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隻批評下屬多麼的不負責任,多麼的無能,對下屬一點幫助都沒有。主管一味地批評下屬,隻能積累下屬的負麵情緒,不能從根本上減少再次犯錯的幾率。

有的主管在下屬犯了錯誤時,總是嚴厲地責罵下屬:“你怎麼這麼笨,做什麼都不行?做什麼都犯錯?”但是誰沒有犯過錯誤呢,即使是主管也一定犯過錯誤。

如果下屬已經付出了100%的努力,但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或者因為工作經驗不足導致的失敗,主管就不應該揪住下屬的錯誤不放。主管總是盯著下屬的錯誤不放,久而久之下屬對工作必然喪失熱情,沒有創新,沒有活力。

有這麼一個故事:日本的一位表演大師,有一次在上場前,一位弟子提醒他:“您的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係好。等弟子走開後,大師又將鞋帶鬆開了,一個到後台采訪的記者看到這一幕,很不理解。大師回答:“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長途跋涉的旅者,通過鞋帶鬆開這個細節可以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很細心,而且熱心地告訴了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細心和熱心,至於為什麼不當場告訴他,我想教育的機會很多,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這位表演大師並沒有因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責怪他,反而對他的細心進行了嘉獎,可謂別具匠心。這個故事是不是給主管們以啟迪呢!與錯誤相比,大師更加看重弟子的熱情。

下屬在遭受主管的斥責之後,必然會垂頭喪氣,心灰意冷,自己的信心喪失殆盡,心中不由會想:這下我完了,主管看我不順眼,今後永無出頭之日了。如果他真的抱著這種想法,結局隻有兩種,要麼破罐破摔,自暴自棄;要麼與你反目成仇,與你對抗到底。這樣能夠給雙方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那樣的話,你今後的工作就難免要碰上尷尬的局麵。

當下屬犯了錯誤的時候,主管需要做的是幫助他分析和改正,使他在錯誤中獲得正確的認識。主管隻批評下屬多麼的笨,多麼的無能,對下屬一點幫助都沒有。主管一味地批評下屬,隻能積累下屬的負麵情緒,不能從根本上減少再次犯錯的幾率。

下屬犯了錯誤,主管當然應該批評他,這屬於管理中的“硬”手段。但主管除了發威,還要懂得適時適度地“軟”。主管批評下屬是為了促使他在短暫驚恐後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下屬已經承認錯誤,並且改正了錯誤,主管就應該用一兩句溫馨的話語來鼓勵下屬。主管必須深諳“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之道,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當下屬已經改正了錯誤,主管應該有一個寬容心胸。錯誤已經改正,就讓它過去。如果主管總是把下屬以前的錯誤緊抓著不放,必然失去下屬對你的信任,最後不得不離開團隊。更何況,很多有能力的下屬都是在一次次錯誤中成長起來的。主管如果能夠給下屬表現的機會,下屬也對主管懷有感謝之情,也會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主管的好下屬。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曾這樣說過:“我們允許下屬犯錯誤,如果那個人在幾次犯錯誤之後變得‘茁壯’了,那對公司是很有價值的。犯了錯誤就能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種氛圍使西門子的員工有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隻要是有創造性的活動,失誤了公司也不會怪罪。可見,錯誤並不是一件壞事,而那些能夠改正自己錯誤的下屬也應該得到主管的尊重。

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認為: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隻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的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尋找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所以,主管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如果下屬改正了錯誤,主管就要及時地表現出自己對他的信任,讓下屬能夠繼續愉快地工作,你以前之所以批評他是希望他能夠不斷地進步,相信他以後可以表現得更出色。

如果主管希望下屬在失誤的反思中得到智慧,主管就應該對犯錯誤的下屬有一個更積極的態度。在管理中,主管要學會寬容下屬的錯誤,在批評的同時不忘肯定下屬改正錯誤的態度。懂得如何顧全下屬工作熱情的主管不僅會使批評產生預期的效果,而且還能得到下屬的大力擁戴。每個下屬都是需要鼓勵的,有鼓勵才能產生動力。批評的同時給予適當的肯定,把握好了,你將會收獲更多。

總之,好主管在下屬犯錯的情況下,不會一味地責怪他,而是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鼓勵她改正錯誤。在下屬改正錯誤之後,主管變責怪為激勵,變懲罰為鼓舞,能以寬容和信任的態度對待他,讓下屬在接受懲罰時懷著感激之情,進而達到激勵的目的。相信每個犯錯誤的下屬都願意在這樣的主管下麵工作,也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把自己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