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身懷絕技的賣瓜王老漢。無論任何一個瓜,他隻要在手裏一掂,就能準確說出重量,絲毫不差。因此,他在鎮上名聲很大。
小鎮的附近有一個寺院,住了幾個和尚。一天,院裏方丈帶著一個小和尚出來辦事,路過王老漢的瓜攤時,便挑了幾個。王老漢用手一掂,眯著眼睛說:“二斤六兩。”
小和尚不相信他有如此神奇,便用秤去稱,結果不差一兩。
這時,方丈又挑了一個香瓜,向王老漢說道:“若你還能估準這個瓜,我便將隨身帶的一錠銀子送給你。”說罷,方丈從布袋中拿出了一錠銀子,足有二兩多重。
王老漢一看,便爽快地答應了。
他小心翼翼地托起瓜,掂了一番又沉思一番,但卻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又掂量一番,還是不語,旁邊人一再催促,最後王老漢咬著牙說了一個一斤三兩,但用秤一稱,這個瓜卻是一斤四兩。
王老漢之所以失手,就在於老方丈的二兩銀子。區區二兩銀子,卻可以徹底地擾亂王老漢的心神,打破他的平靜,使他不能再對瓜的重量進行準確把握,最終導致他發揮失常。人心就如一麵湖水,風一吹過,就會皺起波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布滿了誘惑,如果不把握住自己最終就會被淹沒於人海欲望之中,如同銀子麵前的王老漢一般,也再難準確地看到事物發展的本來趨向。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平靜並不是心無牽絆,更多是對所遭遇逆境的洞徹領悟,你對客觀現實的一種把握。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一定有著豐富的經營經驗,當他的所有這些閱曆,在自己的記憶中進行反複地思考和整理之後,就可呈現整體性和邏輯性,最終無論麵對何種情況,都不會引起他意識的驚奇,因而能以從容的態度對待。
舍棄一份浮躁,去追尋一份平靜,花費以更多的思謀,才能換得個人行動的決斷,拋棄掉所有多餘的行為,所顯現的是一種超脫後的簡單,而此時自身心境是如此平靜,所施實的管理方式又是如此超脫。
領導要有長遠的規劃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要爭取一份榮譽,獲得一份利益,這些成為我們生活中追求的內容。但是,當我們隻是將這些內容作為我們目標的全部時,我們發現生活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為此可能陷入到爭鬥之中,為此要感觸與經曆極限。有時,我們需要以超脫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當能從曆史的角度對所有內容進行觀察時,就會發現所有內容因此而變得清晰,所有抉擇因此而變得容易。
人的一生,可支配的時間也就短短幾十年,光陰匆匆而過,如果自己總是將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了“爭一時短長”之上,每天日升日落,隻是在一個個細小的數字與細節上糾纏,模式重複,沒有絲毫改變,那豈不是太過可惜,浪費了生命太多寶貴的光陰。
一個理智的人,他的明智之處就在於“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該去爭的東西就坦然放下,這樣才能積蓄更多的精力,能夠為心中那個更大的目標而積蓄力量。而所有這些都依賴於他心中那關於一世的長遠謀劃。事實也證明,越是偉大的成功,越是偉大的事業,就越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與付出。
這種長遠的規劃,對於管理決策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管理者本身承擔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決策,市場情況變化太快,決策者總有太多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太多機會去追求把握,在決策之中,很容易就陷入到狹隘,而有一種超然之上的考慮,也許會給自身決策,帶來更為長遠與宏觀的視角。
優秀的領導,總經曆有太多的風浪,在利益與考驗麵前,他們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看透其中的機緣,做出最為有效的抉擇,決策依賴於執行,而執行卻依據於自己的考慮,當自己能以跨越時間的角度對問題進行看待時,也就做出了最強有力的決策。
三國時曹操考慮選擇接班人。雖然已立長子曹丕為太子,但次子曹植卻是滿腹才華,而且已經是譽滿天下,很受曹操器重。曹操心生更換太子的打算。
曹丕得知了這一消息後非常驚慌,他急忙向自己的貼身大臣賈詡請教該如何應對。賈詡說:“希望你依然保持應有的德性與度量,隻要像一個寒士一樣,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情,不違背一個兒子應有的禮數,就可以了。”曹丕深為信之。
一天,曹操掛帥親征,此時曹植正在高聲朗誦自己歌頌功德的篇章來討取父親歡心。曹丕卻突然伏地哭泣,並跪拜不起。曹操過來,詢問原因,他回答道:“父王年事已高,卻還要依然上戰場奔勞,作為兒子,自己心裏非常難過,所以說不出話來。”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都為太子這份體貼入微的孝心所感動。對於曹植的這份才華,卻感覺有些華而不實,完全不能與這份普通的孝道相比。作為一個君主,才華固然重要,但一個良好的品德,也許可給天下蒼生帶來更多的福祉。最終,太子沒有發生改變,曹操死後,曹丕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寶座。
決策之中,自然會在意一時的利益,曹丕不滿太子之位被取代,並有拚死一爭的打算,不過,幸得賈詡指點,才有一條明確應對之策:不爭於一時,卻在考慮久遠。任憑對方的才華展示,而自己卻在恪守太子應盡的本分職責,最終憑借這一點贏得了父王的認可,並獲得太子之爭的勝利。
一個合格的領導,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當前的工作,而一名優秀的領導,則可以進行更長遠的規劃,他能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向,他能清楚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在關鍵時刻能夠舍棄短暫的利益爭鬥,而從更為宏觀的層麵去對事物的發展進行駕馭。最終,所得到的回報是,決策的英明正確,和他人所不能及的結果。
充分的思謀才會讓你的堅持保持正確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正是經過這番寒冷的考驗,才得以威懾百花收起嬌容,才使得梅花贏得了一花獨放的殊榮;正是這番透徹的感觸,才使人們更加珍惜與欽佩這份來之不易的美麗。人們生活之中,又怎能不經曆嚴酷的考驗,隻有那些以自身堅毅品質,去直麵困難,並願意把自己全部生命都奉獻於目標的人,才會到達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峰,欣賞到我們所不能看到的風景,同時,這份曆練的經曆還可以讓人們不斷認識自己,不斷挑戰自己,可以尋求到自己不同的生命軌跡。
商場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取決於一個管理者內在品質的優秀與否,對於那些優秀的管理者,對於那些曾經取得優異管理成績的前輩,在他們的管理經曆中,都必然會有考驗與堅持的內容。正是時間的考驗,才淘汰了更多的競爭者,最終為這些堅持下來的勇者留下了一個展示的舞台;正是這份堅持的勇氣,使自己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直至最終自己置身於這份收獲與榮耀之中。
堅毅是一個人的品質內涵,麵臨決策考驗,堅毅品質之後,是一個人思考與認識的內容。他們對於目標抱有堅定的信念,麵臨選擇,麵對困難,他們總會反複回到原點去思考他們的初衷,有所思謀,有所比較,有所信仰之後,舍棄該舍棄的,堅持該堅持的,毅然決然地沿著自己的方向走下去。
也隻有經過全麵考慮的堅持,才是最有價值的,它不是一種盲目的個人執拗,也不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形式保留,而最終也會帶來最有利的結果。
最優秀的領導,是最有遠見意識,能夠做出長遠規劃的人,他一旦產生這樣的認識,就會為自己的目標而堅持,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遭遇什麼樣的挫折,他都不會為之放棄,反複修改自己的計劃,反複尋找可以實現的可能,漫漫等待實現的契機,最終,命運回報於他們的,也是常人所不能達到而隻能敬仰的成績。
我們都知道,卡內基是美國的鋼鐵大王,不過關於他創業的曆程,卻也充滿著艱辛。
美國南北戰爭之後,國家基礎設施被毀,麵臨巨大的重建工作,美國國內存在著巨大的商機。具有遠見的安德魯·卡內基發現了這一機會,決定成立一個鐵橋建設公司。
當時好多人勸卡內基說:“現在你收入不錯,幹嗎要去冒險呢!”並且他手頭的錢還不寬裕,同時還麵臨許多其他的問題。
但是,卡內基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四處籌資,很快公司就成立了。當時這樣的公司還很少,生意非常不錯。
但就在這時,他卻放棄了公司,決定在鋼鐵領域開拓自己的事業。
這一做法又招致許多人的反對,認為卡內基有些不自量力。
對此,卡內基不以為然,他態度堅決,“美國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建造鐵橋、火車頭和鐵軌都需要鋼鐵,鋼鐵生意將是最為強大的。”
為了掌握鋼鐵技術和先進的經營方法,卡內基毅然放下手頭的工作,到歐洲進行了長達280天的考察。這期間,他買下了工程師道茲兄弟的鋼鐵製造法的專利,還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
回國後,卡內基就像是個上緊了發條的機器,全力向鋼鐵市場進軍。
1868年,建立起了一座高22.5米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熔鐵爐;1872年,在匹茲堡的南麵建起了一座美國最大的鋼鐵廠。
1873年,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席卷了美國,正如他所預測的,鐵路公司正在用鋼軌調換鐵軌,軍火工業和其他工業對鋼鐵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卡內基的資產得到了迅速增長,幾年內就翻了好幾番,他也成為了美國最有錢的富豪之一,並成為美國第一代“鋼鐵大王”。
機遇的到來總是無聲無息的,就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裏,並為我們大家所見識,但隻有那些有著最敏銳意識的人,有著最縝密思維的人,才能發現其中所蘊藏的巨大機會,並最終能為這一認識所奮鬥和堅持。領導的決策是為執行指明方向的,而充分的決策,卻必須立足於遠見且切實可行的思謀。
敢於大膽退讓,隻是因為內心已考慮清楚
人們總喜歡爭取一些東西,卻從不會輕言放棄,但有時,適當選擇放棄,卻是對自己非常有利的決策。
有些放棄,並不是徹底的棄絕,他需要我們一個回避,一個反思,經曆時空的一個調整之後,我們也許和美麗目標再次不期而遇。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才可輕裝上陣,超然之中,卻可將目標看得更加清晰。
有些放棄,卻是徹底地決裂。這樣的放棄,是在縝密的思維下做出的決策,因為嚐試之後,發現實現的路途不是自己曾經想象的那樣,因為追求之後,發現並不是自己所要的內容,在問題還沒有進一步暴露之前,采取果斷的態度,將其從生活中剔除。這樣的放棄雖然痛苦,但卻非常有效。
做出放棄的策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對一個人魄力的最大考驗,它同時也是對這個人智慧能力最為嚴格的考核,隻有那些能對事物與自身有充分認識的人,才可做出這最有氣魄的決定。
懂得放棄,才會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管理之中的放棄,顯得更為沉重,決定放棄,就意味著對當初目標的延遲,或是徹底的放棄,這意味著對於曾經的努力和自我決斷的否定,相比較於成功,這是任何一個管理者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形,但事情的發展又怎麼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然要經曆苦難與挫折的考驗,並且他們還要能從中順利走出,才能證明自己能力的卓越。麵對於決策的契機,如果一切已經考慮周全,那他們一定會毅然決然舍棄這份錯誤的決定,悄然之中,他們又獲得一份方向的調整和騰出的精力,相信不久之後,他們又會走回發展的軌道。
麵對困難,我們有堅持的勇氣,麵對錯誤,我們又有承認與放棄的氣魄,而所有這些都來源於我們縝密的思維。有人說:“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
一個人在沙漠裏迷失了方向,酷暑難當,饑渴難耐。正當快撐不下去的時候,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在屋子裏居然有一台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怎麼也抽不出半點水。這時,他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在瓶子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必須把水灌入抽水機,才能飲水!不要忘了,走的時候,請將水再次裝滿!”
這個人遲疑了,如果能抽出水當然好,但要是沒有抽出來,這瓶寶貴的水豈不是要白白浪費?這個房屋這麼久沒有人來,不知道這裏的情況是否有改變,如果自己將瓶中的水喝了,還能暫時解決一下饑渴。
思考很久,他最終還是將水倒進抽水機。不一會兒,就抽出了清冽的井水,他不僅喝了個夠,還帶足了水,最終走出了沙漠。
臨走的時候,他又把瓶子的水裝滿,並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紙條上的話是真的,舍棄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
麵臨決策,每個人都會遲疑,我們是解決一時之需,還是選擇暫時的忍耐,也許一步退讓之後,就可以讓我們更加靠近自己所想要的內容。正是通過完備的思考,有所甄選之後,才做出大膽的抉擇,而一份退讓之後,命運也給他了豐厚的回報。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類似的情形。
工作之中,選擇退讓,更能體現一個領導者的氣魄。退讓是所有領導者都不願做出的選擇,也許正是這份艱難抉擇,才能造就出一個領導者的氣魄,隻有那些有過充分考慮,明白其中取舍的人,才會放下自己的尊嚴與麵子,為事業的發展,尋找到最為適合的途徑。在一份退讓之中,成就事業,也成就自己。
退讓,不僅僅是一種變通,有時,它會是一種徹底的放棄,而這種放棄,卻是對自己最為有益的抉擇。
吳、蜀猇亭之戰,是使西蜀的劉氏政權元氣大傷的一戰,也是西蜀走下坡路的轉折點。
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苦苦勸諫,親率75萬大軍伐吳。初戰階段,蜀軍大勝,勢如破竹。奪峽口,攻秭歸,深入吳國腹地500餘裏。直至猇亭一帶,江東朝野震驚,多次提出議和,並作出退讓。
此時劉備若是懂得放棄,也許可以做出最為有利的決策,完全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劉備被最初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加上諸多決策失誤,最終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丟盔棄甲,大敗而歸。
陸遜大勝劉備後,乘勝反攻,追擊蜀軍,在白帝城外遇到諸葛亮布下的“八陣圖”,便就手罷兵不追。因他料到曹丕可能乘其背後空虛會實施偷襲。果然,撤兵不到兩天,魏軍三路人馬已到達吳國城下。陸遜見好就收,既沒有重蹈劉備覆轍,又保全自身安危。
《孫子兵法》寫道“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還提出“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兵法作用在於有效運營,當退時,不應急於一時義氣,最終使自己頭腦蒙蔽,而將大隊人馬推入深淵,最終遭遇蜀軍之敗;而陸遜所以能夠大勝連連,正在於自己的全麵考慮,該退時,不會為一時的勝利所掌控頭腦,影響決策。
關於得失的討論,在宗教之中,多有述及,雖然因為其更多強調清淨無為,而與我們日常的經營活動有所差異,但卻可以給我們提供有利借鑒。經營之中,以得失作為衡量標準,我們卻能以宗教般的超脫態度,全麵地思謀之後,才能更加透徹其中的得失內容,也就能對自己的經營活動作出更加有利的判斷,無論最終選擇堅守,還是放棄,由於思考周密,這份決策也就顯得更加有力度。
思謀是采取冒險策略的最好保障
冒險精神,始終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動力之一。福特汽車總裁菲利浦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人人都缺乏冒險精神,那麼就沒有今天的電源、照相機、電腦、飛機、人造衛星,也就沒有了盤尼西林和汽車,成千上萬個成果都不可能存在,我們人類發展必然還停留在很久之前的水平。”正是通過這一個個的冒險行為,人類才得以尋找到發展的軌跡,發現美洲新大陸,計算機網絡的普及,醫學上取得種種突破。
冒險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有著重要意義。比較於生活的平淡與重複的模式,冒險的經曆會帶給我們新奇的感受與刺激,去看到另一種風景,去獲得極限的體驗,從而獲得一份心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