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經營模式突出一個“樂”字(3 / 3)

2 野外食物的調理

在野炊時,可參照以下原則為顧客設計野外菜單:

一是好吃,當顧客疲勞、食欲不振時,可增進其食欲。

二是營養,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對補充體力很有效。若長時間在野外生活應補充蛋白質。

三是不複雜,每個人均能輕易烹調的食品。

四是用烹調前不必特別處理的食品,不費時,調理方便又迅速。

五是能配合所提供的炊具來調理。

六是盡量不要有剩餘,以免造成浪費。

3 野炊中應注意的問題

(1) 忌食品不衛生、不新鮮尤其在氣溫偏高的季節,高溫有利於各種細菌的繁殖,使某些食物容易腐敗變質,人們吃了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鹵菜類食品最好當天購買。如前一天購買放在冰箱內,售出前也應加熱。購買食品時應注意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免誤食過期變質食物。不能將食品包裝得很馬虎,隨便找張廢報紙或從舊雜誌上撕幾頁紙下來用,這是極不衛生的。舊書報上都殘留有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質或其衍生物,當積存量達到0.5克以上時就會引起中毒。另外,舊書報上的細菌也相當多,極易汙染食物。因此,裝食品最好用消過毒的專用容器,也可用清潔幹淨的薄膜保鮮袋。

(2) 忌煙熏火烤食品野炊中,在篝火上烤魚片、肉餅、羊肉串,恐怕是讓人最躍躍欲試和垂涎欲滴的了。其實,吃煙熏火烤食品易使人發生癌症。大量研究表明,食物經過煙熏火烤以後,可以生成大量的多環芳烴。這種多環芳烴一部分來自熏烤時的煙氣,但主要是來自食物本身焦化的油脂中。煙熏火烤食品中還有一些亞硝胺化合物,而這些物質都有強烈的致癌作用。要預防消化道癌症的發生,最好不要吃煙熏火烤食物。若偶爾為之,可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3) 忌喝生水野外的水源,呈自然“野性”,切莫見溪水清徹透明而亂飲。一些風景點有泉水,遊人總好搶飲。但是,那麼多遊客,共用一把勺子或木桶,其中難免沒有消化道傳染病病人。因此,風景區的泉水,雖然看上去清碧透底,實質上很容易被病菌汙染,是萬萬喝不得的,否則易染上病毒性肝炎、腸炎等疾病。

(4) 忌采食野蘑菇秋季,風景區的山邊、草叢、樹林中常有野蘑菇生長。一些遊人見了往往情不自禁地去采摘,或燴菜,或燒湯,味道確實鮮美。然而,因誤食有毒蘑菇導致中毒者並非少見,若中毒嚴重,處理不及時還可導致死亡。一般而言,凡是五顏六色,含有乳白色汁較多的蘑菇多數有毒,千萬不可食用。遊人在沒有掌握識別有毒與無毒蘑菇之前切忌隨便采摘食用。一旦食後有中毒症狀出現,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冒汗等,須立即送醫院急救,不可延誤搶救時機。

當然,野炊時還應注意提醒顧客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最好提供消毒紙巾供擦手和消毒餐具用。野餐後提醒顧客不要亂扔瓜果皮殼、飲料瓶罐等,還要及時把野炊用火撲滅,以防發生事故。

(四) 娛樂項目之四——采摘水果

都市人平時吃的水果都是從超市或水果店裏買來的,是現成的,沒有感受過豐收時節去親手采摘勞動果實的感覺。且城裏賣的水果,大多是在七八成熟時就采摘了。營養成分還沒有充分積累,絕對沒有在樹上完全長熟的水果好吃。農家樂飯店不妨為顧客提供這樣一個機會,在飯店旁邊建個果園,種點四季常見水果,讓顧客去親手采摘,然後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個娛樂項目其實已在很多地方得到采納,並且收效很好。也可與附近的正規果園聯係,共同開發這一項目,達到雙贏的效果。

供遊客自助采摘水果的果園,在栽培技術措施上必須采用無公害栽培技術,盡量減少汙染,確保食用安全。一是盡量使用經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化學肥料。二是盡可能采用人工鋤草,不用化學除草劑。三是防治病蟲時盡量使用無公害的生物方法,不用化學農藥,尤其不可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四是在掛果時要及時套袋,套袋不僅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也可減少自然汙染,保證水果安全。五是遊客自助采摘時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以防方法不當損傷樹體,造成樹體衰弱,影響下年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