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梔子含梔子素,水解後產生的甙元與番紅花甙的甙元相同。此外還含熊果酸、鞣質、藏紅酸、梔子甙等。梔子對溶血性鏈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其水煎劑在體外可殺死血吸蟲成蟲。梔子能抑製體溫中樞而有退熱作用。能增加膽汁分泌,有利膽作用,可降低血中膽紅素。其煎劑及醇提取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金銀花
金銀花,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的花蕾。它長如金釵,又名“金釵股”。花呈唇形,初白後黃,因在同一植株上能顯現出黃、白兩色花,故名“金銀花”。夏秋季開花,5~6月間為采摘期,在晴天清晨露水剛幹時摘下晾曬或陰幹,忌在烈日下曝曬。
在十分炎熱的夏日,人們常要飲一杯清熱解暑生津的涼茶。這涼茶中重要的一味藥,便是金銀花。有名的金銀花茶,是人們樂用的消暑防病的飲料。古代名醫陶弘景謂之:“……煮汁釀酒飲,補虛療風。此既長年益壽,可常采服。”宋人張邦基記載有這樣一樁軼事:在寧宗年間,平江府天平山白雲寺有幾位和尚,在山洞采了一些蕈子,煮熟吃,到了半夜,幾個和尚都嘔吐不止,其中三人急忙尋來“鴛鴦草”生吃下去,結果平安無事;另外兩位不肯吃“鴛鴦草”的,最後嘔吐不止而喪生。這“鴛鴦草”便是金銀花。
相傳,被唐太宗封為“藥王”的孫思邈,起初竟不識金銀花。一天,他在鄉村看見姐妹倆正在曬藥材,想找口茶喝,姐姐從後山采回金燦燦的花朵泡了一碗“金花茶”;妹妹采回銀燦燦的花朵沏了一杯“銀花茶”。孫思邈喝了一口金花茶,又飲了一口銀花茶,隻覺味甘鮮美清淡,有止渴清熱之功,非常高興地說:“這兩種花可以入藥!”姐妹倆笑得合不攏嘴,告知孫思邈:“這本是一種花,花初開白色,盛開時黃色,名叫金銀花。”孫思邈恍然大悟。他以金銀花為主,佐以甘草、生地、桔梗配出了甘鮮湯方劑。以金銀花和連翹為主藥的銀翹丸是治療感冒、咽喉炎、口腔炎和某些皮膚病的有名成藥。《本草綱目》說金銀花“治癰疽發背不問發在何處,皆有奇效。鄉落之間,僻陋中所,貧乏之中,藥材難得,其效甚妙”。治療闌尾炎、菌痢、肺炎都可應用它。用金銀花浸膏外塗治療宮頸糜爛,療效很好。藥店出售的用金銀花的花、葉和藤蒸餾所得的“金銀花露”,氣味清芬、甘涼潤口,夏日飲用可預防小兒皮膚瘡癤、痱子、流感。
金銀花用以代茶,在我國古代就很盛行。取金銀花15克、生甘草3克,開水衝泡5分鍾後,溫飲代茶。用於熱癤、痱子,痤瘡、皮炎等外科和皮膚科病症。取金銀花、地丁草各15克,衝泡代茶飲,可治療咽喉炎症以及口腔粘膜潰瘍等症。取金銀花、菊花各10克、泡開水後代茶飲。用於暑熱口渴、心煩,以及冠心病胸悶痛。用金銀花、甘草、胖大海各少許,開水泡後飲用。用於咽炎、咽喉腫痛。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金銀花是作用較強的廣譜抗菌中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杆菌、傷寒杆菌、霍亂弧菌及PR8流感病毒、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綠膿杆菌、大腸杆菌等均有明顯抑製作用,並能預防流感和上呼吸道感染,降低人體咽喉部帶菌率。
蘆薈
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植物,為多年生常綠肉質草木,具短莖,葉肥厚,多汁。遠在1000多年前,蘆薈就被古埃及人讚譽為“不用醫生的萬應靈藥”。國內外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發現蘆薈中有不少成分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作用,而且性溫和刺激性小。用後舒適,有輕快感,對皮膚粗糙,麵部皺紋、雀斑、疤痕、痤瘡等均有奇效。用蘆薈提取物作化妝品添加劑配製成的防曬霜,除了能有效地防止皮膚因陽光過量照射而引起的皮膚灼傷、色素加深外,還能防止紫外線、X線對人體的輻射,特別適宜於戶外工作、旅遊、體育工作者在夏季防曬使用。它對綠膿杆菌有對抗作用,也可抑製皮膚致病性真菌,製成淋浴露、腳氣露,用來防治癬病、腳氣和痱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受輻射皮膚灼傷的病人,經用蘆薈提取的藥物治療,效果很好。
蘆薈可加速皮膚新陳代謝,減輕麵部皺紋生成,增加皮膚的彈性,使其光澤豐潤,延緩衰老過程。蘆薈提煉成鮮汁、幹汁和費拉托夫組織療法用的藥用,對頭痛、耳鳴、煩燥、便秘等有一定療效。蘆薈的成分十分複雜,含有70多種化學元素,有大量天然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活性酶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蘆薈大黃素。
蘆薈藥用,有著悠久的曆史。在中醫臨床上用它來瀉下通便、清熱、驅蟲等。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掀起一股“蘆薈熱”。美國科學家用蘆薈來治療燙傷,太陽灼傷。蘆薈也是一種“天然抗菌劑”,有助於創口愈合。日本醫學博士添田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蘆薈對擦、灼、燙、刀傷的創麵有顯著療效,並對肝病、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有不同的療效,尤其對胃潰瘍、消化不良、肺結核等病療效更佳。他還指出,蘆薈有抑製濾過性病毒,黴菌和癌細胞的作用,有明顯的健胃作用。
佛手花
佛手花,圓錐花序或為腋生的花束,雄花較多。其果實頂端分裂如拳,張開時如指,其狀如佛手,故名“佛手柑”。佛手花香氣濃鬱,十分宜人,古人多用作壽禮、貢禮。
佛手花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花期在夏季,於早晨日出前疏花時采摘,亦可拾取落花,曬幹或炕幹均可。
中醫認為佛手花性平,歸肝經,用於胃氣痛。佛手果實富含維生素C,芳香辛散。將果實切成薄片,用沸水衝飲,有健脾,解酒之功效,並長於舒肝和胃、行氣止痛。對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肋脅脹痛、脘腹痞悶及嘔吐食少等症有一定療效。將150克佛手洗淨,切成細絲,裝入瓶內,加入白酒200毫升,封緊瓶口,每日搖動一次,半月後即成疏肝理脾,消食化痰的“佛手酒”。佛手柑10~15克,粳米5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後放入粳米。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加入適量冰糖即成。每日溫服2次。用於治療胸悶氣滯,年老胃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暖氣嘔吐等症。
茉莉花
在花事稍稀的盛夏,茉莉花是頗受歡迎的香花之一。每當夜幕降臨,茉莉花便猶如害羞的小姑娘,漸漸舒開花蕾,飄溢出一縷縷濃醇馥鬱的芳香。茉莉花多為白色,也有黃、紅、粉、綠等色。它是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花期6~11月。
“荔枝鄉裏玲瓏雪,未助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由於茉莉花香主要成分是茉莉酮,香味純正優雅,能使平滑肌收縮,降低血壓,穩定情緒,有助睡眠,恢複疲勞。不少婦女於傍晚將茉莉花摘下,裝在精巧的小花藍或香囊內,掛在臥室內、蚊帳中,讓清新的花香將自己送入甜美的夢鄉。茉莉花內含揮發性芳香油,用它窨製的茉莉花茶,香氣清雅、茶汁醇厚、鮮靈而芬芳,濃鬱而不濁。
《本草綱目》載:茉莉葉可鎮痛;花可清熱解表,亦可製成洗眼劑,對治療角膜炎,白翳有一定療效。茉莉花經蒸餾提煉出來的液體,稱茉莉花露,有寬中健脾、理氣和胃的作用。
茉莉花用菜油浸泡。每日滴耳,每次3~4滴,可治中耳炎。夏季,如果發生暑濕感冒,發熱頭脹,脘悶少食,小便短少,可取茉莉花3克、青茶3克、藿香6克、荷葉6克(切細),用沸水浸泡、頻飲。茉莉花15克,鏈魚頭1個,加水燉服。用於頭暈、頭疼。茉莉根1.5~2.5克。磨水服,用於失眠。茉莉花5克,泡茶飲可治胃氣不和,胃痛。茉莉葉6克,水煎服,可治外感風熱。
芍藥
芍藥,色澤嫵媚,芳香濃鬱。《爾雅》裏說:“世謁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芍藥為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分為白芍,赤芍兩種。花的顏色有紅、紫、白、粉、黃等。
芍藥的根經過炮製加工製成“白芍”,為中醫臨床常用的重要中藥材之一。尤其在婦科病處方中,白芍是配伍的梁柱四物湯之一,使用極為廣泛,在古方中,不分赤、白芍,隨著人們的醫療實踐,對芍藥的藥用認識也逐步深化。將人工栽培的芍藥經過加工炮製而獲得的藥材叫“白芍”,它有養血平肝、斂陰收汗、緩中止痛的作用。而將毛實芍藥、山芍藥和川芍藥等的根直接曬幹所得的藥材叫赤芍,它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以白芍配伍,用於滋補的藥方很多。著名的“十全大補湯”就為其中之一。芍藥因含苯甲酸及酚類,如果配合其他中草藥可作防腐劑,同時可以添加進粉刺霜或粉刺露中,對感染性痤瘡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由於芍藥含有蛋白質而有營養功能,還可添加進祛斑霜中。芍藥也有活血化瘀作用,因而對蝴蝶斑、雀斑及色素沉著都有一定治療作用,如與白芷等中草藥合用,效果更為顯著,且具有增白作用。芍藥是一種非激素類增白祛斑劑,因此可以長期使用,無任何副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芍藥的主要成分為芍藥甙,它對中樞神經有抑製作用,並有較好的解痙、鎮痛、鎮靜、解熱、抗驚厥、抗炎和降血壓作用。
向日葵
向日葵是人們最熟悉不過的植物。它秋季開花,呈圓盤狀,金黃色。杜甫曾作賦:“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向日葵不僅可供觀賞、食用、做燃料,而且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長壽和健美食品。向日葵花可製成“葵花滴劑”,是治療瘧疾的一種藥物。向日葵花還是含蜜量高的蜂蜜源。成熟的葵花籽富含油脂,出油率比大豆高出1~2倍。葵花油不僅色味好,穩定性強,食用可口,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對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都有良好的效果。葵花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亞油酸和亞麻酸是皮膚和毛發新陳代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常吃這些油脂可以豐潤皮膚,延緩衰老。葵花籽富含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E含量最豐富,這種天然的維生素E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葵花子含有的B3、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鉀,對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精神性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如果每天吃一把葵花籽,對增強記憶,安定情緒、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等疾病都有好處。向日葵莖心和滑石、蜂蜜配伍,製成“向日葵莖心湯”,可以治泌尿係統早期結石,具有通淋利尿功效,對尿路結石及腎結石均有較好的療效。夏季飲用,還有清涼解暑的作用。近年來,用於胃癌及食道癌的輔助治療。
鮮向日葵花60克,燉雞內服可治肝陽上擾所致的頭昏眼花。向日葵花30克,水煎服,可治風火牙痛。向日葵盤60克,水煎服可治胃脘痛、腹痛。向日葵籽250克生食可驅蟯蟲。
合歡花
合歡花,“葉纖密,圓而綠,似槐而小,相對生。”夜間成對相合,如夫妻歡好之狀,故叫合歡花。合歡呈粉紅色,在寧靜的夜晚,清香襲人。
合歡花為豆科植物合歡的花或花蕾。味甘平。入心,脾等經。自古就有“合歡蠲忿,萱草忘憂”之稱,《神農本草經》說,合歡“主五髒,和心誌,令人歡樂無憂”。這和近代醫學書籍上所描述的合歡“能安神、活血、止痛”是一致的,所以“合歡蠲忿”之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合歡花有養心、解鬱開胃、理氣之功,常與夜交藤、肉桂、黃連相配,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健忘、胸悶不舒等症。以合歡花配雞肝、羊肝或豬肝蒸服,可治風火眼疾;若將合歡花晾幹研為細末調酒服用,則可治跌打損傷疼痛。合歡皮也是神經係統的強化調節劑,可用於因七情所傷而致的忿怒憂鬱、虛煩不安、健忘失眠等症,能緩和急躁情緒,舒解抑鬱,使神明暢達。它與夜交藤,柏子仁,鬱金等養心安神藥配任應用,可以增強療效。有名的中藥安神藥如安神糖漿、養血安神片、補心丸都有合歡皮的成份。
合歡花10克,水煎服,可治憂鬱煩躁易怒,如果虛煩不安,健忘失眠,可用合歡花10克、夜交藤15克、柏子仁10克、鬱金10克,水煎服。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合歡皮含合歡甙、鞣質、皂甙。皂甙對紅血球有溶解作用,靜脈注射毒性極大,內服有強壯、興奮、鎮痛、驅蟲及利尿作用。對粘膜有刺激性,味辣而苦,吸入呼吸道能引起咳嗽、咽痛,故磨粉時應戴口罩等用以防護。
秋海棠
秋海棠,古名“八月春”,又稱“相思草”。它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秋海棠的花。秋海棠花有的色彩豔麗,有的花多成串,有的垂懸半開,豔而含嬌,非常逗人愛憐。據傳,唐玄宗曾用“海棠睡未足”來形容楊貴妃酒醉未醒,朦朧倦妝之態。
秋海棠的莖葉多汁,無毒。我國江南一帶的兒童常采摘食用。花朵生食,味酸而開胃生津。如果作湯料,或與魚一起燒,鮮美爽口。在法國,秋海棠常被用作菜肴。我國廣東鼎湖山和江西井崗山出產的天葵秋海棠(亦叫紫背天葵)的嫩葉,可以製作秋海棠茶,是夏季消暑的清涼飲料,有健胃解酒的功效。在拉丁美州的多米尼加,民間也習用多米尼加秋海棠的花和葉當茶葉泡飲。秋海棠的莖葉味酸,有調經活血、涼血止血、活血散瘀等功效。將秋海棠的花曬幹,是養血活血的良藥。我國民間常用它的莖葉消腫止痛、清熱安神;用它的根搗汁治咽喉腫痛;用其塊莖治風濕性關節炎、淋巴結核、外治跌打損傷、骨折、燙傷灼傷、毒蛇和瘋狗咬傷,以及擦癬滅菌,還可用它發汗治風濕筋骨疼痛。我國四川峨嵋山陰濕石岩上的一點血秋海棠(當地群眾稱之為“一點血”),有生血、活血、滋陰補虛的功效。在國外,秋海棠藥用也很普遍。巴西民間把當地產的秋海棠莖葉用於退熱利尿。秋海棠對氟化氫也有一定抵抗性。
如果損傷疼痛,可用秋海棠花20克,搗汁外敷患處,取秋海棠的根6克,加水100毫升,搗爛取汁,含漱,可治療咽喉腫痛,咽幹口苦。取秋海棠花6克,加白糖,水煎服,可治療痢疾。
桃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樹在陽春三月,風和日麗之時,枝條扶疏,嫩葉碧綠,花團錦簇,滿樹婆娑。
桃花為菁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花多為粉紅色。3月為桃花的最佳采摘期。
祖國醫學認為桃花性味苦,平,無毒。“入手少陰,足厥陰經”,“入足陽明經”具有利水、活血、通便之功用。主治水腫、腳氣、積滯、二便不利、經閉等症。
桃,桃花,桃仁,桃葉,桃樹皮均可以作藥用。桃,是長壽的代名詞,我國民間流傳有“壽桃”,“仙桃”,“壽星捧桃”之說。“桃保人,杏傷人”。多食鮮桃,有益身體健康。古人曾指出,“用桃作脯食,益顏色,肺之果,肺病宜食之”。“冬桃,食之解勞熱”。桃花的花瓣還可用來美容。相傳,北齊盧士琛妻崔氏,春天用桃花花瓣拌著雪水給兒子洗臉,以保持麵容光鮮姣好。桃富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夏日食之可生津解渴。另外,桃含鉀多,含鈉少,水腫者可多食用。桃仁和桃花均可入藥。幹幼果稱“癟桃幹”,也可入藥。桃仁所含的苦杏仁甙因酸或酵素的作用,加水分解而產生氫氰酸,有鎮咳作用,但若大量內服,則會麻痹延髓呼吸中樞而引起呼吸衰竭死亡。
目前在臨床上,有人以桃仁代杏仁使用,但兩者作用仍有不同。杏仁主要作用於上焦,即治上半身病;桃仁主要作用於下焦,治下半身病。桃仁行血為主,杏仁行氣利水。桃幹可增強心肺功能,並能助消化,生津活血。桃仁製酒,可治跌打扭傷腫痛。桃仁酒的製法:用桃仁60克,搗爛,加細辛15克,米酒500克,浸十天即可用,每天服用30毫升,並取適量外擦傷處。用桃花製成的桃花蜜,有養五髒,除水濕,通二便,消脹滿等功效。長服桃花蜜,有抗衰老、駐顏功效。桃樹根、莖、樹皮含柚素,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絲蟲病、間回瘧;桃葉適量煎水外洗治濕疹、陰道滴蟲、頭虱;自落的幼果——陰桃子可治胃痛、疝氣痛、盜汗;桃樹膠可治糖尿病、石淋、血淋、小兒疳積等。
玫瑰花
玫瑰花色美香醇,豔麗奪人,往往引人止步讚歎,留戀徘徊,故又有“徘徊花”的別名。玫瑰花為薔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在4~6月間,花蕾即將開放時分批采摘。
玫瑰鮮花濃香,可製成香甜可口的玫瑰糕、玫瑰露、玫瑰酒、玫瑰花茶。花蕾、果實也可供藥用,有行氣解鬱、和血散瘀之功效。玫瑰露色、香、味俱佳,能和血養胃、寬胸散鬱。《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服過玫瑰露。如果在中藥中加上幾滴玫瑰露,能夠解除藥的苦味。常服玫瑰露能健胃理氣。玫瑰花與白糖熬成的玫瑰膏能治療吐血、胸痛。少林寺《拳經》就記載著玫瑰膏治療閃挫傷胸及跌打損傷的藥方。《荷蘭藥鏡》還稱玫瑰花有收斂作用,能止血、止痢,使體內清潔強壯。日本醫藥雜誌曾多次報道過用玫瑰花治療腹瀉的經驗。玫瑰花浸入頭油裏麵,能使頭發增加光澤,能治療頭屑過多,防止頭發變白。
家庭利用玫瑰花製酒、熏茶或製醬,簡便易行。具體方法是:將洗淨的新鮮玫瑰花1500克放入罐中,加黃酒500克,經密封發酵後,進行擠壓過濾,即成可口的玫瑰酒。玫瑰酒可舒筋活絡,治療關節炎。玫瑰茶可辟穢醒神,使人心平氣和,用玫瑰花加糖衝服,理氣明目,功效顯著。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玫瑰花含桷皮甙、苦味質、鞣質、脂肪油及有機酸等。果實富含維生素C及糖類。玫瑰油有較強的鎮痛作用,還可治療胃病、眼疾以及某些皮膚病。
百合花
百合花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的花,因“百合”二字有百事合心之意,百合的鱗莖瓣瓣緊抱,象征著團結友好。西方人也一直把百合花當作聖潔的象征。在基督教的儀式上,百合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複活節、聖誕節,百合花是作為純潔少女的象征而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