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恃才傲物,不願請教他人,這在現代公司裏斯通見慣,不願承認別人比自己懂得多,無疑是一種逃避而又非常愚蠢的心理。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就,就在於他們能夠不斷地勤學好問,對於不清楚的、不知道的事總要問個為什麼。
做任何事有個方向問題,工作中更是如此。向著正確的方向,就會事半功倍,如果走錯了方向就會事與願違。由此看來,找到正確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但遺憾的是,如果僅憑我們個人的能力和經驗,恐怕可能無法迅速而準確地找到正確的方向。人們總是會對全新的、完全陌生的工作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頭緒。即使曾經做過的工作,在新的情況下,我們也未必能找到最準確的方向,采取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完成它。那麼,得到別人的幫助是此時我們所必需的,善於向那些經驗更豐富、能力更強、見解更獨到的同事請教,並且抱著感恩之心真誠地對待同事的建議和批評。雖然,這些批評和建議不那麼中聽,也要認真地對待,正確麵對。
美國電力公司的老板斯泰因麥茲說:“如果一個人不停止問問題,世上就沒有愚蠢的問題和愚蠢的人。”他總是在對自己的員工說:想要從工作中成長起來,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發問。我們隻學我們要學的,對於問題,那是你想要知道它答案的事情,而正是這種強烈的求解心,才會使你將它牢記在心中。因此,能夠時時產生問號的頭腦一定是一筆很大的財富。這些問題讓成功者更加成功,讓平庸者走出目前的低穀。
一種非常寶貴的素質,就是向專業的人士請教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它可以提升我們的能力,拓展我們的知識麵,使我們的工作能力變得更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當向他人求解時,還有利於我們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當你向同事或是其他人尋求幫忙、請教時,往往能夠滿足對方心中的那種成為重要人物的渴望,而你的請求,能使他覺得自己很重要,因此會有利於你們以後的合作和友誼。
有時,我們並未主動請教,當別人對我們的工作提出相關意見時,就是在給我們“指教”。這時,千萬不要對這種意見產生反感,或是覺得厭惡,無論意見是對是錯,我們都要真誠地表示感謝,並客觀地評價這些建議。在建議中蘊藏著價值,主要在於你的挖掘,它們或許為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工作思路,或許為我們開辟出一段嶄新的職業生涯。
學會傾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是一種對他人經曆、智慧、眼光、見識、創意的學習和吸收。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不斷地改進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則無法得到這筆財富。
李晨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1個月前被公司派往俄羅斯開發當地市場。接到公司工作安排後,李晨很快策劃了一份市場開發方案,並在開會討論時將自己的方案簡單地向參會者講解了一遍,方案順利通過。回到所在部門後,他手下的業務精英對方案提出一些疑問和合理建議,可是李晨卻傲慢地說:“我在開發各地市場方麵幹了這麼多年,我製定的方案肯定沒錯,還用你給我指指點點的?不用再討論了。”結果,公司很看重俄羅斯市場,於是在這個項目上付出了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代價,但並未如願地提升當地的市場份額,李晨也因此受到了降職處分,然後,公司重新安排人員頂替他的職務,開發這片市場。
新上任的劉麗深知集合眾人智慧的重要性,因此她一上任就安排業務員對當地市場進行調查,然後彙集所有負責俄羅斯市場的員工進行討論。在會上,她把自己擬定的市場開發方案拿出來,讓大家根據各自考察的情況來討論這份方案的可行性。每個業務員都熱情高漲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劉麗對其中的一些好的建議記了下來,並進一步完善了方案。最後,製定出一個穩妥可行的方案,依照這個方案執行,很快,公司就在俄羅斯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善於利用集思廣益是多麼的重要,任何人都應該學會從別人的建議中汲取智慧,從而幫助自己取得工作上的進步。
提高個人技能,不做團隊的短板
對於木桶短板的理論我們可能都不陌生:想使一隻水桶盛滿水,必須使組成它的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無破損,如果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麵有破損,這隻桶都沒辦法盛滿水。也就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是由最長的那塊木板決定,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木桶,而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就是組成這個大木桶不可或缺的一塊木板。同時,員工又好比是木桶的桶底,員工的素質和各自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構成了這個桶底。倘若這個桶底不是堅固無缺的,那麼當木桶的容量隨著木板的增加而容量增大時,就可能發生桶底泄漏的情況,甚至桶底會開裂、脫落而令整個木桶崩潰。
一位某知名企業的總經理在回顧企業成長的時候十分感慨地說道:一個企業通常不會因為幾個超群的、突出的佼佼者而獲得強大的競爭力,而主要的是它的整體狀況,特別是其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脆弱環節。
做“短板”,就會被社會所淘汰。任何一個企業的都無法容忍一個不求上進的差員工。企業往往會通過培訓,不斷提高所有員工的整體素質,並力爭“消滅”最差的員工。但是,如果這些都不奏效,那麼無所改觀的不求上進者,就會毫不留情地被淘汰掉。一般而言,每一名員工都不願意做集體中的“最短板”。首先,“最短板”的存在,對自己本身沒有任何好處。公司中的最差員工是肯定不會因為自己的平庸而得到公司的獎勵的。其次,“最短板”還會影響其他員工的成績。在一個企業或部門中,成為佼佼者是任何一個有誌向、有責任的員工都不斷追求、不斷努力的方向,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成為集體中的“最短板”。如果你是企業或者部門的“最短板”,那就意味著會經常受到同事們的鄙視和嘲弄,或是成為上司的負擔和“瀉火筒”、麻煩製造者,等等。這樣的員工在企業中是不會受到尊重,被人瞧不起,也不會有升職的希望,成就自我事業更是和他無緣了。
努力使自己不做“短板”,才能成為全麵的職業人。巴爾塔·葛拉西安,這位著名的智者在其《智慧書》中告誡人們:“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讓別人離了你就無法正常工作。這樣你的地位就會大大提高。”言語中的這種不可替代性,正是你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無論是同一個人,還是不同的人都適用於這個“木桶理論”。一個優秀的員工,他一定不是僅僅在某一方麵具有出色的能力,而在其他某一方麵十分糟糕的人。因為他那十分糟糕的一麵,會給他的綜合能力大打折扣。如若你不重視對較差方麵的積極改進,提升相關的能力,那麼它很可能會給你的前途設置障礙,而使得你優秀的一麵也無法施展。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組織也好,一個人也罷,都不是憑某一方麵的超群或突出而立於不敗之地,更重要的是憑借整體的狀況和實力。因為,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存。很強的競爭力和穿透力,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決於它是否具有突出的薄弱環節。作為一個組織、一個人,如果你在某一方麵的關鍵能力真的非常薄弱,那你就可能失去了參與競爭的入場券,至於與他人分蛋糕,那是更不用提的事了。
因此,對於自己的薄弱環節要更加關注,並且努力克服,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麵的職業人。倘若你始終覺得自己有一方麵突出優勢就滿足的話,那勢必會因為你看不到自己的短處而被社會淘汰。
正確麵對分歧,避免內耗
在一個小的範圍內有限的幾個人之間的非正常競爭,就是所謂的內耗。這種現象通常也指自己人打自己人,也被稱為內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經濟組織的企業必須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商場如戰場,如果一個軍隊是一盤散沙,那必然會打敗仗,任人宰割,與此相同,如果是一個一盤散沙的企業,那必然不會有出眾的綜合競爭力。如果一家企業陷入了內耗,不僅消耗了許多的社會資源,而且也會使它浪費很多人力資源。為了使我們的道路更順暢,就應該減少內耗;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未來更輝煌,就應該避免內耗。其實,如果能有效地減少內耗,讓每位員工將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那麼企業的競爭力一定會大大提高。這也是近年出現很多成績斐然的私營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減少企業內耗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係統工程,是需要我們從不同的管理角度、不同層次的管理層麵下大力氣,做艱苦而細致的工作的。因此,有人會說“減少內耗談何容易!”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件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可是,事在人為,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近年來,對於內耗,一些企業已經從組織結構、管理理念、企業文化、考核指標和製度建設等多方麵做了綜合治理,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方麵值得企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