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聾啞女海倫·凱勒一出生就患有許多殘疾,曾瀕臨死亡和絕望的她,在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後,頑強地活了下來,並學會了幾國語言,成為世界著名的女作家。
正確對待逆境與痛苦,是成功人生的美麗映襯。當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逆境當作邁向成功的階梯,懦弱者或許因為一次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所以巴爾紮克說“不幸,是天才的進身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人的一生,不幸和幸福是等量的,上帝的秤永遠都是公平的。
宋代大文豪蘇軾的詞大都體現了一種豪放的熱情,但並不是每個人都了解他的不幸遭遇。他一生官場不順,多次被貶、下獄,終日裏顛沛流離;晚年被流放到荒涼的海南島,過著苦行僧的生活。或許,正是生活的磨難將他的詩句錘煉得爐火純青。如果他終日置身於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又怎能吟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激昂豪邁、響徹山河的千古名句?如果他終日置身於達觀顯貴、府第官場之中,又怎能超然於“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呢?感謝歲月的風霜造就出這樣一位才華蓋世、後人敬仰的偉大詩人。
法國大作家大仲馬曾在名作《黑鬱金香》中寫道:“最值得驕傲的樹苗是從平常的樹枝上嫁接出來的,巨大芬芳的玫瑰是從素淡的四瓣薔薇上開始的。”是的,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裏,隻要有一粒頑強而堅韌的種子,它就必將發芽、開花。
第二節 淡定麵對成功的曲折
現代社會是一個崇尚成功的社會。人們都重視成功,追求成功,並理所當然地把成功定為人生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目標。有人撈到了一官半職,便舉杯慶賀,誌得意滿;有人在某種機遇中獲得巨額財富,便財大氣粗、不可一世;有人在跟對手的一次爭鋒中取得勝利,便為自己的成功洋洋自得;有人在和別人交往時,占了點便宜,便為自己的聰明叫好。但是,上麵所說的所謂的成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隻有經曆逆境、厄運的成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童第周於1902年5月出生在浙江省鄞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小時候他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讀中學時,由於基礎差,他學習非常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勸他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常常是別人休息了他還在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分。
1930年,童第周在親友們的資助下,來到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求學。當時,外國的學生覺得中國人簡直就是“弱國的國民”。和他同住的一個洋學生,公開說:“中國人太笨。”童第周聽到這些再也壓抑不住滿腔的怒火,對那個洋人說:“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
童第周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國人不是笨人,我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他在歐洲著名生物學家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經常要做卵細胞膜的剝除手術。有一次做實驗,教授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高的手術,青蛙卵隻有小米粒大小,外麵緊緊地包著三層像蛋白一樣的軟膜,手術隻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許多人都失敗了,他們一剝開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給撕破了,隻有童第周一人不聲不響地完成了這項實驗任務。
布朗歇爾教授知道後,特地安排了一次觀察實驗,把學生們都找來看。實驗開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顯微鏡前,熟練地操作著。人們看到,他就像鍾表工人那樣細心,像繡花姑娘那樣靈巧,像高明的外科醫生那樣一絲不苟。在顯微鏡下,他先用一根鋼針在卵上刺了一個小洞,於是脹得圓滾滾的青蛙卵馬上就鬆弛下來,變成扁圓形的,再用鋼鑷往兩邊輕輕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從卵上順利地脫落下來了。他幹得又快又利落。
同學們湧上來祝賀他:“成功了!成功了!”布朗歇爾教授更是激動萬分,這個項目他研究了很久,一直沒有搞成。他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稱讚說:“童第周真行!中國人真行!”童第周剝除青蛙卵膜手術的成功,一下子震動了歐洲的生物界。
4年之後,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比利時的學術委員會決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學位。在榮獲學位的大會上,童第周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有人說中國人笨,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絕不比別人笨。”在場的教授紛紛點頭,有的還伸出大拇指。那位曾經和童第周打賭的學生卻一篇論文也沒有,更談不上拿博士學位了。
成功的路上,有很多波折,也許有些我們能輕易地解決,但有些我們卻很難克服,這個時候一定要耐心等待,少一些抱怨。因為抱怨隻會浪費時間,對你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同時我們不能放棄成長,不要被困難打昏頭,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讓心保持在平靜的狀態,淡定從容地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