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能夠麵對人生挑戰,不斷在逆境中求勝的人。對於一個有誌之人,逆境、困難、艱苦,都是成才征途上的荊棘,但這也正是接受磨煉的好機會。在逆境中成才的事例也是不勝枚舉,他們之所以能夠在逆境中成才,就是因為他們充分發揮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擁有堅強、勇敢的優秀品質。而那些承認人生失利而畫地為牢的人乃是真正的失敗者。
真正成功人的定義就是具有勤於學習的能力,受人尊重,享受充分的自由,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追求更加卓越的成功目標和擁有淡定心態的人。
第三節 成功源於勤奮而非運氣
生活中,有些人能輕鬆地獲得成功,但是有些人費盡周折卻隻能取得一點點的成績,於是出現了許多怨天尤人的人。其實成功不會眷顧某一個人,成功的機會是均等的,隻是有些人抓不住機會,沒有勇氣去接觸成功,所以自然無法取得成功。而那些成功的人,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即使遭遇挫折,他們也能在絕境中創造希望。成功厚愛那些敢於麵對的人、淡定從容的人,他們在苦難麵前,依然無懼地選擇繼續向前。
一個年輕的畫家,不管他多麼努力,他畫出來的畫總是沒有人買。他看到大畫家阿道夫·門采爾的畫很受歡迎,便登門求教。他見到門采爾後,問:“我往往會用一天不到的時間畫好一幅畫,但是要把它賣出去卻要等上一年的時間,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門采爾沉思了一下,對他說:“請倒過來試試。”年輕人不解地問:“倒過來?”門采爾說:“對。倒過來。要是你花上一年的工夫去畫,那麼,隻要一天的工夫就能賣掉它。”年輕人驚訝地叫出聲來:“一年才畫一幅,這有多慢啊。”門采爾嚴肅地說:“對。創作是艱巨的勞動,沒有捷徑可走的,試試吧,年輕人。”
年輕畫家接受了門采爾的忠告,回去以後,開始練基本功,深入搜集資料,周密構思,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畫了一幅畫。果然,不到一天,它就被賣掉了。
人們的每一次成功,都是背後無數次血汗的付出和勤學苦練的結果,急於求成隻會導致一事無成。遵循成功的規律,自然就會成功。不幸的遭遇纏上了自己,很多時候根源其實就在於自己。因此,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不管前麵的路程有多麼遙遠和艱辛,都不要忘了多問自己是否勤奮、節儉、有毅力,因為成功源於勤奮而非運氣。
許多出身卑賤的人和家境貧寒的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執著追求,終於功成名就,成為出人頭地的風雲人物。這種極富教育意義的例子在曆史與現實中比比皆是。
西爾威斯特史泰龍於1946年7月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的貧民區。小時候,他就表現出了與別人不同的叛逆和獨立,在相同年齡的孩子們中間,他是少有的思想獨立、桀驁不馴的人。小時父母離異,他成了孤兒,後被人收養。上學後,他並不愛學習,喜歡惹是生非,成為“問題學生”,直到他對電影和文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才感到學習其樂無窮。
史泰龍長大後到邁阿密大學學習戲劇表演,並嚐試寫劇本和小說。學業完成後,他回到紐約開始從事各種工作,盡管生活很困難,但他從沒有放棄從影的夢想。自1971年起,他開始在不少影片中出演配角,但都沒有引起過人們的注意。史泰龍不想就這樣放棄,在對自己的處境和特點作了認真的研究後,他知道唯有自己編劇並主演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1976年,史泰龍根據生活的現實寫出了劇本《洛奇》,劇本寫出來後他找了很多人,別人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他,終於,有一家公司的製片人同意讓他主演影片。這部僅用了兩個月時間的低成本影片一經上映就引起了空前的轟動,創造了奇跡般的票房。史泰龍在這部影片中飾演的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不甘失敗、為自己的尊嚴勇鬥強者、雖敗猶榮的形象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和認同。史泰龍也因為這部電影而一炮走紅。此後他又接著自編自演自導了《洛奇》第二集、第三集,講述了一個普通平凡的美國人經過自身奮鬥而成功的故事。而他自己的經曆也向世人證明了成功隻有靠自己去創造。
此後,他又自編自演了《第一滴血》,講述了一個從越南戰役歸來的英雄回到祖國後受到現代社會的嘲笑和排擠,甚至無故被打,而不得不進行反抗的驚險故事。這部影片再次轟動美國,成為當年十大巨片。史泰龍名利雙收,並以洛奇和蘭博兩個角色而奠定了他銀幕鐵漢英雄的形象。他的影片於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上映,同樣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