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3 / 3)

神童李剛

1979年,日本的《珠算伊勢》雜誌第26期上,登了一篇《神童李君介紹》。介紹中國有個叫李剛的孩子,具有超人的心算能力。

李剛是廣西桂林人,1974年7月出生。小的時候,父親有病不能工作,便在家教小李剛認字、繪畫、做算術題。小李剛3歲上幼兒園時就認不少字,會做不少題了。4歲時,李剛想上學,可年齡太小,學校不能接受。由於他聰明伶俐,桂林市民主小學接受他為名譽學生。

從小李剛就喜歡數學,他對數學很有天賦。4歲開始學習數學,每天學4個小時,隻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學會了四則運算。小李剛做題時,常常用心算。像一位數乘多位數,多位數的加減,他心算得又快又準。5歲時,他能心算三位數乘以三位數。6歲5個月的時候,桂林市民主路小學舉行了一次心算比賽,題目是二位數乘以二位數的10道題。參加比賽的共16人,除李剛外,其餘的全是三到五年級中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其中有8人用心算,另外8人用電子計算器算。結果心算的8人中隻有李剛全算對了,他隻用了一分半鍾,比電子計算器還快。李剛榮獲第一名。

李剛超人的心算能力得到專家的好評。他曾應邀參加許多場心算比賽,有時還表演給外賓看。1980年10月,6歲的小李剛被特邀參加在杭州舉辦的全國珠算技術邀請賽,在會上作了心算表演,因其心算速度快,準確率高,而榮獲心算優勝獎。

八歲的女孩獲專利權

1986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新華社的通稿:“……浙江省東陽縣吳寧鎮第一小學三年級女生吳超……因設計、發明出一種‘方便蚊香灰盤’……成為我國目前年齡最小的專利人。”

這一年,吳超還不足10歲。

吳超出生在一個普通幹部的家庭,她從小喜歡觀察,愛動腦筋。媽媽是一位中學的物理教師,特別注重對學生發明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們常拿一些自己發明的小東西來向媽媽請教。媽媽給這些哥哥、姐姐做著評論,有時批評,有時鼓勵。小吳超好奇地聽著、想著,心裏又總有點不服氣:小發明還不簡單,不就是把不方便的東西改得方便點兒嗎?

這“不方便”還真讓她遇上了。

他們一家三口住在一所簡陋的老房子裏。夏天的夜裏,一架架“敵機”來騷擾是不可避免的事,隻好點燃蚊香來抵擋蚊子的輪番進攻。可是,早晨蚊香灰白乎乎地落了一地,很難掃得不留痕跡。

吳超想,要是搞個小發明,讓蚊香灰別落在地上就好了。小吳超想到就幹,可是,真幹起來就難了,一連幾個星期,她也沒有想出好辦法,來把這個“不方便”變成“方便”。小吳超不灰心,不喪氣,隻是她多了一句口頭禪:“讓我好好想一想!”

她經常像聰明的一休一樣敲著小腦袋想問題。有一天,吳超在鄰居家看到一隻煙灰缸,隻要按一下按鈕,煙灰就“噗”的一下掉進缸裏,妙極了。吳超眼睛一亮,心想:有了!

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幾經周折,都失敗了,吳超沒有罷休。

剪刀、膠水、圓規、尺子、紙片成了她不離手的“玩具”。正方形,長方形,弧形,剪碎一個世界,又形成一個新世界。足足一個多星期,“方便蚊香灰盤”終於製作出來了。

吳超成了中國最小的專利權人。1989年10月她還榮膺首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

小歌星歌聲動母情

8歲的孫佳星步入歌壇,成為我國錄製個人歌曲專集磁帶最小的歌星,也是第一個在電視台舉辦個人演唱會的兒童歌手。

孫佳星的母親是一位音樂工作者。孫佳星4歲開始學小提琴。她很有音樂天賦,連教她的老師都感到吃驚。

媽媽對她要求很嚴,希望也高。但她不知道,女兒最喜歡的是唱歌,有一次電視播獨唱音樂會,小佳星聽得入了迷,練琴的時間到了,媽媽怎麼也叫不動,最終生氣打了她。在媽媽的眼裏,小提琴演奏家和歌手是有天壤之別的。

媽媽不準她唱歌,她隻好不唱,但她愛唱歌的心卻在生長。1985年媽媽住院,把孫佳星托給劇團的人照看,小佳星自由了。劇團排節目,她跟著唱,在家裏一個人唱啊唱啊,直到十一、二點鍾。在劇團裏有樂隊伴奏,她唱得更起勁了。

媽媽要動手術了,小佳星突發奇想,要把自己最好的歌曲錄下來去安慰媽媽。病床前小佳星按下了“play”鍵,歌聲吸引了病房中所有的人,護士、大夫和其他病人。媽媽激動得流了淚。大家都誇這孩子唱得好,有人還把這盤磁帶拿回去轉錄。

不久,北京電視台一位導演和詞作家來到小佳星家,說是他們聽了那盤磁帶,發現了一個歌星,要邀請孫佳星參加春節聯歡晚會。

媽媽終於同意了。春節聯歡會上,小佳星的《聰明的一休》和《月亮彎彎》使萬人傾倒。以後,小佳星受各大音像公司邀請,錄製三十多盒磁帶。《孫佳星影視歌曲專輯》第一輯銷售量竟突破100萬盒。以後,她又獲各種大獎,成為年齡最小的歌星。

“發現”了公式

湯誌浩1976年出生。5歲的時候就哭哭啼啼地要去上學,父母拗不過他,便送他進了校門。

小誌浩聰穎過人,成績一直居班級的第一名。他的學習方法極為特別,上課時從不記筆記,而是集中精力聽講。他認為上課不聽課的人是最大的傻瓜。他學習的關鍵是弄清原理,並不在乎做多少題,同樣類型的題做一道就夠了。

上五年級時,他“發現”了一個公式。他就試著寫了一篇論文,寄到中國科技大學。一位教授看了,大吃一驚,雖然這個公式是被別人證明過的,可目前一般教科書上已不介紹。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竟能探討如此高深的問題,很不簡單。

1992年7月,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大賽在美國匹茲堡舉行,來自33個國家的132名選手角逐本屆化奧賽的16塊金牌。中國參賽隊員湯誌浩奪得了一枚金牌,為中國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湯誌浩載譽歸來,被保送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神奇的小棋手

“我要學圍棋,我要跟邱伯伯學圍棋!”5歲的常昊纏著媽媽,一個勁地嚷著。

“邱伯伯”就是邱百瑞,是一位執教二十多年的圍棋教練,他曾培育了一大批棋壇國手。這次他應上海電視台“體育大看台”節目邀請舉辦圍棋講座。講座沒有結束,便引來了小常昊。到底收不收這個徒弟呢?邱教練決定先試試小常昊。

他沒有讓小常昊跟其他的隊員對弈,而是讓小常昊先看別人下棋。看了一天,又看了一天,這個5歲的孩子兩眼盯著棋盤,是那麼專注,凝神。邱教練知道:一個5歲的孩子,一動不動地觀棋兩天,這正是一個優秀棋手應具備的品質。於是,他收下了小常昊。

小常昊從此進行了嚴格的圍棋訓練,常昊一點也不覺得苦,因為他對圍棋有強烈的興趣,這興趣又讓他對圍棋著迷。他的棋藝與日俱增,訓練兩個月,他就趕上了比他早進班八個多月的隊員。

常昊也許是個“天才神童”。華東師大心理係的老師曾對他進行智商測驗,測得的結果是138。奇!太奇了。因為一般的兒童智商在100到110之間。同時小常昊在對數字的記憶和排列上,也表現出超人的能力。比如你說625763,他馬上能把這個數字倒過來背出。

在揚州要舉行圍棋國手賽,小常昊要去長長見識,媽媽請假帶他去了。他有幸和“棋聖”聶衛平對弈一局,戰後棋聖稱讚他“真是個將才”。聶衛平又把小常昊介紹給日本的“棋聖”藤澤秀行,藤澤讓四子和小常昊對弈一局,藤澤屢出怪招,可小常昊沉著應戰,大膽出擊,中盤時竟贏了藤澤。

1988年,在杭州舉行的中華棋童“友誼杯”圍棋決賽中,常昊得了冠軍,這已是他第五次在全國圍棋競賽中獲得冠軍了。記者圍著小常昊問:“你長大以後的誌向是什麼?”

小常昊想了想說:“我想好好下棋,打敗全世界。”話說得多麼自信。

聰明的果果

果果,是個聰明的小女孩。兩歲時,她就能用普通話背誦《白雪公主》。這麼長的故事,她竟然一字不差,而且還能把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語氣來表述。

從小父母就教果果背誦唐詩,使小小的果果能出口成詩。果果的母親以前唱過歌,在家沒事時,她就教果果唱歌:《熊貓咪咪》、《采蘑菇的小姑娘》、《十五的月亮》等等。小果果記憶力超人,大人教過一兩遍後,她就能唱出來。

6歲多一點時,父母送她到四川音樂學院一位鋼琴教授林老師家中學琴。別的孩子每天練兩三個小時才能會的課,果果隻練半個小時就讓老師滿意。

果果9歲那年,四川省首屆少兒卡拉OK電視大獎賽舉行。全省十幾萬少年歌手參賽,果果選入12名決賽歌手。她登台演唱的《好爸爸壞爸爸》、《我是一條小青龍》獲得了大賽的二等獎。

果果不但歌唱得好,琴彈得好,在班裏她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好。1994年2月,她又獲得了《少年文藝》全國少年風采大賽全才金座獎。去上海領獎的那天,是1994年2月15日,正巧是果果11歲的生日。領獎時,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為果果頒發獎狀。任爺爺對果果說:“要永遠把成績作為新的起點,我們的腳下應該永遠隻有起跑線而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