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 第五章 保障效率,才能保障執行(1 / 3)

下篇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 第五章 保障效率,才能保障執行

什麼是高效率?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做最多的事兒。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加班加點把工作做好,要想出成績,必須提高效率。工作就像登山,如果我們沒有效率,走不快,就無法在時間耗盡之前登上頂峰。

忙,就一定要忙出結果來

無論什麼行業,也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人們的工作其實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追求某種“結果”。老板辦企業是為了實現利潤,使企業獲得發展;管理人員上傳下達,貫徹執行公司的戰略意圖,是為了團隊有效順利地發揮作用;基層員工接到任務兢兢業業,是為了達到上級要求的結果,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老板、管理人員、基層員工都在“忙”,盡管忙的內容不一樣,目標也不一樣,但都是奔著“結果”去的,沒有結果的忙就是就是無用功,就是“白忙”、“瞎忙”。

任何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給自己帶來理想的結果。對於員工個人來說,工作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取得結果的過程,成功之門必將為那些能取得預期結果的人敞開。如果在工作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卻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到頭來隻是轉了一大圈,卻沒有取得預定的結果,那麼這種工作就是失敗的。

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韓國三星還隻是一家為日本三洋公司做貼牌生產業務的加工廠,主要產品是利潤微薄的廉價黑白電視機。到了20世紀90年代,盡管三星公司憑借自己在全球半導體芯片行業裏的突出成績,無論在產量還是企業規模上都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在很多歐美國家的顧客眼中,三星仍是一家隻會模仿別人技術、生產低端產品的不入流公司。

當年,索尼的筆記本電腦因為設計精巧而在市場上暢銷,而三星開發筆記本電腦要比索尼晚得多。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為了與索尼公司經典的VAIO係列產品一較高下,三星高層要求研發人員要按照比索尼公司同類產品薄至少一厘米的高標準來努力。

“薄至少一厘米”,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時,主攻技術創新的陳大濟,帶領研發團隊接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研發人員勇於承擔責任,並沒有因為這項任務看似不可能完成而放棄努力。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實現不了比索尼產品“薄至少一厘米”的目標,三星筆記本電腦就超不過索尼。三星的研發人員經過8次反反複複的實驗與提高,終於實現了目標,達到了預期的結果。

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戴爾看到三星的產品後非常欣賞,他們馬上派人采購,三星一下子得到了160億美元的采購合同,成為高端筆記本生產的巨頭之一。

如今,三星已經在眾多的數碼產品領域掌握了一係列尖端技術,例如CDMA手機、液晶顯示器、超薄筆記本電腦等。三星公司在美國國家專利局申請產品專利的數量排名,也攀升到了第六位,已遙遙領先於索尼、三菱和日立等日本著名公司。正是三星公司的每一名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忙就要忙出結果來的執行力,讓三星不斷發展壯大。

在工作中,一個具有完美執行力的員工,在結果心態的驅動下,會竭盡全力,利用各種方法取得預期的結果。這樣的員工是在為提高工作效率而“忙”,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結果,並最終做出出色的結果。因此,當我們在工作中接受某一項任務,並被要求提供一定的結果時,就要拿出高效的執行力,力求把最完美的結果帶給老板。當然,這樣的員工也會得到公司相應的回報。

一個效率低下的員工,會終日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不思進取,雖然看上去整天不閑著,但是卻沒有效率,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這樣的員工,所有的付出都隻是在浪費時間,他們的職業生涯也必將會失敗。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裏斯托弗的26歲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自己隻要按照這個目標一步步地去做,就能實現。於是,他做了一些準備:

首先,他領取到了一份可以上船當海員的文件;然後他去警署領取了無犯罪記錄證明;又取得YMCA(美國青年會)的會籍;還考取一個國際駕駛執照,並找來一套世界地圖;與一家大公司簽訂合同,為之提供所經國家和地區的土壤樣品;同一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可免費搭機,但要拍攝照片為公司做宣傳。

於是,羅伯特開始了自己的旅行。他用給廚師拍照換取免費的午餐,用一箱香煙換取船長讓他搭船的機會,用同樣的方法坐了免費列車,等等。

最終,通過為達到目標而進行的一步步行動,羅伯實現了他用80美元周遊世界的夢想。

羅伯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達到的結果是周遊世界,而且是盡量不用花一毛錢。所以,他所有的工作都是為著這個結果進行的,花最少的錢或者不花錢搭車搭船搭飛機,最終懷揣著80美元來了一次完美的環球旅行。

調高效率才能保障執行力,工作就要指向結果。要達到預期結果最好是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延長工作時間。有些人三更起五更眠,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他們為了完成任務而拚命加班,焦頭爛額,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在工作中提高效率,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並不是說要以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代價。那樣隻會損耗體力和精力,隻會把工作的戰線越拖越長,使效率更加低下。我們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時間利用率,這樣才能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從結果中獲得成就感。因此,優秀員工的工作應該是高效的,是能夠獲得預期結果的。

一次解決,不要寄望下一次

歌德在他的《敘事謠曲》中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出門遠遊,途中發現路上有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讓彼得把它撿起來。彼得懶得彎腰,就假裝沒聽見,沒有去撿。耶穌沒有再說什麼,就自己撿起了那個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裏換來了3文錢,然後又用這3文錢買了18顆櫻桃。

兩人繼續前行,後來經過一片茫茫的沙漠。這可把彼得渴死了,於是耶穌就故意讓口袋中的櫻桃掉出一顆,彼得見狀,趕緊彎腰撿起來吃掉。

耶穌邊走邊丟,彼得就跟在耶穌後麵撿,這樣他也就狼狽地彎了18次腰。耶穌對彼得說:“如果當初你彎一次腰,就不會有後來一次又一次彎腰了。”

同樣,在我們的工作中,如果我們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那麼在後來的工作中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操勞,從而使我們的工作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執行過程中我們要一次解決,不要寄望下一次。

從前有個小村莊,村裏非常缺水,一到下雨的時候,人們就利用各種盆盆罐罐接雨水,否則,就要走很遠的路去挑水。

為了解決水源問題,村裏的人決定修建一個蓄水池,然後雇人送水,省的村子裏每一家都要為用水發愁,蓋伊和艾倫自告奮勇地承擔了這個工作。

蓋伊立刻挑起水桶幹了起來,他每日奔波於遠處的河流和村莊之間,打水運回村子,然後倒在蓄水池中供村民們使用。他起早貪黑地幹著,累得半死,不過,好歹村民們的吃水問題能解決了,蓋伊也得到了村民們給的報酬,因此,他對自己的這份工作還是非常滿意的。

艾倫自從跟蓋伊一樣接下這個工作之後就神秘地消失了,整整一個星期,人們都沒有看見他的人影兒。大家都覺得艾倫是不是偷懶躲起來了,可是這樣他也掙不到錢呀。蓋伊則暗地裏很開心,少了艾倫這個身強力壯的競爭對手,自己算是“壟斷”這個工作了,盡管每天挑水很累,但是能掙到錢總是好的。

那麼艾倫到底幹什麼去了呢?原來,他跑到了幾十裏外的山裏砍竹子去了,竹子砍倒以後,他把它們都打通。一周以後,他拉著一大車打通的竹子回到了村裏,請了一位做水車的師傅,在湖邊架起一座高高的水車,然後用打通的竹子做管道,就這樣建起了一個“自來水”輸送係統。清水嘩嘩地沿著管道通進了水池中,這個幹旱的村子徹底告別了缺水的日子。

不僅如此,艾倫還把這些竹子管道接到了其他缺水的村莊,現在他一個人同時為三個村莊送水,賺的錢遠遠比挑水的蓋伊多了,而且他的工作可以說是輕鬆得多,每天隻要按時檢查一下水車是否在正常工作和管道有沒有漏水就行了。由於艾倫一個人就包攬了輸水的工作,蓋伊也就失業了。

我們應該從這個例子中得到某些啟發,蓋伊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日複一日地工作,最後卻落得個失業的下場。而艾倫另辟思路,一次性地把問題解決了,從此一勞永逸。在工作中,我們也應該時常問自己:“我的工作是在修管道還是在挑水?我是一次性地把問題解決掉,還是日複一日地重複性勞動?”

很顯然,就工作效率而言,一次性解決問題是最好的,盡管有投機取巧之嫌,但是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能夠為我們自己和企業節省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好一件工作之後,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進行下麵的工作,不再糾結於一個問題。寄希望於下一次,就跟希望今天的事情明天去做一樣,是執行力不夠的表現。

有些員工因為不能合理安排時間,或者沒有動腦筋想辦法,沒有創造性地去工作。結果,越忙越亂,還沒有解決舊問題,就產生了新問題,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