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3 / 3)

楊日韋為了鼓勵楊的好學精神,不久以後,在家中後院的一片竹林旁特地蓋起兩間漂亮的房子,專供楊讀書,每日三餐送上可口的飯菜。他還對其他子侄們說:“你們隻要能像楊一樣保持和發揚我楊門學風,行為謹慎,我照樣給你們蓋這樣的房子,吃上等的飯菜。”

誦詩思母

楊對詩歌有特殊的興趣,每當學習感到疲勞的時候,就常常以吟詩作為消遣。他有個堂兄楊昱,時為黃門侍郎,也很喜歡詩賦,出門與朋友交往,有時便帶著楊同去。大家在一起吟詩誦賦,也讓小楊湊趣。有些詩賦,小楊沒有讀過,則讓他先看過幾遍,然後再背誦。楊每次隻需很快地掃過,便能立即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朋友當著楊昱的麵稱讚楊,楊昱也頗自豪,說:“他雖然乳臭未幹,卻早就是我們楊家的小聖人了。”

楊年幼時母親便過早去世,他對母親十分思念。楊十歲那年,他去舅舅家串親戚。舅舅源子恭一直為他有這樣一個好外甥感到自豪。他深恐別人不知道楊是他的外甥,遂派人給他的一些有聲望的朋友送信,說:“今日本欲去貴府拜訪,隻因外甥楊前來看望,恕不能前往,請予見諒。”

一天,源子恭心中高興,令人做了幾個可口小菜,單獨和楊對飲,邊飲邊談。源子恭問起楊父親以及他家其他人的情況,然後又問起他的學業。

源子恭問:“你最近讀什麼書?”

楊回答:“正讀《詩經》。”

源子恭問:“可讀過《詩經》中的《渭陽》篇麼?”

不料,一提起《渭陽》,楊便傷心地流下淚來,進而泣不成聲。源子恭頓覺失言,有些後悔。原來,《渭陽》這篇詩歌是春秋時秦國康公為思念去世的母親而作。楊對母親本是一片孝心,提起此詩,使他想起母親,怎不傷心?楊為母親流淚,也勾起源子恭對姐姐的思念。於是,二人再無心思飲酒,一起背誦《渭陽》,寄托對死去親人的哀思。從此以後,源子恭對楊越發喜愛和器重。

口吐牛血

這個故事表明了楊從小機警多智。

公元523年,楊剛12歲,北方少數民族柔然國王阿那率兵南侵,各地鎮守官兵不但不抗敵保民,反而趁機反叛,各霸一方,自相爭殺。當時,楊的父親楊津為定州刺史,楊隨父讀書。在混亂中,楊父子先被一支叛軍俘獲,後又落到葛榮率領的叛軍手中。葛榮早有野心,在消滅了異己力量之後,自以為時機成熟,便登上天子位,立國號為齊,改年號為廣安。葛榮做了天子,很需要人才。他對楊的才華早有所聞,再見他相貌俊秀,很是喜歡。於是,便令把楊氏父子從獄中放出,幾天後,又設宴招持,提出要請他們父子二人出來做官,並欲將自己的女兒許配楊為妻。

楊津聽後,認為楊家幾代都受北魏恩寵,葛榮乃亂臣賊子,怎能認賊做父,在他手下做官?便要發作。楊卻悄悄把父親衣襟一拉,滿臉堆笑地對葛榮說:“您的一番美意,我父子不勝感激,隻是此事重大,須容我父子慎重考慮後才可定奪。”葛榮應允。

楊津回到住處,怒斥楊說:“我理應當場拒絕,你為什麼要攔阻?你難道貪圖富貴,想做他的女婿麼?”

楊見父親氣惱,急向父親解釋說:“我們現在是囚徒,生殺大權掌握在他的手中。此人喜怒無常,濫殺無辜。強行拒絕,隻能白白送死。我們用智脫身,方為上策。”隨後,他便對父親附耳說了計策。

第二天,內侍突然向葛榮報告說:“楊病重。麵色蠟黃,兩眼發直,口不能言。”

葛榮聞言,心中疑惑。他想,昨日吃酒還好好的,今天怎麼就病了呢?於是,葛榮來到楊津父子的住處。他見楊斜靠在床上,神色呆滯,楊津則在一旁落淚不止。他問楊津:“令郎從前有過這種病麼?”

楊津邊施禮,邊泣道:“時有發生,但從沒有像今日這般嚴重!”

葛榮來到楊跟前,連叫數聲,楊隻是不語,連眼珠也不動一動。他正納悶,不料楊噗的一聲噴出一口血來,濺了葛榮一身。汙血腥臭無比,葛榮感到作嘔,急忙離開。

回去後,葛榮就再也不提要楊父子做官的事,更不用說以女兒相許了。平時侍奉他們父子的那些人也不見了。

原來,楊是裝病,預先口含牛血。他們騙過葛榮以後不久,便伺機逃了。葛榮發現,後悔不及。父子二人終於回到了北魏。

不肯放棄國籍的中國女孩

我隻有一個中國

1990年,聰明伶俐的小王淵離開中國大陸去美國讀書,現在是麻省安多弗鎮菲利浦高中的應屆畢業生。1998年12月,她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被哈弗大學提前錄取。

1999年2月初,王淵收到一份發自白宮總統學者獎委員會的書麵通知,上麵寫道:她因品學兼優和傑出的領袖才華,被評為1999年總統學者獎候選人,希望她按時填好申請表格,於2月26日之前寄回白宮。

接到這一非比尋常的喜訊,王淵激動萬分。但當她細讀申請表後,發現獲獎人必須是美國公民的規定,王淵當即決定放棄申領。

這個同樣非比尋常的決定立刻在學校和家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菲利浦高中的升學輔導員魯濱遜女士,不僅十分熟悉王淵的情況,還是總統學者獎評選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她認為王淵條件很好,評上的可能性極大,而且經過兩次核查,證實綠卡持有人隻要及時提出入籍申請,在6月底前被移民局受理,就可獲得參選資格。因此,魯濱遜女士竭力勸說王淵入籍,然後提出申領。與此同時,王淵的父母也希望女兒趕快申請入籍,不想他們的女兒就是不肯從命。

日子一天天滑過,眼看到了2月25日,離最後期限隻剩一天了。

王淵父母焦急萬分,父親一個電話打到女兒宿舍,向她下了最後通牒,倔強的王淵就是不肯。

父親生氣地說:“中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千千萬萬,又不少你一個王淵!”

王淵負氣答道:“爸爸,您平時一直教育我要愛國,現在您在我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沒有了。我知道,中國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的人,但是,我王淵隻有一個中國啊!”說完,她就掛斷了電話。

王淵母親當時在另外一個分機上聽父女倆爭吵,當聽到女兒堅決的回答時,她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為女兒感到自豪,千言萬語竟不知從何說起,一時間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那個周末,王淵賭氣沒有回家,就這樣,她毅然放棄了申領“美國總統學者獎”的機會。

國籍比總統獎更重要

“美國總統學者獎”決非平平常常的獎項。該獎設立於1964年,全美每年200多萬高中畢業生中,最多隻有141人獲獎。其中除了少數人由於音樂、體育、繪畫等特殊才能入選外,大部分是高考成績優異,並且展現出領袖能力,才被選上的。

這不是百裏挑一,也不是千裏挑一,而是約兩萬人中選一個獎項,多少高中生(包括華人)對此殊榮夢寐以求,難道王淵就不動心?

其實,王淵很早就開始關注這個獎項,還剪下不少有關別人獲獎的報道,她當然也知道獲總統學者獎對自己以後在美國的發展會有幫助。可她就是不願意“拿一個國籍去換一個獎”,哪怕這個獎再珍貴!

有人問她:“你是否準備一輩子不入美國國籍呢?”

王淵點點頭說:“我覺得當一個中國人沒有什麼不好,再說,即使今後入了美國籍,我這次也不想為了拿一個獎,就放棄中國國籍。”

王淵還表示,她計劃先在哈佛大學拿到法律學和經濟學兩個博士學位,然後“為中國做一些事情”。

為什麼一個在美國已生活了9年的女孩子,會如此愛國呢?這要到她的生活經曆和家庭環境中去尋找答案。

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王淵父母這次為了女兒日後在美國的前程,苦勸她入籍,但王淵的決定不可不說是受到他們平時言傳身教的影響。

王淵的父親王生啟博士,現在在美國漢斯卡空軍基地,從事材料研究。早年,他在安徽上中學時,年年都是三好學生,並任學生幹部。“文化大革命”後,考上長沙中南工業大學,連續四年是三好學生。留校任教後,也是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1985年獲得中國冶金部頒發的“優秀教學獎”。

到波士頓西北大學留學後,他連續四年獲得科研和教學獎。1996年至1998年,連續三年獲得美國科學院所屬“科學顧問委員會”的獎金。

母親段小曼博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副研究員,還在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由於她對公司的突出貢獻,公司把她的大幅彩色肖像永久懸掛在該公司位於加州的總部會議大廳,成為公司曆史上享受這一殊榮的兩人之一。

王淵父母在美國可說是功成名就,五子登科(博士帽子、票子、孩子、房子、車子),而且都於1993年獲得了綠卡,但他們都表示今後不會加入美國籍,這種選擇無疑對王淵產生了影響。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領事和王淵父母很熟,隔一段時間就要去拜訪他們,大家在一起往往會暢談祖國近況,王淵時常在旁傾聽。領事館還贈送了不少中文刊物給王淵一家。

王淵說,她經常閱讀《人民日報(海外版)》、《大眾電影》、《科學大觀園》、《神州學人》、《收獲》、《讀者》和美國《僑報》。英文的《時代》周刊也是她每期必讀的雜誌。此外,她還經常看中文錄像帶。

正因為王淵始終親近著祖國文化,所以在美國生活了9年,她依然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並能寫一手好文章。

談起父母對王淵的教育,主要有三點要求:一、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二、作為一個女孩子,交友要謹慎;三、不要自私,要關心別人。在學習方麵,他們反而從不對王淵提出任何要求。

在美國脫穎而出

初到美國時,父親送王淵上了一個雙語學校,不久王淵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就自作主張,進入正規小學,雖然她剛進去時,連英語26個字母都認不全,但智商測驗已高達143,是個絕頂聰明的孩子。

聰明加努力,使王淵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從一個“最差”的學生,一躍成為全年級四個水平最高的A級學生之一。從此她脫穎而出,成為整個波士頓地區華人圈子裏的新星。

當地一些中文報紙和電視台,都介紹過王淵取得的榮譽,有些華人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還常把“向王淵學習”作為口頭禪。王淵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小明星。

但是,王淵自己卻對名利一直很淡泊。

她的姨夫說,四年前,王淵回上海時,許多人問起她在美國取得的榮譽,王淵卻隻是咯咯地笑,並不回答。所以,在姨夫看來,王淵這次拒絕申領總統學者獎並不意外,因為她就是這麼個孩子,為了愛好而不是為了得獎才讀書,況且她又是個愛國的孩子,讓她放棄國籍去換一個獎,她更不肯了。

1995年,王淵以美國東部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菲利浦高中,頓時成為當地電視台的新聞人物。

菲利浦高中有222年的曆史,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私立高中,曾培養出總統和許多著名科學家。

菲利浦高中錄取王淵時,招生老師對她說,如果上普通高中,她可能繼續是個優等生,但菲利浦高中錄取的都是世界各地出類拔萃的學生,她在那裏念,就要做好成為差等生的準備。

王淵沒有被嚇退,她說:“我寧可做大海裏的小魚,也不做池塘裏的大魚,因為我想看到更多的世界。”

四年來的成績證明,王淵決不是菲利浦高中的“小魚”。她每學期都以全A成績登上人數屈指可數的優等生榜,還獲得了各種榮譽。

例如,她是《美國高中名人錄》特介人物,是美國“榮譽畢業生協會”會員;是1999年“全國優秀學生獎”得主;是1998~1999學年菲利浦高中惟一獲校長頒發“領袖獎”的學生,1997年,她是全美十年級學生中“學業成就獎”的惟一獲獎者。

另一方麵,王淵在美國培養了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她小學裏學過國畫,作業還被掛在教學大樓的入口處作為紀念;初中時,是校樂隊的黑管手;她在初中所寫的劇本,由學校演出後,獲得1992年波士頓劇作節特別獎;她在菲利浦高中是女子曲棍球(乙)隊隊長;她和另一個同學共同創辦了菲利浦高中“青年政治家俱樂部”,並任第一屆主席。

王淵還是學生校報《菲利浦人》的執行總編,校文學雜誌的評論編輯。為了編好一期刊物,她時常幾天幾夜不睡覺。

去年有一次,她因為編報紙弄到很晚,第二天睡過頭,沒有趕上早操。結果學校關她禁閉,罰她兩個周末不準回家。正巧遇上王淵的生日在其中一個周末,父母隻好親自趕到學校給寶貝女兒過生日。

說王淵傻也可以,說王淵倔也可以,但她確實是個很認真,很有責任心的人。

身在貴族學校,王淵還很關心“象牙塔”以外的廣闊世界。

她堅持在多家慈善機構擔任義工,每周三~四次,每次兩小時,再加上乘車往返一小時,三年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王淵以品學兼優的表現,每年都獲得22650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財務處主任在獎學金通過書上寫道,頒發給王淵高額獎學金的依據,除了她優秀的學習成績,還有“該學生表現出來的領袖素質、高尚品格和無私精神”。

王淵還將繼續成長,她的前途是美好的,但願她能在學成之日,為祖國多做貢獻,並且永遠保有一顆珍貴的赤子之心。

院士今年十七歲

龐家有女

1987年5月的一天,在浙江湖州一個山青水秀的小村子裏,龐淑婕出生了。

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睛烏溜溜的像一泓清泉。也許是受了遺傳的影響,小淑婕從小對書報十分喜歡,這使父母非常高興。因此,經常出門的父親一有機會就給女兒帶回各種各樣的故事書、科普書,讓孩子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小淑婕上小學一年級時,已讀完了《中國少年奇才》、《中外科學家的故事》等書。有一次,她在翻閱《格林童話》時,被裏麵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精彩的語言描寫深深地吸引了。看著看著,一種衝動在她腦海中翻騰,她拿起筆想寫點什麼,可是筆尖到紙上剛開了一個頭,就寫不下去了,一連幾次都是這樣。她苦惱地跑去問母親。

母親聽了女兒的話,想了想,反問她:“你對要寫的這件事情熟悉嗎?”

小淑婕搖搖頭。

“不熟悉,那怎麼寫得出來呢?”

第二天,母親特地給女兒買了一本《怎樣寫作文》的輔導書,指著書中的寫作技巧對女兒講解:“要寫好文章,必須對每一件事物進行仔細觀察,觀察得越仔細,寫出來的文章就越形象生動。”母親的話像一陣清風,把小淑婕心中的迷霧一點點吹散了。

從此,小淑婕對自然界的一切都要用比常人多一分的細心去觀察、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