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晉自知有些失禮,急忙令人看座,並向其表示歉意。
太子晉知道師曠是有名的鼓琴大師,便令人捧上一張琴,請師曠鼓琴。師曠沒有推辭,一麵鼓琴,一麵唱了一支曲子。之後,師曠讓太子晉也彈一曲。太子晉沒有推辭,也奏了一曲,並和師曠一起唱了一支叫做《嶠》的歌。賓主一唱一和,直到盡歡,方才散去。
師曠回到晉國,對晉平公略帶惋惜地說:“太子晉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但是,當我和他一起談話唱歌的時候,發現他聲音雖然清晰明朗,然內帶痰喘,且兩腮發紅,這情況表明他無疑是個病癆子。我敢肯定,患了這種病,不出三年,就會死去,大王又何必擔心呢?”
三年以後,太子晉果然病死,晉平公從此消除了後顧之憂,再也不提將聲就和複與兩塊地方還給東周了。
這個故事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一個道理:作為一個神童,光有聰明的頭腦,而沒有健壯的身體,是幹不了大事業的。
張湯六歲審老鼠
張湯,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他幼時通過一個審老鼠的事件,走上了法官的道路,成年後官至禦史大夫。
張湯自幼才智過人,愛讀史書。當時他的父親為長丞,負責審理一切刑事和民事案件。張湯出於好奇,每當父親審理案件時,他都要在屏風後麵側耳細聽,時間一久,父親審什麼案件、用什麼語言,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後來,他偷聽審案的事被父親發現了,父親以為他是為了好玩,也沒有怪他。
有一天,他的父親要宴請幾位客人,派人上街買了點肉放在房內,後因有急事出去,沒來得及交給廚子,便吩咐張湯暫時看著。父親走後,他在屋內坐了一會兒,心中悶得慌,便跑出去玩了一會兒。等他回到屋裏,那肉已經不翼而飛了。張湯心中十分害怕,便到處去找,屋內的角角落落都找遍了,也未找到。恰在這時,父親辦完事回來,不見了肉,勃然大怒,將他打了一頓,然後,父親又重新派人買肉招待客人。
張湯因為丟肉挨了一頓痛打,內心十分委屈,他斷定肉是被可惡的老鼠偷去的。因為丟肉的時間不長,他推測肉還沒被吃完,他決定來個“賊贓俱獲”,查個清楚。
於是,他便在屋內尋找鼠洞,鼠洞終於被他找到了,便用鐵鏟挖了起來。不一會兒,鼠洞被挖到底了,老鼠被捉住了,還是兩隻,但未見到肉。他想,那麼大一塊肉,就兩隻老鼠三天也不會吃完的,怎麼不見了呢?他決定進一步搜查鼠洞。他東挖挖,西掘掘,北敲敲,南摸摸,覺得四壁堅硬,不會有埋伏,但肉到哪裏去了呢?他不甘罷休,再次查看鼠洞。這次他突然發現,鼠洞底部鋪著一層草,他把草扒開,覺得下麵土鬆;再扒去鬆土,看到一塊破碗碴,待他把破碗碴扒出,便發現下麵又是一個洞。張湯高興了,又用鏟一挖,二層洞被挖開了,老鼠吃剩的肉就藏在裏邊。
好個張湯,在“賊贓俱獲”之後,決定自己開庭審訊。你看他,擺起桌椅做法庭,自己既做法官,又當衙役,先坐在堂上,一拍驚堂木,大吼一聲:“把盜賊老鼠押上堂來!”然後立即下堂,把用細繩子捆好的老鼠扔在桌前,有板有眼地審將起來……
他一邊審訊,一邊記錄“口供”,最後還寫了張判決書念道:“查盜賊老鼠,目無法紀,竟敢於光天化日之下,把主人的肉食偷走,害得小主人蒙受不白之冤,是可忍,孰不可忍!按照當今皇上刑法規定,當處死刑。”
其時,張湯的父親送走客人回來,發現兒子正在審老鼠,覺得好奇,便沒有吭聲,在窗外聽了起來。
當他聽完“判決書”後,一步跨入房內,摸著張湯的頭,高興地說:“兒子,你今後真可以當法官了!”
從此,張湯的父親開始有意讓兒子看法律書籍,學習審理案子。不久,他便能單獨審理案件,而且有些重大疑難的案件,連父親也是一時難判,可交到張湯手中,卻能很快得到合理的判決。
當張湯16歲的時候,代父審理案子的才能已傳到了皇帝耳中,於他18歲那年,任命他為長安吏。後經丞相田推薦,晉升為侍禦史,又遷太中大夫。後奉命與趙禹共定法令,深得漢武帝信任,遷為禦史大夫,行丞相事。當他有病在家休養時,漢武帝曾親臨其舍看望,可見對他重視無比。
李崇十三智斷案
李崇,西漢哀帝時人,自幼聰明好學,知識淵博,是當時有名的神童才子。由於他的父親因公殉職,他13歲便繼承父職,被派到壽縣(古縣名,今安徽壽縣西南)任縣令。
13歲的娃娃來當縣令,這在壽縣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奇聞。他到任的第二天,所有的社會名流,都衣冠楚楚地來到縣衙,名義上是來為新縣令接風,表示歡迎,實際上是來看看熱鬧。李崇見狀,心中早已明白,也想乘機露一手讓眾人口服心服。他在發表完就職演說之後,又特意加了兩句:“食一方父母,為一方辦事,諸位有什麼疑難問題,盡管講來,本縣令定當為之排憂解難!”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位縣令別看年齡小,口氣卻不小,很想給他出個難題,但一時又想不出來,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從何說起。倒是那位縣師爺胸有成竹,他也想看看這位娃娃縣令到底有沒有真本事,於是走上前說道:“縣太爺新到,我本不該提這件事,既然縣太爺有話在先,我能不能說說?”
李崇說:“但說無妨。”
師爺道:“這可是件難斷的案子。”
李崇說:“不怕,現在就可以升堂,當眾審問!”眾人一聽,覺得小縣令出語不凡,連那位師爺也沒想到他回答得這麼幹脆利落,於是便向衙役們喊道:“帶告狀人苟泰和趙泰上堂!”
李崇一聽,心中就有點嘀咕:“怎麼兩個都是告狀人?誰是原告?誰是被告?”當他接過兩個人的狀子看完後,方才明白:三年前,苟泰的親生兒子丟了,後發現在趙泰家中。苟泰去趙泰家要,趙泰不給。兩人吵了起來,一個說是霸占,一個說是冒領,兩家無法解決,方來縣衙告狀。苟泰告趙泰霸占自己的親生兒子;趙泰則一口咬定兒子是自己親生的,狀告苟泰冒領,企圖強行奪去他的兒子。
按說,這個案子本不難斷,讓那小孩自己說誰是親生父親不就清楚了麼?可師爺說,前任縣令就是這樣判的,那孩子一口咬定趙泰是他的父親;可苟泰又喊冤說,孩子丟失時,隻有兩歲,三年後怎麼還能記得親生父親的模樣?前任縣令又問苟泰:“你憑什麼一口咬定趙泰的兒子就是你的親生兒子?”苟泰不服,反問縣令:“那你憑什麼又一口斷定他不是我的親生兒子呢?難道隻憑孩子的一句話麼?”縣令被問住了。後來,前任縣令調走,就把這個案子擱下了。
李崇聽完師爺的介紹,也覺著這個案子有些棘手。眾目睽睽之下,李崇突然當眾宣布:“本案需要繼續調查,將告狀人和孩子都暫留府中,一月後的此時,定分是非。”
眾人走後,李崇讓師爺將苟泰和趙泰臨時拘留,將孩子單獨關在另一個地方。
一月後,來看熱鬧的人更多了,李崇則胸有成竹再次升堂。當衙役們將苟泰、趙泰帶上堂來之後,李崇突然變得心情沉重,顯出一副十分內疚的樣子說:“實在對不起,由於本官失職,看管不善,孩子前幾天突然患病臥床,經醫治無效,已於今日早晨死亡。所以這案子也沒有再斷的必要了,諸位請回吧!”
眾人一聽,全都愣住了,但又都沒有走,定要看看這娃娃縣令怎樣給孩子的父親交待。
苟泰一聽,嚎啕大哭,並要求把兒子的屍首帶回去厚葬。趙泰則故作氣憤地說:“什麼縣令,如此草菅人命,把好端端的一個孩子給弄死了。我決不會就此罷休,定要繼續上告!”說著拔腿就走。
李崇見狀,心中已明,猛地大喝一聲:“趙泰,你強占別人的兒子,想就此走了麼?衙役們,快把他給我押上來,重打四十,轟下堂去!”
眾人看著,無不莫名其妙。
這時,隻見李崇不慌不忙,令人將孩子帶了出來,對苟泰說:“請你把孩子帶回去吧,以後可要看好啊!”
直到這時,眾人才明白過來,無不為李崇的機智聰明拍手叫好。
孫亮智斷蜜鼠屎
孫亮,字子明,出生於公元243年,吳國開國皇帝孫權的小兒子。
孫亮的祖父孫堅、伯父孫策都是飽讀史書、深知兵法、多有計謀的軍事家。到了他父親孫權,不但重視武功,更重視學問。
孫權曾對他的手下大將呂蒙、蔣欽說:“二卿如今都身居要職,助朕掌管朝政大事,應該多讀些史書才是,以增加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問,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否則,就要相形見絀,被曆史淘汰。”
後來,呂蒙、蔣欽刻苦讀書,專注勤奮,文治武略都有了很大長進。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就是說呂蒙刻苦學習的故事。孫權也當著他二人的麵,對眾大臣說:“呂蒙、蔣欽年紀那麼大了,仍然把誌趣放在學習上,酷愛讀書,所以至今耳聰目明,這是我們應該效法的!”
孫亮自幼聰慧機警,他見父親如此重視學問,自己從三四歲開始,便開始勤奮讀書了,還要求父親為他專門請了老師。到七八歲時,孫亮不僅能詩善文,而且熟知史書,評點曆史人物,是非分明。他無論在智力和學識方麵,都遠遠超過了他的哥哥,很為孫權器重。公元250年,孫權毅然廢掉了太子孫和,改立孫亮為太子。這年,孫亮年僅七歲。
公元252年4月,孫權病死,太子孫亮即位,史稱廢帝。
孫亮即位後,不少大臣心中嘀咕:現在正是多事之秋,把這麼大一個國家,交給一個九歲的孩子,能行麼?但是,當年孫權改立太子的時候,太子孫和的老師吾粲出麵阻攔,被下獄處死;大將軍陸遜上書,受到重責,後告老還鄉,不久氣憤死去。如今,眾臣心中雖感孫亮年齡幼小,難以主持朝政,但誰也不敢提出異議。
對眾大臣的憂慮,孫亮心中明白,決心在處理朝政中施展才能,以消除眾臣的顧慮。
有一天,孫亮在西苑練武,感到口渴,要吃生梅。一個小黃門取來生梅,孫亮又想用蜜漬了再吃,又命小黃門去取。不一會兒,蜂蜜取來了,孫亮打開一看,見蜜中竟有幾粒鼠屎。剛要發怒,又覺事有蹊蹺,便立即命人召眾臣西苑議事。他決心當著群臣的麵,把這事弄個水落石出。當眾臣來到之後,孫亮才將保管蜂蜜的官吏找來,指著蜂蜜中的鼠屎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眾臣一見,皆是一愕,倉庫小吏更是嚇得渾身冒汗,戰戰兢兢連連叩頭說:“臣為陛下保管蜂蜜,時時盡心盡職,不敢稍有疏忽,且封閉嚴密,實不知鼠屎從何而來。”
孫亮覺得,倉庫小吏說的有些道理,而且即使蜜器中有鼠屎,他發現後不早就扔掉了,怎能甘冒殺頭之罪,再故意倒入瓶內呢?其中必有緣故。他又用眼看了看那個去倉庫取蜜的小黃門,見其麵有得意之色,心中便有了主意,遂又問道:“黃門可曾向你要過蜂蜜嗎?”
小吏道:“要過。不過我知道這蜂蜜是特製的,十分貴重,又是專供陛下食用的,不經陛下的批準,我怎敢私自送人?因此,任他怎樣苦苦哀求,我也沒敢給他。”
孫亮聽了,心中更加明白,回頭怒責小黃門道:“這定是你從中搗鬼,還不從實招來!”
孫亮猜對了,這的確是小黃門所為。
原來,不久前,小黃門知道宮中收藏著一批蜂蜜,味道特別好。他自以為和掌管倉庫的小吏關係密切,自己又是皇帝身邊的人,便私下向他要點嚐嚐。但沒想到遭到拒絕,弄得他很是下不了台。於是,他惱恨在心,伺機報複。今日他奉命去領蜂蜜之後,乘機在裏邊放了十幾粒鼠屎,以陷害小吏。他知道,如果被皇帝查明,他是犯了欺君之罪,會殺頭的。所以,當聽到孫亮問他,便死也不肯認賬。他故做委屈地哭著對皇帝說:“小人去取了蜜,就立即回來了,哪有機會去找鼠屎?若陛下認為是小人所放,小人實在冤枉死了!請皇上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