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舍與得的協調課:(3 / 3)

現在從事管理工作與古代為官之道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的本質都在於一舍一得,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在教導馮保時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就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參照。他說,文官做官要三思,三思也就是思危、思退、思變。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會注意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機會,再慢慢思考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

無論官場還是職場,時浮時沉,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學會靈活多變,若了解舍得的真諦,便能如魚得水,加快自己在事業上成功的步伐。

對於危機的出現,我們更多需要以平靜的態度來對待,看待危機中所蘊藏的機會,去積極預測危機的結果,即使最終結果不利,也能做出最為有效的挽救,這才是對待危機應有的態度。

1995年1月17日,日本發生了7.2級阪神大地震,2006年11月15日千島群島也發生了較大震級地震。但日本的損失並不是很大。

分析原因,為了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日本人十分重視地震危機管理。

除了在房屋建築上提高防震標準外,日本政府對大眾抗震教育和訓練也做到了經常化和製度化。

在日本,小學不僅有防震知識教育,而且還會經常舉行防震演習。老師一說地震開始,孩子們便立即雙手抱頭,鑽到桌子下麵或者其他較安全的地方。

在社區,家家都有應急包或應急箱,裏麵裝有飲用水、幹糧、急救包、手電筒等逃生工具。

同時,日本每一個市、鎮都有專門的防震指揮部,以備必要時所用。

最終當地震來臨時,大多數市民都鎮靜自若,自發地組織自救和他救,從沒有出現騷亂現象,也就將損失減到了最低程度。

地震的發生,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會形成致命的打擊,特別是一些較大級別的地震,更會完全摧毀這個地區的建設。但地震的發生,又是對當局管理水平的最好考驗,他們能否應對危機,能否對危機的發生做好充分的準備,這都會對他們的工作做出巨大的考驗。隻有那些準備充分的人,才能臨危不懼,冷靜處理危機之下的各種問題,將危機中可能出現的損失減少到最小,也以此來證明自己管理的完善與卓越。

在日本這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有著自己的完善的管理,從教育上,從人們意識上,從社會結構上,都做出充分的應對。因為這樣充分的準備,最終當地震發生時,人們也就不會發生慌亂,冷靜而有序地進行各項救生工作,把地震的損失減少到最小。因為地震的頻繁發生,所以管理者意識中有足夠的準備,因為這樣的準備,人們又能有效地去應對和處理地震的發生。

作為管理者來說,應該在自己的管理當中,對危機進行有效的準備,也許日本的地震危機管理可以為我們做出很好的提示。對員工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員工增強危機意識和抗危機能力,在管理當中,建立危機預防和處理機製,這樣當情況出現時,員工們就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有效處理。在這些準備之下,最終危機就有可能被妥善處理,而自己的管理工作也就得以完善。

危機之中也會存在機會

危機的發生都是與改變緊密聯係,改變的發生,有可能會帶來壞的結果,但其中也有可能蘊藏發展的契機。

因為人們更多偏向於保持狀態的平穩,所以對改變的發生,一般會以否定的態度來看待,因而人們太多選擇回避和拒絕,卻不知道其中也就丟失了有利的機會。

有著深邃智慧的人,或者說閱曆更為豐富的人,他們不僅不會回避危機,還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在態度上選擇勇敢接觸,因為他們知道危機的出現總是意味著改變的發生,而這其中也就必然會有十分有利的內容。對於改變,隻有那些最為聰明的人才能把握並且有效利用。

隨著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著名大企業紛紛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他們認為每一次危機本身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種子。發現、培育,以便收獲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才是危機管理的精髓。而習慣於錯誤地估計形勢,並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則是不良的危機管理典型。簡言之,如果處理得當,危機完全可以演變為“契機”。

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他是一個企業的掌舵人,他要帶領企業在得失的激流中順利航行。當麵對危機時,他一定要能舍棄掉自己的懼怕,舍棄掉眼界的狹隘,以最為沉穩的性格有效把控時局,站在長遠的角度對問題進行看待和處理,最終以企業的順利發展,作為自己管理水平高超的最好證明。

20世紀90年代初,波音公司由於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產量大幅度下降,生產效率低下,企業走進了經營的低穀。

領導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積極尋求改善的方法,最終波音公司的領導者們想出一個非常奇妙的“以毒攻毒”的策略。

他們自己攝製了一部虛擬的波音公司倒閉的電視新聞片,自曝慘狀。

在一個天色灰暗的日子裏,眾多的工人們垂頭喪氣地拖著沉重的腳步,魚貫而出,從波音公司走出,最終不得不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飛機製造廠。在廠房上麵掛著一塊“廠房出售”的牌子。同時,擴音器裏不斷傳來一個聲音:“今天是波音時代的終結,曆史悠久的波音公司關閉了最後的一個車間,賣掉了所有的專利,也辭退了所有的員工,宣布了企業的倒閉。”

這是波音公司總部對所有員工提出的告誡:如果公司不能進行徹底的變革,如果每一個員工不能產生危機意識,如果不能改變工作的狀態,提高效率,那麼公司的末日就是如此景象,最終對誰都非常不利。

真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這一計謀實施後,沒想到影響空前,波音公司很快就從改革中“嚐到了甜頭”。員工們由於充滿危機感而努力工作,盡量節約公司每一分錢,充分利用每一分鍾,波音公司的飛機製造業因此轉變迅速而有效益。

僅1992年這一年,波音公司就削減庫存費用達1億美元,經營成本也降低了20%~30%。

這本是一個並不存在的危機,但它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員工懶散而低效的工作因為一個宣傳片的播放,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人們認識到自己懶散工作的結果,最終會對企業形成不利的影響,而這樣的結果對自己的影響也是徹底不利的。因為危機意識,使得人們產生無限奮進的激情,有效激勵企業的員工,從而取得最為有利的結果。

這是一個聰明的管理行為,管理者不僅不懼怕危機,而是積極利用危機,去對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激勵。他能洞察危機的原理,明白危機的出現是對一個人潛能的最為有效的激發,正是因為這樣的認識,領導者有效利用危機,對管理活動進行了有效的促進。

王某是高原地區蘋果園的經營者,每到收獲季節,他都會將上好的蘋果裝箱發往各地,由於高原蘋果味道佳美,很少汙染,深受顧客青睞。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年高原上突然下了一場特大冰雹,蘋果被打得遍體鱗傷。

王某看著滿園傷痕累累的蘋果,心事重重,這時,蘋果已經訂出90噸。不知該怎麼辦?

王某俯下身拾起一個蘋果,揩去泥土,咬了一口,意外地發現,特別香甜。

突然,一個絕妙的主意油然而生!

王某果斷地命令手下把蘋果裝進箱子,並發運出去。但是在每個箱子上都附上一個簡短說明:“不要光看蘋果外表,這是冰雹打出的痕跡,是高原地區出產蘋果的特有標記,這種蘋果,果肉堅實,具有妙不可言的味道。”

收到蘋果的買主半信半疑,他們嚐了之後,發現味道果然特棒,人們開始紛紛青睞高原蘋果,甚至還專門要求提供帶傷疤的蘋果。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事情,或者是絕對壞的事情,好的事情可以轉變成為壞的,同時壞的事情中也會蘊藏有有利的契機。一場冰雹的出現,影響了蘋果的外觀,這在外人看來是最為糟糕的一件事情,不過最終,不僅被經營者巧妙回避,並且還因此成為屬於自己特有的標記,為顧客所認可。所以發生的這一切,都有賴於管理者應對危機的意識,一個靈活的處理,一場危機就可迎刃而解,並因此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當企業出現危機時也是一樣,麵對不利情況出現,我們要冷靜思考,靈活進行處理,采取積極的態度麵對,及時創造有利條件,這樣壞事也有可能變成好事。

妥善處理所遭遇的危機

人們欽佩於穩重的性格,當一個人能呈現性格的穩重時,一般都會給予讚賞與認可,對於自身性格塑造,也希望能納入穩重內容。而穩重之所以為人們所重視的原因,就在於在人們麵對危機時,能夠發揮出最為強大的作用,它可以讓人們保持冷靜,不為一時的表象所迷惑,最終在人們麵前,壞事也會轉變為好事。

人們都敬仰智者,因為他們擁有超人的智慧,人們都希望學習這樣的智慧,從而當他們身陷困難之中時,能夠幫助他們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麵分析,從而可以尋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

對於優秀的領導者而言,穩重與思考是其性格最為重要的兩個支撐。性格的穩重,可以讓人們不為所遇到的問題而慌亂,從而為看清楚問題,妥善解決提供最有力的保證;敏銳的思考,可以讓自己能從更多的方麵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繼而為問題的最終解決提供更多可能。

一個人因為具備這樣的品性,也必然會得到人們更多的認可和敬仰,並產生了更多的依賴,而他本人也就更為符合一個領導者的職位。

在深山的一個寺廟裏,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他還收了四個小徒弟。

老和尚年事已高,決定選擇他的衣缽傳人,並為此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老和尚召集了幾個弟子,對他們說:“寺廟大堂最為珍貴的香爐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寺廟唯一的門一直都是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去。

老和尚以平靜的口吻說道:“這是寺廟最珍貴的寶物,隻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了錯誤,把東西放回去,我是不會追究責任的。”

第一天過去了,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

小和尚們開始相互猜疑,五天過去了,還是沒人站出來。

老和尚最終無奈地說:“如果都認為自己清白,那表明你們定力已夠,修行可以結束,明天就可以離開這裏了。”

第二天,為表自己清白,大家一大早就背著行囊離開,隻剩下一個又瘦又癡的四弟子在菩薩麵前依舊打坐念經。

看到這種情況,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香爐了。

老和尚走過來,詢問:“你為什麼不離開?香爐是你拿的嗎?”

四弟子搖搖頭,回答道:“我為修養佛心而留!”

“既然你沒拿,為何要留下來承擔懷疑,讓別人誤會。”老和尚說。

四弟子回答:“過去五天,懷疑傷自己的心,也傷別人的心,需要有人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和尚笑了,從袈裟後拿出香爐,放在四弟子手上:“香爐還在,隻有你能夠承擔!”

自然,四弟子後來成為這個寺廟的住持。

人性真實,麵對危機,人們自然都會躲避,麵對懷疑,人們也會想辦法回避,但所有的回避,卻不會對問題的最終解決產生有效的推動,隻有那些心胸最為寬廣的人,才能承擔這份職責,去探究問題的根源。這種性格的能力,就是他成為一個領導者的原因,也是老和尚挑選住持所衡量的最為主要的因素。

麵對企業所遇到的危機,大多數人會更多考慮自身的利益,尋求逃避的可能,而這時就需要一個人能對所有問題進行承擔,以尋找最好的解決辦法,這也是一個領導者所應扮演的角色。隻有具有這樣性格的人,才符合一個領導者的要求,隻有具備這樣的能力的人,才能帶給一個企業最好的發展。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將六隻蜜蜂和六隻蒼蠅裝進兩個一模一樣的瓶子,瓶子斜放,瓶底朝窗戶。

幾小時後,蜜蜂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穿過另一端的瓶口全部逃跑。

原因在於,蜜蜂喜愛陽光,認為有光的地方是出口,不停地在瓶底尋找出口,遵循這種邏輯,直到力竭身亡。

而頭腦簡單的蒼蠅則似乎缺少邏輯,全然不顧亮光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找到下麵的出口,重獲自由和新生。

一個出色的管理者,要能打破僵化,不為常規所限製,充分發揮出思維的空間,從而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更為充分的空間。

麵對趨於複雜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變得合理,就必須擁有隨機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條式的智慧,就如同布拉多印第安人通過炙烤鹿骨來決定狩獵的走向一樣。

為什麼這樣講?

因為通常情況下,布拉多印第安人都會利用積累的有關獵物、追蹤、天氣和地形的豐富經驗來進行狩獵。然而,當外界環境的變數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況時,布拉多印第安人便會把經驗擱置一旁,轉而求助於非邏輯性的“魔法”,進而使狩獵最終取得意外的成功。

魔法為其固定的狩獵模式引入了一個隨機的變數,因此充滿活力,狩獵的戰術因此不會墨守成規,避免了由於一味遵從經驗而可能造成的無效追逐或失敗。

企業所麵臨的危機,是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的。領導者的工作就是從混亂中理出秩序。但是,如果一味地遵循規律性,就會失去更多思考的可能,容易導致失敗,有時開拓的思維就為你提供出了更多的可能,而深邃的智慧,卻可以讓你具備這樣的思考角度,而使你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靈活性。

企業是作為群體而出現的,這就必然有企業內部各個成員之間的協調,企業發展中遭遇各種危機的協調,這些工作內容是對一個領導者嚴峻的考驗。優秀的管理者,會分清楚正職與副職之間的角色與工作內容,同時又會強調以靈動的方式進行靈活處理,企業因此而更加和諧;麵對危機,管理者也能充分認識危機,有效把握危機,積極麵對危機,不為危機所懼怕,反而能在自己的管理中有效利用,相信這樣的管理者必然能使企業發展得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