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有忠臣,企業才有未來(1 / 3)

第四章有忠臣,企業才有未來

——柳傳誌的“人員管理”思想

事必躬親,總會累壞自己;善於用人,方為管理之道。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成功的人卻能在有限的精力內做出無限的業績來。所以,像柳傳誌這樣成功的管理者無不深通人員管理之道,大膽地任用自己的下屬,心甘情願地將權力下放。學到了柳傳誌人員管理思想的精髓,你就可以從那些日常瑣事中解放出來,從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事業,為公司的發展指一條明路。

方略21 沒有充足的人才就沒有企業的未來

充足的人才是事業的基石。

——柳傳誌

人才是企業的靈魂,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人才是現代企業的傳播者、創造者、推動者。擁有人才,便擁有了市場的主動權,企業在發展中也會立於不敗之地。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就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如果沒有充足的人才,企業就沒有未來。

柳傳誌,他是微軟界的傳奇人物,他的企業管理秘籍,總是留給人們太多的遐想。在第二屆創業家年會上,麵對眾多來賓和媒體,聯想董事長柳傳誌發表了一場主題關於人才的演講。演講圍繞“發現人、用好人、留住人”三個方麵展開。

柳傳誌認為,一個企業,人才才是最珍貴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一場人才的爭奪戰,隻有擁有了人才,企業才能崛起。因此,不斷招攬人才,才是企業永葆活力的法寶。柳傳誌將充足的人才定為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一個企業的發展空間和它的人才資源是息息相關的,人才充足,企業才有奔頭。

有一次,聯想公司內的一位小員工,因為想回家鄉的關係,他想辭職。小員工的職位不高,但是在崗位上一直有出色的表現,假以時日,肯定會成為聯想內部的一個“精英“人物。這件事傳到了柳傳誌的耳中,讓人詫異的是,柳傳誌親自去見這位小員工。也許在別的大企業老板看來,一個小員工沒什麼大不了,走了一個可以來一雙,但是柳傳誌不那麼認為。柳傳誌問出緣由,問小員工為何要離開聯想?小員工受寵若驚地說道:“母親生病了,在醫院治療,需要人去照顧和陪伴。”

柳傳誌沉思了一會兒,作出了一個決定,他讓小員工將母親接來北京城內,並且幫助小員工支付醫藥費用,也允許小員工可以經常去看自己的母親。

有的企業老板秉持著“好馬不吃回頭草”的理念,白白失去了很多精幹,但柳傳誌對待人才,可謂是煞費苦心,他一直堅信,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人才,那麼就沒有未來。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如果一個員工,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那麼就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流失,反而要想盡一切辦法留住。有一句話叫做“積少成多”,人才的積累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企業要不斷發展,就離不開各類人才,企業要想做大,那就要準備充足的人才。就比如修長城,人才代表的是基石,一塊塊地積累,才能築造世界奇跡。

不論幹什麼事業,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三國時期有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了自己的千秋大業,他3次去茅廬請諸葛亮,一個諸葛亮,就讓劉備得了一個天下,劉備的氣節是企業老板該學習的。

在湖北省,有一個叫做觀音嶺的地方。這個地方海拔很高,山上都是茂密的森林。觀音嶺盛產貢茶,貢茶曆史悠久,早在明清時代,這裏的茶就成為了進貢品。在當地有一家貢茶開發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叫做王新。王新的茶葉公司擁有優良的自然資源,但是產品卻很少被人知道。王新根據分析,他發現,公司內缺少了一位有經驗的管理人才。

為了找到這個人才,王新不僅在報紙和網絡上發布招聘信息,同時還在朋友圈中打聽。終於有朋友介紹,說在武漢有個經營了20年茶葉的廠長,姓馬。這位馬廠長經營的茶葉舉世聞名,但是他本人確默默無聞,現在馬廠長已經退休了。

王新覺得是一個好機會,他決定親自拜訪馬廠長,如果真的和朋友說的一樣,他決定把人請到自己的公司做總經理。第一次拜訪的時候,王新沒有打動馬廠長。馬廠長用自己年紀大了來拒絕。馬廠長的話就像是一盆冷水,王新頓時覺得心灰意冷,他回到家中,仔細思考了一番,他覺得馬廠長就是自己需要的人才。

於是,王新再次去馬廠長家,這一天下著大雨,馬廠長和王新談了很久。這一次,馬廠長還是沒有答應王新的要求。在這次交談中,王新更加堅定了要請馬廠長來自己公司工作的決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王新知道了馬廠長母親的生日,於是便在武漢定製了一個大蛋糕,送去馬廠長家給其老母過壽。馬廠長的母親知道王新的來意後,她就對兒子說道:“你看人家這麼有誠意,你就幫他一起發展吧!”最終,在王新的誠意邀請下,馬廠長去了觀音嶺。

王新的故事就是現代版的“三顧茅廬”,誰人不喜歡真誠的老板呢?王新的堅持不懈,為他帶來了公司的發展,如今,“貢茶”的名聲響徹大江南北。像王新這樣的老板還有很多,他們知道人才與企業的關係。企業要想有充足的人才,那麼就要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做到尊重人才,最終達到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共同實現的局麵。

隻要企業能留住、吸引人才,企業就有發展的後勁。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企業經營的本質。充足的人才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保障,人才創造效益,人才造就企業未來。

在商言商

企業不僅是一個競爭的地方,它更是一個人才競爭的地方。擁有充足的人才,那麼就成功了一大半。

方略22 隻有與企業同心同德的人才值得培養

選拔人才時要求“德才兼備”,“德”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柳傳誌

當今眾多企業,都在內部實施培養人才的計劃,而哪些人是值得培養的呢?

有的人才,學到了本領後,就會自己出去創業,這樣的話,企業就浪費了時間和技術,可以說是得不償失。聯想董事長柳傳誌在培養人才方麵很有心得,他認為,隻有和企業同心同德的人才值得培養。

聯想集團在培養人方麵,一直有著“黃埔軍校”的稱呼。聯想在各個發展階段,都會有一批優秀的人才儲備,比如楊元慶、郭為、劉軍,等等,在聯想發展的關鍵時刻,總有重要的人頂上來。柳傳誌是如何在培養人才方麵選人、用人的呢?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把人放在實踐中去檢驗。柳傳誌很關注員工的成長意誌、學習能力、意誌力是否頑強、品德是否優秀,其中心胸是否開闊也是很重要的一條因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和企業的利益站在一條線上,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心髒,與企業同心。

李嘉誠是全球華人首富,是每個企業家學習的榜樣。他在培育人才方麵,可謂是用心良苦。李嘉誠善於突破固有的、傳統的育才模式,他緊隨時代的潮流,為公司的發展建造雄厚的人才資源。

李嘉誠選人才也是有標準的,為公司盡心盡力,且有真材實料的人,都是他著重培養的對象。李嘉誠旗下有家長江實業,是由公司元勳周千管理,多年來,周千與企業同在,無怨無悔。李嘉誠便將周千和其兒子周年茂送去英國學習法律,李嘉誠的做法,無疑體現出其培育人才的超人眼光和魄力。

周千的兒子周年茂還在學生時代的時候,李嘉誠就把他當做專業人士來看待,周年茂學成後,被李嘉誠指定為長江實業的發言人,周年茂在職期間,表現優異,處處為公司著想。兩年後,他被選為長江實業的董事,而周千也被升為董事副總經理,父子倆均成為長實公司的得力幹將。

凡是成功的大企業家,他們都有一套選人才去培養的心得。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隻有與企業同進同退,同風同雨的人,才能為企業帶來好的前景。

值得企業培養的人才除了要和企業同心同德外,還應該具備4種基本素質。

第一,高尚品德。員工都要學會感恩,珍惜企業給予的發展機會,這樣才能更加用心地為企業創造效益,這樣的人也是企業著重培養的對象。

第二,責任心和事業心。員工都應該抱有積極的工作心態,能夠有一顆上進的心,在這一方麵,柳傳誌也特別注重。

第三,具有較高的悟性。員工應該善於自己歸納總結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方法,犯過的錯誤不會出現第二次。

第四,自律。優秀的員工必定有很高的自我約束能力,能夠自覺完成工作,不依賴於他人的監督。

培養人才的理念很明確,隻有和企業同心同德的人,才值得企業去培養。企業培養人才,就要看中其利益是否與公司利益一致,隻有誌同道合,才能和企業一起成長和發展。

在商言商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作用,而人才的成長需要長期的培養,選擇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隻有能一心一意為企業發展作貢獻的人才,才是最值得首要培養的人才。隻有和企業同心同德的人,才能真正重視企業的利益。

方略23 企業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

聯想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但主要是3種人才:能獨立做好一攤事的人;能帶領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能審時度勢,具備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製定戰略的人。

——柳傳誌

錢學森說過:“中國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主要是缺少了專業人才。”他的這句話也能用在企業當中,一個企業的發展,也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這些人才彙集在了一起,才能產生巨大的動力。

聯想企業在柳傳誌手中,無疑是成功的,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柳傳誌對市場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同時也離不開聯想的各個人才群體。

聯想總裁柳傳誌對人才十分的惺惺相惜,他的企業在發展中,也尋找著各式各樣的人才,他將人才分為了3個大類:一類是能夠獨立做一攤事的人;一類是可以帶著一大群的人做好一件事的人;最後一類就是核心人物,這類人是能夠製定戰略、帶好隊伍、做出大事的領軍人物。對此,柳傳誌曾經說過:“一個企業都有一個領軍人物,我們可以把領軍人物比喻成阿拉伯數字1,而各式各樣的人才就好比是阿拉伯數字0。有了一個1,帶上一個0,它就是10,兩個0就是100,3個0就是1000。這些各式各樣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真動機,也是一個企業的關鍵性人物。”

柳傳誌對不同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從一種動態和發展的角度作出了具體分析。他認為,規模比較小的公司,更多的需要第一類人才,等到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麼就需要第二類人才,最後公司壯大了,那麼第三類的人才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從1989年之後,聯想集團便著重需要第二類和第三類的人才,柳傳誌說:“大部分企業家都有一種本領,他們采用一種流水作業的程序管理,把一個個人像螺絲擰在企業機器上,這樣才能運行,公司流程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聯想集團人才培訓管理上,柳傳誌根據企業管理的經驗,把員工分批訓練。就比如說話機靈,性格開朗大方的人,他會把這一類分配到銷售部去訓練。而心思沉穩,能夠獨當一麵的人,他會將其培養成高層管理人員。隻有企業人才各式各樣,才能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柳傳誌在企業人才需求方麵,從來不含糊,他反而投入的精力較多。柳傳誌也堅信,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更可靠。

如今的聯想集團無疑是成功的,它現在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幾百億,柳傳誌希望在未來的幾年內,繼續實行人才戰略。

一個企業內的各式人才,就好比大森林中的樹木,因為種類不一樣,它才顯得多姿多彩,因為人才眾多,它才顯得生機勃勃。一個筷子容易折斷,而一把筷子就很難折斷,企業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那樣才能彙聚成一條奔騰的大河。正如柳傳誌說的一句話:“用兵無固定方式,如水無固定流向,能依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每個企業都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當然,每個企業擁有了各式各樣的人才後,其分配也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古語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人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麵都很出色,也不會在每一個方麵都很差,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隻有放在了合適的崗位,那麼才能發揮作用。當然,這樣的人才需要企業領導人去發覺,需要清楚地了解員工們的長處和優點,然後再分配,那麼往往會取得意外的效果。聯邦德國最大的冷軋鋼廠領導人叫做霍爾曼,她被西方公司界公認為最優秀的女經理,她在1979年訪華時曾說:“作為一個經理,應該知人善任,了解每一個下級的工作能力和特長。在安排工作時,應將合適的人放在適合他能力和特長的崗位上。”

三國演義曆經千年,一直膾炙人口,它被無數的人喜愛,其中“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故事,一直牽動人心。

曆史中,人們給予了劉備各式各樣的評價,有企業家說:“如果將劉備帶到現代,他做企業老板,那麼他無疑就是商業內的皇帝了。”也有人說:“劉備知人善用,他眼光獨到,在幾千年前就深知‘要想成大業,各式各樣的人才就是關鍵’的道理了。”

那麼,劉備為何深受企業家們推崇呢?

劉備手底下人才無數,但是這些人才都是擁有各自的長處,比如張飛,此人雖然魯莽,但是卻天生神力,在戰場上殺敵,無疑是天降神將;還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這種勇氣和智謀非常人能夠比擬的;趙雲也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對劉備有著一顆忠心耿耿的心。三人功勞功不可沒,但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謀略,似乎事倍功半。

劉備三顧茅廬,為了請諸葛亮下山,他拉下臉親自去請人。諸葛亮是個智多星,他的智謀,加上武將們行兵作戰,劉備這才打出一片天下。反過來思考,如果劉備不將這些人才用在合適的崗位,讓張飛做軍師,讓諸葛亮做將軍,結局無疑是慘敗的。

劉備打天下,需要的人才各式各樣,同樣,作為企業家,也應該具有這樣獨到的眼光。湯姆·彼得斯是國際上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師,他曾經說過:“企業內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地開發人力資源,這樣才能將企業的工作給做好。”

這句話說出了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人力資源就是企業寶貴的戰略性資源。事實上,如今的企業家眾多,一個個都有著創業的衝勁,在這樣一個競爭如潮的時代,一個公司能夠成功,就在於人力資源,在於企業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這些人才的力量釋放後,能夠讓公司迅速地崛起。

在商言商

公司的員工團隊是由各式各樣的人才組成的,因為企業需要麵對方方麵麵的問題,諸如管理、技術技能、決策、市場觀察,等等,這就注定了企業需要來自方方麵麵的人才,以應對市場上隨時發生的各種問題。

方略24 人才培養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

人才的培養過程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即:做事能力增長做更大的事。10餘年來,聯想集團正是在這樣的原則下,不斷培養和錘煉企業人才隊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是一個係統工程,不能單純地為培養高級經理人才去培養人才,聯想需要的人才是多專業、多種類的,平時要給年輕人更多的鍛煉機會。

——柳傳誌

馬克思理論中有一個觀點,叫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大學期間,學生們主要是進行課堂理論學習,去實踐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特別是文史類專業的學生,所以畢業後,都會有一個“實習”的階段,這兒的實習,指的就是“實踐”。同樣,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麵,也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沒有實踐,那麼可以說是一個紙上談兵的秀才。

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不斷地發展與壯大,與人才培養計劃是息息相關的。在中國,聯想企業可謂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無論是聯想的管理者,還是觀察聯想的企業家們,都在無時無刻地思考著聯想成功的經驗。試想一下,聯想是靠什麼在競爭激烈的電子市場上生存下來的呢?聯想是靠什麼跨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行列的呢?

答案無疑是:人。柳傳誌說:“人才是利潤的最高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才是最後的贏家。”但企業不能僅僅關注如何使用人才,還必須關注如何培養人才。柳傳誌得出的結論是,企業要想取得成效,那麼就必須注重“人才培養”。

聯想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過程,最特色的就是讓人才不斷地在實踐中成長與進步。柳傳誌在培養人才上,說了這樣一個比喻,他說:“我們不能一開始就給他一塊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應該讓他從縫鞋墊做起。鞋墊做好了再做短褲,然後再做一般的褲子、襯衣,最後才是做西裝。”

聯想用實踐的方式培養人才,其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今的副總裁郭為就是典型的例子。在1988年的時候,郭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他進入聯想後,沒有進入企業高層,而是給柳傳誌幹起了開車門、拎皮箱的工作,後來才做起了柳傳誌的秘書。離開秘書崗位後,郭為又被調去了公關部門,做起了公關經理。一年後,郭為當上了集團辦公室的主任。在此後的5年裏,郭為幹過很多職位,比如業務部門總經理、企劃部的總經理、財務部總經理。

1994年的時候,柳傳誌又把郭為派到廣東惠州聯想集團新建的生產基地,讓他去學習蓋廠房。之後又讓他去香港聯想負責投資事務。1995年10月,大亞灣生產基地開業的時候,聯想邀請近百位政府官員和新聞記者去惠州參加剪彩儀式。郭為帶領大家一起參觀,人們從郭為臉上流露出的那份欣慰與自信中發現:他已經成長為聯想最年輕的副總裁。

郭為在聯想工作了8年,這8年崗位就變動了十來次,每一次做的都是不同內容的業務。柳傳誌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柳傳誌對郭為算得上是別有用心。要想成為一個企業的總裁,那麼就必須有廣闊的工作經驗,郭為在聯想,幾乎每個部門都涉及過,並且取得不凡的成績。柳傳誌就是看著他的才能,才逐一地去培養,最後擔任總裁職務。

我們都說,人的潛力是逐步被發覺出來的,在員工培訓的工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在員工能力未成熟的情況下,就調去一個高技術崗位,那麼效果隻能適得其反。柳傳誌就是一個耐得住性子的人,他知道凡事都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人才也是。

楊元慶是聯想集團的另一位年輕副總裁,他和郭為一樣,也是在1988年的時候進入聯想工作的。楊元慶畢業於中國一流學府——中國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