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學會為做練習而做練習。決定每天早晨7∶30時做10個俯臥撐。訓練自己的持久性和連續性。試著在一個星期裏按規定時間上床睡覺。不讓任何事情幹擾你的安排。
在你開始培養、鍛煉意誌後,觀察自己的行為,注意成功和失敗。你越能培養意誌,你就越能成功。
初中生意誌品質與學業成績
一、問題的提出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內在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對提高學習質量和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內外許多心理學家對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非智力因素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曾對1528名智力超常兒童的成才情況進行了係統的追蹤研究,並對被試中成就最大和成就最小的進行了比較,發現兩組被試最明顯的差別是堅韌性、自信心、有恒性、自覺性等意誌品質的不同。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和西爾斯對1000名智力超常兒童也進行了係統的追蹤研究,他們發現,被試中有些人成就很小,有些人則有很大的成就,根據這些人成就的大小,把他們兩組進行比較,發現這些人的智力仍高於一般人並且彼此相近,但他們之間最顯著的差異是在意誌品質方麵:有成就的人意誌堅強,而無成就的人大多數意誌薄弱。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認為,內驅力、情緒穩定性和堅持性等人格特征對學生學業成績有重大作用。美國心理學家高夫就人格因素和學業成績之間關係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支配性、上進心、責任心、社會化、寬容性、遵循成就、獨立成就和智能效率等八項人格與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間存在著正相關。我國的心理學工作曾用《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測驗(16PF)》對智力超常兒童的非智力因素與學業成績的關係也進行了研究,發現獨立性、懷疑性、聰慧性、克製性、敢為性、幻想性、顯示性等人格特征與學習成績有較高的正相關。其它國內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表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具有普遍的影響,智力在一般水平以上的學習中,至少有70%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受製於他們的人格特征。雖然智力是影響學業成績的重要認知因素,但智力與學業成績絕對不完全相關,而非智力因素是導致學生成績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教育實踐也證明,大多數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智力不一定都高,但學習都自覺主動、有恒心、獨立性高、自製力強等。
什麼是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1983年,我國心理學家燕國材教授提出了這一概念。他認為,非智力因素有廣義的非智力因素和狹義的非智力因素,廣義的指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狹義的指情感、意誌和性格。中國超常兒童研究協作組認為,對超常兒童學習和智力發展起直接製約作用的人格心理有八個方麵:求知欲、抱負水平、意誌的堅持性、獨立性、好勝心、情緒的穩定性、興趣和自我意識。
上述表明,意誌是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學生學業成績有重要作用。但這些研究比較籠統,還沒有更具體、更深入、更專門地探討意誌品質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間的關係。關於意誌品質與學生學業成績關係的研究主要是從定性的角度研究多,而從定量的角度研究少,尤其是意誌,特別是意誌諸品質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係還沒有揭示清楚。
因此本研究作為《初中生學業成績與非智力因素相關研究》係列研究之一,主要從初中生意誌的自覺性、堅韌性、獨立性和自製性四個品質方麵,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討以下三個問題:1、初中生意誌品質發展的趨勢;2、意誌品質對初中生學業成績的影響;3、意誌諸品質對初中生學業成績的影響。目的是為了改變學校教育隻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發展,忽視意誌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等,提高中學教育和教學質量,提供心理學的理論依據。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初中生意誌品質的發展趨勢
分別用初中三個年級四種意誌品質之和的平均分數,作為初中生意誌品質發展的指標,分數越高,表明意誌品質發展水平越高。
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生意誌品質的發展隨年級的升高而提高,表現出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並且各年級間差異非常顯著,發展的速度較快但又比較穩定。
(二)初中生四種意誌品質的發展
在對初中生總體意誌品質的發展進行研究後,又進一步研究了初中生各年級學生的自覺性、堅韌性、自製性和獨立性四種意誌品質的發展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生四種意誌品質的發展總趨勢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提高,自覺性、堅韌性、自製性三個品質都隨年級的升高而比較穩定的提高,但獨立性發展比較緩慢。
(三)初中生意誌品質發展的性別比較
根據被試對問卷題的選擇答案所屬的三個等級各自的百分數之和,把學生的意誌品質水平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並按性別歸類,然後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男女初中生差異非常不顯著。研究結果還表明,雖然差異並不顯著,但從百分數上看出,女學生比男學生的意誌品質發展水平高一些,這可能是由少年期的女孩比男孩在生理和心理成熟早的原因,造成了初中生意誌品質發展中的性別差異。
(四)意誌品質與初中生學業成績的關係
為了進一步從總體上了解初中生意誌品質水平對其學業成績的影響,把各年級的意誌品質等級和學業成績等級分別合成在一起,進行了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初中生的意誌品質水平和學業成績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這說明,意誌品質水平對初中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具有一定普遍的和重要的作用。
(五)意誌品質水平對各年級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根據意誌品質和學業成績等級的劃分,分別按年級進行歸類,並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各年級意誌品質水平和學生學業成績的高低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六)四種意誌品質與學業成績優秀組和較差組的關係
根據研究方法中對學生學業成績等級的劃分,成績優秀者為298人,成績較差者174人,比較這兩組學生在意誌的自覺性、自製性、堅韌性和獨立性四種品質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結果表明:成績優秀組學生四種意誌品質的平均分數高於總體學生的平均分數,而成績較差組的平均分數均低於總體學生的平均分數。通過Z檢驗成績優秀組與成績較差組學生的四種意誌品質的平均分數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這說明,優秀組和較差組學生在四種意誌品質方麵存在著差異。
(七)四種意誌品質對學生學業成績的作用
用多元回歸分析法,以826名初中生的四種意誌品質得分與其學業成績的相關係數(Y)和偏回歸係數(b)為指標,檢查了四種意誌品質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係及其作用大小。結果表明:當自由度為825時,四組相關都達到了非常顯著的水平(p<0、01),說明學生學業成績的取得與意誌的自覺性、自製性、堅韌性和獨立性四種品質存在密切關係。又通過對偏回歸係數b進行了七檢驗,p值均小於0、01,這說明四種意誌品質均對初中生的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其中自覺性作用最大,堅韌性第二,獨立性第三,自製性第四。
三、討論
(一)初中學生意誌品質發展的特點
本研究表明:初中生意誌發展的總趨勢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呈現出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發展速度較快但又比較穩定。在意誌諸品質的發展中,自覺性、堅韌性和自製性品質隨年級的升高發展速度較快,隻有獨立性品質的發展比較緩慢。這種現象主要與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關。
在我國現代社會生活條件和環境影響下,兒童普遍成熟較早,在學齡初期的晚期,就有了強烈的獨立願望。到了初中階段,兒童的獨立性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目前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幾乎完全受外界支配;家長過分地溺愛孩子,幾乎包辦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這使得初中生獨立性品質發展比較緩慢。這從學生選擇一些題的回答中得到證明,如:選擇“按照老師的布置去做;在集體活動中自己不要積極地出頭露麵;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基本上父母親包辦了”,選擇這些答案的人數竟占總人數的46%。由此可見,獨立性品質發展差及現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弊端。
初中階段是兒童向成年人的過渡階段,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從小學進入初中,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初中生的主導活動也增多了。除了學習活動之外,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勞動活動明顯地增加了並成為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適應,兒童心理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兒童的自我意識有了質的發展;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獨立意識和服從集體生活規範能力的增強,對周圍世界的批判態度等。這使初中生自覺地確定活動目的、獨立地評價自己和外界的關係,控製自己的行為以服從社會規範以及克服活動中的困難成為可能。總之,初中階段學生的意誌品質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
(二)意誌品質對初中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研究表明,意誌品質的高低與初中生學業成績的高低均有非常的顯著的關係,如表四所示:意誌水平高的學生56%的成績屬於優秀,9%的成績屬於較差,而意誌品質水平低的學生隻有13%的成績屬於優秀,39%的成績屬於較差,由此可見,意誌品質對初中生的學業成績起著非常重要而強烈的作用。意誌品質確定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一個普遍而非常重要的因素。
意誌品質對初中生學業成績之所以有這樣非常重要而強烈的影響,首先是因為意誌是人類意識能動性的集中表現,它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推動者和調節者。其次是與初中生心理發展日益成熟有關。到初中階段,初中學生對學習的社會性意義的認識逐漸加強,學習不再單純從興趣出發,自覺性逐漸取代了自發性。特別是自我意識的發展,使初中生認識到了自我與社會的關係、學習和自我的關係,學習的目標日益明朗起來,因而能夠經常克服主客觀困難主動地進行學習。
(三)意誌諸品質對初中生學生成績的影響及其作用的不同
研究表明,意誌諸品質均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但作用並不是等同的。其中自覺性的作用最大,堅韌性次之,獨立性第三,自製性第四。這說明,一個學生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學習的目的並且不斷支配自己的行動以符合這一目的是有首要意義的。而能夠堅持不懈地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獨立地主動地進行學習以及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學習按計劃進行都對學習活動有一定意義。
意誌品質對學習活動有巨大的影響,但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哪些具體作用呢?根據本研究結果,意誌品質具有以下四個方麵的作用:
1、指向作用。任何活動的開展,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指向一定的目標。學習活動也是如此。學習活動沒有目標絕不會有什麼效果,而學習目標的確定是與個體的意誌品質有關,特別是與自覺性、獨立性品質有關。根據實際情況,自覺地獨立地製定切合本人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就為個體認識活動解決了方向性問題,因而也是個體有效地進行學習的前提。
2、維持和強化作用。在學習活動中,意誌品質可以維持和加強個體始終如一地為實現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而努力。學習目標實現並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其間必然要遇到來自客觀方麵的各種困難和主觀方麵不良情緒的幹擾。遇到困難和幹擾是堅持到底、持之以恒,還是退縮不前、半途而廢呢?這就需要意誌品質發揮其維持和強化作用,主要是自覺性、自製性和堅持性品質的作用。自覺地意識到學習活動的目標並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學習目標,就需要一方麵克服客觀困難堅持不懈,另一方麵排除不良情緒的幹擾,振奮精神不斷進取。意誌品質的維持和強化作用是學習活動進行的強有力的保證。
3、調節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意誌品質可使學習者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的方法等適時改變,以利於學習的順利進行。在學習活動中,處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學習主體隻有處理好各種活動間的關係,處理好學習過程中的時間、內容、空間、手段等關係,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要處理好這些關係必須發揮學習主體的能動性,不斷進行自我調節。意誌品質在學習活動中的調節作用主要是由自覺性品質、獨立性品質來完成的。
4、創造作用。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有一些創造性思維產生。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出現是長期不懈、獨立思考的結晶。意誌品質在學習活動中的創造作用是意誌諸品質綜合作用的結果。
五、結論與建議
1、初中生意誌品質發展的總趨勢是隨年級的升高而較快但又穩定的發展。在意誌四種品質中自覺性、堅韌性和自製性均隨年級的升高而不斷地發展,隻有獨立性發展比較緩慢。
2、初中生意誌品質發展基本上無性別差異。
3、意誌品質對初中生的學業成績具有普遍而又非常重要的影響。
4、意誌的四種品質均和初中生的學業成績有密切關係,但其作用並不相同。其中自覺性的作用最大,堅韌性次之,獨立性第三,自製性第四。
本研究結果表明,意誌品質與學生學業成績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學校教育在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同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意誌品質,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中小學學生耐挫折能力的培養
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幹擾,其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耐挫折能力是個人在遇到挫折時,能順利地克服挫折帶來的消極的情緒狀態的心理特征。未來的社會具有快節奏、激勵競爭與不斷變革的特點,要求未來社會的成員具有良好的耐挫折能力。為了使現在的中小學學生身心全麵發展,培養健全人格,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對他們進行耐挫折能力的培養已引起社會有關方麵的重視。
一、培養耐挫折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在中小學學生中較普遍地存在著耐挫折能力差的情況,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麵:(1)對挫折的容忍承受程度差。在挫折麵前,心理脆弱,驚慌失措,過分焦慮,容易陷入長時間不良情緒的困煩中不能自拔。(2)產生不理智的對抗行為,包括消極對抗、暴力侵犯、過份發泄不滿情緒等。(3)誘發偏常心理。個別學生在遇到較大或連續的挫折後,產生神經衰弱、恐怖症、強迫症、疑病症、抑鬱神經症等心理失常現象。嚴重者還產生心理障礙,成為發生精神分裂症和情感精神病的重要誘因。
耐挫折能力差使中小學學生經不起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產生問題行為,影響全麵發展。在更深層次上,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個體社會化的順利完成。許多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一直認為培養健全人格與促進個體社會化是教育的主要功能。通常認為個體社會化需要三個條件:一是社會條件,正在進行社會活動;二是生理心理條件;三是個人與社會交往條件,在感情上與他人有交往能力。耐挫折能力差影響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和與他人的交往,降低心理對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對中小學學生個體社會化的消極影響是極為嚴重的。
目前,在中小學學生中獨生子女已占多數,許多家長也包括部分教育工作者還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一個民族需要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才能走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一個人,隻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不畏艱難困苦、失敗挫折,才能駕馭人生之舟取得事業的成功。相反,心理脆弱,一遇挫折就驚慌失措、頹唐懊喪、消極厭世,無論有何等出色的學識,也難以有所作為。因此,為了民族,為了下一代,整個社會都應重視中小學學生耐挫折能力的培養,要有緊迫感和憂患意識。
二、當前中小學學生缺乏耐挫折能力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陷。一些家長對於子女過份溺愛,將孩子在家庭範圍內經受挫折磨練的機會降低到極點,“嬌慣出懦兒”,導致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與此同時,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又很高,遠遠超出子女的現實情況和發展潛力。如果孩子為達到家長提出的目標一再努力還是屢遭失敗,最終會喪失信心,在挫折麵前退縮逃避。一些家庭重視子女知識和特長的培養,忽視心理素質特別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劇了中小學學生耐挫折能力差的局麵。
2、學校教育的某些誤區。從總體講,中小學還未徹底完成由“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重知識傳授輕心理素質培養的現象相當普遍。思想品德教育形式主義、模式化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少數教師缺乏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素養,將學生因心理素質較差引起的問題當做思想品德問題來處理,常常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