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六腑:用指麵或食、中指麵自肘推腕,稱清六腑。
3、傷食瀉:
操作:補脾經、清大腸、揉板門、運內八卦、揉中腕、摩腹、揉天樞、揉龜尾。
4、脾虛瀉:
操作:補脾經、補大腸、推三類、摩腹、揉臍、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捏脊。
腹脹加運內八卦;久瀉不止加按揉百會。
◆◆遺尿
遺尿是指3歲以上的小兒在睡眠中不知不覺的將小便尿在床上。3歲以下的兒童,智力未發育完全,正常的排尿習慣尚未養成,而產生尿床者不屬病理現象。
一、病因
兒童遺尿,多為先天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所致。腎與膀胱之氣俱虛,不能製約水道,因而發生遺尿。另外由於脾肺虛損,氣虛下陷,也可出現遺尿症。
二、臨床表現
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如白天疲勞、天氣陰雨時更易發生,輕則數夜遺尿一次,重則每夜遺尿一至二次,甚至更多。遺尿病久可見患兒麵色萎黃、智力減退、精神不振、頭暈腰疼,四肢不溫等症。
三、治療
操作、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推三關、揉外勞、按揉百會、丹田、按揉腎俞、擦腰骶部、按揉三陰交。
補腎經: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補腎經。
◆◆發熱
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病症。臨床上一般可分為外感發熱,肺胃實熱、陰虛內熱三種。外感發熱一般指感冒而言。
一、病因
1、外感發熱:由於小兒體質偏弱,抗邪能力不足,易為風寒外邪所侵,邪氣侵襲體表,陽氣被鬱而發熱。
2、陰虛內熱:小兒體質素弱,先天不足或後天營養失調或久病傷陰而致肺腎不足,陰液虧損而發熱。
3、肺胃實熱:由於乳食內傷,造成肺胃壅實,鬱而化熱。
二、臨床表現
1、外感發熱:發熱,頭痛,無汗,怕冷,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紋鮮紅,為風寒外來;發熱,微汗出,咽痛,鼻流黃涕,苔薄黃,指紋紅紫,為風熱。
2、陰虛發熱:午後發熱,手足心熱,身體瘦弱,夜間出汗,舌紅苔少或無苔,指紋淡紫。
3、肺胃實熱:高熱,潮紅,氣促,不思飲食,便秘煩躁,渴而引飲,舌紅苔燥,指紋深紫。
三、治療
1、外感發熱:
操作: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清肺經清天河水。風寒者加推三類,掐揉二扇門,拿風池發汗解表,祛風散寒;風熱者加推脊,清天河水以清熱解表。
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麵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亦可打馬過天河。
2、陰虛內熱:
操作:補脾經,補肺經,揉上馬,清天河水,推湧泉,按揉足三裏。
肺經:旋推無名指末節羅紋麵,稱補肺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肺經。
3、肺胃實熱:
操作:清肺經,清胃經,清大腸,運內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樞。
◆◆咳嗽
咳嗽是肺髒疾患的主要症候之一,感冒、肺炎等都可引起咳嗽。
一、病因
1、外感咳嗽:肺為嬌髒,司呼吸,居眾髒腑之上,外感邪氣,首先犯肺。風寒或風熱外侵,邪束肌表,肺氣失宣,清肅失職,痰液內生;或感受燥邪,氣道幹燥,咽喉不利,肺津受灼,痰涎粘滯,均可引起咳嗽。
2、內傷咳嗽,因平素體虛,或肺陰受損,肺氣上逆,或脾胃虛寒,健運失職,痰濕內生,上擾肺絡,均可引起咳嗽。
二、臨床表現
1、外感咳嗽: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惡寒,頭痛。若為風寒外來則兼見痰,涕清稀色白,惡寒重而無汗,苔薄白;若感受風熱則兼風痰、涕黃稠,稍怕冷而微汗生,口渴、咽痛、發熱、苔薄黃。
2、內傷咳嗽:久咳,身微熱或幹咳少痰,或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形體消瘦。三、治療
1、外感咳嗽
操作: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清肺經、運內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風寒者加推三關,掐揉二扇門;風熱者加清天河水,痰多者加揉掌小橫紋。
2、內傷咳嗽
操作:補脾經、補肺經、運內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中脘、揉肺俞、按揉足三裏。
久咳體虛加推三關,捏脊;陰虛咳嗽加揉上馬;痰多不利加揉天突,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