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生的性格教育(3)(3 / 3)

四、逃離自我禁錮,積極投身社會

無為、消極、逃避現實是中國老莊哲學思想,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在不合理的社會製度下這種人生態度是某些有識之士的追求目標,今天的我們對社會該持何種態度呢?

選擇生活,不要逃避。既然降臨到世間,我們就有了存在的價值,就該勇敢地投入生活,承擔起建設社會的責任。高爾基說過:“我一生所主張的,就是對生活,對人們抱積極的態度。”社會的進步要靠每一個個體去努力,社會的腐敗要靠人去鏟除。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利因社會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美好而厭棄。記住羅丹說的“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假如我們厭棄生活,而最終隻能被生活所拋棄。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我們必須學會戰勝憂傷、失敗和絕望的疲憊而熱愛生活,把自己請進生活,賦予生活以各種類型的愛——兄弟之愛、男女之愛、宗教之愛、人性之愛。我們要學會成熟地逃離自我禁錮,走入社會,去生活,去戰鬥,去創造,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價值。我們要牢記歌德所說:“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五、勤奮是快樂之源,成才之本

當我們解除自我禁錮,熱情地投入生活時,我們不禁會問怎樣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快活?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通過各種研究證明“工作最勤奮的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工作輕鬆使人快活嗎?人們常以為工作輕鬆、自由自在能使人快活。其實不然,根據社會學家的統計和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在空閑無聊的時候不是感到快樂而是感到煩惱和不快。而忙碌的人,倒往往是最快活的人。那些一心指望退休或工作輕鬆的人,一旦達到了目的,就會感到失望和惆悵。一些有卓越成就的科學家、商業界人士在回憶一生的經曆時,常常覺得最快活的時光是在艱苦工作的時候,而不是在獲得成就、得到榮譽、地位、財富的時候。

快樂可以尋找嗎?心理學家告誡人們,不要刻意追求和尋找快活,最好讓快活自己來追隨你。人應該盡量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偷懶,不要氣餒,情願多忙些,也不要空閑無事,因為勤奮地工作使人生有味。

勤奮不僅是快樂之源,又是成才之本。古往今來做出貢獻的偉人們除了有超凡的智力水平,更有非同一般的勤奮刻苦精神。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月積日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茅以升也說“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和不懈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還會墮落為庸人。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不是讓世人生發無數的慨歎嗎?所以,門捷列夫說:“天才就是這樣,終身勞動便成天才。”於爾、勒納說“天才就是最強有力的牛,他們一刻不停地一天要工作18小時。”愛迪生對勤奮的評價更是世人皆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眾多的偉人都表達了勤奮是成才之本的思想,我們若想造福於人類,難道還能懶散下去嗎?

六、誠實永遠是一種美德

有人說,雖然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做一個誠實的人,但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誠實的人並沒有得到好處,甚至由於誠實而招惹一些麻煩;而那些不夠誠實,或者說比較圓滑的人倒是能夠左右逢源,得到很多好處,生活得很自在。所以說,誠實已經過時!做人還是不要太誠實。我們真應該這樣想嗎?

誠實是指人對身邊所發生的事能如實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在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關於誠實的問題,已經上演了許許多多人間的悲喜劇,誠實之人與不誠實之人都同樣遭遇各種幸與不幸的結局。所以,應該說,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誠實始終是一種美德,是人們讚賞的品質。因為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誠實,那麼,人類社會關係就無法維持下去。

我們隻要認真觀察一下現實生活,就會發現,那些心懷坦蕩、具有誠實品德的人,始終都生活得那麼自在輕鬆,因為他們問心無愧,有諺語雲:“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誠實更是人們友好交往的基石,是贏得友誼的基礎。古人雲:“腹心相昭,謂之知心,”“朋而不心,麵朋也,友而不心,麵友也。”作為社會之人,我們渴望友誼,友誼像久旱的甘霖滋潤著人們孤獨寂寞幹渴的靈魂。朋友之間需要寬容和悅納,也需要真誠地指出朋友的缺點,並幫助其改正,這才是真正的朋友與知己。虛偽和欺騙可能一時獲得朋友好感,卻不會將友誼持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所謂友誼,這首先是誠懇,是批評同誌的錯誤。”

當然,對朋友忠誠老實、推心置腹也要講究策略,要考慮誠實的效果。否則,雖然誠實本身是好意,卻會導致不愉快和煩惱,甚至破壞彼此的感情。講究誠實的表現方式,策略地表達坦率和誠實,這是智慧的表現。因此,有智慧的誠實是我們推崇的,這也可以說是今天人們一種生存的藝術。

七、禮貌是一種財富

禮貌往往給人帶來好的命運。法國一位事業成功的女性,對自己的朋友說到她成功的秘密,她說得很有意思:“隻有一個原因,我喜歡用這樣一個詞‘我祝願’。我祝願我周圍的人都幸福。”所以,有人說禮貌是一種財富。

為什麼禮貌會是一種財富?因為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有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而禮貌則是尊重他人的表現。當人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對方會以愉快的心情更多地予以回報。故古人雲:“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人與人之間隻有互相尊重,才能和睦相處。禮貌像陽光一樣在家庭成員之間、親朋好友之間、同事鄰裏間受到歡迎,因為它到處攜帶著光明和歡樂,對每個人都給予美好的祝福。所以,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寫道: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有禮貌的人是怎樣做的?有禮貌的人能夠恰當地說出“謝謝”,從而產生無窮的魅力;有禮貌的人無論是開會、赴約還是做客,從不遲到,他懂得即使是無意遲到,也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表現;有禮貌的人從不打斷別人的講話。他首先要聽完對方的發言,然後再去反駁或者補充對方的意見;有禮貌的人在同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看著對方的眼睛,這表明他專心致誌;有禮貌的人尊重別人的觀點,即使他不同意,也不叫喊什麼“瞎說”、“廢話”、“胡說八道”,而是陳述不同意的理由;有禮貌的人遵守諾言,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食言;有禮貌的人,不會忘記向親人、熟人、同事祝賀生日和節日;有禮貌的人不當眾指責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從不表現出否定態度;有禮貌的人在別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時,不會袖手旁觀,而是盡自己力量和可能給予同情和幫助。

八、嫉妒要不得

古文字裏“嫉”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是埋沒賢良的人。嫉妒則指對在才能、品質、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麵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的體驗。黑格爾說道:“嫉妒便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心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首先,嫉妒者總是擔心別人出成績。心懷嫉妒的人,整日憂心忡忡,惟恐別人優於自己;自己不好,也不許別人好;你想快步走到我前麵,我就設法擋你的道,拖住你的腿。魯迅先生說過:“他們好像自己是很矮的人,總是瞪著不示弱的眼睛,千方百計地想把別人拉矮,同他們穿一個號碼的褲子。其次,嫉妒者對別人的成績采取淡然態度,對對方的才幹和明顯的成績視而不見。第三,嫉妒者漠視甚至貶低別人的成績。對別人的成功和榮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加以歪曲,貶低。第四,嫉妒者對別人的成績表現出怨恨甚至仇視情緒和攻擊性的行為和言論,如散布流言蜚語,甚至欲置人死地而後快。”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嫉妒這一惡魔總是在暗地裏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古往今來,嫉妒這一鬼魂一直遊蕩在人們的生活中。無德行的人嫉妒有德行之人,才疏學淺的人嫉妒有才能的人,庸才嫉妒人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有嫉妒心的人慣於“暗箭傷人”,諷刺、挖苦、造謠中傷、誹謗抵毀,攻擊別人不擇手段。嫉妒的危害性不能低估。

嫉妒首先是損人。《光明日報》曾刊登了題為《妒忌將他逼瘋,流言置他於死地》的報道,介紹了浙江省臨海市青年農民徐成法因發現翼龍化石受獎被忌,流言將其逼瘋,最終投海自盡的過程。妒忌的危害多麼可怕!嫉妒者為了在使別人痛苦的基礎上得到自己的所謂滿足,總是把勝過自己的人作為對立麵。“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曆史上孫臏致殘,韓非致死,屈原放逐,柳宗元被貶,都是受嫉賢妒能的殘害。

其次,嫉妒毀壞友誼,破壞良好的人際關係。嫉妒者一旦發現別人比自己強,就會不擇手段地進行貶低、攻擊,或者造謠生事、挑撥離間、搞分裂、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不信任,使人與人之間失去真誠的友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某大學一宿舍的三位女大學生,剛入學時大家關係很好。後來,其中一位同學因性格開朗、愛說愛笑愛唱歌,見男同學不拘束,漸漸地班上男同學就與這位女同學接觸較多。而另兩位同學與男同學交往比較拘謹,不像另一女生那樣自然和大方隨便,結果另兩位同學就有些妒忌和看不慣那位同學,仨人彼此的交往少了,即兩位同學經常在一起嘀嘀咕咕議論同學。某一天,這兩位同學稱自己丟了東西,指桑罵槐地暗指是那位女生偷的。結果三個人吵了起來。事後調查,那位女生並未偷東西。受到妒忌和汙陷的同學則揚言要殺掉那兩個人。輔導員及時疏導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

第三,嫉妒會毀掉自己。嫉妒者的內在邏輯是損人必定利己。其實損人未必利己,且往往是“從害人始,以害己終。”嫉妒者不能從強者的身上吸取力量,激勵自己積極進取,因而會嚴重阻礙自己的進步。嫉妒者甚至會斷送自己的一切。翻開曆史可以發現,中外都有一大串名字被釘在嫉賢妒能的恥辱柱上的人。今天的社會中,也有不少人由於嫉妒心理的惡性發展,而身敗名裂,觸犯刑律,受到法律的製裁。

嫉妒者因視朋友為路人、同學為對手,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算計、誹謗別人的動作之中和因嫉妒他人而陷入煩惱和不安之中。嫉妒者由於長期處於壓抑、自擾之中,導致神經係統的功能紊亂,心理變態,甚至精神失常。正如巴爾紮克所說:“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加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將使他痛苦萬分。”

因此,嫉妒能腐蝕人的靈魂,毒化人的精神世界,扼殺人的進取精神,是一種卑劣下賤的情欲。嫉妒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怎樣克服嫉妒心理?

1、升華人生目的

培根說過:“其實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沒有功夫去嫉妒別的人。因為嫉妒是一種四處遊蕩的情欲,能享有它的隻能是閑人。”人生最要緊的是選擇自己前進的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去實現目標。擁有崇高生活目的的人能夠自覺抑製嫉妒心理。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廣泛閱讀有關思想修養的書籍,樹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開闊眼界,深刻認識嫉妒的心理腐蝕性和陰暗麵,把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去,正確對待別人的榮譽和成就,自覺杜絕嫉妒心理的產生。

2、克服攀比心理

嫉妒心容易產生於同輩人之間,常常因為是同學、同鄉,甚至是同時參加工作的同事之間更容易產生嫉妒。俗話說:“同行出冤家”。地位差異較大的人之間不易產生嫉妒,因為不容易發生利益衝突。所以,學生嫉妒老師,工人嫉妒市長的現象基本沒有。人總是喜歡以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偏高。不服輸、不甘落後是有上進心的表現,是進步的動力。但是,萬事都要超人前,樣樣不服輸是不可能的。所以,人貴有自知之明,應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自覺克製事事與人攀比的習慣。

3、培養寬容的性格

嫉妒的根源是自私自利。那些性格冷漠自私、虛榮心強、以自我為中心、自卑感強的人容易產生嫉妒。“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隻有克服自私思想,才能消除嫉妒心理。一個人不能處處為自己著想,而要讓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實,才會共同進步。心底無私天地寬,要拓寬自己的心胸,就要摒除自私和雜念。我們應經常讀一些有助於開闊胸懷的書,它不僅能充實頭腦,淵博學識,還有助於提高自身的修養,開闊眼界,淡化自我,培養寬容的性格。

4、引導嫉妒心理向現代競爭意識轉化

嫉妒具有強大的心理能量,如果隨其恣意泛濫,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力。若把它轉化為現代的競爭意識,卻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化嫉妒為競爭,是現代人積極利用和控製嫉妒的一種探索。嫉妒心對於弱者可能帶來滅頂之災;對於強者,可能在嫉妒心的驅使下激發競爭意識,促使不甘落後的人奮發進取。我們要改變傳統的“不能讓你比我強的”嫉妒心為“你強我要比你更強”的現代競爭意識,以積極的方式釋放嫉妒這種心理能量,學會把中傷、抵毀他人的精力用於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造超越對方,這就是現代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