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大敵——完美主義(1 / 1)

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問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心思以追求所謂的完美。公司追求的是效益,與其求優不如求佳。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創造更高的工作效率,這才是最完美的結果。

有些員工之所以工作效率低下,是受完美主義的控製。在心理學中,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也就是在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極致表現的傾向。以下是其主要心理特征,看看你符合幾條。

要求規矩、缺乏彈性,容易陷入定式思維;

不敢冒險,不敢嚐試新的東西,行事謹慎,力圖成功;

對自身期許過高,甚至苛求自己,不能寬容自己的失誤;

對安全感有極高的要求,追求秩序與整潔;

非常在意上級的評價和期待;

……

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一般做事認真、責任心強,這是值得稱頌的。然而,工作並非總是那麼順利,常常會受到各種客觀條件或主觀能力的限製。一旦工作受阻,他們就很容易自咎自責,變得浮躁、緊張,繼而意誌消沉,從而影響工作進度和成效。

所以,作為員工,在工作中過分盲目地追求完美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心態,這樣做往往不能給你帶來高效的工作效率,反而會成為束縛你能力、阻礙你成就的“敵人”,得不償失。

我們來看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

一位貧窮的漁夫出海打魚,在撈上來的蚌殼裏麵,他很幸運地發現了一顆珍珠。這顆珍珠在陽光下光彩奪目,珠圓玉潤。正在他愛不釋手地欣賞時,突然發現在珍珠上有一顆芝麻粒大的小黑點。漁夫心想:“如果能把這個小黑點去掉的話,這顆珍珠就完美了,就更值錢了,以後我就再也不用出海打魚過苦日子了。”於是,他開始打磨這顆珍珠,但很快他發現隨著珍珠的不斷變小,小黑點卻沒消失。於是,他繼續打磨。直到最後,黑點終於沒有了,但珍珠也不複存在。

漁夫追求完美的代價是整個珍珠的不複存在。在工作中,我們追求完美的代價往往也是在消耗我們的寶貴的“珍珠”,隻不過這裏的“珍珠”是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你的時間和精力會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慢慢消耗殆盡。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曾坦然地向公眾如此承認道:“如果我的決策能夠達到75%的正確率,那就達到了預期的最高標準了。”偉大的羅斯福尚如此,我們又何必對自己一味苛求100%的完美呢?

所以,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問題上花費太多的心思以追求所謂的完美。作為一名員工,永遠要記住一條,那就是:公司追求的是效益,你要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創造更高的工作效率,這才是最完美的結果。

比如,在某一段時間裏,你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一個單子上,但是一個單子做得再完美,它也不會變成兩個。隻有想方設法簽到更多的單子,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工作業績才能上得去,你也就有機會得到公司的扶持。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跨欄一樣,最好的跨欄選手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和力氣在一個個柵欄上,如跨欄姿勢是否完美,是否碰撞了柵欄等,而是追求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跨過更多柵欄,如此才能取得好成績。

既然你已經知道了完美主義對工作效率的消極影響,那麼在接下來的工作過程中你應該如何做呢?

這就是拋棄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不必事事都有最好的表現;對自己的期望不要太高,設立的目標實際一點,精神壓力和受挫感就不會那麼大,獲得成功的信心就強些,自然也就更有能力和創造力,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世界頂尖高爾夫球手博比·瓊斯是唯一一個贏得高爾夫“年度大滿貫”(包括美國公開賽、美國業餘賽、英國公開賽及英國業餘賽)的人,他被稱為是美國高爾夫史上最優秀的業餘選手。

在高爾夫球員生涯的早期,博比·瓊斯總是力求每一次揮杆都完美無缺。當他做不到時,他就會打斷球杆、破口大罵,甚至憤慨地離開球場。這種脾氣使得很多球員不願意和他一起打球,而他的球技也沒有得到多少提高。

直到後來,博比·瓊斯漸漸了解,一旦打壞了一杆,這一杆就算完了,但是你必須盡力去打好下一杆。學會調適心態後,他才真正開始贏球。對此,他這樣解釋說:“要對每一杆有合理的期望,力求表現良好、穩定才能取勝,而不是寄望非常完美的揮杆成就。”

由此可見,要想獲得最高效的工作效率,與其求優不如求佳。比如,如果你的上司隻是需要你將意見直接、隨意地寫在便條上,那你就不要寫一篇分析精辟、長篇累牘的大論;如果你的客戶希望你給他做一個計劃,你隻要提供給客戶真正要的東西即可,而無須詳細地做好計劃中的每一個部分。

與其求優不如求佳的思路及其實際效果是:較低、較容易的目標→成功或完成→自信→更高的目標→更自信。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你在職場競爭中勝出的一種重要手段,你有必要好好運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