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 / 3)

李白也通過這事,知道了所謂禦前供奉不過同梨園子弟一樣,是供帝王權貴消煩解悶的仆人,自己很信賴的玄宗也黑白不分,便心灰意冷,到各地漫遊,寄情於山水之中。

許宣平聽了李白的講述,懇切地說:“‘亡羊補牢,猶未晚也。’且不說你對朝廷的希望是不是幻想。你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到了宮裏還不是受製於人,成了網中之雀,籠中之虎嗎?古人說,詩言誌,在宮廷中去應製做些風花雪月、歌功頌德的詩還能言什麼誌?不言誌又能寫出什麼好詩?與其如此,還不如像老夫一樣返樸歸真,避開塵俗之擾,倒圖得內心的清淨,寫出別有一番情趣的詩哩。”說著解下腰中的酒葫蘆,遞給李白。李白二話沒說接過來一飲而盡,說道:“謝老師的指點,學生聽您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

從此,在這紫陽山中,李白與許宣平形影不離,常見他們二人同斟共飲,暢談人生,切磋詩藝。

柳公權自慚形穢

柳公權是我國唐代的大書法家。他寫的字骨力遒健,結構勁緊,在書法界獨具風格。他創立的柳體和他寫的《玄秘塔》等書法真跡,至今仍是學習書法的人臨仿的楷模。

其實柳公權小時候,字寫得並不好,七扭八歪,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爸爸媽媽的訓斥。柳公權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心想,為什麼別人能寫好,我就寫不好?我非得寫出個樣子給你們看看!

懷著這種心情,柳公權發憤練字。別人去玩,他寫字;別人睡覺了,他就著油燈寫字;老師留的作業別人寫一遍,他寫十遍。就這樣,沒過多久,柳公權的字寫得大有長進。橫平豎直,整整齊齊。老師也不再批評他,還經常拿他寫的字教訓別的孩子:“你看,人家柳生寫得多好,你要好好向他學習。”爸爸媽媽也笑得合不攏嘴,給他買來最好的筆,最好的墨。

聽表揚聽得多了,柳公權心裏美滋滋的。在走路時,胸脯挺得高高的,脖子挺得直直的。漸漸地,他有些自以為是,看不起別的小夥伴了。

一天,柳公權和幾個鄰家的孩子在村頭的大柳樹下玩。玩什麼呢?有的孩子說:“玩捉迷藏吧!”也有的孩子說:“咱們玩鬥草吧!”柳公權說:“玩這些有什麼意思,我看不如比賽寫字,誰的字寫得好,誰就當大將軍;誰的字寫得不好,誰就當馬,讓大將軍騎。”孩子們平時很佩服柳公權,就都同意了。

孩子們撿來樹枝,每個人找了一塊平整的土地,用樹枝在上麵一筆一劃地寫起來,大家都寫得很認真,因為誰都想當大將軍,不願意當被騎的馬。

柳公權的小心眼兒裏有數,平日自己的字寫得最好,先生總是表揚,當大將軍是沒有問題的。他第一個寫好了八個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讓誰給評呢?正好一個老漢挑著豆腐擔子也在柳樹下乘涼,柳公權便拉著他說:“老爺爺,您看我的字是不是寫得最好?”

剛才孩子們的話,賣豆腐老漢全聽到了,他看了看柳公權的字,心想,這孩子寫得倒是不錯,就是有點太驕氣了,應該敲打敲打他。於是老漢不以為然地說:“我看你的字寫得不太好,就像我這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有肉無骨,有形無體。”

柳公權聽表揚聽慣了,哪裏聽得進這種話。他嘟嚷著說:“說我寫得不好,你寫一個我來看看。”

老人笑了,說道:“我也寫不好,不過華原城裏,有人用腳都比你寫得好哩!”

柳公權氣壞了,眼淚差一點流出來,心想這個壞老頭成心戲弄人,他顧不上再評誰當大將軍,撒腿跑回了家。

晚上,柳公權躺在床上,翻來複去地睡不著。他又想起了賣豆腐老漢說的話,心想,我一定要到華原城看看,要是沒這回事,再找他算賬。

第二天,柳公權帶好了幹糧,跟爸爸媽媽說了一聲:“我去上學啦!”就獨自進城了。

華原城離柳公權的家不算遠,太陽升到樹梢的時候,柳公權走到了城前。他遠遠地看見城門口的一棵樹上掛了一麵白布幌子,上麵寫著“字畫湯”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樹下圍著許多人,都低著頭往下看。

柳公權仗著人小,從人群中擠開一條縫,鑽進圈內,隻見地上坐著一個又黑又瘦的老頭,他的麵前鋪著一張紙。老頭沒有雙臂,用左腳壓住紙,用右腳的拇指和二拇指夾住一支鬥筆。腳腕一伸一屈、一抖一收,揮灑自如地寫著。一眨眼的功夫,一副對聯就寫好了。人群立刻爆發出一陣喝彩聲。

柳公權簡直看迷了。自己那稚拙的字和“字畫湯”爺爺的字相比,算得了什麼呢?而且他還是用腳寫的。可是自己竟那麼驕傲,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柳公權慚愧極了,他擠到老漢跟前,雙膝跪地,說道:“老師,請受學生一拜。”

“字畫湯”嚇了一跳,問道:“你這話是從何說起?”

“我自幼喜歡寫字,有了一點進步,受到老師和鄉鄰的誇讚便自以為了不起,沾沾自喜,傲視別人。今天見到您寫的字,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實在淺薄可笑。我要拜您為師,請您無論如何收下我這不成器的學生。”柳公權急切地訴說著。

“字畫湯”連忙推辭說:“我是個孤苦的殘廢人,生來沒有手,隻好用腳混生活。雖說能寫幾個字,不過混碗飯吃,實在不敢為人師表啊!”

柳公權哪裏肯依,仍舊苦苦哀求。“字畫湯”看柳公權聰明坦率,又那麼誠懇,隻好說:“你想向我學什麼呢?”

柳公權看“字畫湯”爺爺鬆口了,別提多高興了。就大聲說:“您用腳都能把字寫得那麼好,一定知道寫字的訣竅,我就希望您把這訣竅也教給我。”

“哈哈哈……”“字畫湯”笑了。他說,“這太簡單了。”然後,在地上鋪了一張紙,揮毫寫了起來:

寫盡八缸水,墨染澇池黑。

博取眾家長,始得龍鳳飛。

寫完,“字畫湯”說道:“孩子,這就是我一生摸出的訣竅,送給你吧。”

柳公權一看就明白,“字畫湯”爺爺寫字的訣竅就是勤學苦練。為了練字,他研墨用光了八缸水,涮筆染黑了澇池,他虛心求教,融各家之長於一身,字才寫成今日這般龍飛鳳舞。柳公權二話沒說,雙手捧著老爺爺的字,向他行了跪拜禮,轉身回家了。

從此以後,柳公權銘記著“字畫湯”爺爺的忠告,更加勤學苦練。他後來又拜過好幾個老師,遍閱近代筆法,終於獨創出“柳體”。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賣豆腐老人的教導,永不自滿,勤奮練習,直至他去世的那一天,他也沒有停筆。

辛棄疾杯酒謝嶽珂

一天夜晚,天已黑漆漆的了,鎮江知府大人辛棄疾的府上,張燈結彩,熱鬧非常。院內不時傳出喝彩聲。新上任不久的鎮江知府辛棄疾正在大宴賓客。

不年不節,不嫁不娶,不升不遷,平白無故的請什麼客呢?辛棄疾這個人就有這個嗜好。他為人豪爽,喜歡廣交朋友,家裏經常是高朋滿座。

酒喝得正酣,辛棄疾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說道:“今日承蒙各位賞光,老夫心裏非常高興。我最近填了一首《永遇樂》,請在座各位欣賞,不過我還有個要求,請各位聽完後,像往常一樣,得批評批評。”說完,對站在一邊拿著竹板的姑娘說:“小紅,唱起來。”

小紅唱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人豪放的情懷,抗敵救國的雄心大誌,對恢複國土統一大業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勞的決心,深深地打動了在座每一位賓客的心。他們都太理解這位老英雄的心了。

辛棄疾生活在金人入侵中原,宋室南遷苟安的時代。他曾親眼看見殘暴的金兵屠殺中原人民,放火燒毀他們辛勤建設起來的家園。也看到了北方各族人民浴血奮戰、英勇抗金的鬥爭。從二十三歲起義南來,辛棄疾一直積極主張抗金,把恢複中原國土作為自己一生的政治思想,反複向皇帝進言獻計,推動抗金鬥爭。但是,南宋朝廷腐敗無能,偃武修文,就像當時許多主張抗金的誌士仁人一樣,辛棄疾的正確意見不僅得不到采納,反而受到壓製和打擊,常常處於苦悶之中。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辛棄疾六十四歲時,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起用他的是執掌大權的韓胄。當時蒙古已經崛起在金政權的後方,金朝統治日益衰敗,引起了內亂。韓胄想借抗金提高自己的聲望。他起用了一些主張抗金的誌士,準備北伐,辛棄疾就是被起用的一個。

辛棄疾以為報效祖國的時候到了,被長久壓抑的熱情一下子迸發出來。他一邊操練兵丁,為北伐金兵做準備,一邊揮毫填詞,抒發自己壯誌未酬的英雄情懷。

一陣寧靜之後,客人們仿佛突然醒悟過來,齊聲叫好。辛棄疾也非常高興,他連連向大家稱謝。忽然他話鋒一轉,說道:“各位朋友,不要隻是誇讚,還是請大家提提不足之處吧!”

“豈敢!豈敢!”大家互相推辭著。

“兵不厭詐,詩不厭改。各位不要客氣,今天我是真心誠意想聽意見,你們這樣糊弄我,老夫可不依。”他邊說邊走到一位年輕客人麵前。

這個年輕人叫嶽珂,是抗金英雄嶽飛的孫子。

辛棄疾拉他起來,說:“別人不說,你可要說,我最想聽聽年輕人的看法呢。”

嶽珂站起來,直率地說:“大人詞雄千古,自成一家,晚生不敢妄議。不過,我以為您這首詞中用典有些嫌多。像‘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用的是三國吳帝孫權;‘人道寄奴曾住’,用的是南朝宋武帝劉裕馳騁中原、氣吞胡虜;‘佛猩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用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最後用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的事收尾。這樣頻繁地用典,當然可以使詞更加凝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但如果不熟悉曆史的人讀您這首詞,怎麼能讀得懂呢?”嶽珂年輕氣盛,說得滿臉通紅。

辛棄疾聽了這言辭激烈的批評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非常高興。連聲說道:“好眼力,好眼力,你一語切中我的毛病,老夫就是好用典,還有人說成‘掉書袋’哩。”

辛棄疾走到桌前,舉起酒壺,滿滿地斟了一杯酒,送到嶽珂手中,說:“來,老夫敬你一杯酒,以示感謝之情。”

嶽珂接過這位老詞人、老英雄的酒,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