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言行決定習慣:管好言行,控製自我的言行習慣(3 / 3)

韓岩是一家汽車維修公司的老板,但是公司效益卻一直都不怎麼好,這讓他很是苦惱。為了找到答案,這天他決定悄悄地跟著自己的員工小鄭,想看看他究竟是如何與客戶溝通的。

小鄭從公司出來,來到了一家咖啡館,一位意向客戶正在那兒等他。與那位客戶見麵後,小鄭說:“王先生,貴廠的情況我已經分析過了,我發現你們自己維修花的錢比雇用我們幹還要多,是這樣嗎?那麼您為什麼不找我們呢?”

王先生點了點頭,說:“對,確實是這樣,我也認為我們自己幹不太劃算。不過,我承認你們的服務不錯,但你們畢竟缺乏電子方麵的……”

聽到這裏,小鄭打斷了他的話,急忙解釋道:“王先生,請您允許我解釋一下。我想說,任何人都不是天才,修理汽車需要特殊的設備和材料,比如真空泵、鑽孔機、曲軸……”

王先生沒有生氣,心平氣和地說:“你說得有道理。但是,你誤解了我的意思,我想說的是……”

“我知道,我明白您的意思。”還沒等王先生說完,小鄭又一次打斷了他,“可是,就算您的部下絕頂聰明,也不能在沒有專用設備的條件下幹出有水平的活來……”

看到小鄭五次三番地打斷自己,王先生不免有些生氣了,冷冰冰地說:“你能讓我把話說完嗎?你還沒有弄清我的意思,現在我們負責維修的夥計是……”

“王先生,你想說什麼我都知道!”小鄭沒有發現對方的不滿,隻顧自己說道,“現在,王先生,請您給我一分鍾,我隻說一句話,如果您認為……”

終於,王先生忍無可忍了,他站起來狠狠地拍了下桌子,吼道:“行了!別說了!你現在可以走了,以後你也不要聯係我了。”

躲在遠處的韓岩看到這一切,不由得滿臉通紅。回到公司,韓岩狠狠地批評了小鄭一頓,並親自拜訪了王先生,他主動向王先生賠不是,還認真聽取了王先生的建議,盡量消除了王先生的誤解,讓雙方的合作得以繼續進行。

五次三番打斷對方的述說正是小鄭失敗的關鍵原因。他無法控製自己的言行,所以才會導致一次營銷的失敗。其實,不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會忍讓,這是每個人在任何崗位都應掌握的,因為退讓可以消除誤解,可以讓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說出讓對方能夠坦然接受的話語,隻有這樣,雙方才能相互理解,展現出交流溝通中最美好的一麵。

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是人生。適當的時候,學會退讓就是成功。說話也是如此,當你希望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忍讓,做事說話都要留一線。隻有管好自己的嘴,才能讓自己少犯錯誤。

張謙和王雪青梅竹馬,學生時代,兩個人都很好強,當時,張謙的眼中隻有學業和愛情,並沒有感受到多大的壓力。王雪發火的時候,張謙總是習慣性地溫柔勸解,忍讓著王雪。

張謙和王雪大學畢業之後就結婚了,從大學到工作,張謙和王雪都完成了人生的轉變,有了自己的家庭,兩個人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

王雪每天仍然會有不愉快,每天都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張謙爭吵。張謙初入職場,工作的壓力便鋪天蓋地地壓到了他的身上,這已經達到了張謙的心理極限,再加上王雪每天發牢騷,這讓張謙實在不能忍受。

人都有個忍耐的限度,工作的壓力讓張謙沒有發泄對象,對待王雪的牢騷,張謙就再也沒有往日的溫柔細語,取而代之的卻是無情的反駁。

幾個月之後,他們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兩個人誰都不願讓步,最終,兩個人選擇了離婚。

生活中,人們每天都要背負眾多壓力,誰都想回到家中卸下一天的疲憊,如果連這點兒要求都滿足不了,隻會讓愛情支離破碎。其實在其他地方也一樣,在遇到口角之爭時,我們不妨變得自律一些,管好自己的嘴,讓自己退讓一步,也許事情就會有轉機。

6.說話要語言精辟,言簡意賅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

從一個個交際失敗的事例中,我們最能體會出的就是“言多必失”。好的語言並不在於多麼精美,扣人心弦則好。但是很多人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常常是長篇大論,想說什麼說什麼,最後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所以我們需要自律來控製自己這張嘴。

某位著名藝術家的妻子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企業家。有一次,別人問她會不會再嫁,她爽朗地回答說:“我已經嫁給大海,就不能再嫁給小河了。”這句話非常簡潔明快,但是意蘊之深刻絕對讓人尋味萬千。

高爾基曾說:“簡潔的語言中有著最偉大的哲理。”在當前這個信息時代,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很多,人們都不再喜歡那些繁雜冗長的空話及套話。因此,我們說話要達到簡潔明快、思路清晰。不過,不要因為詞語貧乏而表達得詞不達意、思維模糊、語無倫次。所以,我們在說話時應要求自己長話短說,要“過濾”出最精辟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盡可能省略的語言就堅決省掉。

1863年11月19日,美國總統林肯應邀到會演講。不過,因為這次儀式的主講人是艾弗雷特,林肯隻是因為自己是總統才被邀請。所以,他排在艾弗雷特之後“隨便講幾句適當的話”。艾弗雷特是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很有學問的教授,而且是當時被公認為全美最會演說的人,尤其是擅長紀念儀式上的演講。因此,在這個典禮上,他那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打動了到場的每一位來賓。

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林肯該怎樣講才能和觀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最終贏得大家的掌聲呢?於是,林肯決定以簡潔合理取勝。結果林肯大獲成功,他的演講隻有短短的10句話,從上台到走下台來也不過兩分鍾,可掌聲卻整整持續了10分鍾。

林肯的這場演講不僅贏得了每一名聽眾的熱情,而且還轟動了整個美國,當時的報紙評論說:“這篇短小精悍的演說是無價之寶,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辭精練,字字句句都很樸實、優雅,行文完全無疵,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

艾弗雷特也在第二天寫信給林肯,他在信中說道:“我用了兩個小時才接觸到了你所詮釋的那個思想,而你僅僅用了兩分鍾就說得清清楚楚。”後來,林肯這篇出色的演講詞被鑄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學圖書館。林肯的這次演講獲得巨大的成功,給了人們一個重要啟示:簡潔明快的語言會使我們說的話更有魅力。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得到不錯的效果,那麼我們的語言必須簡潔明快,要能使每一個傾聽者在較短的時間裏收獲到較多而有用的信息。曆史上曾記載了一些“前無古人,之後未必有來者”的冗長的演講記錄,但是這些演講絕對不能稱為優秀。

1933年,美國一位名叫愛爾德爾的國會參議員在反對通過“私刑拷打黑人的案件歸聯邦法院審判”的法案之時,他在參議院裏整整演講了5天。根據一位記者統計,他在演講台總共踱了75公裏,吃了300個夾肉麵包,做了大約1萬個手勢,還喝了大概40公斤飲料。

1957年,斯特羅姆·瑟蒙德作阻止“民權法案”通過時發表的演講整整曆時24小時18分,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

1912年,英美戰爭期間,一個美國議員希望用馬拉鬆式的演講來阻止美國國會通過對英宣戰的決議。於是,這位議員一直說個不停。時至半夜,聽眾席上早已經是鼾聲四起,最後,一個議員氣急之下將一個痰盂甩到演講者的頭上,這場演講才結束,而國會最終通過了宣戰決議。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字字珠璣、簡練有力能夠讓人有談興;而拖拖拉拉、語句嘮叨、不得要領,肯定會令人生厭。世界曆史上,不少演講大師都惜語如金、言簡意賅,因此留下了許多“善辯者寡言”的典型。

例如,最短的總統就職演說——1793年華盛頓總統的就職演說僅僅用135個字便說完了一切,最後舉世聞名;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總共隻有1260個字而已;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也隻有552個字;1984年7月17日,已經快40歲的法國新總理洛朗·法比尤斯發表了短得出奇的演說,演講詞隻有兩句:“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措辭委婉利落,內容精辟有深度,絕對是最好的演講。

簡潔明快的語言能夠大大提升人的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這兩項表現的高超載體。因此,話語的簡潔經常體現出說話人分析問題的快捷性和深刻;簡潔明快的語言體現出的是果敢決斷的性格。作為自信心強且辦事果敢的人,他們說話時都幹脆果斷,從不會拖泥帶水。說話簡潔往往會給他人一種很有激情的現代人的感覺。

所以,簡潔明快的話語應該還是時代風貌的一種反映。簡潔的話語就是不占用聽者太多的時間,而且必須能使聽者覺得說話者很尊重他。

對於人來講,一言一行看起來簡單,卻需要管好自己,不能過於放縱自己的言行,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律來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