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認為諸葛亮是他所尋找的最理想的輔弼人才,就懇切地請他出來輔助自己。諸葛亮為他誠摯的態度所打動,決心輔佐劉備創建大業,實現安國濟民之誌,就毅然隨劉備來到新野。劉備對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敬若師長,兩人親密無間,終日商討軍機大事。
關羽、張飛對此有些不大滿意,說了一些牢騷話。劉備向他們解釋:“我之有孔明,就好比魚兒有了水一樣啊!”
關羽和張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孫權燒門求賢臣
三國時吳國大臣張昭,是個兩朝開濟的老臣,他在孫權麵前從來都是直言不諱,獲得了孫權的信任,也因此產生了矛盾。
有一次,遠在遼東的公孫淵派人遞降表,孫權一看,高興極了,馬上要派張彌、許晏兩人前去拜公孫淵為燕王。張昭聽了,馬上阻止說:“公孫淵背叛了魏國,怕因此受到征討,所以才遠道來求我們援助,歸順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孫淵改變了主意,打算重新獲得魏國的諒解,就會殺人滅口,這兩個使節肯定回不來了。那樣的話,不是白白送了他倆的性命而叫天下人恥笑嗎?”
孫權說出自己這樣做的想法,張昭一一加以駁斥。這樣反複了幾次,張昭一次比一次態度堅決,言詞非常激烈。孫權說不過張昭,覺得麵子上過不去,就變了臉,拔出寶劍怒氣衝衝地說:“吳國的士人入宮則拜見我,出宮則拜見您,我對您的倚重也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可是您卻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讓我難堪,我真擔心有一天會因為不能容忍而殺死了您。”
聽了這些,張昭既沒慌張又沒退縮,他非常鎮定地說:“我之所以明知道您並不按我說的做,還滿腔熱忱地來規勸您,是因為常常想到太後在臨終時的囑咐,叫我精心輔佐您啊!”
說完,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孫權見狀也感到傷心,把寶劍扔到地下,和張昭相對而泣。但是孫權很固執,沒有因此就采納張昭的意見,仍舊派張彌和許晏到了遼東。
張昭見孫權不聽勸告,非常惱火,回府以後,就稱病在家,不理國事。
孫權對他這樣做很生氣,幹脆派人用土堵住了他的府門,表示永遠不再用他為官。
張昭看孫權把他家門堵了,非常氣憤。他也不示弱,索性在院裏用土封住了門,表示永遠不出門為孫權辦事。
張彌、許晏按照孫權的意圖,來到了遼東,公孫淵果真變了卦,把他們倆給殺了。
孫權萬萬沒想到真讓張昭言中了,他很慚愧,覺得對不住張昭,派人運走了堵在張昭門口的黃土,幾次向他賠禮道歉,可張昭理也不理。
有一次,孫權從張昭家門口路過,想請他出來當麵談一談,消除隔閡。張昭推說病勢沉重不能起床,根本不出來。
孫權幾次派人前去,都吃了閉門羹。繼續叫門,幹脆沒人答理了。
怎麼辦呢?孫權靈機一動,就派人放火燒張昭府上的大門。他想,大火一著起來,張昭還不往外跑?到那時,自己不就看見他了嗎?
孫權覺得自己的主意不錯。沒想到,張昭看見孫權放火燒門,索性把大門關死,等著大火把他燒死。
孫權一看這招不靈,大驚失色,真怕火著起來把張昭燒死,於是慌忙下令撲火。
在煙火彌漫的大門外,孫權久久地站立著。他回想著和張昭並肩戰鬥、休戚與共的日日月月,回想張昭為幫助建立東吳嘔心瀝血、不畏肝腦塗地的件件往事,深恨自己辦錯了事,傷害了這位股肱之臣一顆火熱的心。
他越想越後悔,越想越傷心,事到如今,想進不能,想退不是,真難辦啊!
孫權在門口暗暗責備自己,站著就是不走。張昭的兒子一看再僵持下去也太不像話了,就連勸帶拉硬逼著父親出見孫權。孫權一看張昭終於出了門,不禁喜出望外,搶先一步趕上前去,一把扶住了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臣,誠懇地請他到宮中一敘。
張昭來到宮裏,孫權向張昭承認了錯誤,並表示今後要尊重他的意見,搞好君臣關係。張昭見孫權這樣誠心誠意,滿肚子的悶氣頓時一掃而光,就又竭盡全力地協助孫權治理起國家來。
黃香溫席侍雙親
黃香是東漢江夏安陸人,字文疆。
少年時代的黃香博學經典,善寫文章。當時京城文人學士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可見黃香當時已才名大震。
黃香最難能可貴之處還不是他的才氣,而是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孝敬父母、侍奉老人。
冬夜,天氣寒冷,室內溫度也很低。黃香在父母的教導下,夜讀經書。
夜深了,父親、母親催促黃香安歇。
黃香收了書籍,竟先鑽到父母的床上,躺在被子裏睡了片刻,再跑回自己的床上睡覺。
母親問他:“香兒,你在折騰什麼?”
黃香說:“我是為父母親溫暖席子啊,這樣二老睡上去才不致於太冷!”
母親聽了,心疼地歎了口氣:“我家香兒真懂事!”
夏天夜裏很熱,黃香的父母都在院子裏納涼。月上東窗,父親和母親正要安歇,卻發現黃香不在身邊。母親忍不住喊起來:“香兒,你在哪裏?”
“母親,我在房中!”臥室中傳來黃香的聲音。
父親和母親很奇怪,掌著燈來到屋裏,見黃香手執一把蒲扇,站在帷帳前,正在一下一下地向帷帳扇扇子。
父親問黃香:“我兒這是幹什麼?”
黃香說:“我用扇子扇一扇,使帷賬內蚊蟲遠避,枕席清涼,好使二老安歇!”
母親忍不住把黃香攏到身邊說:“苦了我的香兒了。”用手一摸,黃香的腦門兒竟沁出了汗珠。
黃香卻說:“這是我該做的!百行之首,以孝為先。”
後來,黃香長大了,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漢安帝時,讓他擔任魏郡太守。
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饑寒交迫,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俸祿,賑濟受災的貧民,受賑百姓無不感激涕零。
吳道子拜師
吳道子是唐朝開元盛世時的畫聖。
他天資聰明,在向師傅學畫的一群學生中,他的成績最突出,畫得很好。師傅看他學有成績,讓他出去闖蕩一番,臨別時向他贈言:“不拘成法,另辟蹊徑。”
吳道子認為自己了不起,恃技狂傲。有一次,與很有名的楊惠之比畫,結果慘遭失敗,他羞憤難當,不僅撕了自己的畫,也把楊惠之的畫搶過來撕掉了。
他沒想到還有人比他畫得好。他衣衫不整、失魂落魄地來到一家酒肆。正巧,當朝的秘書監賀知章和長史張旭正在豪飲。他們醉後揮筆,賀知章提筆寫出一幅古拙沉雄、具有飛動之勢的狂隸書:“酒中去尋蓬萊境,悠悠蕩蕩上青雲。”
張旭放臂揮寫,兩行狂草出現在牆壁上:“張顛自有滄海量,滿壁龍蛇碗底來。”字跡真如龍蛇狂舞,氣勢豪壯。
吳道子看得發呆,仿佛得見天人一般。他奔到張、賀二人麵前,撲地跪倒,叩頭便拜。
張旭和賀知章見一個滿臉汙垢的人跪在麵前,以為是乞丐,連忙扔下兩把碎銀子,向門外走去。
吳道子慌忙站起,跑到門前把張、賀二人攔住,重又跪倒說:“在下姓吳名道子,願投在二位老先生門下學習書法。”
張、賀二人這才明白吳道子的用意,但看他這副怪樣,都不大欣賞地搖了搖頭。在他們看來,這個小叫花子怎麼能學好字呢?賀知章拉著張旭,繞開吳道子又向門外走去。
吳道子一看,他們不肯認他為學生,重新又站起來,急得大叫:“二位先生慢走!”然後跑過去連連叩拜不起,隻叩得額頭流出血來,嘴裏還不住地說:“道子實在是為先生的技法傾倒,望能收下弟子,望能收下弟子。”一時間聲淚俱下。
張旭、賀知章為吳道子的一片真誠所感動,過去把他扶起來。
張旭取出自己寫的真、行、草三幅字給吳道子,要他先臨習兩年,說:“字外無法,法在字中,勤奮就是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