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3 / 3)

隨後,王充又利用課餘時間,帶同學到傳說鬼神好出現的地方去了幾次,也沒有發現鬼神的蹤影。從此,那些同學便相信了他的話,不再害怕鬼神了。

就讀書市

約在東漢建武十七年的一天,京都洛陽的城東市場上,一派繁榮景象。這一片,專賣蔬菜瓜果;那一片,盡是鍋碗瓢盆、土雜用品;還有一片,賣的是木材門窗;又有一片,是布錦衣物。這邊商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那邊戲台上的鑼鼓聲響入雲霄。然而在集市的最南頭卻很安靜,原來這裏是個書市。一個個書攤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有的是用竹簡、木牘寫成的,有的是用絹、帛等絲織物寫成的。到這裏來的,就其衣著來看,都是一些讀書的人,而且多為富家子弟,衣飾闊綽,出手大方。但也有人粗布衣衫,拿到一本書翻來翻去,討價還價,最後往往還是麵帶無可奈何的神態,戀戀不舍地離去。

正在這時,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來到一個書攤前,滿麵帶笑地向賣書人一拱手說:“又要來打擾了。”

賣書人回頭一看,也十分客氣地拉過塊草席子,對那少年說:“孩子,不必客氣,坐下讀吧!”

那少年見說,也不客氣,順手拿過一本書,便專心致誌地讀了起來。

日落西山,賣書人輕聲對那少年說:“孩子,天黑了,集散了,我也該收攤回家了,明天再來讀吧!”

那少年如夢方醒,趕緊道歉說:“老伯,對不起,今日又耽誤你回家了。”

那老伯說:“沒關係。”

少年走後,一些人議論紛紛。

有的說:“這是誰家的孩子?好像每天都來看書,可從沒有見他買過一本。”

有的對賣書人說:“一看穿戴,渾身不值十個錢,就知道是買不起書的,盡是騙書看;你老還專門為他準備片席子,要是我,早把他趕走了。”

還有的對賣書人說:“如果大家都像他這樣光看書,不買書,那你的書還賣給誰去呢?”

那賣書的隻聽不語,而且還微微地一笑。

更有人抱不平地說:“老伯,等明日再來,你不好意思攆他,我們替你攆他好了!”

這一來,賣書人著急了,趕緊解釋說:“使不得!使不得!是我同意他隻看書不買書的。這孩子開始來看書時,我也不願意他隻看不買,可當我聽說他家中貧寒,無錢買書時,就心軟了。心想,反正是翻翻看看,知道個大概,就答應他看了。有一次,我順便問他,你光這樣翻翻,有什麼用呢?還不如看著哪本書的確好看,我送給你好了。可是他笑著說:‘這些書我都想看,老伯你舍得都送給我麼?不過,請老伯不要害怕,我是絕不要你的書的,隻讓我看看就行了,然後回家默寫出來,不就成我的書了?’我一聽,大吃一驚,又問他:‘難道你看一遍就能記住?’他說:‘是的。’我不信,便拿過一本他看過的書,讓他背來,結果一字未漏。你們說,這不是天下奇才麼?我看到這樣的奇才,也心生愛慕,就想成全他,於是就答應他可以隻讀書,不買書。後來,我見這孩子站在那裏一讀幾個時辰,動也不動,就是蚊蟲咬他也不覺得,可見入迷專心到了極點。我又心疼了,就專門給他準備了張席子,讓他坐著讀。像這樣勤奮學習而又才智過人的孩子,我怎麼忍攆他呢?”

眾人聽了,也覺得這孩子真是了不起,便問賣書人:“他叫什麼名字?”

賣書人說:“這孩子姓王名充,字仲任。”

有人驚呼:“莫非他就是祖籍上虞的那個王充?聽說此人從小就很有學問,辯才很高,怎麼到洛陽來了呢?”

賣書人說:“就是那個王充。他的父親叫王誦,是個普通百姓,發現他才分很高,便從小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到七八歲時,他就會給別人講荀子和韓非子的‘無神論’了。但是,當他12歲那年,不幸父母相繼去世,他成了孤兒。從此,他小小年紀,就以給別人抄書和輔導富人子弟讀書維持生活。不久,他的才學被郡守知道了,推薦他到京師太學學習,他便賣了不多的家產,來到了京師洛陽。”

又有人問:“他現在幹什麼?”

賣書人說:“聽他自己說,白天到太學讀書,晚上仍替別人抄書。要知道,王充今年還隻是個14歲的孩子呢!”

眾人聽了,一個個驚歎不已。

街頭算命

王充小的時候就不信鬼神。他認為巫婆、相士、算命先生,都是靠裝神弄鬼愚弄百姓而騙取錢財的。因此,凡是遇上巫婆作法,或是相麵術士為人相麵、算命先生為人算命的時候,他都要細細觀察,找出破綻,當場揭穿,勸百姓不要再上當受騙,損失錢財。

有一天,王充放學回家,忽見一棵大樹下圍了不少人。王充好奇,便走了過去,分開人群,擠到裏邊一看,這才知是一個算命先生正在振振有詞地為人算命,便蹲在地上,仔細觀察起來。

隻見那算命先生盤腿坐在地上,麵前放著一尊小金佛;另有一支竹竿,掛著一塊用黃綾做的招牌,上麵寫著“如來算命”四個大字。隻聽那算命先生口中念道:“各人自有吉凶禍福,西天佛祖了如指掌,隻要說出所算事由,佛祖就會明示吉凶。若吉祥,佛祖便點點頭,保你平安無事,或者富貴而至;若凶,佛祖則紋絲不動。”

有一壯年人聽後,走向前說:“我來算一命。昨天晚上,家中有一頭牛不慎走失,請先生算上一算,看我的牛還能不能找得回來。”

那算命先生聽後,便站起身來,走到那金佛跟前,深施一禮,然後拿起一把金戒尺,在佛像前後左右繞了幾繞,佛像當即頻頻點頭。隨後,算命先生便笑著對找牛的算命人說:“放心吧,你的牛很快就會自己回來的。”

那算命人聽後,心中高興,立即掏出銀子,付了算命錢。

王充看著,微微一笑,立即去附近商店中臨時借來一尊同樣的金佛,重新回到算命先生跟前,將金佛藏在身後,然後對算命先生說:“我父親外出做生意,至今未回,請先生求求佛祖,看看這趟生意是賺錢,還是不賺錢。”

那算命先生聽罷,又照先前那樣做了一番動作,佛祖又點了點頭。於是,算命先生雙手合十,笑著對王充說:“佛祖說了,就憑你這一份孝心,你父親在外已經發了大財,很快就會把金銀帶回家中了。”

王充待算命先生說完,立即從背後拿出他借來的那尊小金佛,對算命先生笑著說:“請用你的金戒尺試試這尊如來佛,看看是不是還靈?”

那算命先生聽了,不由得一愣,知道他的騙局已被識破,急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慌忙拿起那尊小金佛就走。

王充見狀,上前一把攔住說:“你先不要走!”然後,王充拿過算命先生的金佛,當眾說出一番話來。

原來,在那算命先生用金戒尺繞佛像的時候,細心的王充已經發現:金佛是鐵製的,頭可以動,那金戒尺則一頭是銅,一頭是磁石。算命先生如要金佛點頭,便用手握住戒尺銅的一端,用磁石的一端前後左右在佛像頭部繞來繞去,佛像也就點頭不止;反之,用銅的一端這樣做時,佛像當然也就不動了。

王充的話音還未落,那算命先生已是羞得麵紅耳赤,慌忙掏出錢來,扔給那位找牛的算命人,奪過金佛,灰溜溜地走了。

眾人一見,哈哈大笑,一致稱讚王充博學多識,無愧於“神童”之稱。

王充博覽群書,後來終於成了一名大學問家。

周紆與死人說話

東漢的周紆在任縣官時,執法嚴明,不畏權勢,深得百姓擁戴,可也得罪了不少官吏。

一天清晨,周紆聞報:附近一座寺院的門上掛著一具屍體,且手腳全無。周紆大驚,他治理此地數年,境內太平無事,連偷盜現象亦很少見。今日忽冒出殺人大案,如何了得!

周紆立即趕至寺院,見那裏早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他走上前去,果見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掛在門上,手腳被砍。就吩咐眾人散開,自己站在屍體旁細細察看,發現屍體的嘴邊並無多少血跡,好似死去後手腳被砍的樣子。

周紆見狀心中閃過一念,便裝作與死屍談話的樣子,不時點頭。眾人遠遠望著,覺得奇怪。半晌,周紆才命兵卒將屍體搬走,又對一個兵卒耳語了一番。

回到衙門,周紆便將眾官吏召來,嚴肅地說:“本官來此地多年,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嚴重的凶殺案,我要承擔責任。此案如何破,本官已有眉目。剛才我已詢問了死老,案情已基本掌握,馬上可破。請各位稍等片刻便可揭出真相。”

眾官吏心中暗笑:怎麼能與死人談話呢?

不多時,外麵跑進來一個兵卒,悄悄在周紆耳旁說了幾句。周紆點點頭,微微一笑說:“各位注意了,此案已經水落石出,廷掾(官名)站出來。”

廷掾惶恐地站起來走到堂中。

周紆道:“你很聰明。不過你要說清楚,為何要惡作劇?”

廷掾頓時麵紅耳赤,口中喃喃道:“小人不知大人所指何事?”

周紆臉色一板道:“你不從實招來,便以殺人罪論處!”

廷掾知已闖大禍,隻得招供:原來他以前在衙門內油水很足,可周紆上任後為官清廉,治下嚴厲,他對此耿耿於懷,想找機會煞一煞周紆的威風。那天晚上他下鄉回城,見荒丘上有個新葬墳墓被盜墓者掘開,屍體拋於荒野,被盜墓者砸得麵目全非。他心生歹意,欲將屍體裝入隨身所帶裝稻子的空口袋,屍體太大無法裝進,便取刀將手腳砍去。進城後,他悄悄將屍體掛在衙門近處的寺院門上,製造凶殺樣子,煞一煞周紆的威風。不想被周紆識破。

原來,周紆當時觀察屍體,發現稻芒和砍痕有異的情況後,便命兵卒到守城門的士兵處詢問昨夜都有誰背口袋進城。答是隻有廷掾一人,因此認定是他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