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成功從挫折中走出來(1)(1 / 3)

第一節 厄運是奇跡的沃土

世間萬物是變幻的,而且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某著名的企業家說:“市場永遠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在變。”如果人能夠預測結果或者未來,那人生就失去了意義。隻有經曆多變的人生,才能最終化繭成蝶。不管遭遇困苦還是災難,隻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向前邁進,那麼成功便指日可待。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成功,成功似乎經常遙不可及。小鷹的翅膀在剛剛成長時,鷹媽媽便會將它帶到懸崖邊,硬生生地折斷他們稚嫩的翅膀並將它們推下懸崖,讓它們在死亡的威脅下張開翅膀努力飛翔。隻有在逆境中敢於張開翅膀,忍住疼痛努力飛翔,小鷹才會成長為可以翱翔藍天的雄鷹。鷹媽媽不心疼孩子嗎?做母親的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為了讓小鷹能夠飛上天空,鷹媽媽必須先教會小鷹們麵對挫折,將厄運轉化為奇跡的沃土。

球王貝利喜得貴子,前來采訪的記者祝賀他說:“你的兒子長得多壯實,將來一定會成為像你一樣的體育明星。”貝利聽完記者的話不假思索地回答:“獅子要是不餓的話,是不會去捕獵的。我兒子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球星,因為他現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時候是很貧窮的。”

正是少時貧困潦倒的家境,造就了球王貝利。他追逐夢想,努力奮鬥,為獲取成功在逆境中艱難前行。貝利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挫敗和一個個逆境中,逐漸變得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從中獲取了一次次勝利和成功。

他之所以那麼回答記者,是因為他的兒子先天有父親所留的巨資家產,在溫室順境中快樂地成長,要像父親一樣成就事業的確夠難。

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不管想要取得怎樣的成功,都要經曆挫折和苦難的考驗。懦弱的人覺得挫折就是萬丈深淵,深不見底,毫無希望可言;而對於強者而言,挫折卻能增強他們的信心、鍛煉他們的意誌。經常聽到有人會說“奇跡是在厄運中出現的”“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就要懂得經曆磨難的重要性。成功與失敗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麵對逆境的時候一定要抱著一種積極的心態,把逆境當作成功的機遇,從中汲取經驗,這樣才能從逆境中走向成功。

亨利·威爾遜是美國副總統,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裏。當他還在童年時,就已體會到了貧窮的滋味。因為家境貧寒,所以他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亨利·威爾遜在10歲時就離開了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僅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終,在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亨利·威爾遜得到了1頭牛和6隻綿羊作為報酬,他把它們換成了84美元。從出生一直到21歲那年為止,他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1美元,每1美分都是精心計算著用的。他完全清楚拖著疲憊的腳步在漫無盡頭的盤山路上行走是什麼樣的感覺。

亨利·威爾遜在過完21歲生日的第一個月,就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人跡罕至的大森林裏,去采伐那裏的大圓木。那一個月裏,他每天都是在天際的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工作到星星探出頭來為止。一個月後,他獲得了6美元的報酬,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天文數字。每1美元在他眼裏都跟晚上那又大又圓、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就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下定決心,決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懂得閑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從指縫間流走。

亨利·威爾遜在21歲之前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好書。對一個農場裏的孩子來說,這是多麼艱巨的任務。他在離開農場之後,徒步到100英裏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學習皮匠。他風塵仆仆地經過了波士頓,在那裏他看到了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曆史名勝。整個旅行隻花費了他1美元6美分。然而,一年之後,他已經在內蒂克的一個辯論俱樂部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了。後來,威爾遜在馬薩諸塞州的議會發表了著名的反對奴隸製度的演說。12年之後,他與著名的查爾斯·薩姆納平起平坐,進入了國會。

對於威爾遜來說,生活的困苦和艱辛並沒有阻擋他去控製命運,他把每一個逆境都當作是成功的階梯,一步步地邁向成功。

生活中,有些人會埋怨上天不公,讓他降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有些人正遭遇著不幸,從巨大的悲痛中怨天尤人;還有些人正因為失意而在悲傷中苦苦地掙紮。也許,這數不清的磨難,會讓你悟出人生的真諦,使你成為一個大智的人。逆境本身並不是一種災難,隻要我們不屈從於逆境,它就會成為我們向上攀登的階梯。

明末清初,京劇界有三位名演員命運十分不幸,一個是跛子,一個是瞎子,一個是啞巴。然而,他們堅韌不拔、勤學苦練,在藝術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當時譽滿南北的名伶,被稱為梨園“三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