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活潑可愛的王珊長到11個多月時,命運之神竟和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初夏的一個傍晚,吃過晚飯的母親張虹開始為女兒洗澡。忽然,張虹抹在女兒的右腿膝蓋上的手不動了,女兒的右膝蓋上有一塊硬幣樣大的囊腫。
經醫生檢查後證實,王珊得的是骨癌。
猶如一個晴天霹靂,這事實讓王光華夫婦倆半晌反應不過來,張虹對著醫生連連喊:“不可能的,這不是真的,你們肯定弄錯了。”邊喊邊淚如雨下。
可是眼淚是救不了孩子的!
“要想延續孩子的生命,除非將她的右腿全部切除。但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醫生建議說。
手術前,夫婦倆特地帶女兒來到杭州西湖邊,他們要讓女兒在截肢前,在這風景如畫的景色中,留下美好回憶的定格。夫婦倆都明白,這張照片是女兒雙腿站立的最後一次見證了。
一個星期後,王珊被推進了手術室。手術很順利,但當清醒過來的王珊突然發現自己隻剩一條左腿時,小姑娘哇哇大哭:“媽媽,我的那一條腿呢?今後我怎麼走路呀……”這肝膽俱裂的哭聲令整個病房的人都忍不住淒然淚下。張虹再也控製不住了,一把摟住女兒放聲大哭……經曆了這次磨難,隻有2歲的王珊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她常常一個人扶著木凳,立在家門口呆呆地望著小夥伴們嬉戲,她多麼渴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奔來跑去,但那惟一的一條腿讓她連家門口的樓梯都邁不下。
她變得鬱鬱寡歡了,每當有客人來看望她,小小年紀的她趕緊用衣褲將自己的下肢嚴嚴實實地蓋住,並對著來人戒備地說:“我有腿,我有腿。”
細心的父母對王珊的嗬護更加細致了,除了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供女兒身體營養外,在精神上,夫妻倆也作了分工:白天,由張虹給孩子講故事、童話,晚上則由王光華講他白天在外看到聽到的新鮮事、快樂事。
光陰似箭,在關愛與傷痛中,王珊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
麵對這樣一位高位截肢的小女孩,幼兒園的負責人十分為難一個正常的小朋友已夠讓人操心了,何況是一個隻有一條腿的,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呀!
也許是王光華苦苦的哀求以及王珊急切的目光感動了幼兒園的老師,幼兒園最後還是收下了她。
對於這來之不易的入園機會,懂事的王珊十分珍惜,入園後她不僅和同學相處和睦,上課聽講認真,而且遊戲活動積極參加。對知識的渴望以及歡樂的生活,使她暫時忘記了自己是隻有一條腿的殘疾人,她沉浸在大家庭的喜悅之中,心情無比舒暢。在讀中班時一次園內組織的拍皮球比賽中,王珊獨腿單手創下了拍皮球2400多下的記錄,獲得了比賽第二名。看著女兒從幼兒園帶回家的小紅花越來越多,王光華夫婦暗暗舒了一口氣,他們又看到了希望。
跳躍的音符
對爸爸和媽媽的自行車,王珊太有感情了,從讀幼兒園開始,自己就坐在那個經過爸媽特別加厚的車座上,往返於學校、家庭之間。但是隨著自己一天天長大,她又是那麼地希望自己能早點為父母減輕負擔,這麼多年來,她感到父母為她太操勞了。
晚上,她向爸爸提出學騎自行車的想法,她想自己上下學,好讓父母能有更多的時間幹他們的事。
王光華聽了嚇了一跳,可是看著女兒決非衝動的目光,深知女兒脾性的王光華點頭同意了。當自行車停在王珊麵前時,隻見她單腿一跨,竟能搖搖晃晃地上路了,幾圈下來,已能用單腿將車騎得穩穩當當了,把一直在旁擔心的父母驚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早晨,剛學會騎車的王珊一定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王光華夫婦不同意女兒這樣做,但王珊堅決要騎,拗不過女兒的父母隻好同意。當王珊將拐杖掛在車把上,雙手按住把手,單腿踏著車出現在上學的路上時,引得行人紛紛側目,那眼裏全是驚奇與欽佩。那一刻,跟在王珊後麵以防不測的王光華夫婦更是既驚又喜。
自從王珊學會自個兒騎車上學後,每次總是不讓爸媽陪送,但做父母的哪能放心呢!為了不傷女兒的心,父母表麵答應,暗地裏還是悄悄跟著。一次,跟在後麵的張虹突然看到女兒的自行車一陣搖晃,緊接便聽到“砰”的一聲,王珊連人帶車摔倒在路上,張虹頓感心中劇痛,衝上去想扶時,王珊已從地上爬了起來,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經過這一次摔跤後,王珊不僅沒有被嚇倒,騎車出門的次數反而比以前更多了,而且還老往那些坑坑窪窪、高低不平的地方騎,以此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提高自己的車技。如今,她不僅可以熟練地駕馭自行車,而且還能騎車帶人呢!
征服了自行車,王珊並沒有停步,她又開始練腿功。她家住在煤球廠宿舍二樓,上下必經18層石級樓梯,為了能輕鬆自如地上下樓梯,她每天清早上學前都要練跳樓梯。正這是番苦練,王珊在校時上下樓梯從不用同學扶或背,都是一個人上上下下。“同學們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同學們做不到的,我也要嚐試去衝一衝、試一試。”有了這樣的意誌和目標,單腿的王珊不僅學會了騎自行車、踢毽子、跳繩、打乒乓球、遊泳,甚至連正常孩子都怕的登山運動,她都練上了,而且登山的速度還不亞於那些四肢齊全的孩子。
每當有人用奇怪的目光看著王珊時,她總能坦然處之,因為她牢記父母對她說過的話:“不要怕別人如何說,最怕自己說自己殘疾。”
王珊入學不久,一天,學校領導關心地對前來接女兒的王光華說,你們這樣做太辛苦了,這個接送任務由我們學校來承擔吧?
可父親沒有答應:“不能連累其他同學,他們也有事要做,再說,我們一直希望王珊能自強、自立。讓她從小吃點苦,對她今後的生存更有益。”
幾年前,王珊總想擁有一輛漂亮的殘疾車,但父親一直沒買。
“女兒的心我們做家長的明白,給她在生活上創造更多的便利,是我們的願望,隻是我們覺得給女兒一輛殘疾車,生活上看上去方便了,但也使她永遠承認自己是個殘疾人了,我們不想讓女兒在腦海中烙下這個印。因為我們能幫她一天兩天,幫不了她的一生,她隻有從心理和生理上忘掉自己是個殘疾人,她以後的漫漫人生路才能走得穩健快樂……”
永遠的舞者
生活中,王珊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她不是個弱者,同樣,她在學校中的表現也令人讚歎。
在王珊就讀的德清四中采訪時,她的班主任姚靜老師拿出王珊升入初中的一份簡單履曆給筆者看,那上麵的成績一欄,除了體育是“良”以外,其餘課目全是“優”。姚老師說:“王珊從初一到現在,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寒冬落雪,從不遲到早退,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現在是班裏的副班長。”
同學們對於這位麵容姣好、長著一雙大眼睛的副班長也十分喜愛,每次中午吃飯,都樂意幫她去食堂打飯,每逢學校在操場開會,同學們也總是不用吩咐就幫她拿椅子。
或許是承受了太多的愛護和關懷,王珊對這個世界充滿感激,她熱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課間操同學去樓下做體操,她一個人在教室裏不是幫著老師改作業,就是把地上的廢紙垃圾清理掉,把黑板揩幹淨。
她成績好,但從不驕傲,碰到一些因學習不好而沮喪的同學,她就像老師那樣細心開導他們、幫助他們。
王珊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她從小就失去了一條去撐她行走的腿,但她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她擁有偉大的父母,擁有一批關心、愛護她的好老師、好同學、好心人,擁有一個充滿愛心的好班級、好學校,這已足夠可以讓王珊忘掉高位截肢帶來的不幸和痛苦,並使自己的身心在健康的青春快道上飛駛,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現。這些年來,她幾乎年年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文明學生。父母、社會、師生之愛滋潤了王珊,不僅使她戰勝了病魔,更主要的是她自強不息,以獨腿之軀,贏得掌聲,並舞出了她的一份精彩。
古怪的女孩
張愛玲從小就被人們稱為天才。在她3歲的時候就能背誦很多唐詩。有一次,剛會走的張愛玲搖搖擺擺來到她鄰居的跟前,鄰居是個老人,原來在清朝做過大官,很有學問。他坐在藤椅上問小愛玲:“你背首詩給爺爺聽好嗎?”
小愛玲就用她童稚的嗓音背誦: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老人聽了小愛玲的詩流下了眼淚。
小愛玲愛讀書,讀《西遊記》、《紅樓夢》,還有童話。她讀書時總是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如看《紅樓夢》她就自己問自己,要是自己寫,人物的關係該怎樣處理?故事情節向哪個方向發展?
7歲時,張愛玲寫了第一部小說,小說是一個家庭悲劇的故事。遇到不會寫的字,就用拚音代替,或跑去問廚子怎麼寫。到她9歲的時候,已經寫了三部小說了。
9歲時,她又喜歡起音樂和美術。看了一場描寫窮困的畫家的影片後,她大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裏演奏。
不過,這個天才的女孩,最後成了一個大作家。
數學小明星
蘇步青上小學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使中華民族的災難日益深重。很多名人誌士都發奮圖強,用各種方法來拯救苦難的祖國。
蘇步青的老師洪岷初是位愛國人士。他經常向學生講述中華民族備受帝國主義欺淩的曆史,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用科學來救國。
洪老師是教數學的,幾堂課下來,他就發現班裏有個叫蘇步青的學生對數學特別感興趣,聽課極為認真。有一次,洪老師出了一道幾何題,要求用多種方法來證明“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二直角”的定理。其他的同學正思考著,聰明敏捷的蘇步青舉一反三,博引旁征,竟用了20多種方法證明了這個定理。
洪老師看了,認為蘇步青具有數學天才,他讓蘇步青把這些證明方法寫成一篇數學論文,送到浙江省中學生作業展覽會展出。
長大以後的蘇步青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數學事業。他發表150多篇學術論文,撰寫《射影曲線概論》、《微分幾何五講》等數學專著7本。蘇步青被國際數學界稱為“東方國度上升起的數學明星”。
粵海神童
蕭鐵珊是西南一帶素享盛名的書法家。他有個女兒叫蕭嫻。父親寫字的時候,小蕭嫻常站在一旁幫父親磨墨拂紙。一天,她見父親的書桌上擺著一本顏真卿的字帖,就說:“這是什麼字呢?板板的,像晚娘的麵孔,要是我,才不寫這玩意兒呢!”
父親聽了,覺得女兒雖幼小可審美觀點卻獨特。就指著桌麵上的篆書、隸書說:“你看這些字怎麼樣?”
小蕭嫻看了一會兒,說:“爹,你看,這麼緊,像大人穿小孩子的衣裳!”
父親感到幼小的女兒見識不同尋常。
一天,蕭鐵珊寫了一幅蒼勁有力的魏碑,放在桌子上走開了,小蕭嫻過來看後,忽然覺得自己非常想寫字,她就從父親的案幾上抽出一張宣紙,用父親剛用完的筆,照著父親剛才寫下的字一筆一劃地寫起來,一會兒就寫完了。
父親回來了,見桌上的字,驚問道:“這幅字是誰寫的?”
“我寫的!”小蕭嫻勇敢地承認。
“那你再寫幅我看看!”
小蕭嫻不慌不忙地又寫了第二幅字,比第一幅更穩健、有力。父親看後,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人們見過蕭嫻的字後,都大為欽佩,稱她為“粵海神童”。蕭嫻在父親的指導下,暢遊於書海,又拜康有為為師,並與畫壇巨匠劉海粟結為師兄妹,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書法大師。
神童作家
1946年,10歲的劉紹棠讀高小。有一次作文課,別的學生都動手寫了,可劉紹棠還沒有打開墨盒。老師走到他的身邊,生氣地問:“劉紹棠,你怎麼不寫呀?”
劉紹棠說:“老師,我不會寫。”
“別人會寫,你怎麼不會寫?”
“我覺得這個題目沒有意思。”劉紹棠回答說。
老師火了,大聲地問:“什麼樣的題目才有意思?”
劉紹棠直愣愣地回答:“我自己出的題目。”
“那你出個題目,寫篇給我看看。”
沒想到第二天,劉紹棠真交來一篇作文,作文的題目叫《西海子遊記》,整整寫了五冊作文本。老師翻開一看,原來是寫同學們到學校附近一個小湖邊的柳蔭翠堤上玩耍,到湖裏戲水。寫得情文並茂,老師越讀越高興,讀著讀著都讀出了聲。
第二天,老師把劉紹棠的作文送到學校的佳作欄。全校的師生看了,都為劉紹棠的文采所折服。
劉紹棠13歲那年,也就是1949年,北京解放了。劉紹棠寫出了一部十幾萬字的長篇小說《大運河的兒女》。接著,他的處女作《邰寶林》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從此,少年劉紹棠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陸續發表了《一頂轎子》、《林歌》、《紅花》、《修水庫》、《青枝綠葉》、《擺渡口》、《大青騾子》、《布穀鳥歌唱的季節》等短篇小說,蜚聲文壇,被人們稱為“神童作家”。
灰姑娘
小瓊瑤上小學時,聰明好學,成績很好,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她。
可到了家裏,她就成了一位“灰姑娘”。原來她的父親封建意識嚴重,重男輕女,不喜歡她。這樣,小瓊瑤在家裏,要打掃衛生,燒火做飯,還要照顧弟弟,天天忙得不可開交。
聰明的小瓊瑤多麼希望自己變成一隻快樂的小鳥,在廣闊的空中自由飛翔……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她想起6歲那年,全家逃難,弟弟丟失。她正細聲細氣地安慰傷心痛哭的母親,父親卻在一邊對她破口大罵:“蒼天無眼,為什麼不讓我丟掉你!”
小瓊瑤實在想不出父親為什麼如此地討厭她,她隻感到自己是多麼不幸,多麼孤獨。有一天,9歲的小瓊瑤突發奇想,想寫一篇小說,於是,她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曆,寫了一篇短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她鼓足勇氣投給《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