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醫療預防
結核病的防治
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可將結核病分為好多種,如肺結核、腸結核、盆腔結核等,其中,盆腔結核可致女性不孕,在孕期較常見者為肺結核。
妊娠可以加重肺結核病情,使其呈活動性。由於孕婦營養消耗和肺功能不好,容易造成流產、早產及胎兒發育小、宮內缺氧等。分娩時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無力、產程長、產後出血等。
嚴重肺結核或伴有肺外結核者,應在懷孕3個月內行人工流產。
妊娠期間要注意對營養的攝入,這樣在分娩時可保持較好的體力,以利助產。妊娠合並結核病,如病情處在活動期,應及早行抗結核治療,但要選用對胎兒無毒性的藥物。鏈黴素可造成胎兒聽力障礙,孕期不宜用。如為空洞肺結核、肺結核組織破壞嚴重,需進行肺葉切除者,最好在妊娠前半期進行。
懷孕後如果病情加重,結核活動,或需用大量對胎兒有害的藥物治療時,應在懷孕3個月內終止妊娠,可做人工流產。
如病情穩定,則可在醫生監護下繼續妊娠,但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如需要抗結核治療時,要按醫生的吩咐用藥,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怕影響孩子而不用藥,這樣不但起不到保護孩子的作用,反而會加重對孕婦及胎兒的危害。
羊膜感染綜合征與羊膜炎的預防
預防羊膜感染綜合征
羊膜感染綜合征是由於孕婦生殖道感染造成了絨毛膜羊膜炎症性病變,孕婦表現出發燒、脈搏加快、胎心率加速、子宮壓痛、陰道有汙臭或膿性液體流出等症狀。這種綜合征是對胎兒影響很大的一種並發症,往往因處理不及時,對母嬰均有一定影響。
絨毛膜羊膜感染常見於胎膜早破的患者,尤其是胎膜早破超過24小時者。當脈搏增加時,應首先考慮有羊膜炎的存在;如再有不明原因的胎心率加速及發燒,則更預示著羊膜炎的存在。這就提示孕婦,當發現有胎膜早破時(產婦可感到陰道內有羊水流出),無論有無發燒,均應立即去醫院做檢查。除常規做胎心率、常規血象檢查外,在有條件時,特別是對孕34周左右者可在監測胎兒肺成熟度的同時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細菌培養和塗片檢查。
當產婦有子宮壓痛和子宮張力增加,羊水有臭味或為膿性時,則預示著羊膜炎的惡化,此時,不應再耽擱,需馬上救治。
預防羊膜炎
預防羊膜炎的措施首先應防止胎膜早破和及早處理胎膜早破。另外,孕產婦必須要注意孕期衛生,如每天要清洗外陰,若發現有白帶多而色味異常,或外陰、陰道奇癢等症時,應去婦科做檢查,並及時接受治療。妊娠期應減少性生活,性交前雙方都應清洗外陰,注意外陰衛生清潔。應經常保持廁所及日用工具清潔,盡量不使用盆浴洗澡,避免使用公共浴池,盡量減少個人感染的機會。至於做檢查用的醫療器械,一定要消毒後再用。
消化係統潰瘍的預防
1.懷孕後要保持樂觀情緒。不要過度勞累,避免精神過度刺激,以防誘發潰瘍麵出血。
2.飲食搭配要合理,少吃多餐,少吃高脂肪、高蛋白及過甜、過鹹、過硬、酸辣等食品。
3.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對胎兒無害的藥物治療潰瘍病。
4.如果發現孕婦貧血,必須及時治療。同時要適當進行戶外散步,做些輕鬆簡單的保健體操。
5.定期產前檢查,如發現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大便潛血不斷增加。預示著潰瘍病變在進一步惡化,需立即去醫院就診。
患合並股疝的防治
在大腿根部有一狹窄的漏鬥形間隙,醫學上稱為股管,它的上方為股環。女性此環較寬,腹壓升高時,腹腔內髒器可通過股環進入股管,再通過薄弱部分到皮下形成股疝。表現為大腿前內側有球形腫塊,一般腫塊不很大,平臥位時可自行還納。
孕婦因子宮膨大,致腹腔內壓上升,同時腹直肌有不同程度的分離、變薄,加之孕期常有便秘症狀,分娩過程中更需使用腹壓,因此易出現股疝,並易發生嵌頓。因此孕婦如有腹痛、惡心、嘔吐等腸梗阻症狀時,必須檢查有無腹疝嵌頓,一旦發現,應及時輕輕還納,否則會引起腸壞死。患血氣的孕婦不一定行剖宮產術,應根據疝囊大小、有無嵌頓史再決定。如疝囊較大,為避免嵌頓也可考慮剖宮產術。做完手術後,還要注意消除像咳嗽、大便幹燥,增大腹壓的因素。
患紅斑狼瘡的防治
紅斑狼瘡屬於結締組織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齡女性容易患此病,特點是多個器官病變、血中有高滴度的自身抗體。
一般來說,結締組織病本身不會影響患者的生育力,妊娠後,結締組織病大多可緩解,但產後可能惡化。輕型紅斑狼瘡對妊娠及分娩不會有很大的危害,可在嚴密監測下繼續妊娠;或疾病經控製長期穩定,處於緩解期,又無其他合並症者,也可繼續妊娠。
重型患者,特別有免疫複合物性腎改變者,胎兒死亡率增高,還有可能孕婦病情惡化,故不宜妊娠。
1.重型患者,在早孕期應做人工流產,避免病情惡化。
2.輕型患者受孕後,應早期行產前檢查,嚴密觀察病情的發展,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定期檢查血小板計數。
3.如孕前服用強的鬆有效者,孕期可服用10~20毫克作維持量,產時改為氫化可的鬆肌注或靜滴。產後仍可口服強的鬆,以防病情加重。
4.由於紅斑狼瘡的某些IgG抗體可通過胎盤,故胎兒出生後應給予適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出生後靜注地塞米鬆2毫克,以後口服強的鬆2.5毫克/日,3天後改為1.25毫克/日,4天後停藥。
5.產後要注意防治出血並預防感染。
患合並陰部濕疹的防治
陰部濕疹屬女性多見病之一,它可因多種病因引起陰道炎和外陰炎,其中最常見的、孕婦最易感染的是滴蟲和黴菌引起的炎症。因為孕婦的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升高,陰道酸性增強,利於黴菌的迅速繁殖而引起炎症。另外,腎糖閾在孕期比平時降低,尿糖含量增高,也使黴菌加速繁殖。孕期陰道酸度增強,滴蟲繁殖亦快,所以說,這兩種病原體引起的陰道炎症最常見,並因此引起陰道濕疹。另一種外陰濕疹屬於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過敏原來自外界或機體內部,如化學藥物、化妝品等某種毒素,或蛋、魚、蝦、牛奶等異性蛋白等;體內病灶、腸寄生蟲、消化道功能失調等。當過敏性體質的人在機體處於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其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易感性增高,因而誘發濕疹。
陰部濕疹可使局部有灼熱癢痛之感,陰部彌漫性潮紅,無明確界限,並可發展為丘疹狀、水泡,甚至糜爛有滲出液。皮膚因搔抓致破損或感染,日久皮膚粗糙肥厚,有鱗屑。患者亦可因陰道炎症分泌物增多而有排尿痛和性交痛。
外陰瘙癢患者應到醫院檢查,確定病因,對症治療。
治療陰部濕疹查明病因很關鍵,常見的滴蟲性陰道炎或黴菌性陰道炎根據白帶的性狀及顯微鏡檢查比較容易診斷,治療應以局部用藥為主,尤其在妊娠20周以前不宜全身用藥,如長期大量口服滅滴靈,可使胎兒致畸。
治療黴菌性陰道炎,陰道局部用藥可選擇製黴菌素栓劑、米可陡泡騰片、克黴吐、滅滴靈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另外還應保持外陰清潔、幹燥,注意在公共場所的個人衛生,同時檢查男方有無尿滴蟲及黴菌,以防性交傳染。
外陰濕疹若因過敏性炎症所致,則病因較複雜,需做變態反應確定過敏原。此類病人通常有過敏性體質,除避免接觸過敏原外,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也可以誘發陰部濕疹,這是因為其神經及內分泌係統發生相應變化,從而影響了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因此平時保持樂觀情緒、遇事不急不躁、適度勞作、良好的習性習慣均對本病有利。
孕婦晚期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即指妊娠28周後的陰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為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晚期,無原因、無腹痛、反複發生的陰道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特征。
此外,引起晚期妊娠陰道出血的原因還有宮頸病變,如宮頸息肉、糜爛,子宮頸癌等。
發生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後,要及時到醫院請醫生進行診斷、治療,必要時手術搶救,以免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