要切忌說教,切忌包辦代替。要尊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發揮他們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啟發引導他們通過自己思考、體驗,將教育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對自己提出完善性格的要求,並在實踐中主動地進行矯治和培養。這種自覺行動產生的力量是任何外部教育所無法代替的。
中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高低決定了自我教育的水平。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他們通過自我觀察、自我體驗和自我總結,來比較客觀全麵地評價自己的心理現象,從而產生自覺地完善自己性格的願望。
(6)了解個別差異、進行因人施教
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性格特點,即使是同一個性格特征,其表現方式也因人而異。如同樣是關心別人,有人將熱情顯露於外,有人將真情深藏於心,付之於行動。班主任隻要做個有心人,就能比較全麵地了解到學生的性格特征。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如果不善於把學生的言行與其性格聯係起來看,就會錯過很多了解學生性格的機會。例如,一個學生在班級中少言寡語,容易被認為是不關心集體,實際上,這是他的性格所致;一個喜歡在課堂上插嘴的學生往往被斥之為不遵守紀律,實際上,這也是他那急躁的性格造成的。
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來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可多分配些任務給平時不大關心集體的學生,使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關心集體、做事負責的性格;對於不善言談的學生可多提供些發言的機會,使其逐步形成開朗、大方的性格。有的學生驕傲自大,就不能輕易表揚;有的學生缺乏自信,就應多加鼓勵。同一種行為,對甲生是嚴格警告,對乙可能是溫和的責備,對丙則隻需用責備的目光看一眼就夠了。總之,一切教育行為都必須服從於教育效果。
由於性格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因此,對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應幾種方法結合進行,隻有這樣才能收到較好效果。
第五節 良好性格的自我培養方法
一、嚴於律己
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是自我教育的結果。由於人是一個高度的自主組織係統,具有高度的自我調節功能,一切外來的影響必須通過個人的自主組織係統才能發生作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也在自我塑造自己的性格。怎樣通過自我教育的方法來培養性格呢?這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內省”,二是“慎獨”。
“內省”是古人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孔子的學生曾參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內省的例子。從性格教育的角度來看,所謂“內省”,即使學生通過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調控、自我監督的係列步驟,來改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優化自己的性格。關於這一點,保加利亞思想家季米特洛夫說得很好:“青年,誰在睡下時不想想一天中學會了什麼東西,他就不會前進。……要找出時間考慮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假如是正號——很好;假如是負號,那麼就采取措施。”怎麼采取措施呢?那就是下決心改正它。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們向性格缺陷進攻時,“自我原諒”往往成為最大的心理障礙。“盡量原諒別人,但絕不原諒自己”,這是一位羅馬詩人立身的信條。對自己的性格缺陷,確實以“不原諒”為好。馬卡連柯說:“任何缺點都不應當有,如果有二十個優點和十個缺點,應當不放鬆自己:為什麼要有十個缺點呢?打掉五個。剩下五個的時候,再打掉兩個,讓它剩下三個,……總之,要對自己要求、要求、再要求。”這種近乎“苛刻”的跟自己“過不去”的態度,應成為用內省法進行性格自我教育的基本要求。
“慎獨”也是古人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禮記、中庸》中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大學》中又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閑居即獨居。兩句話合起來即是說,能不能做到“慎獨”,是區別“君子”與“小人”的分界線。
“慎獨”的基本含意,即“莫見乎隱,莫顯於微”。“莫見乎隱”,即不要以為沒有人看見,就放縱自己。一個人如果真要下決心培養優良性格,就必須做到有人和沒人一樣,公開場合和私下裏一樣,集體活動和單獨活動一樣,使優良性格始終如一地貫穿在自己的活動之中。否則,他就不可能培養起良好的性格,甚至還會養成虛偽的不良性格。除了“莫見乎隱”外,還要能“莫顯乎微”,即在微小的事情上也不敢放鬆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大惡和大善,總是由小惡、小善逐步發展起來的。如果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諸如上公共汽車不遵守秩序,開會不遵守紀律等)上放鬆自己,當這些小事逐漸演變為習慣,並成為性格缺陷時,要改變就很困難了。所以,培養性格也要從小事做事,從小毛病改起,積腋成裘,防微杜漸。
二、座右設銘
針對自己的性格缺陷,選擇相關的名言警句,或自我提出一定的要求,“錄置座右”,用以警醒和勉勵自己,這也是培養性格的一個方法。例如,1723年,17歲的富蘭克林離開家庭,踏上了人生的艱苦之路。他立誌不但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就,而且決心使自己的性格達到完美的境地。為此他自訂了性格修養13條,並作為座右銘勉勵自己:①節製,食不過飽,飲不過量。②緘默,不言與人不利之事,不作無謂之談。③秩序,凡事都要有條不紊。④決心,該做的一定要做,要做的一定做好。⑤節儉,錢要用得有益,決不浪費。⑥勤奮,珍惜一切時間,幹有用之事,不作無謂之事。⑦真誠,為人正直,講話實在。⑧正義,不損人利己。⑨穩健,不走極端,要善於克製。清潔,身體、衣服、住宅,不容有所不潔。寧靜,不為區區小事耿耿於懷,不為難免之事煩惱。貞潔,性生活健康。謙遜,向偉人學習,永不知足。
值得注意的是,用座右銘培養性格,一是要求座右銘正確。所謂正確,即要選擇那些引人向上、催人奮發的格言作為座右銘,不可選擇諸如“見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之類的話作為座右銘,因為這些“座右銘”隻能培養人的虛偽、圓滑等不良性格。二是要求座右銘準確,即要有針對性。例如,林則徐的“製怒”座右銘,就是針對其易怒的性格缺陷而設的。如果座右銘對自己沒有針對性,則盡管它哲理再深刻,對自己也不會產生性格教育作用。三是要求堅決實行。一旦選擇了正確、準確的座右銘,就應當認真地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如果心血來潮時奮筆疾書一通,頭腦冷靜後又“視而不見”,那麼,這樣的座右銘再多,對性格培養也沒有什麼積極意義。
三、多讀好書
英國學者培根曾經論述過讀書對性格培養的作用。他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知識能極大地豐富一個人的性格世界:驕傲者多讀了一些書,就能看到知識的無窮,因而變得謙虛起來;自卑的人讀了一些書,就會看到自己的力量,因而變得自信起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性格教育工作中,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性格,應該讓學生讀些什麼書呢?據一些研究者的意見,主要應讀以下三類書:
1、文學書籍
優秀的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對於讀者的性格潛移默化地起著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從作者所歌頌的人物身上,讀者吸取著優良的性格品質;從作者所暴露的人物身上,讀者也憎惡著庸俗卑下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不難發現常有這樣的人,對自己的性格缺陷長時間不以為然,不肯下功夫克服。當我們讀了優秀的文學作品,接觸到其中一些深刻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後,往往有所感觸,聯係到自己的性格,受到觸動,終於堅定了克服不良性格的決心。前蘇聯著名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後不久,有七千名讀者寫信給作者,表示他們的敬意並說明他們所受的感動。其中還有一封不署名的小偷的信。原來這個小偷偷了人家的皮箱,發現皮箱裏有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了之後深受感動,感到自己不勞而獲的偷竊行為的可恥,並決心洗手不幹,重新做人。他真的這樣做了,並參加了正當的工作,所以特別致信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這個例子,正像高爾基在論述書籍具有陶冶性格力量時所說的那樣:“隻有知識才有力量,隻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誠實地愛人,尊重人的勞動,由衷地讚賞無間斷的偉大勞動的美好成果,隻有知識才能使我們成為具有堅強精神的、誠實的、有理想的人。”
2、名人傳記
一部人物傳記,就是名人走過的路程的生動記載。看一部名人傳記,就等於聆聽名人用自己的切身體會給我們講課,往往能受到深刻的感染和啟迪。有的人生活中稍微受到挫折和打擊,就哀歎時乖命蹇,意誌也變得消沉起來;如果多看一些名人傳記,看看他們經曆的千難萬險,就會感到自己所受到的挫折,簡直算不上一回事,從而使自己堅強起來。有的人事業上、學習上遭到幾次失敗,就容易灰心喪氣,甚至一蹶不振;如果多讀幾部名人傳記,看看名人們怎樣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爬起來求得成功,就會幫助我們理解“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含義,增強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信心、決心和恒心。
3、曆史書籍
每一個曆史人物都有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的性格也必然影響和製約著他們在曆史上的作用。通過對曆史人物成敗興衰的探討,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到他們的性格對其事業的影響。比如,看看項羽的傳記,我們可以看到驕傲自負、剛愎自用和優柔寡斷的危害有多麼大;看看龐涓的傳記,則可以看到嫉妒人才的危險,等等。每一個曆史人物都為我們提供了一麵可供借鑒的鏡子,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把曆史書籍看成培養性格的教科書,把眾多曆史人物看作性格教育的正麵和反麵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