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 第二章 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1 / 3)

下篇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 第二章 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

老虎沒打死,還不如不打,受傷的老虎更危險。如果執行不到位,就不如不執行,花費了時間精力卻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就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任何工作,隻要做了就要做好。執行力就是競爭力,在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今天,執行一旦不到位,就會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問題出現了,解決它

在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橫在我們麵前的一道道坎,是迎難而上、勇敢地越過它?還是知難而退,遇到困難繞著走呢?很顯然,有進取心的人,絕不會在困難麵前止步,更不會逃避或推諉。麵對問題,他們的第一選擇肯定是:解決它!

職場中的優秀人士,無不具有這樣一種精神和職業素質。隻要是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就是自己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不會尋找任何借口或理由將它推卸或擱置。如果遇到問題把它放在那裏不去解決,那麼自己的工作其實就是沒有到位,這類員工的工作能力就值得懷疑。

“三個和尚”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一個和尚自己挑水吃,兩個和尚還可以抬水吃,三個和尚互相推諉誰也不去打水,最後反而沒水吃了。在工作中,問題如果出現了,不要把它放在那裏,放在那裏隻會使問題越積越多,也不要僥幸地希望別人來接手,等和靠都是於事無補的,問題出現了,解決它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開複曆任微軟副總裁和Google中國區總裁等職,他是許多職場人士的偶像。

李開複初入職場時,曾經在蘋果公司擔任技術工程師。有一段時間,公司經營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員工士氣比較低落,整個公司的氛圍都很壓抑,如果不立刻找到突破口,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本來這些問題對李開複來說似乎是“分外”的事情,他是搞技術的,不是搞市場的,經營問題本應該由市場部來解決。但是李開複沒有這麼想,他認為作為蘋果公司的一分子,公司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自己應該主動幫助公司解決問題。

李開複積極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為公司出謀劃策,以幫助公司長過難關。他寫了一份題為《如何通過互動式多媒體再現蘋果昔日輝煌》的報告,指出了公司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公司有許多很好的多媒體技術,可是因為沒有用戶界麵設計領域的專家介入,這些技術無法形成簡便、易用的軟件產品。他建議,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公司打開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報告被送到高層領導那裏以後,他們非常欣賞這個想法,最後一致決定采納李開複的意見。結果,蘋果公司平安地度過了這次危機,李開複自己也很快他被提升為媒體部門的總監。

多年後,李開複遇到了一位當年在蘋果公司的上司,對方感慨地對他說:“如果不是那份報告,公司就很可能錯過在多媒體方麵的發展機會。今天,蘋果公司的數字音樂可以領先市場,也有你那份報告的功勞啊。”

可能職場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會主動去攬這樣的“分外事”,自己職責之內的問題還沒解決呢,何必“多此一舉”呢?但是,那樣的員工也永遠成不了李開複,永遠成不了職場中耀眼的成功人士。

很多人不願意解決問題,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缺少執行到位的意識。他們總覺得自己幹的還可以就行了,遺留一點問題不要緊,執行不到位的結果也許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來,但是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執行力的大問題。在工作中,無論大小,任何問題隻要出現了都不應該放過,都應該解決掉,要做一個擁有完美執行力的員工。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中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很多人在麵對困難時,總會有這樣的想法:“這個問題老板沒有直接指示我去做,讓技術部的同事們去處理吧!”“客戶對產品的質量提出了質疑,又不是我一個人生產出來的,我出這個風頭幹什麼?”“我已經把工作完成了,出現了新問題我可就不管了。”

這些想法或者做法是要不得的。工作中出現了問題,如果沒有把它們解決掉,就是工作還沒有做好。把問題留在那裏,能說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了嗎?當我們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第一反應應該是:有效地解決它。

約翰先生要退休了,公司董事長格林先生做了例行講話,強調了約翰對公司的貢獻和公司對他的懷念。然而慶祝大會結束後,約翰就好像被人遺忘了一樣。

其實約翰和董事長格林一起進入公司,格林並不比約翰聰明多少。但是格林很上進,經得起磨煉,不怕吃苦,遇到任何問題都不逃避,能完美地執行上司交給他的任務,而約翰卻不然。

有一次,公司要約翰到南方去掌管分公司,但約翰覺得南方公司的問題很多,所以拒絕了。像這樣的機會有好幾次,他本來可以獲得晉升的,但是他不願意為公司解決問題。所以直到退休,他在公司領到的薪水最高不過7000美元,而格林卻是他的100倍。

約翰後來對自己的好朋友說:“其實,很多問題出現時,我都沒有認識到這也是絕好的晉升機會,我隻看到更多的困難和付出。我不能為公司解決問題,所以最終,我什麼也沒有得到。”

在公司裏,許多人對應該解決的問題都視而不見,不聞不問,這樣缺乏完美執行力的員工自然不能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一個優秀的員工,遇到問題時,會以“當仁不讓”的態度,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完美地解決掉。隻有那些善於解決問題的、把工作做到位的員工,才是能得到重視並得到更大空間和機會的員工。

員工的執行力,體現在解決問題上。遇到問題,不會不聞不問,或者推諉逃避,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第一時間就把問題解決掉,絕不拖延,絕不給工作留“尾巴”。這樣工作才算是執行到位,這樣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害怕麵對問題,把問題留給別人,就是把機會讓給別人。工作中,能否解決問題,表麵看起來與機遇沒有關係。但是,隻要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幹好,把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處理好,讓自己擁有完美的執行力,那麼你最終就能開啟成功的大門。

布置好不等於完成好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沒有完美的執行力,便沒有競爭力。擁有再長遠的戰略,再完備的規劃,如果執行不到位,那麼企業仍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下風,並最終被淘汰。一個良好的戰略隻有在完美執行後才能顯示其價值,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將既定戰略執行到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布置好並不等於完成好,老板吩咐得再好,如果下屬沒有不折不扣地把工作落到實處,那麼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一項計劃、一個目標的完成結果不僅僅取決於事前的考察、設計,更在於執行是否到位。執行不到位,再好的規劃和預期,也隻能是紙上的藍圖、海市蜃樓。執行不到位,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有時候甚至會南轅北轍,使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唯有切實地把工作做好,才能完美地體現初衷。員工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作計劃是否已經執行到位了?上司的工作方案有沒有在執行中走樣?

貝聿銘是美籍華裔建築師,他在1983年獲得了普利策獎,被譽為“現在建築的最後大師”,在業內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他認為建築必須源於人們的住宅,他相信這絕不是過去的遺跡再現,而是告知現在的力量。

然而,這位大師,其平生中原本期望甚高的一件作品,卻令他痛心疾首不已。

這件“失敗的作品”就是北京香山賓館,這也是貝聿銘第一次在祖國設計的作品。他想通過建築來表達孕育了自己的文化,在他的設計中,對賓館裏裏外外每條水流的流向、大小、彎曲程度都有精確的規劃,對每塊石頭的重量、體積的選擇以及什麼樣的石頭疊放在何處等都有周詳的安排;對賓館中不同類型鮮花的數量、擺放位置,隨季節、天氣變化調整等都有明確的說明,可謂匠心獨運。

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工夫比在國外設計的有的建築高出十倍。”他還說:“在香山飯店的設計過程中,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

該設計還吸收了中國園林建築特點,對軸線、空間序列及庭園的處理都顯示了建築師貝聿銘良好的中國古典建築修養。貝聿銘說,他要幫助中國建築師尋找一條將來與現代相結合的道路。這棟建築不要迂腐的宮殿和寺廟的紅牆黃瓦,而要尋常人家的白牆灰瓦。

在香山的日子裏,貝聿銘通常把意念傳達給設計師後,就去做別的工作,然後定時回來監督進度,再向客戶報告。香山飯店是他個人對新中國的表達,因此他悉心照顧。

但是,工人們在建築施工的時候對這些“細節”毫不在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些“細節”方能體現出建築大師的獨到之處。他們隨意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大小,搬運石頭時不分輕重,在不經意中“調整”了石頭的重量甚至形狀,石頭的擺放位置也是隨隨便便。

看到自己的精心設計被工人弄成這個樣子,貝聿銘痛心疾首。這座賓館建成後,他一直沒有去看過,他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每一個老板都會對下屬有要求,這些要求都會指向明確的結果,每一個企業都會有戰略目標,同樣地,每一個目標都會有最終的預期。但是,現實的結果往往與目標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要麼沒有完成任務,要麼結果偏離了目標。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關鍵就是執行不到位。

執行不到位,還不如不執行;布置得再好,也不等於結果一定出色。因為,這兩者之間還隔著關鍵的執行。執行到位,就會產生預期的工作結果;如果執行得不到位,結果就可能謬以千裏,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