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財務基礎常識篇 第1章 摸清根本,了解基本財務術語(2 / 3)

符合負債定義的義務,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負債: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放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權益金額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4.收入

(1)收入的定義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收入的確認

收入隻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從而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且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5.費用

(1)費用的定義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費用的確認

費用隻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於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6.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利潤金額取決於收入和費用以及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常識3 財務管理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任何事情,都是有章可循的,隻要掌握了它基本的章法,就不會被它“迷亂”的表象所迷惑。財務管理活動,雖然形式多樣,但隻要認識它的基本原則,你就會為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尋找到最正確的方向。這些原則不僅是理解財務管理的關鍵,更是財務管理最重要的執行依據,是衡量工作是否圓滿、是否合法的標準。

1.客觀性原則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采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會計核算的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該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在會計核算中堅持客觀性原則,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工作應當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信息應當能夠經受驗證,以核實其是否真實。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的失誤。

2.權責發生製原則

權責發生製是收付實現製的對稱。後者是以收到或付出現金為依據,作為該會計期間收入或費用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隻有收到現金才記為收入,付出現金才記為費用。而前者對收入和費用的處理,則是以實際受影響的會計期間為根據,就是以應付、應收為根據來確定當期收入和費用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3.收入實現原則

企業經營過程的持續進行,在會計處理上必須確定一個時點作為收入的確定點。收入實現原則是指以商品銷售或勞務提供為確認收入實現的標誌。此原則認為,企業應以商品銷售或勞務提供作為收入實現的標誌。因為商品一經銷售或勞務一經提供,說明交易行為已經發生,商品的所有權已經轉移,價格雙方認可,而且為會計上處理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因此,應該在商品銷售或勞務提供時確認收入已經實現,而不問其賬款是否收訖。

4.可比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的規定進行,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隻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是保證會計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礎。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5.一貫性原則

企業在不同期間內使用的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必須保持前後一貫。遵循一貫性原則處理有關會計事項,是保證各期會計報表數據可比性的前提,也是分析和評價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條件。

相反,某些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在應用上不一貫(如折舊、存貨計價方法的變動),則可能為企業隨意改變損益計算方法來竄改賬目,虛報利潤、弄虛作假敞開方便之門。實行了這一原則,不限製有正當理由而合乎情理需要的變動。但變動後必須在會計報表中說明變動的原因和對有關項目的影響。

6.重要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對於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詳細反映;對於不具重要性、不會導致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並、粗略反映,以節省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項目,如果也采用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

在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麵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麵來說,當某一項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性項目;從數量方麵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7.謹慎性原則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使本期淨資產和利潤較低的方法或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