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組合經營的成功典範(1 / 3)

一個企業能否獲得良好的經營,並且運轉順利,跟公司管理層人員能否協調合作是分不開的。如果公司管理層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能夠保持默契的合作,那麼這家公司就比較有可能沿著良好的軌道發展,否則就會產生嚴重的管理問題而最終導致公司走下坡路。

本田和藤澤的合作

一個企業能否獲得良好的經營,並且運轉順利,跟公司管理層人員能否協調合作是分不開的。

如果公司管理層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能夠保持默契的合作,那麼這家公司就比較有可能沿著良好的軌道發展,否則就會產生嚴重的管理問題而最終導致公司走下坡路。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年,日本的富士鋼鐵公司和八幡鋼鐵公司合並為新日本鋼鐵公司後,就出現了“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互相衝突、爭權奪利的事情,結果導致公司走向了末路。當時身為社長的永野重雄和時任副社長的藤井丙午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永野認為藤井總是對自己的位子虎視眈眈,而藤井則認為永野是想把自己排擠出去,自己獨吞公司的財產。結果事情越鬧越大,終致無法調和的下場。

和這個公司不同的是,原東急公司副社長田中勇則是一個甘當綠葉的典型人物。田中當時的年齡比社長五島升年長幾歲,所以在管理經驗等方麵要優於五島,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排擠五島,相反卻給予了五島悉心的輔佐。而身為社長的五島也是對田中充滿信任,從不會對田中產生疑心。

一次,五島為了在海外購置土地,大舉借款,最後使得公司陷入了無法償還債款的境地。田中盛怒之下責問五島:“你是不是想把公司搞垮啊?”隨即就切斷了公司對海外的一切投資。為此,使得五島也大為惱火。可是盡管五島胸有怒火,卻還是接受了田中的建議。看得出來,田中之所以敢抵死相諫,是因為他相信五島決不會為此跟自己交惡,而五島之所以能接受田中的意見,則是因為他相信田中對頭把交椅沒有野心。

同樣,本田和藤澤也是這樣一對讓人稱讚的好搭檔。

本田最關心也最擅長的就是研發技術,對於公司的日常管理不擅長,也從不插手,將公司這些事務全都交給了藤澤去做。對於這位老搭檔,本田十分信任,而藤澤對於本田也同樣忠心耿耿。

公司所有人都知道本田是從不離開位於崎玉縣和光市的本田技術研究所的。這裏可以說是本田的第二個家,一年365天,如果沒有什麼極特殊的事情發生,本田大多都是在這裏度過的,所以這裏的工人經常會看到本田的身影。在研究所裏,本田一般都是穿著一身工作服,四處溜達。這裏摸一摸,那裏看一看,時不時地和工作人員展開討論,那種神情既認真又嚴肅。有時哈哈大笑,有時低頭不語,一張口就是技術、就是研發,似乎那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有人問他有關公司營業額的問題,他通常都會有一搭無一搭地說一句:“我不清楚,那都是藤澤的事,你可以問他去,就連公司的重要印章都在藤澤那裏。”人們大多稱呼本田為“技師本田”,卻不會稱他為“經營者本田”,道理很簡單,那是因為本田對於公司的營業數字、中長期規劃等類似的問題是全然不知的,或者隻是一知半解。他曾對人說過:“關於公司那些技術以外的事情,我聽了都頭疼,實在是無法把精力放在那上麵。現在有了藤澤,我就更不用擔心什麼了。”

的確,本田就是如此,對於自己的搭檔藤澤,本田從來都是坦誠相對、充滿信任的。這在其他公司是十分罕見的。

無疑,藤澤對於本田技研的作用不容忽視,他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多如牛毛,但本田對於他的能力卻十分有信心。所以一直以來,藤澤都扮演著為本田保駕護航的角色。對於這一點,本田也看得十分清楚,而本田之所以如此信任藤澤還因為本田知道藤澤對於他的位子是沒有絲毫覬覦之心的。這一點對於兩人通力合作至關重要。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田技研的成功便來源於這種組合經營的成功。對於二人的組合,忠心耿耿、盡職盡責的藤澤曾這樣說過:“我認為一號人物有一種莫名的女性化之處。如果手下太出風頭的話,就會擔心自己會被超越而失去地位。因此,一號人物對二號人物總抱有這樣的擔心:‘這家夥將來會對我構成威脅。’想想看,如果兩個搭檔如此懷疑的話,還有什麼協調合作之談呢?恐怕這隻會讓兩個人更加彼此懷疑甚至是仇視。我從沒有讓本田有這樣的疑慮。”

無疑,藤澤和本田這對琴瑟和鳴的老搭檔是最讓人羨慕的,也最讓人欽佩的。兩人之間這種默契也不是一天兩天培養出來的,早在藤澤剛剛加入本田技研時,他們就成了搭檔。那時,他們幾乎每天都待在一起,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他們經常針對公司發展的問題展開討論,看得出來,對於本田技研的發展,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期許。兩人曾有過這樣的約定:本田技研不是本田宗一郎一個人的,也不是藤澤一個人的,而是屬於本田技研每一個人的。因此,他們誰也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包括親屬安置到公司上班。

兩人處於監督自己的考慮,還把這份協定貼在公司的公報上,目的就是為了讓公司所有人監督他們。當時,本田的弟弟本田辯二郎是本田的常務董事。為了踐行自己的諾言,本田解除了弟弟的職務。事實上,本田辯二郎從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公司工作,可以說是公司的元老,但本田認為雖然如此,讓弟弟留在公司對於藤澤還是不好交代。

本田的個性是眾所周知的,但藤澤的個性也同樣極具特點。按照常理來講,個性極強的兩個人做搭檔是很難做到和諧相處、同心同德的,但本田和藤澤卻是一個例外。兩人從最初的合作直到1973年雙雙退位,從沒產生過任何大的矛盾。他們一個在研究所開展工作,一個在八重州的總部開展工作,默契的配合之下,使得公司不斷地發展壯大起來。業內人士將本田稱為“世界的本田”,這樣的讚譽背後是兩人多年精誠合作的結晶,他們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們之間的信任更是使得公司得以成為世界級大公司的堅實基礎。

互相敬重,取長補短

本田和藤澤在私底下是無話不談的兄弟,在工作上則是攜手合作的搭檔。兩人多年來聯手經營本田的故事已經成為日本乃至國際企業的神話。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也一樣。人的性格和稟性是千差萬別的,這就使得性格不同的人們在一起時必然會產生摩擦。

對於同樣個性十足的本田和藤澤,兩個人之間產生摩擦肯定是非常容易讓人理解的。但奇怪的是,兩人在多年的合作之中,不但沒有產生過摩擦,甚至猶如天作之合,順風順水。

對於這樣的神話,人們在感慨萬分的同時,也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成就了這樣一段令人稱奇的佳話?這跟兩人互相敬重、取長補短有關。

藤澤曾說:“我們兩個人之所以能夠合作得那麼愉快,是因為我們在年輕時都曾經玩世不恭,曆經磨難,對於社會上的人情冷暖,我們都深有洞察。當我們相遇在本田技研時,我們各自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台。我們非常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知道自己哪些事可以做到、哪些事做不到。我們彼此有著深刻的理解。”

本田是一個技術上的癡迷者,對於技術他充滿了興趣和熱情。而對於理財和銷售,他卻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藤澤雖然不懂技術,卻精於理財和銷售。鑒於兩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他們分工合作,互取長短。並在合作的過程中,彼此信任、彼此欣賞、彼此敬重,從而形成了一個令人稱奇的完美組合。

對於很多人來說,當事業剛剛起步時,兩個合作的人很容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但當事業有成之後,出於利益的考慮,曾經精誠合作的兩人就很容易彼此猜疑、矛盾暗生,最終分崩離析。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而且在世界很多公司都發生過。但在本田和藤澤之間,這種悲劇卻沒有發生,他們是這種悲劇的終結者,他們不但沒有分崩離析,而且愈加親密堅持到了最後。

當然,一對組合必然有一個人是主角,一個人是配角。對於本田和藤澤來說,無疑本田是主角,藤澤是配角,但兩人對於彼此的地位卻有著相同的認識。對於一個靠技術生存的汽車生產企業來說,先進的技術當然是最具競爭力的撒手鐧,沒有站得住腳的技術,便不會有公司的長久發展。對此,本田和藤澤兩人都有著深刻的意識。

鑒於此,主角就隻能是擅長技術的本田,而非藤澤。對此,藤澤也十分認同。正因為藤澤的理解,所以他們這種一主一副的關係才得以確立。

然而,另一個事實是,不管本田在研發技術上多麼有天賦,獲得了多少成就,倘若無法將產品推銷出去,也隻不過是一些隻屬於本田自己的發明和愛好而已。隻有打開銷售渠道,不斷拓展市場,才能把生產出來的汽車賣出去,才能讓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知道本田、了解本田,乃至最終接納本田。而這正是藤澤最擅長的地方。

對於藤澤在這方麵的才華,本田深信不疑。所以,本田會放心地把除技術研發之外的所有事務交由藤澤處理,這就為藤澤提供了發揮才華的平台。

但假設,藤澤的搭檔不是本田,而是另一個人的話,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呢?恐怕藤澤的才華不會被充分施展出來。而如果與本田合作的人不是藤澤的話,相信本田也不會有精力和時間全部進行技術的研發。這樣一來,世界上也就不會出現本田汽車生產帝國了。

本田總跟別人說:“經營上的事情,我從不過問。”其實他是在突出藤澤的地位。藤澤越重要,也就越能體現出本田的重要。

本田和藤澤的故事,對於所有合作的搭檔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模仿的榜樣。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眾多因素合力促成的結果。本田技研便是如此,沒有人會懷疑本田和藤澤的默契配合正是本田技研成功的重要因素。

初遇藤澤

藤澤於1910年11月出生於東京小石川。1928年,藤澤畢業於京華中學,隨後報考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也就是現在的築波大學,但是他落榜了。無學可上的藤澤便開始了四處打工的生活,後來他找到了一份抄寫員的工作,但對於這份工作藤澤並不感興趣。20歲那年,藤澤參加了當地的征兵,通過檢查後,他成了一名幹部候補生。藤澤本以為自己從此可以當一名真正的軍人了,可是因學曆不夠,他隻做到了伍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