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適宜於治療某些疾病
運動可以防治疾病,但是運動方法治療疾病是有一定範圍的。對有些疾病,采用運動方法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另一些疾病,運動方法隻能起到一般的保健或輔助治療作用。一般地說,運動方法主要適宜於治療以下一些疾病:①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消化係統及生殖係統的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結核、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冠心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胃下垂、習慣性便秘、脫肛、痔、子宮脫垂等。通過適當的運動改善內髒器官的功能,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達到減輕症狀,抑製病情發展的目的。②因神經衰弱而發生失眠、多夢、健忘等症者,通過運動可以對神經係統產生調節作用,從而使症狀逐步減輕漸至消除。③由神經係統炎症、腦血管意外、外傷等引起的肢體癱瘓,通過適宜的持之以恒的運動可以使癱瘓的肢體逐步恢複運動功能。④關節炎以及炎症或外傷所引起的關節運動障礙,通過運動可以促進經絡氣血通暢,使局部炎症的消退,疼痛減輕甚至消滅,使關節運動障礙的情況得到較好的改善。⑤某些身體姿勢的異常,如畸形較輕的脊柱側彎、扁平足等,通過運動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矯正。
體育鍛煉治療關節炎
關節炎,就是關節發炎,常見的有骨性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隨著病情加重,關節可運動的範圍越來越小,還會使肌肉萎縮,力量變小,關節運動更加困難。如患風濕性關節炎,還會累及其他組織、器官,如心、肺、神經等,嚴重時可以致殘。
研究證明:控製體重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有效方法。控製體重,能使關節承受的壓力減少,有利於關節運動。
體育鍛煉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形式:主動鍛煉就是走路、散步、遊泳、騎自行車等,以增強關節的運動能力,增加肌肉、韌帶的力量,使炎症減輕;被動運動是加速關節周圍的血液、淋巴循環,從而使炎症減輕、關節運動角度加大。
美國關節炎症專家指出,不管是主動練習還是被動練習,每天至少要進行一次,每次15分鍾以上。鍛煉時運動要柔和,速度要緩慢,切不要做反關節運動。
美國專家還指出:在水裏練習效果更佳。因為水有浮力,能支撐大部分體重,可減輕體重對關節的壓力,使關節運動靈活起來,且不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