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尤其是在你感到沒有希望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再繼續挖,沒準井水就出來了。有時候,你距離成功就差那麼一兩鍬。成功隻會眷顧那些懂得堅持的人。也許我們會失敗很多次,但我們絕不能輕言放棄,什麼挫折都不能阻止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如果我們連自我都放棄了,又如何去尋求成功呢?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大的丘吉爾來演講。三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界人士翹首以盼。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的成功秘訣。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後,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說完就走下講台。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唯有經得起風雨及種種考驗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此,如果不到最後關頭就絕不能放棄,要永遠相信:成功者不放棄,放棄者不成功。
依米小花是生長在非洲戈壁灘上的一種頑強的花。它的花呈四瓣,隻有一條根蜿蜒盤曲插入地底深處,它通常要花費五年的時間完成根莖穿插工作,第六年吐綠綻翠,花期卻僅有兩天,之後隨母本香消玉殞。這使我們感悟到生命的真諦在於奮力追求的過程,隻要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永不言棄、勇往直前、全力以赴,那人生就會很精彩。
漫漫人生路,花開花落是人生道路上的風景,我們既要展開雙臂迎接萬紫千紅,也要勇於拚搏,不言放棄,做成功之人。不要因為我們曾經跌倒過,就再也不願意站起來;不要因為前麵是一路風雨,就猶豫徘徊、畏縮不前;不要因為往日的輝煌而忘乎所以,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勇於拚搏,不言放棄,做當代的成功者。那時,迎接我們的將是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
第七節 “枯井”效應的啟發
有一天,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要救出驢子,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仍在井裏哀號著。最後,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已經老了,不值得大費周折地把它救出來。但無管如何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來的,於是農夫就找鄰居幫忙,一起將井裏的驢子埋了,以免除驢子的痛苦。大夥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井裏。
當這頭驢子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它就安靜下來了。大家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情形令他們大吃一驚,當鏟進的泥土落到驢子的背部時,它就將泥土抖落一旁,然後站到泥土堆上麵。就這樣,驢子一步一步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的驚訝中快步跑開了。
人生是一個不斷行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淡定地站到上麵去。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挫折或者困難都隻是滄海一粟,遇見了我們就要勇於麵對,而不是逃避或者怯懦。就如井中的驢子一樣,換個角度看,泥沙隻不過是一塊塊的墊腳石,隻要我們能夠從容且堅定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後站上去,那麼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們也能安然地脫困,從絕境中走出。這就是“枯井效應”的啟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青少年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了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帶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他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從絕境中走出,能夠拯救自己的恰恰就隻有自己,要學會在遇到絕境時依靠自己,要自己尋找希望,就像落在枯井裏的驢子一樣。人生角鬥的況味在於依靠自我證明自我,因為自己是走出絕境的唯一指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