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組合經營的成功典範(2 / 3)

這一時期的藤澤對生活充滿了迷茫和失望。服役期滿,退伍之後,他來到了東京一個機械行工作。就在這裏,藤澤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機械行的老板也和藤澤一樣是個退伍老兵,出身相同,兩人大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於是老板就把店鋪交給藤澤經營。這個委任對於藤澤來說便是鹹魚翻身的大好機會。

在經營店鋪的過程中,藤澤發現自己在這個方麵很有才能。漸漸地,他又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同時,他也在向往著無限的未來。他相信自己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

不久之後,藤澤就向老板提出了辭呈,離開了那家店鋪,開始了自謀生路。起初,他開了丸二製鋼所專營特種鋼,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漸漸地,藤澤有了些積蓄,隨後他又開了一家生產磨具的日本機工公司,主要是為中島飛機公司等企業生產零件。

而此時的本田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富商,他也在為中島飛機公司提供零件,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本田和藤澤的工廠都是中島飛機公司的下遊工廠。此時,對於本田的故事,藤澤時有耳聞。

藤澤曾經回憶道:“那是太平洋戰爭的後期,我聽到有關本田的一些傳聞,感覺他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人。那時也曾想過和他合作,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

戰後,藤澤在福島縣的二本鬆開設了一家木材加工廠。因生意需要,藤澤經常去東京出差。此時藤澤也想把工廠搬到東京,畢竟東京的地理位置很好,卻遲遲未下決心。

直到1949年的夏天,事情出現了轉機。一次,藤澤又去東京出差,路上他到一個常去的公共廁所方便,恰好遇到了一個熟人,此人的名字叫竹島弘,曾經是通產省的一名官員,後來去了中島飛機公司任職,兩人便攀談了起來。竹島弘對藤澤說:“本田想要來東京發展,正在尋找合作人,卻一直沒找到,你知不知道誰想在東京投資?”藤澤一聽,二話沒說就說了句:“我。”

藤澤接著說:“雖然我現在沒多少錢,但我可以籌到資金。融資的事不是問題。”聽藤澤這麼一說,竹島弘便把藤澤介紹給了本田。

很快,在竹島弘的撮合下,藤澤和本田見了麵,從此便開始了兩人長達30多年的合作。

3人是在竹島弘家見麵的。藤澤回憶道:“我當時是這麼說的,‘如果有朝一日我們分道揚鑣,我決不會讓你吃虧,所謂吃虧並不僅指金錢,我是指分手時拿走該得的東西。希望你滿足我這個要求。’本田聽我這麼說,說:‘嗯,可以。’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從那以後,藤澤就從一個老板變成了按月領薪水的員工。而當時,藤澤的妻子正在生病,藤澤甚至連給妻子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了。妻子問他:“當別人的工人,你受得了嗎?”藤澤對妻子說:“本田是一個很好的人,我想試試看,至於薪水,我就先熬一陣子。”

此時,本田43歲,藤澤39歲。多年之後,藤澤還開玩笑地說:“我和本田是臭味相投。”

藤澤的銷售天賦

汽車研發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同銷售工作比起來,銷售汽車並不簡單。這對於藤澤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考驗。而本田對於藤澤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不曾改變。

在當時日本的摩托車業界,本田技研還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遠遠排在東京發動機、富士重工、三菱重工等大型企業的後麵。當時,本田技研的生產量很小,D型二行程夢想號每個月隻能生產50輛左右,而C型二行程單體引擎也隻有區區150輛,可以說當時的本田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地方性小企業。對於本田來說,此時想在東京落戶僅僅隻是一個美好的想法。

所以,對於藤澤來說,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東京設立營業所,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行銷網絡。無疑,這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任務。多年之後,藤澤回憶起當時的境況,這樣說道:“那時全國共有300家左右的機車代理店,而本田技研隻占了其中的20家,即使這樣,那些代理店也是以銷售汽車為主,沒有人會把摩托車放在眼裏,所以當時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機車銷售網。”藤澤為此著實捏了把汗,倘若不能盡快建立起自己的銷售網絡,機車就無法銷售出去、資金無法回籠便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如果不盡快改善這種境況,恐怕公司將來就會淪落到倒閉的地步。

那一段時間對於藤澤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肩負著這個重任的藤澤吃不下、睡不著,腦子裏整天想的都是如何建立銷售網絡的事。

這樣的困難,本田也看在眼裏,他說:“汽車也好,其他東西也好,都是這樣。廠家隻要造出一輛來,以後就可以批量生產,不管是上千輛還是上萬輛都能輕而易舉地生產出來,但是銷售商品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而本田生產的二行程夢想號機車在當時可謂是技術最先進的產品,甚至代表著那時摩托車業的最高水平。可想而知,本田對於這款車抱有相當大的期望。然而,殘酷的現實卻讓本田焦急萬分,沒有銷售渠道,每月的銷售量還不到50輛。本田自己是一個對銷售一竅不通的人,因此這個重擔隻能由藤澤來扛。

藤澤對於當時的境況是相當清楚的,他決定立即采取措施。很快,他就在東京車站八重州口附近建立了一個本田技研營業所。這個營業所其實隻是一個僅有15平方米大的小租賃店。

精通資金管理的藤澤便和本田商量,將原來的資金從100萬日元增加到200萬日元,而藤澤自己決定投資25萬日元,相當於增資額的1/4。本田二話沒說就同意了,從此藤澤便加入了公司的經營決策層,主要工作就是主管公司的東京事務。

藤澤拓展銷售網絡便是從這個小小的營業廳開始的,他用店裏的零用資金購買了一些必備的辦公用品。為了給公司省錢,藤澤自己出錢安裝了一部電話。這讓本田十分感動,他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

經過幾個月的辛苦經營,銷售業績漸漸有了起色。緊接著在同年9月,藤澤就又開始行動了。他和本田商量後,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了位於東京北區上十條的一家縫紉機生產廠,這個工廠的麵積達450平方米。達成協議之後,藤澤開始馬不停蹄地裝配工廠,很快工廠便開始投入使用了。藤澤先把濱鬆生產的引擎運到這裏,然後安裝在此地工廠製造的二行程夢想號車身上。起初,工廠的月產量是50輛左右。

此時的藤澤和本田都信心十足,想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然而老天又跟他們開了個玩笑。

由於當時日本的路況十分糟糕,很多公路都沒有鋪好,在上麵騎摩托車很容易就會摔個人仰馬翻。如果遇到雨天,道路更是泥濘不堪,摩托車一步也走不了。特別是在經常降雪的地方,摩托車更是派不上用場。可想而知,摩托車的銷售前景簡直是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光芒。

基於這樣的現實條件,本田摩托車的銷售量隻有在3月份到10月份之間還稍微好點,其他月份則異常慘淡。當時代理店的訂貨單每個月僅有5輛到10輛。

然而,天性樂觀的藤澤卻堅信萬事開頭難,隻要扛過這一關,以後必會柳暗花明。當時的情況,讓藤澤和本田天天都在談論銷售的事。藤澤對本田說:“二行程車的馬力相對不足,總有一天會不受歡迎的,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造出四行程的引擎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打開銷路。”

然而,想法雖好,但實施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四行程引擎在當時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難關,很多公司都為此捏了把汗。對於本田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過,對於一個研究技術如癡如醉的本田來說,即使是再大的困難,他都會嚐試一下,結果他取得了成功。那是1951年,一天早上,藤澤正打算出門,結果本田敲開了他的家門。本田興奮地說:“你過來一下,我給你看樣東西。”兩人便開車來到了上十條的工廠。在工廠的正中央有一個一平方米大的小房間,裏邊放著一個製圖台。當時本田的得力幹將河島正站在製圖台前等著他們的到來。

本田把藤澤拉到圖紙前,指著圖紙興奮地說:“我們成功了,現在可以和別的公司好好比一比了!”緊接著,他就開始滔滔不絕起來。藤澤雖然聽不懂他到底在說什麼,但他卻感受到了本田十足的幹勁,並被這種幹勁深深地鼓舞了。

有了這種最先進水平的機車,藤澤更加堅定了信心,他開始組織銷售人員一起策劃方案、實施計劃,結果銷量大大增加,訂貨單從全國各地如雪片般飛來。這更點燃了藤澤和本田的幹勁。很快,濱鬆和上十條工廠的生產量就供不應求了。此時,藤澤又開始策劃一個更大的方案,他打算進一步擴大工廠的規模,本田自然是舉雙手同意。1952年3月,藤澤就在崎玉縣大和町白子買了一家生產機械的廢舊工廠。這家工廠占地3500平方米左右,從此,藤澤又成了這家工廠的主人。因為協議上規定是分期付款,要求藤澤必須在3年內付清剩餘款項。為了抓緊時間開工生產,藤澤和本田每天乘車去購買二手設備,請人把工廠漏水的地方修理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工廠就正式投入使用了。

後來夢想號E型機車成功生產,並且銷路很好。藤澤的野心也開始進一步膨脹。他對本田說:“現在沒有什麼更新的產品可以拿得出手了,我們得抓緊研製啊。”藤澤的想法是除了那種四行程的夢想號外,本田是否可以拿出些新玩意兒來,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銷路、占領市場,為公司贏得利潤。

藤澤首先想到的就是“吧嗒吧嗒”機動自行車。這是很久以前的產品,當時很多生產廠家都在生產。藤澤認為想要占領市場,就必須要獨辟蹊徑。

這種機動自行車有一個很顯著的缺點,那就是馬達的重量重、耗能量大,於是藤澤向本田建議:“能不能把重量減半?”本田聽後還很詼諧地打趣說:“這怎麼可能呢?”其實他心裏早已接受了藤澤的建議。說幹就幹,3個月後,本田告訴藤澤已經研製成功。藤澤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手舞足蹈,心中不禁暗自佩服本田在技術上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