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本田還十分注重對市場質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為此,本田建立了一種與特約店之間的信息反饋係統。本田公司的銷售部負責質量信息的收集、證實和初步分析。研發中心負責對市場質量信息的調查分析,從而提出解決方案。對產品質量信息,銷售部和研究開發中心要定期召開市場質量改進會議,分析有關質量的所有信息,必要時進行實地調查。

為了完善特約銷售服務店的業務流程,本田還提出了巡回檢查的要求。本田的售後服務科每年都要對特約店維修服務部門進行詳細的評價,然後將每次的巡回檢查情況記錄在案,以作為評選優秀特約店的依據。

“隻有做強,才能做大”,這是本田公司的經營理念。因此,本田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任何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正如本田一樣,它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間鑄就的,它憑借的是本田宗一郎一直以來對於高規格產品質量堅持不懈的追求。本田是一個對工作要求極其嚴格的人,他容不得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工作態度。對於產品質量,他有著幾乎苛刻的要求。雖然很多人都因此大為不滿,但本田始終都是我行我素。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顧客都希望買到好質量的產品。企業不能確保產品質量,就等於是喪失了信譽。對於這樣的公司來說,倒閉隻是時間的問題。

由小做大,穩紮穩打

本田雖然脾氣暴躁,但在對待公司的發展上卻是一個格外謹小慎微的人。這大概是受到了日本民族精神浸染的結果。本田的工作作風向來都是:由小做大,穩紮穩打。

回顧一下本田幾十年來的發展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每次推出新的車型之前,都會采取定量生產的辦法。因為在本田看來,在沒有對任何一款的銷售情況有準確的了解之前,是不能大批生產的。否則一旦銷售情況不佳,就會導致產品的積壓,這對於公司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本田常常將這種策略稱為“生來即小”。

那麼,具體來說,什麼是“生來即小”呢?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隻有大才能強。但本田卻並不這麼看。他認為小不一定就不強大,所謂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說的便是“小”的威力。因此,每當要推出一款新車時,本田都會要求其銷售量必須占據同類車型銷量的前3名,而要想讓每款車都成為精品,就必須確保產品的技術和品質。這在本田看來是所有本田人都應該有的一種工作態度。

為此,本田公司曾安裝過一個被稱為UltimateFlex的新的生產係統,這個係統就充分體現了它的“生來即小”的理念。

在這之前,本田要想推出一款新車型,基本上要花很多錢,而且周期也很長。原因在於,當時的工廠隻是實現了一部分的生產能力。而且,組裝新車型所需要的焊接裝置和工具的安裝、新的零部件的加入、組裝線上工人的重新分配,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而且運作起來相當複雜。這在本田看來,實在是有些浪費時間。

因此,本田召集所有人員開會討論這個問題,結果便有了UltimateFlex係統的誕生。這個係統能夠簡化生產線的變更程序,它使得本田公司的生產效率要遠遠高於其他汽車製造商。這樣一來,本田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的產品,從而在市場上占據主動。

本田曾推出過一款名叫飛度的新車型,這款車的外形很像一端被斜削去的麵包,這個特別的設計,立即引起了廣大美國消費者的關注。就在本田決定將飛度推向美國市場時,很多日本經銷商也表示要經銷這款車。當時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為了抓緊時間,本田隨即又製訂了針對日本市場的開發計劃。在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本田公司將飛度麵市的時間整整提前了3個月。結果,飛度一上市就立刻成了當時市場上最走俏的車型。

為了避免裁員和過於超前市場,本田在進入新市場前通常要等待數年。可以說,本田在大規模投資建廠和開發新車型等方麵一直十分謹慎。

本田的經營理念就是,決不貿然行動。當初,本田汽車進入美國市場時,也同樣是謹小慎微,采取點滴滲透的方式。當時,本田汽車側重於生產輕型卡車。20世紀90年代,當美國的消費者排起長隊購買道奇麵包車和福特探險者時,本田並沒有像其他企業一樣一哄而上,而隻是站在一旁靜觀時局的發展。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本田確定生產大型汽車的時間到了,於是便開始迅速投入生產。

起初,本田在銷售大型汽車時,走了一些彎路。首先,它將低功率的小型奧德賽廂型車引入美國市場,然後它從五十鈴(Isuzu)收購了RodeoSUV,將其重新命名為本田Passport。

結果,美國的消費者卻對奧德賽狹窄的內部空間感到不滿意。與此同時,他們也發現笨拙的、毛病很多的Passport根本達不到本田車的標準。

針對這種情況,本田開始迅速行動起來,他重新設計了奧德賽,擴大了車型,增強了馬力,外觀上也更符合美國人的審美標準。

此外,本田還開發了其他一些車型,其中,Pilot車型是典型代表。這輛定價3萬美元的SUV結合了本田的精湛工藝、細節設計以及大眾化的風格。

本田的風格就是如此,它從不會讓事態的發展超出自己的控製能力,它永遠相信“由小做大”的威力。

創新、創新、再創新

本田十分注重培養員工們的創新精神,因此,公司的員工們大都喜歡在一些與汽車、摩托車和動力產品等核心業務關係不大的特殊設計項目上花費心思。

本田公司曾經用了16年的時間,投入了將近幾億美元的資金,研發了一個人形機器人,本田人給它取名為Asimo。這個機器人十分智能化,能攀登樓梯、和人握手。這在當時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但對於這個機器人的性能,他們還不是很滿意,他們還希望這個機器人的後代能幫助救火或處理危險品,等等。

他們的發明創造有很多,機器人隻是其中之一。他們還曾經研發出了一台商務機。他們當時的想法是要製造出一款質量和本田汽車相媲美的商務機。這款商務機要具有出眾的外形和卓越的節約燃料的效果。

像這樣的研發項目,在本田公司有很多。當然這也曾經引起過非議。很多人認為,一個製造汽車的公司竟然整天把精力放在跟汽車毫不相幹的東西上,實在是有些浪費,甚至還有人把這說成是不務正業。但本田卻不這樣看,他認為作為一個研發人員,他的工作就是要嚐試研發各種產品,就是要力爭創造出先進的技術。而這些發明創造恰恰可以充分調動員工們的積極性,能夠徹底激發出他們的創造欲望,這對於一個公司的發展創新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事實證明,“不務正業”的做法並沒有給本田的業績帶來絲毫的影響。本田在美國市場推出的5種新款車型,其中包括兩種輕型卡車和新款雅閣,一直都是本田的暢銷車型。巨大的營業利潤使得本田已經成了能夠和保時捷、寶馬公司並駕齊驅的頂級企業。它每年創造的利潤一直排在世界汽車企業的前列。

歐洲一位著名的管理學家曾經這樣說道:“本田的經驗證明,較晚進入一個行業的企業依然可以憑借製造工藝的獨創性、精明的管理,以及源源不絕的產品而立足世界。本田絲毫不遜色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

確實如此,本田正是由於有著這樣創新進取的精神,所以才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成為一個令全世界摩托車、汽車製造者都望而生畏的傳奇。本田本人既是一位卓越的技術專家,又是一位膽識過人的創業家和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同時還是一位實幹家和冒險家。他所信奉的經營哲學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那麼,本田信奉的創新都包括什麼呢?

1.技術創新

現代的科學技術在當時已經呈現出了一種綜合化的趨勢,“代替性技術”的發明已經開始慢慢走向末路,尤其對於汽車企業來說,想要在行業中立足,就必須製造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

對於這一點,本田一直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其實,本田的成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特點。他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取別人的優點,然後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具有自己獨特特點的產品。

1952年,本田到世界各地進行參觀考察,目的就是為了吸取別人的優點,回到公司後,他便組織一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各國先進的樣品進行詳細的研究。最終經過長達兩年的研究,他們終於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自己的產品。這讓本田十分高興,他當時就向全體員工宣布:“本田要吸納萬國之長,不步他人的後塵,要創世界第一技術水準。”在本田充滿熱情的鼓舞之下,公司的每一個人都熱血澎湃,他們個個都鉚足了勁,致力於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兩年之後,他們參加了世界摩托車TT大賽,雖然那次大賽沒有取得好成績,但卻給本田的研究團隊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的創造欲望更加強烈了。1959年,本田公司又一次參加了TT大賽,結果獲得了第6名的好成績。而在兩年之後,本田公司的產品質量已經大大地上了一個台階,在這種高質量的保證之下,他們在當年的TT比賽中一舉奪得了125CC級和250CC級競賽項目的第1名至第5名。這樣的勝利頓時讓其他企業對本田刮目相看,從此,本田公司名聲大噪,本田也因此被稱之為“當代著名技術專家”、“日本摩托車之父”。

本田在進入汽車行業以後,同樣一如既往地把精力放在創新之上。他總是對員工們說:“創新決定成敗。”在這樣的鼓舞下,本田創造出了一項又一項獨具個性的產品,從而揚名世界。

1.“FF方式”的前輪驅動方式的發明

“FF方式”的前輪驅動方式,現在已成為每一家汽車製造廠商的常識,但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它卻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第二,研發出了本田喜美廂型汽車。這種喜美廂型汽車在當時可謂是一個全新的創造,一經問世就立刻引起了豐田、日產、三菱等的高度關注。為了不被本田落得太遠,它們也開始競相模仿製造起來。如今,這種廂型汽車已經成為小型汽車的標準體型。第三,360CC輕型汽車AT車的發明。AT車就是自排汽車,本田公司製造的360CC輕型小汽車就是全自動的AT車。這項發明的成功使得本田公司登上了汽車業的最高峰。今天,這種輕量小型的AT車已經成為本田汽車的代名詞。第四,低公害的CVCC引擎的發明。作為降低有害廢氣排放的對策,當各個廠商都在研究開發利用觸媒淨化的引擎時,本田公司就率先開發出CVCC的低公害引擎,使得日美各家汽車生產廠商不得不向他購買專利權,模仿CVCC方式製造引擎。第五,N360輕型汽車的發明。這款N360輕型汽車是本田公司正式走入生產汽車的第一步。N360,是360CC、31馬力、前輪驅動方式,當時的市場價僅為31萬日元。上市之後,低廉的價格使得它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熱烈歡迎。後來,本田又推出了NSX型汽車,這也是一款令業界大吃一驚的產品。可以說,本田公司的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一直是業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使得人們一談到它,就會不自覺地想到“創新”兩個字。

2.經營創新

本田不僅重視技術創新,而且還十分重視經營創新。為此,他特地設立了一個營業研究所——本田營研。這個研究所專門負責研究獨特的行銷方式,亦即不采用一般汽車廠商的“業販方式”,而采用“直販方式”銷售產品。這種獨特的營銷方式可以說在當時的業界又是一個讓人大為驚歎的發明。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做法,為本田創造出了巨大的營業利潤。

本田公司參加國際競賽也是為了擴大銷售自己的產品,這也是本田“異想天開”的舉動。他曾對員工們說:“本田的理想是以全世界為目標,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這個宏大的目標而奮鬥。”本著這個目標,本田決定首先開發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將暢銷的車型作為主攻的有力武器大作廣告,開拓分銷渠道,亮出本田機車在國際TT競賽的名聲,並在那裏建起“美國本田”公司,結果本田很快就贏得了美國消費者的青睞。在美國市場獲得勝利之後,本田隨即又把目光放在了歐洲,於是他又以“世界的本田”品牌形象向歐洲市場進軍,結果,也同樣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

3.人才創新

本田極為注重招攬各方麵的優秀人才,這是本田公司始終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原因。他特別用心於發現、培養和使用年輕人才,甚至從年輕人身上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年輕人學習,即使這個年輕人比自己年輕得多。他風趣地說:“我隻有小學文化程度,我不用擔心向別人討教而有失體麵。”

本田在美國建廠時,就想盡辦法把當地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招進廠裏,然後把他們送到日本的本田廠進行培訓。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熟悉本田的生產標準和管理程序,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美國員工在生產技術上絲毫不輸給日本的員工。這種職業培訓是十分嚴格的,他規定,任何人上崗前要進行崗位訓練,隻有拿到合格證的人才能上崗工作。同時,他還設立了一個研究所,每年給研究生提供大筆經費,讓科研人員和設計人員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可以說,在本田的精心管理下,本田公司的工作氛圍和其他公司比起來更加活躍、更加自由,也更加具有凝聚力。這有力地促進了本田公司的發展。

4.觀念創新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一股世界性的減排風潮席卷而來。當時,美國率先頒布了限製汽車排放廢氣的法令,隨後,世界各國也開始相繼模仿。無疑,這對於世界上的汽車企業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就在其他企業的負責人都一籌莫展時,本田卻擺出一副輕鬆的樣子說:“這可是我們本田超越其他公司的最好時機,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此時的本田,僅僅是一個剛進入汽車行業的小公司,所以它和那些實力雄厚的企業比起來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但本田卻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退縮。為了能夠抓住這次反超對手的機會,本田當即就決定成立一個研究小組,專門負責研製省油減排的新型汽車,而研製這種汽車的關鍵就在於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對於當時所有汽車業的巨頭來說,都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巨大障礙,因為依據當時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研製出這種發動機。

但是本田麵對這個難題卻顯得十分興奮,他說:“汽車業的廠家今後能否生存下去,關鍵在於能否研製、開發出這種新型發動機,我們可要加油啊!”不久,本田就召開了一個針對研發這種發動機的動員大會。他對所有研製人員說:“隻有開發出低公害的汽車發動機,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才能取得與老牌汽車廠家並駕齊驅的機會。”

員工們就在本田的鼓勵下,開始投入到了緊張的研發工作中,本田也和他們一起奮戰在第一線。他與研究人員一起收集資料、查閱文獻,經過反複研製,最終在1972年10月,成功地開發出了符合《馬基斯法》規定值的低公害發動機——CVCC發動機,這就使得本田公司比當時的福特、豐田、日產搶先了一步,本田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由於CVCC發動機具有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公司在銷售方麵也就獲得了非常客觀的經濟效益。這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成功,使本田受益匪淺,他說:“這次的成功,不是企業間競爭的成功,而是一種神聖的社會責任感的成功。它使我為之驚歎,一種新的價值觀、有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聯係等一係列問題的新感覺和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新經營觀念已經完全形成。需要我們具備這種新的經營觀念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5.不斷創新

對於一個講究創新的行業來說,唯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然而,創新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唯有專心致誌和堅持不懈,才能最終克服一切障礙,獲得成功。

本田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修理汽車到生產摩托車,從生產摩托車到生產汽車,他一直在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本田曾這樣說道:“創業家必須主動確定未必可能實現的目標,並樂意遭受失敗。”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隻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對於本田來說,用這句話來描述他是再合適不過了。愛迪生說:“創造力依據的是99%的努力和1%的靈感。”對此,本田十分讚同。他認為他的成功來自於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這一連串的“失敗”乃是他不斷嚐試錯誤的探索性的試驗,這是成功的創新所必需的。他說:“我從自己的經驗中體會到,創造發明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走投無路、迫不得已時的智慧結晶。”可以說,這種經曆一次又一次失敗而絕不放棄的不屈不撓的態度,正是本田成就偉大事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