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舍與得的激勵課:(2 / 3)

曾國藩以厚餉養兵聞名,但他在注重物質激勵的同時,卻也能善用精神激勵的方式,兩者有效結合,給自己的將士們帶來最大的鼓舞。

在管理之中,我們認可激勵的作用,並且願意付出成本,去尋求員工工作狀態的有效改善,但卻不能陷入到單一物質激勵的狹隘之中,否則獲取不到應有的效果不說,還會花費出巨大的成本。

也許有人會認為,現在時代已經發生改變,人們變得更為現實,對此,我們一定要舍棄掉這種淺薄的觀念。首先,精神的激勵有它自身的獨特性,有些地方是物質激勵所不能替代的;其次,社會發展,物質產品更為豐富,這時人們會更多追求精神的獲得,這也就為精神激勵提供出更多的空間。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善於用好物質與精神的激勵作用,協調作用,取得最好的結果,也才能完整履行自己管理的職責。

放棄獨斷,爭取員工參與

也會形成很好的激勵效果

每個人都在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最好方式就是參與,在參與過程中,自己得以展現出自我的力量與智慧,獲取最後的結果,也會對自己形成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在參與過程中,生命得以寄托,激情得以釋放,個體也得以擁有一份可回味的有意義的生活。

在我們的管理當中,當物質和精神的激勵都被我們所應用之後,是否能適當考慮放棄一部分自己決策的權力,適當給員工一些參與決策的機會,也許這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員工參與決策,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他們主人翁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就是企業的主人,能夠感受管理者的榮譽與驕傲,員工參與決策,是對管理者決策工作的最好支持,當他們了解到決策是如何製定,又是為何製定,在執行的過程中就能產生更多的認同感。

有些領導者,不信任下屬的能力,或是不願意交出自己的權力,他們對員工參與決策總是持反對態度,對此,我們要舍棄這份認識狹隘的態度,舍棄這種懷疑的態度,要認識到通過員工的參與,我們的決策工作可以獲得多角度的支持,因而有更多合理性,同時,通過員工的參與決策,也能最大程度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我們不僅應該爭取員工參與決策,還應該尋找更多的機會,去為員工參與決策創造可能。

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國際收割機製造公司,27歲的傑斯是這裏的新任主管。

作為主管,他需要管3個年齡比他大一倍、狀態消沉的領班。正如其他的年輕領導所遭遇的情況一樣,傑斯明白,不能強製行使自己的權力,否則隻會增加他們的抵製和怨恨。

最終,傑斯決定采取迂回的管理方式。

每天傑斯都會召集這3個領班,把頭一天的工作狀況告訴他們,讓他們了解自己部門生產了多少部件,又有多少次品。

同時,傑斯還要讓這3個領班根據實際情況,對所在部門生產情況進行打分,並進行橫向比較。

通過和傑斯接觸,他們開始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通過與其他部門的比較,這3位領班獲得了更加巨大的動力,互相鼓勵,生產率開始逐步提升。

當第一次打破部門曆史生產紀錄時,傑斯召集了領班,買了些咖啡,一起聊天,慶祝一下所取得的成績。

第二次創造生產紀錄時,傑斯又買了甜點來慰勞他們。

第三次破生產紀錄時,傑斯把這3位領班請到了自己家裏,讓妻子給他們做了可口的比薩餅,還在一起玩了撲克牌。

上任3個月以後,傑斯所在的部門就成了全廠生產率最高的單位,傑斯本人也獲得了職務的提升。

如果管理者總是維持自己高高在上的權威,使自己與員工之間保持距離,員工感到冷漠,也不會產生工作的激情;反之,給予更多的接觸機會,並通過參與讓他們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也許會調動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盡其所能,充分發揮創造性和奉獻精神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傑斯雖然隻有27歲,但顯然他是一個老練的管理者,他明白與人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性,並且非常善於把這種方式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1936年戴夫·帕卡德與比爾·休利特一起創立了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即惠普公司。

1959年,在帕卡德的領導下,惠普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但敏感的帕卡德注意到公司員工的熱情不高。帕卡德為此感到迷惑,他心想,難道是我們給予公司的回報不足嗎?可是我們已是行業內最高水平,惠普公司的股票自上市以來,股價節節攀升,已是華爾街的寵兒,處身於這樣的公司,難道還有什麼怨言嗎?

後來,一名檢測人員來辦公室請示帕卡德工作,帕卡德就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位員工說:“我非常自豪在這樣的大公司工作,雖然工薪不斷在上升,但老板是你,夥計是我,我並不是企業的真正主人。”

這一席話,讓帕卡德陷入了深思,他喃喃對自己說道:“看來,我也許應該讓公司成為大家的,也許他們就會有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考慮清楚之後,不久,帕卡德在公司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惠普公司推行職工持股計劃,把公司股票分階段分給那些最優秀的職工。

當職工與公司的關係有一個形式上的改變之後,他們的工作麵貌煥然一新,惠普的銷售、生產都出現一片大好的局麵。

當員工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聯係在一起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恐怕是難以預料的,讓員工分享企業的成果,是對他們最大的一種激勵方式,也是再創佳績的基礎,作為管理者,不要忘記了這個激勵員工的好方法,不要太多顧及公司的利益,最終因小失大,一份小小的利益舍棄之後,是被激勵員工努力拚搏所換回更加有利的結果。

管理不是簡單的控製,在當今社會環境中,更多是要與自己的成員團結一致,依靠大家的力量獲取一份優秀的業績,對於管理工作,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從而尋求更為有利的工作方式。有時我們需要放棄自己手中的一些權威與利益,才可換回彼此的信任與共同的協作努力,在管理的考量之中,取舍總存在一種微妙的平衡,而最為優秀的管理者,總能對它有效把控。

不因失敗而抱怨員工,

寄予信任與期望是最有效的激勵

人生誰能無錯,生活中出現差錯在所難免,認識到自身錯誤之後,自己已是被否定,情緒低沉,感覺疲憊,但卻依然要承擔一切,反思自己,並調整自己,最終才能重拾勇氣,再去麵對未來。

麵對一個犯錯誤的人,我們習慣的態度是苛責與批評,苛責對方所造成的損失,批評對方能力與態度的不足,但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有利於一個有著自省性格的員工,並且對於現在獨立性越來越強的員工而言,會產生負麵的情緒,甚至產生態度的反感。

如果對方陷身於錯誤之中,給對方一個安慰的微笑,使他能解除心理的不安,在情緒有所緩和之後,再幫助他一起去尋找其中的問題,並尋求改善的方法,也許這才是最為有效的處理方式。

工作之中,各項事務繁雜,出現失誤更是在所難免,對於失誤的發生,管理者一般都不會樂於遭遇,因為它意味著對工作的阻礙,有些人因此大發雷霆,對員工橫加指責,進行嚴厲批評,殊不知,這樣做不會有任何的效果,還會因此失去員工對企業感恩的想法。

應該以動態眼光看待員工成長和企業長遠發展,看到失誤的出現是在所難免的,管理之中都有所準備,麵對失誤,在對方客觀麵對的前提下,進行安慰,尋求開展工作的更好的方法,“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最終所獲取的,是員工與企業雙重有利發展的結果。

在用人方麵,福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一天早晨,福特正在會議室開會。一個長相凶悍的人突然闖進會議室,從懷裏拿出一把折刀,要挾要見福特。

麵對陌生人,福特暫停了會議,很客氣地把他請進辦公室,並讓秘書給他衝了一杯咖啡。

當時,員工們非常害怕,猜疑福特是不是得罪了什麼人,有人甚至想要報警,都被福特阻攔。

走到辦公室,福特讓陌生人坐下。

態度緩和一些後,那人開口了:“請您給我做事的機會,我真想改過自新。您是老板,您說了肯定算數。”

福特鎮定問道:“你原來在哪兒上班,做什麼?今天為什麼拿刀子來我這裏?”

陌生人頓了頓,繼續說道:“不瞞您說,我是一個搶劫犯,在監獄裏待了很久,雖然知道搶劫不對,但出於無奈,也是為了養家糊口。”

福特猶豫著,溫和地問道:“你有沒有去其他公司,或者有什麼你想幹的職業?”

陌生人回答:“一聽我有前科,他們就把我趕出來。沒有人相信我,沒辦法,隻好一次次做回原來的自己,又一次次進監獄。”

福特沉默了一會兒,“如果我今天答應你,你將有什麼打算?”

陌生人剛要開口,福特打斷了他,“你不需要保證什麼,明天早晨來公司上班吧,讓我看看你能做什麼?”

陌生人一時無語了,短暫的停留之後,連聲道謝,最後離開,當公司其他人聽到福特的決定後都是大跌眼鏡。

最終這個人被派遣到工廠工作。後來,他不僅改過自新,還通過勤懇地工作回報了福特對他的賞識。

對於一些曾經犯過錯誤的員工,我們不能采取一味否定的態度,那樣隻會讓他隨波逐流,自暴自棄,也許適當給予他們一次機會,他們的生活會因此獲得轉機,而我們也會獲得有利的回報。

作為管理者,要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自己屬下所犯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有改正錯誤的決心與誠意,也許這不失為最有利的教育時機,因為這樣的機會對於他們來說,顯得難能可貴,最終效果甚至超越千百倍物質的給予。這樣激勵的機會,在管理中稍縱即逝,作為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能及時地把控。當錯誤出現的時候,不要為之感到煩惱和恐懼,而更多地要看到這種現象之後,所蘊藏的契機。

多年前,一人訪問了一家非常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該公司以允許員工有失敗和再試驗的自由而著名。當訪問者正和該公司經理交流時,突然聽到一聲聲長鳴。訪問者問經理:“那是什麼?”

經理鎮靜地回答:“那是我們工廠的汽笛鳴響。”

這位反應快速的客人又問道:“你們總是在周四下午放汽笛嗎?”

公司經理回答說:“不是,我們放汽笛是告訴每個人,我們又試驗失敗一次。但對我們來說,聽見汽笛,也就意味著離成功靠近了一步。”

作為優秀的管理者,不僅不懼怕失敗,反而還會用開闊的胸懷去迎接失敗,因為他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它孕育著成功的機會,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在他們的管理之下,員工每次麵對失敗和挫折,不是失望,而是抱有更大的希望,在這樣的管理文化鼓舞之下,員工的性格變得更加自信而堅毅,他們有超越常人的氣魄與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成功,苦難在他們麵前反而顯得渺小而脆弱了。

此時,比較苛責態度下的員工的性格,他們則多是唯唯諾諾,謹慎而後怕,麵對激烈的市場情形,也不敢做出果斷的決策與判斷,也許這正是麵對員工錯誤,管理者態度不同所取得的不同結果吧!更是個人能力最有效的證明。

激勵應恰到“好”處

俗話說“過猶不及”,當一件事情被做得過了頭之後,所形成的影響可能還不如當初沒有完成的狀況,自己花費了好多時間和精力不說,所形成的還是負麵的作用,與所想的目標產生更遠的距離,自己最終是費力不討好。

做事情難就難在度的把握,把握不足,會遺失機會,把握過頭,又會讓機會白白喪失,我們要不斷地在實踐中磨煉與反思,才能逐漸學會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最恰當的選擇,也才能圓滿完成自己的任務,展現出個人有效把控的能力。

管理中的激勵把控,是最富有藝術性的一項工作。因為人性是最難以捉摸的東西,人們有物質的需求,但滿足之後,又會尋求精神的需求,當這一需求也不能對他形成吸引之後,管理者常常要焦頭爛額,去尋求更為有效的方式,以求對員工的有效激勵。

但作為最優秀的管理者,他們卻能很好地把握其中美妙的平衡,在舍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在最恰當的時候,以最恰當的方式,將這些內容傳達給員工,並能獲得最為有效的激勵效果。

激勵當中,我們不能陷入方式的單一,依靠一味地投入,去尋求激勵效果的獲得,我們應該在激勵的效果與激勵的投入之間建立起一道聯係,以考核我們激勵的方式是否恰當。我們心中應該明確員工需要什麼樣的激勵內容,並且了解各種激勵的方式,知道什麼樣的激勵最為恰當,隻有如此,才能把握好激勵的度,也才能顯示出我們自身卓越的管理水平。

在某國,有一個小城市,被無情戰火摧毀,這裏生活的居民,有的妻離子散,有的家破人亡,有的還在遭受著嚴重的肉體創傷和精神創傷。

正值隆冬時節,很多難民無家可歸,隻好流浪街頭,刺骨的寒風無情地肆虐,他們卻衣不遮體,食物匱乏,饑腸轆轆,隻能感歎自身命運的不濟。

一位富翁碰巧經過這裏,看到難民的情況後,深有感觸,決定做一些慈善事業,帶給人們一些滿足。

富翁花費重金,請來當地很有名氣的歌唱家,專程為難民演唱小夜曲。

可是,當歌唱家來到難民營地時,還沒有開口,就被難民們打罵著趕了出去。

富翁非常生氣,“我花了那麼多錢好心幫助你們,你們竟然把他趕走,這真是太過分了。”

難民們委屈地對富翁說:“您的善心我們心領了,可是我們現在不需要聽小夜曲,我們需要的是吃和穿。”

人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並非千篇一律,時間不同,環境不同,人們的需求傾向都會不同,這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對於難民營裏的難民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解決自己的吃和穿,而對於一個酒足飯飽的人來說,一個優美的小夜曲也許可以帶給他們最美好的享受。當我們決定給予對方幫助時,一定要對對方的情況與狀態有所了解,才能選擇最為恰當的方式,千萬不能陷入個人狹隘的意識,而盲目主觀地去做出自己的判斷,也隻有這樣,我們的幫助才有意義。

當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才會激發起無窮的力量,如果你激勵的方式,不是對方所需要,那恐怕也隻能是白白浪費。作為企業的領導,在運用激勵機製時,一定要根據當時的基本情況,通過調查走訪的方式,對每個員工的實際需求有所了解之後,才能有的放矢地達到滿足員工需求的目的,而不會給難民送去一支“小夜曲”,也不會給吃飽飯的人又送去充足的食物。

一個企業家的工廠出現了問題,他的員工生產積極性不高,生產率逐年下降。令企業家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這些員工都是這些年經過層層角逐所挑選出來的優秀人才,並且平時自己也使用各種方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獎勵,但為何最終的效果仍然不是很明顯。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企業家對於這個問題毫無頭緒。

他決定休息一段時間,到外地旅行,以緩解一下自己的苦悶。

遠離城市的喧囂,他來到郊外一個安靜的鄉間農舍。

一天早上醒來,企業家看到這家老農正在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簷上,感到非常奇怪,他就去問這位老農:“你為什麼不把草料放在地上,牛不是就更方便吃了嗎?”

老農回答說:“這種草質量不好,放在地上牛就不吃了,豈不是浪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