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優秀的員工是“責任”煉成的(2 / 3)

作為員工,你是工作的直接執行者,你要時刻記住這是屬於你的責任,這是你每天必須要完成的責任。既然我們每個月都能拿到報酬,我們就應該認真地問問自己,自己的工作是否對得起這份報酬?而隻有這樣,時時鞭策自己,我們才能做好自己,比老板更投入地工作,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優秀員工。

責任麵前,你沒有拖延的借口

不管我們身處何地、身處何位,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身為一道彩虹,就應該閃亮一片天空;身為一名員工,就應該做好本職工作,因為你沒有任何拖延的借口。優秀員工需要找借口嗎?他們看到的隻是責任,隻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一份責任。

不要去找借口就意味著不會去拖延,很多時候,人們的失敗並不是因為他們多麼蠢笨,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懶惰、拖延,總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習慣一旦成為自然,產生了慣性的懈怠心理,總是會想“明日複明日”,但是明天又有新的任務要做,“今日事今日畢”才是我們必須堅守的至理名言。

1861年,美國開始了內戰,但是美國總統林肯卻為了尋找一名合適的指揮官而非常頭疼,林肯篩選指揮官有自己的標準,就是要100%地執行他的命令,不為拖延找借口。

格蘭特從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到林肯欽點的指揮官,他的仕途可謂是平步青雲,格蘭特在戰爭中總是被委以重任,而他也總能不負眾望,能夠快而有效地完成任務。

每一次,格蘭特將軍贏得戰爭勝利之後,就會有很多人問他取勝的秘籍。到了最後,格蘭特成為了美國的總統。有一次,他回到母校視察,一名西點軍校的學生就問格蘭特:“總統先生,請問您是被西點軍校什麼精神鼓舞著,促使您一直勇往直前?”

格蘭特淡淡地回答道:“不拖延,因為沒有任何借口。”

學生繼續問:“那如果您在戰爭中失敗了,您肯定要為您的失敗找一個借口,那時,您應該怎麼做?”

格蘭特笑笑:“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沒有任何借口。”

沒有借口就是不去解釋、不去找理由,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任務,就算力有不殆,隻要堅持,任務就會被完成。

戰爭中,這是鐵一般的紀律。戰爭隻有兩種結果:要麼取勝,要麼戰敗。總是為自己找借口的人,肯定是失敗的士兵;總是為自己開脫的人,一定會被敵人所消滅。成王敗寇,如果你失敗了,不管你找什麼樣的借口,也改變不了悲慘的結果,再完美的借口也無法掩蓋失敗的事實。

不要去等待奇跡,如果想要走向成功,現在就要啟程。對於職場中的每個人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如果我們總是把今天的工作推給明天、明天的工作推給後天,我們的內心就會被這種消極情緒所占領,就會認為,每天好好工作也是一天,不好好工作也是一天,為什麼不讓自己輕鬆一點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優秀員工每時每刻都在積極準備,他們知道,也許這一秒不努力,那麼,下一秒就有可能失去一個創造奇跡的機會。反觀拖延心理,不僅會讓你失去對工作的積極性,更會讓你與機會擦肩而過。人生不在於你擁有了什麼,而在於你在追求什麼,身體力行遠勝於高談闊論,與其滔滔不絕地去說,不如自己腳踏實地地去做。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更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這樣的人生才會變得精彩、才會變得有意義。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職場中需要我們少說話、多做事。借口是拖延的溫床,我們不要為自己找借口,“這件事可以緩一緩”、“這件事明天再做吧”……諸如此類的話,就是拖延的具體表現。如果你辦事拖延,就會浪費掉大把大把的寶貴時間,再多的借口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身體力行地去工作,這樣才會讓你的壓力轉化為動力,煥發激情,努力上進。

甲和乙是一家公司的兩名員工。周一開會的時候,例會已經過去了一半,甲才走了進來。領導正說得逸興遄飛,看見甲走了進來,於是就問他:“你怎麼又遲到了?”

甲不慌不忙地說:“路上堵車了,我等了半天,道路才暢通。”

甲的理由充分,領導也沒有辦法,隻得讓他進來。甲剛坐下,心裏就竊喜:“如果我說起晚了,領導肯定會非常生氣,幸好我機智,找了一個這麼好的理由。”

領導繼續開會,問乙:“你的銷售回款表怎麼還沒有交上來?”

乙本來想利用周末時間把銷售回款表做出來,但是沒想到女朋友拉著他逛街約會,就把這件事給忘了。現在,乙正在緊張忙碌著,希望能盡快把銷售回款表做完,但是做到現在還是沒有完成。

領導問完,乙條件反射地說:“就快做完了!”

領導非常生氣:“就快做完了是什麼意思?不是讓你周五下午做完嗎?我不是說了,周一例會我要用嗎!”

乙畏畏縮縮地說:“我也不是故意的……誰知道周末家裏斷網了……”

領導打斷了他:“我不想聽你的借口,上次是停電,這次是斷網,下次是不是就該斷糧了?”

公司有公司的規矩,誰也不能無視。如果工作沒有按時完成就要勇於承認,這樣就不會助長自己的拖延心理,下次才能按時完成工作,如果一旦為拖延找到借口,就會滋生僥幸心理,一次沒事就會認為第二次也肯定沒事,長此以往,你的惰性心理就會非常強烈,很難糾正過來了。

公司裏麵不僅有合作,還有競爭,如果你每次都是敷衍了事的話,今天差一點,明天就會差一大截,長此以往,你的工作就非常不稱職了。我們不能讓這種拖延的心理滋生,這樣的心理隻會讓我們浪費掉大量的寶貴時間,而且還會衍生出僥幸、惰性等消極心理。等到最後,你就會被公司的競爭大潮所吞沒,成為拖延的犧牲品。

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每天荒疏一點點,最後的結果將是一事無成。”今天輕鬆過去了,明天也會如此渾渾噩噩過去,如此下去,沒有盡頭,你不僅不會得到提高,反而會成為失敗的典型,貽笑大方。

“明天”是失敗者的座右銘。很多有能力的人就是因為信奉了這樣的座右銘,做出的僅僅是一些未竟的工作和半途而廢的計劃。從另外一種層麵來看,拖延更像是一種疾病,很多人都忍受著這種病痛的折磨,醫治這種病的最好辦法就是果斷行事,不拖泥帶水,這樣一來,病痛自然就會消除,而你的工作積極性就會迅速被調動起來。

心動不如行動,現在就是人生最好的起點,不要為拖延找借口,更不要因為工作上的不愉快而拖延,抓住機會,迎難而上,夢想才會變成現實。

拖延是消極怠工的開始,為拖延找借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公司的不負責任,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全力做好自己,及時認真地完成工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養成自律的好心態,才能在職場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熱忱,可以讓工作趨近於完美

美國著名勵誌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排在這些因素榜首的就是熱忱。”熱忱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呼喚,充滿了強大的動力與激情,它可以讓我們的吸引力充盈到我們全身上下。熱忱還是我們人性光輝的一個具體體現,它可以讓我們的精神特質發揮得更全麵、更透徹。

工作中更是要求我們如此,熱忱的工作態度是優秀員工的座右銘,正因為此,他們才會取得別人難以想象的成功,比如著名雕塑家羅丹先生,他的熱忱會感染我們,讓我們也同樣熱忱地對待工作。

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年輕時,曾在巴黎拜訪著名的雕塑家羅丹。當他走進羅丹的工作室時,看到裏麵有不少已完成的雕像,也有部分製作到一半的雕像,還有不少塑像的樣品,有胳膊、有手或者僅僅是一個手指節。

羅丹穿上粗布工作服,帶著茨威格在一個台架前停下,說:“這是我近日來的作品。”說完,他揭開苫布,茨威格看到一座女正身像。

羅丹仔細端詳著自己的作品,不久後便低聲地說:“肩膀上的線條太粗了,不好意思。”然後,他拿起刮刀輕輕刮著雕像上的黏土,以便使肌肉顯現一種更柔美的光澤。“這裏也不太好……”他又修改了一下。然後,他把台架轉過來,專注地繼續修正作品。

由於羅丹專注於工作,他的眼睛裏流露出喜悅和滿意的神情,沒過多久,他又緊鎖眉頭……正因為羅丹陶醉於其中,他的臉上才會顯現出各種情緒的變化。他捏好小塊的黏土,黏上,又刮開一些。就這樣,幾個小時過去了,其間他沒有對茨威格說過一句話。最後,羅丹舒緩地呼出一口氣,扔下刮刀,輕輕地將苫布蓋上了女正身像。他轉身要離開的時候,看到了茨威格。他好像突然記起了什麼:“哦,天呐!真對不起,先生,我竟然把你忘記了,可是你知道……”

茨威格當然知道,羅丹是太投入了,他忘記了一切,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

茨威格回憶起這段故事的時候,說:“我緊緊地握著他的手,為他的失禮而感激。我親眼看到了一個人全然忘記時間、地方而忘我地工作,再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感動的了。我終於知道,一切事業成功的奧秘就是在工作中傾注熱忱和專心。一個人一定要能夠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應該集中精力,把易於驅散的意誌貫注在這件事情中。”

這一次拜訪,讓茨威格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知道自己所缺少的正是羅丹對待工作的那種激情、專注和執著。

熱忱是一種工作態度,對於初涉職場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會認為能力是最重要的,但是這隻是在短期,等到時間一長,如果他們沒有熱忱的態度,就會逐漸對工作失去信心。熱忱是保持工作激情的最好藥劑,就算我們工作時間再長,也不會喪失掉對工作的熱忱。

熱忱的背麵是懈怠,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工作熱情隻能維持幾個月,等到幾個月之後,我們就會對不斷重複的工作失去耐心,進而就會產生懈怠心理,喪失掉對工作本應有的熱情。

威廉是一名著名的表演大師,在表演之前,他的弟子告訴他,他的鞋帶鬆了,威廉微笑地表示感謝,俯下身把鞋帶仔細係好,等到弟子轉身離開之後,威廉又把自己係好的鞋帶弄鬆。

旁邊有一個人看到了這件事的全過程,就問他:“大師,您的鞋帶不是係好了嗎?怎麼又把它弄鬆了呢?”

威廉回答說:“這次我要飾演的是一位旅行者,而這位旅行者因為長途跋涉,所以鞋帶就自然鬆開了。”

那人繼續問:“您為什麼不直接和弟子說呢?告訴他,您鞋帶鬆了不是因為疏忽,而是因為您要出演角色的關係。”

威廉說:“我弟子對我觀察非常仔細,發現我鞋帶鬆了,並且善意地提醒我,我一定要保護好他的這種熱情積極性,讓他知道保持這種熱情非常重要。想要給他解釋,不一定要現在說,下一次見麵再說也是可以的。”

無獨有偶,有一家理財雜誌社派了一名攝影師到一位理財專家的家中拍照。

攝影師非常忙碌,一會兒要打光,一會兒又要求理財專家調整姿勢,一會兒又要更換位置……這樣一來,使得理財專家非常厭煩,不由大聲說:“你到底會不會拍照啊?能不能快一點?你要知道,我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

專家說完,攝影師依舊我行我素,仍然在有條不紊地工作,直到暮色降臨之時,他才拍出最滿意的照片。而在這期間,理財專家表現得非常配合。

等到事後,有人問專家,為什麼他能如此容忍一名攝影師占用他的寶貴時間呢?

理財專家說:“我無法拒絕一位有熱情、精益求精的人,他對自己的工作質量要求很高。如果他不能拍出令他滿意的照片,他就會這樣一直堅持下去的。他對工作的執著感動了我,我又怎會忍心拒絕他呢?”

對員工而言,熱情就是生命,沒有無法完成的工作,隻有提不起熱情的員工。我們要明白,我們對工作熱情的維持最長不會超過3個月,就會產生厭煩心理,就會受不了這種機械性的重複。但是我們可以有熱情,可以不斷精益求精,我們對待工作不能應付,而是盡全力做到最好。

一個沒有熱情的人是不可能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他不懂得利用公司為他提供的好機會,更不可能取得好成績。如果想讓自己在工作的舞台上發光發熱,就要利用好你的熱情,這樣,你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績。

對工作充滿熱情,讓自己的熱情在工作中肆意燃燒,我們才能發現工作的樂趣與價值。想要讓工作趨於完美,就應該盡全力發掘自己和工作之間的契合點,這樣,我們才能把工作當成分內的事、當成樂趣,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向成功邁進。

要記住,我們是在為自己而工作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當這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所有的事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有人說,未來遙不可及,是很難觸碰到的,但是,我們要知道,隻要我們做好現在,美好的未來就會不期而至。

我們要知道,我們工作是為了自己,我們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為了為自己創造人生價值而工作。工作是對自己負責,因為我們才是工作的執行者。我們手上的工作並不是一份差事、一份隻需要應付就能完成的差事,而是需要我們認真做好自己,在單調的工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閃光點。

有一個年輕人,自認為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人,但是畢業之後,年輕人應聘數次碰壁。他常常以“千裏馬”自許,卻感歎“伯樂”難遇。經過一次次的傷心絕望,年輕人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決定以死明誌。於是,年輕人就來到了海邊,打算在這裏結束自己的生命。

正當年輕人準備投海自盡的時候,有一位老人從這裏經過,看到了年輕人,並且把他攔了下來,問道:“你這麼年輕,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啊?”

年輕人說:“我碌碌無為,空有一身技能,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心灰意冷之下就想到了自殺。”

老人並未說話,而是從沙灘上撿起了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就隨手扔到了地上。老人說:“年輕人,請你幫我把剛才扔到地上的沙子撿起來。”

年輕人一臉的愕然,隨即隻是笑了笑:“這不可能,地上這麼多沙子,我怎麼知道哪一粒是你剛才扔的。”

老人隻是笑笑,然後從懷裏拿出一顆珍珠來,珍珠晶瑩剔透,非常耀眼,和沙子一樣,老人也是把珍珠信手扔到了地上,對年輕人說:“年輕人,你能不能幫我把珍珠撿起來呢?”

年輕人欣然答應了:“這當然可以了。”

老人繼續說:“你現在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吧!如果你現在是一顆珍珠,你就不用苛求別人認可你;如果你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就需要你繼續變得強大,變成一顆珍珠才可以。”

我們要知道,我們隻有自己認可手上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展現出自己的最大能力。我們常常會想,工作這麼瑣碎、這麼繁重,我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當然,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賺錢、就是活著。當然,我們還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在工作中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人生是一條不斷奔跑的道路,我們隻有不斷奔跑,才不會落後於別人。

人生需要自我肯定,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行,是很難把手上的工作做好的。認真對待工作,努力做好自己,我們才能在職場的道路上看到光明的未來。公司企業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這些人是公司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不斷提升自己,讓工作在自己手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我們才能說,我們是在為自己而工作。

阿鵬剛進公司時是在廣告部。因為前任的遺留問題,公司其他業務部門都對這個職位的存在性頗有微詞。在剛一進來時,就感覺到劍拔弩張的氣氛,好像所有人都針對他似的。工作中,阿鵬做什麼也都很少有人配合和響應,他因此也曾一度情緒低落。

但是阿鵬很快從心態上調整了自己,意識到既然大家在同一間公司共事,那麼就是“一條船上的人”。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在外人看來,他和同事們都在一個大圈子裏,那麼就不能拿自己當外人。

於是他很快調整了溝通策略,既然別的部門不支持,說明自己的工作沒有讓其他部門受益。為了深入了解其他部門的利益點,他主動要求參加相關幾個部門的周例會,及時調整了廣告支持計劃,讓其他業務部門的同事都能感受到切實的利益。很快,大家對他的提案就不再無動於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