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防治疾病的注意事項(1 / 1)

運動防治疾病的注意事項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適當的運動可以防治某些疾病,但不適當的運動則又可能導致病情的加劇,甚至危及患者性命。那麼什麼是適當的運動呢?要采取適當的運動去防治疾病,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做好自我監督:所謂適當的運動,除選擇適當的運動方法外,就是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做好自我監督。一般可根據各人身體狀況,選擇中等運動量或小運動量。評定運動量的簡單方法是從運動後脈搏頻率來區分,對於患者來說,一般在運動後脈搏頻率每分鍾達90~110次者為中等運動量;脈搏增加不到10次,或基本無改變者為小運動量。如果脈搏每分鍾達到120~140次,則為大運動量,大運動量是運動防治疾病中不應采取的。除了從脈搏變化評定運動量的大小來做好自我監督外,還可從運動後身體的反應來進行自我監督。如運動後病情緩解,體重增加,精神振作,說明所采用的運動比較適當,可以繼續進行。若運動後有發熱、失眠、體重逐漸下降,有明顯疲勞感、病情加重等反應,則說明所采用的運動不適當,應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2、運動貴在堅持,做到有係統地進行:由於運動促使人體肌肉力量的增加,關節活動幅度的增大以及內髒功能的改善過程都是漸進的,所以采用運動方法防治疾病也強調貴在堅持,要準備進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鍛煉,以便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所謂有係統的地進行,是指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鍛煉。一般地說,運動量是從小量開始,逐步增加到適當運動量;運動的方法可以從較簡單的開始,逐步過渡到采用較複雜、較困難的運動方法。整個治療過程應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係統地進行。

3、運動並非萬能,須與各方麵措施配合:適當的運動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是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但片麵強調運動對疾病的防治作用,而忽視精神、飲食、藥物等其他方麵的綜合防治措施,是不正確的。實踐證明,在采用運動方法防治疾病的同時,必須與各方麵措施配合進行,才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在精神方麵必須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在飲食方麵要注意科學搭配,飲食多樣化,切忌偏食;在藥物治療方麵應正確對待藥物的作用,克服一味地迷信藥物和完全不相信藥物兩種絕對的態度。其他還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戒煙酒等。

4、發熱時不宜進行運動鍛煉:慢性疾病有低熱者,可采用散步、氣功等運動方法配合治療,但其他發熱,特別是高熱時,一般不宜進行運動鍛煉。在發熱時人體產熱增加,蛋白質大量分解,心跳加速,同時發熱常是感染性疾病在體內發生或發展的反映,此時若不注意休息,盲目地進行運動,往往會使這些不良的反應加劇,從而使病情加重。

此外,疾病的急性或亞急性期、全身狀況較差的病症患者以及動脈瘤,血管和神經附近有異物,在運動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合並症的患者,也不宜進行運動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