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3)

第十五章

李亨斷茄子

明朝時,鄞縣縣令李亨斷案很有一套辦法,別人覺得疑難的案子,他能從中找出蛛絲馬跡,並因此而識是非,辨曲直。

有個農民以種菜為生。一天,他到菜園子去,發現剛剛長熟的茄子被人偷摘了許多,便一路追下去。原來偷茄子的是他的鄰居。他對著鄰居喊道:“你偷了我的茄子,快還給我!”這鄰居一聽,反而倒打一耙,厲聲斥責說他光天化日之下,攔路搶劫,兩人吵著罵著扭打起來,正好被裏正撞見。裏正也說不清誰有理,隻好帶著他倆到縣衙來,請縣令李亨決斷。

李亨聽完各自的陳述後,命手下人把茄子全部當庭倒在地上。他細心地看了看地上的茄子,指著那個鄰居說:“你偷了他的茄子,反而誣陷他攔路搶劫。到了公堂之上,還強辭奪理,不認罪伏法,是想以身試法嗎?”

那鄰居還想低賴,李亨冷笑一聲說:“茄子剛剛長熟,如果是你自己的,你怎麼舍得連很小的茄子也摘下來呢?就因為你是小偷,所以才鬼鬼祟祟,慌裏慌張,不管大小生熟一起摘了下來。。”

那鄰居啞口無言,連忙跪下來請求寬大處理。

蘇小安智鬥騙子

清代光緒年間,蘇州城內有家當鋪,名叫“聚寶當”。有個名叫蘇小安的少年,就在這家當鋪當幫工。他雖然年輕,但點子卻不少。

一天,有個中年人來到當鋪,要當一顆又大又圓又亮的珍珠,與王掌櫃講定,當銀100兩,月利兩錢。那中年人拿上100兩銀子就離開了。

事後,王掌櫃仔細鑒定,心裏一下冷了半截:原來是一顆假珍珠。這下,王掌櫃絕望了。

正當王掌櫃愁眉苦臉的時候,蘇小安對他說道:“你放心,拿上20兩銀子來,我就有辦法了。”

第二天,蘇小安用這20兩銀子宴請全城典當行業同行。這次宴會,熱鬧非凡,全城典當行業的人都來了,飯店門口也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酒過三巡,蘇小安說出受騙的事,要同行們引以為戒,並當著眾人的麵,把假珍珠砸碎了。

幾天過去,那個中年人又來到當鋪,要贖回那顆“珍珠”。當蘇小安把那顆假珍珠還給他時,他臉色全變了,留下120兩銀子後,跌跌撞撞地走了。

原來蘇小安宴請全城典當行業的人,並當場砸碎珍珠,已弄得滿城風雨,就是為了讓此事傳到騙子耳朵裏,誘他來贖當。哪裏知道,蘇小安當眾砸碎的那顆珍珠,是請人另外仿製的,而騙子沒有想到這一點。

拓跋晃料敵如神

北魏皇帝親率大軍討伐常在邊疆騷擾的少數民族柔然族。在離敵營75公裏路時,皇帝大軍停了下來。隨軍的皇帝之幼小兒子拓跋晃(小名叫小晃)就趕緊對父親說:“大軍不能停止,應該立即向敵人進攻才行呀!”皇帝卻說:“孩子,咱們先頭部隊隻有兩千人馬,也沒有摸清敵人的情況,要是硬衝上去,出了差錯怎麼辦?”小晃回答說:“咱們現在雖然人馬不多,可是敵人還沒有發現我們,沒有一點防備,咱們立即出去打他個冷不防,一定會勝利。行軍打仗,講究的就是兵貴神速。”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命令軍隊繼續進攻。當打到離柔然族首領的大營不遠時,卻又讓軍隊停了下來。小晃急了,便又找到父親問為什麼停下。皇帝說:“敵營裏煙霧彌漫,而且鼓聲和號角有些亂,好像有埋伏,等到大軍來到後再進攻吧。”小晃卻分析說:“現在進攻是取勝的最好時機!敵營裏塵土飛揚,說明敵人不知道咱們的底細,非常驚慌,如果現在不迅速出擊,柔然首領會逃跑的。”但是,皇帝為慎重起見,還是沒有發動進攻。

後來得知,敵營沒設埋伏,柔然首領就是在北魏部隊休兵的那天晚上,帶領部隊逃跑的。北魏皇帝心中十分後悔,卻又為自己有這麼聰明的兒子感到高興和自豪。

孟珙神機妙算

孟珙是南宋末年的一個神童,他從小跟父親孟宗政練兵打仗,走南闖北,幫父親打了不少勝仗。

一次,金兵大舉進攻南宋重鎮襄陽,孟宗政舉兵前去救援。孟珙也跟父親一起去了。他察看了一下襄陽的地形,對父親說:“金兵定會從羅家渡口渡兵來偷襲,我們可以在羅家渡口埋伏下重兵,定能打它個措手不及!”

父親開始不同意,說:“我看不一定這樣。金兵既然大張旗鼓地來侵犯我們,一定會從正麵進,不會搞偷襲的。”

孟珙據理力爭道:“父親,難道你沒有看出來,金人的力量不如以前了。他們看您帶來了這麼多的軍隊來增援,心裏必然害怕。他們不敢正麵進攻,一定會搞偷襲。”

孟宗政覺得兒子的話很有道理,但又想了一想,說道:“如果金兵不來偷襲,而我們又把兵馬埋伏在那裏,不是犯了援救不力之罪嗎?”

孟珙胸有成竹地說:“金兵不從羅家渡口偷襲也不要緊。敵軍如果從別的地方進攻,我們再援救襄陽,與城裏宋軍裏應外合,內外夾攻,一定能打敗金兵。”

於是,父親采納了孟珙的建議,在羅家渡口埋伏了很多軍隊。果然,金兵從羅家渡口渡河偷襲。宋軍突然殺出。敵兵毫無準備,一陣驚慌。宋兵越殺越猛,乘勝追擊,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蘭姐巧作記號抓賊寇

元代一官吏王知軍,攜帶老婆孩子,從河南遷往山西。途中,投宿一寺院,遭到一夥強盜的搶劫。強盜們沒有搜到金銀財寶,就要動手殺人。

“專找老人和女人作對,算不了英雄好漢!”突然,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站出來說道。她就是王家的丫頭蘭姐,此人從小就聰明乖巧。

強盜們一愣,罵道:“你這小妞,想找死嗎?”

可是蘭姐沒有被嚇倒,冷靜地說:“你們不是要金銀財寶嗎?我就是掌管金銀財寶的丫頭。”強盜們要她趕快交出財寶,蘭姐說:“你們得依我兩件事,我才能告訴你們藏財寶的地方。第一,不可傷害他們;第二,不能讓我家主人知道是我領你們拿的財寶。”

強盜們答應了。蘭姐拿起燭台照著,強盜們把財寶一搶而光。在照著強盜們搶財寶時,蘭姐故意把燭淚滴在他們身上,偷偷在他們身上做上了記號。

天亮後,主人去官府報了案。憑著蘭姐做的記號,官府先捉到一個強盜,後又將其他強盜全部抓獲,追回了王家的財產。

王愷生豆攙熟豆

明朝的時候,王愷任洛陽知縣。一次,給朝廷運送麥子的糧商在夜裏被強盜襲擊,麥子全部被搶走了,糧商無法交差,連夜跑到縣衙門來告狀,求知縣捉拿強盜,追回糧食。

王愷問他:“那些強盜的長相及口音有什麼特征?”

糧商回答說:“夜裏行走,天色昏暗,沒有看清強盜的相貌,但聽他們說話,卻都是當地口音。”

王愷讓糧商回去休息,三天以後來取糧食。糧商很高興地走了,王愷手下的人卻很不踏實,他們知道土村那一帶地荒道遠,樹林叢茂,強盜經常出沒,三天之內如何能抓住強盜,奪回丟失的糧食?

王知縣看出大家的心理,他微微一笑,毫不理會。他找來幾個差役,讓他們到出事地點附近去販賣大豆,在大豆中摻合了少許已經炒熟的大豆。傍晚,這幾個差役駕車出發。快到土村時,果然從樹林中竄出幾個持刀持槍的強盜,吵吵嚷嚷把大豆給搶走了。差役們返回縣衙向王愷作了彙報。

王愷點點頭。第二天,他又派幾個捕快,裝扮成收購大豆的商人,到土村去收買大豆。並告訴他們,一旦發現生大豆中摻有熟豆子的,就把那個賣主給抓回衙門。捕快們依計而行,很快就把那夥強盜全部拘捕歸案。經審問,糧商的麥子就是他們劫走的。知縣派人到賊窩中把強盜搶掠的東西全部繳獲。

殷雲霽巧查匿名信

明朝的時候,殷雲霽任清江縣縣令,他斷案迅捷難確,被人稱為神判。

這天,有人來衙報案,說孔廟旁邊的小房子裏有一具屍體,殷知縣命手下火速調查。原來,死者叫朱鎧,是清江縣有名的商人。殷雲霽命手下立案偵查,幾天過去了,案件毫無進展。

過了兩天,殷雲霽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上說朱鎧是地頭蛇逄勇殺的。經過調查,逄勇是當地有名的惡棍,並和朱鎧有仇,兩人曾經為點小事而吵得麵紅耳赤,不共戴天。

殷雲霽手下的人都分析逄勇殺人的可能性很大,而殷雲霽卻想:用匿名信檢舉死者的仇人。這是凶手想轉移視線,嫁禍於人。他悄悄地詢問文書,縣衙裏誰和朱鎧平時來往較多。文書說小吏張純智和朱鎧很親近。

殷雲霽把縣衙門的所有官吏都召集到大堂裏開會,講了一些日常問題,最後說:“我打算從各位中間挑選幾個字跡較清秀的為我抄寫公文,請你們每人抄寫一首詩,並署上自己的名字。”

殷知縣走到張純智麵前,冷不防地指著張純智問:“你為什麼要殺朱鎧?”張純智措手不及,以為縣令已掌握了他的底細,趕忙如實交代搶錢殺人的罪行。

王牟讓老虎吃樵夫

明朝的時候,山東發生了一起強奸案,縣令王牟足智多謀,當天就將罪犯捉拿歸案,被當地百姓稱為懲惡除暴的英雄。

這天,一個婦女回娘家省親,走到城外山林的時候,被山林裏衝出來的一個樵夫給強奸了,戴的首飾也被樵夫搶了個一幹二淨。這婦女悲痛之餘,急忙跑回城裏,徑直到縣衙門報了案,並舉報了樵夫的形體相貌及穿著打扮。

王牟估計這樵夫進山去砍柴,得天黑才能下山回家,而現在尚不到中午,便派了幾個衙役到城內大街小巷到處喝並張貼告示,說:“今天早上,有個樵夫上山砍柴,不小心遇上了老虎,被老虎吃了。樵夫身長五尺,方臉盤,皮膚黑裏透紅,身穿藍布衫,頭上還纏著白頭巾。不知是誰家的人,請死者家屬到裏正處報告一下,便於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