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舍與得的人才課:(3 / 3)

西武創始人堤義明被鬆下幸之助譽為“日本服務第一人”,他的成功與獨特的用人之道密不可分。

西武聘用新職員,大學畢業者和高中學曆人員都有同等的競爭機會。他從不迷信一紙文憑的“學曆信仰症”,在他手下,很多高層主管都沒有很高學曆,但卻擁有學識、真誠和人格,同時,他並不反對聘用有學曆、學識和教養的專家。

在西武,所有考試合格進入公司的職員,頭三年都必須派到最普通的崗位上去當小雜工。這是一種最初階段的考驗。西武認為沒有三年的基本磨煉,主管人員是不可能發現一大群下屬職員中可以勝任艱難工作的好手。

從索尼和西武的用人之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對學曆的一種突破,正是在這份突破之後,才為員工個人施展能力,拓展出一片空間。擁有高學曆的人,必須要把自己降低到同一起跑線上,而沒有高學曆的人,也因此獲得與他們進行角逐的機會,在這份平等之後,企業所獲取的是員工能力與積極性的充分調動,人們不再靜止地依賴學曆,而是要靠實踐工作去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才華。

作為領導者,應該用正確的眼光去發現人才,並真正做到發揮人才的全部效用,學曆是一個人的基本評判,但並不是衡量的最終標準,管理者不要被學曆遮住了選拔人才的視野,更多地考核能力,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在對員工進行選拔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員工現在的工作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員工能力的不斷提高,為員工的長遠規劃作好打算,隻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天,柯達公司的經理伊土曼開車經過坦勒公司經理家,他便順便下車拜訪。

不巧的是,經理正在接待兩位年輕客人。

伊土曼示意經理不用招呼自己,便在旁邊沙發中坐了下來。

一個年輕人對經理說:“我們經過大量的試驗,有關於改革彩色攝影技術的設想,這在以後肯定會收到很好的效益。”

經理顯然並不在意,淡淡地說:“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呢?能告訴我今天來的目的嗎?”

這個年輕人繼續說道:“是這樣,我們計劃進行深度研究,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希望貴公司有興趣參與,幫我們提供資金。”

經理婉拒了他們,兩個年輕人無奈搖頭,隻能起身離開。

伊土曼卻急忙跟隨他們到了屋外,“請留步,我是柯達公司經理伊土曼,對於你們剛才所說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合作?”

兩個年輕人感到非常意外,便將相關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最後,伊土曼與他們簽訂了合約。3年後,他們製造出了兩色衝曬感光彩色底片,使彩色攝影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不久後,柯達公司的五色感光彩色底片也問世了。

憑借著技術性的專利,柯達公司迅速占領了國內外市場,成為彩色底片市場的佼佼者。

對於企業的管理而言,卓越的人才,總是蘊藏有巨大的契機,而一個領導者是否具有這樣的遠見,又具有這樣的把控,就成為對一個領導者管理水平評判的重要標準。

我們在人才的選拔當中不僅要注重員工今日的能力,還要能動態地去看待員工的發展,今日普通的員工,也許明日就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推動,聽聽他們的意見,並提供給他們實現想法的空間,也許就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

舍棄疑慮,

給人才充分施展的空間

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是最難獲取的東西,要以閱曆和經曆才能鑄就,人們謹慎地維護這份信任,經曆磨煉與考驗,才能更加牢固,最終這份細心嗬護的信任,在關鍵時刻卻能發揮出無窮效用。

今日社會形勢多變,文化發生轉變,生活方式不同於前,傳統的人際關係也得到了極大的挑戰,在這一變革的背景之下,總有許多恩怨發生於人們生活之中。人們曾經寄托以一份信任,人們今日又顛覆這一份信任,為這份信任感受失望,又希望能有新的所得。人們之間有更多的懷疑,離去了傳統,人們又在逐步去建立全新的信任模式與方式。

管理之中,要獲取一份信任顯得更為艱難。因為雙方有著更多的利益糾纏,如果選擇不恰當,盲目對人寄托以信任,最後就會因為錯信他人而給自己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在選擇寄托一份信任時,就應該有更多的甄選與考核,對於那些能力和人品都確定無疑的人選才是自己的最佳選擇,他們也會給企業發展帶來最大的推動。

對於人才的選擇要謹慎,但是對於人才的使用,我們卻一定要寄托以信任,並給其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舍棄自身的疑慮,舍棄自身的狹隘,讓對方在寬鬆的環境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開創性工作的開展,這份信任與空間顯得更為重要,一份期待之後,也許會帶來驚人的效果。

1860年林肯入主白宮當選總統,決定任命薩蒙·蔡斯為財政部長。

當林肯公布這一想法,遭到許多人的反對,都認為林肯不應該這樣。

林肯有些疑惑:“薩蒙·蔡斯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為什麼要反對我接納他呢?”

他們回答:“在私底下,他總認為他要比你偉大。”

林肯笑了,“哦,你們還知道有誰認為自己比我偉大,如果知道,都告訴我,我要把他們都收入內閣。”

事實證明,蔡斯是一個大能人,但也狂態十足,他想當總統,想當國務卿,都沒有如願。他時刻準備著把林肯“擠”下台。

林肯的朋友都勸說林肯,應該免去蔡斯的職務。

林肯笑著說:“我給你們講一個關於馬蠅的故事吧。”

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老家犁玉米地,我吆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卻跑得飛快,我都差點跟不上。

到了地頭,我發現它身上叮有一隻很大的馬蠅,我隨手打落。我兄弟責問我,為什麼要打落它,就是這家夥才使馬跑得快。

林肯這時意味深長地說:“有一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斯,就讓蔡斯和他的部下不停地跑,這樣無論對他還是對我都是最好的!”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一個領導者要是麵對一個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下屬,還知道他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內心一定會想這是一個靠不住的家夥,我一定要想辦法把他清除出自己的隊伍,這樣我們的團隊才能在自己的領導之下,擁有統一秩序,而產生出更高的效率。

但是林肯並沒有這樣做,他所看重的是薩蒙·蔡斯身上所具備的才華,並且充分信任他,給予他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結果也證明,他這樣做都是值得的。而這也是林肯作為一個偉大管理者,擁有超人氣魄與膽識的最好見證。

作為領導者,要從傳統的方式與認識中解脫出來,從效益的角度對自己的管理工作進行衡量,而不能再局限於傳統的秩序性維護。從企業效率這一角度出發,去真誠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尊重這些人才,並為這些人才發揮效用提供充足的空間,舍棄一些自我的顧慮,從更高角度去通盤看待管理工作,相信最終對於自己的工作無疑是巨大的推動。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稱秦王,實力充足,已準備消滅六國,一統天下。這時各國紛紛派間諜到秦國去做賓客。

秦國的大臣憂慮國家穩定,便對秦始皇進諫:“來秦的各國客人,多數是為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請陛下發令,驅逐一切來客。”

於是,秦始皇下達了驅逐各國客人的逐客令。

李斯知道後,向秦始皇進書說:“聽說陛下發布逐客令,雖然是維護秦國利益,但這是錯誤的。”

“為什麼呢?”秦始皇疑問。

“秦穆公求取賢人,從西方戎人請來了由餘,從東方楚國請來百裏奚,從宋國請來蹇叔,從晉國請來丕豹、公孫友。秦穆公重用五人,兼並二十餘國,最終稱霸。”李斯說道。

秦始皇點了點頭,李斯接著說:“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秦惠王利用張儀計謀,拆散六國聯合;秦昭王得到範雎,蠶食諸侯,確立一番帝業。”

“陛下,四代先王都是任用客卿才得以使秦國能展宏圖霸業。這些人大多不是秦國的人,但卻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他們也都願忠於秦國。現在陛下下了逐客令,這些客卿們也就不得不離開秦國,這正是把武器借給敵人,把糧食送給他國,長久之後,國家肯定危險。”

最終,秦始皇聽從李斯意見,廢除了逐客令,廣納賢才,曆史上著名的尉繚、王綰、王翦、王賁、蒙武、蒙恬、頓弱、姚賈等人都會聚到秦國,為秦始皇消滅六國、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始皇起初的懷疑是合情合理的,作為自己即將征伐國家的百姓,不能進行信任,這正是正常人的考慮方式,但正如李斯所考慮的一樣,在逐客令所驅逐的客人中,必然會有很多對自己有利的人。在自己的懷疑中,可能會遺失很多人才,會讓他們發揮不到這份效用。李斯正是認識到問題的這一方麵,所以提出廢除逐客令的建議,並且最終為秦始皇所采納。設想,如果秦始皇沒有廢除逐客令的話,那麼可能就沒有後來會聚而來的人才,也就不會有一統天下霸業的實現。

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他考慮問題必須是全麵而細致的,也許對於一個問題的忽略,就可能喪失自身發展的有利機會,對於人才的使用,我們要能看到他們發揮效用給自身帶來的有利影響,並盡可能去尋找這些人才,發揮他們的效用,為自己事業開展提供支持,這也才是一個領導者自身職責最好的承擔。

善任能免,才能算管理人才策略完整

正如人生有相遇與離別一般,我們歡喜於彼此的偶然相遇,卻總是悲傷明日不可回避的離別,因為這種不舍,我們久久懷念,我們盡力挽留,但最終明白所有的強求已經沒有最初的效用。我們相遇,我們也會離別,我們歡喜,卻也會感受悲傷,正如生死才能構成人生最完整的過程,一切平常看待,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為完美。

在管理之中,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有任用人才的魄力。

對於卓越的人才,我們要盡力挽留,對於挽留的人才,我們要能提供給其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要突破吸引人才和任用人才的限製,不能按部就班,局限於論資排輩的傳統模式,要敢於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找人才並使用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最強大的動力,也以此體現出一個領導者所應有的果斷與氣魄。

在管理之中,我們同時還要有免職的果斷。

傳統文化之中,人們總是講求麵子,認為一個人的離去是不可接受的,無論是對個人還是集體,這種情況在傳統國有企業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正是這種對於免職的缺乏,卻可以產生消極的工作情緒,最終企業內部缺少生命力,而不得不走上破產的邊緣。作為一名果斷的領導者,一定要看到這一做法的消極影響,有效引入競爭機製,優勝劣汰,激發員工發揮出最為有效的作用,也為企業挽留下最為合格的人才。

在人才的任用中,我們要舍棄牽絆,不為世俗的眼光所限製,在人才的免職中,我們又舍棄自己的優柔寡斷,展現出一種果斷,隻有這樣,才能尋找到最合理的人才,並挽留他們,隻有這樣才能使我們人才使用策略得到完善,也彰顯出自己極高的駕馭人才的能力。

忽必烈是一位傑出帝王,他在用人上就能慧眼識才,唯才是用,不為世俗所限。他讓18歲的安童擔任丞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安童,是元初“開國四傑”之首木華黎的孫子,雖為名門,卻從不倚靠祖輩蔭庇,同其他孩子一樣勤奮學習,並且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成熟和穩重。

安童16歲時,元世祖與阿裏不哥爭奪王位得勝,拘捕了黨羽千餘人,世祖問安童:“我想將這些人殺掉,以絕後患,你認為怎樣?”

安童說:“各為其主,跟隨阿裏不哥也是身不由己,陛下現在剛剛登上王位,這樣做隻是泄私憤,又怎能讓天下人誠心歸附?”

元世祖非常驚訝:“你這麼小年紀,就知道這道理,實為不易,其實,我也隻是隨便說說。”

過了兩年,安童18歲,元世祖認為安童處世練達,辦事果斷,為人穩重,足智多謀,決定破格提拔為右丞相。

安童知道後推辭道:“大元現在已安定三方,但江南尚未歸順,臣年少資輕,還請陛下另請高明。”

元世祖主意已定,毫不動搖。

用一個18的年輕人為丞相,在大一統的王朝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招來朝廷上下的一片非議。

元世祖回複這些人說:“如果按資論輩,要等到安童三四十歲,甚至更老,才能任用他,讓他為我效力。那時安童必定銳氣全無,才思遲鈍,這是對人才的扼殺,更使大元偉業失去了一個強有力支柱。”

元五年,有幾位權臣想削奪安童的實權,元世祖把這件事交給大臣討論,最後說:“安童是國之柱石,若為三公,實際上是奪了實權,這樣的做法我不同意。”

最終,安童一直身居要職,直到49歲因病去世,為元世祖效力31年,為元初國家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能夠成就偉業的人,必然有著超乎常人的眼光和魄力,他們對人才的選拔與任用,必然有超乎常人的規則,而那些所謂的人才選拔與任用的秩序與規則,其實本身也隻是曆史上用人製度的一個重複。對於那些有開創性的工作而言,它們是沒有效用的,這一套僵化的東西必然會被那些最有氣魄的領導者所顛覆。作為一個優秀而卓越的領導者,要能對時事進行最為敏銳的看待和把握,這樣才能促使自己去尋找最為合理的管理方式。

麥科馬克是美國管理公司的老板,他對解聘員工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一次,他無意中發現一個員工打算跳槽,並且計劃將客戶檔案、情報等東西全部帶走。

麥科馬克想解雇他,但擔心會遭受報複。

最後,麥科馬克派這名員工到外地出差。

當員工離開後,公司將所有的鎖通通換新,檔案和記錄全部拿走。

當這個員工出差回來後,麥科馬克請他走人。

有些人對麥科馬克說:“你的辦法,有些殘酷。”

麥科馬克嚴肅地回答:“一個蘋果壞了,會很容易感染到其他蘋果。我清除掉壞蘋果,是為了保住更多蘋果。”

故事的情形有些絕對,不過卻能反映現實的真實情況,企業裏總會有一些害群之馬,就像爛蘋果一樣,能將惡性擴散出去,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及時發現這種趨向,並尋找方式,製止這一趨勢的惡化。我們也許不需要像故事中講述的這樣絕對,但我們必須思考,企業應該有效引入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對於那些能力卓越的人進行認可和獎勵,對那些能力不足的人要施加改進和學習的壓力,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企業也獲得最好發展。最終,對於那些確實不符合職位的那些員工,我們可能最後隻能請他們離開。

人才是企業的根本,是企業中最有競爭力,並且不可複製的寶貴資源,對人才的尋找和任用,則可以彰顯出一個領導者所具有的水準和駕馭能力。在人才的使用中,我們必須認識到他們的重要性,舍棄表象,看到內在的品質,舍棄自己的親疏判斷,為人才發揮尋找到最適合的位置,能夠從全麵的角度去看待人才,考核人才,並給他們工作開展提供最大的支持與信任,最終通過優勝劣汰,還要請那些不合格的人才退場。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能夠有效獲取人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企業才能獲得最為有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