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成功從挫折中走出來(3)(1 / 2)

實際上,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缺乏身臨逆境的心理準備。如何應對逆境呢?首先要做到心地坦然,處變不驚,最關鍵的就是要沉著地等待時機,從逆境中獲取前進的動力,學會在逆境中堅持。不管什麼樣的境遇,都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因為積極的心態容易使人成功。擁有積極心態的人在麵對挫折的時候,能夠將這種心態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被譽為“天空立法者”的德國傑出天文學家開普勒,同樣是把逆境當成動力,發憤努力,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開普勒是哥白尼日心說的忠實信徒,他沉湎於天文學方麵的研究之中,並且寫出一本題為《宇宙的奧秘》的書,但在那個宗教迷信盛行的年代,他的言論和主張遭到了天主教的辱罵、威嚇和迫害,幾乎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而且丹麥天文學家策穀·布拉赫去世了,這對處於逆境的開普勒來說,不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是沉重的打擊。遭受著貧困、饑餓、疾病等的折磨的開普勒,還受到宗教裁判所的攻擊,他的著作被視為“異端邪說”,列為禁書,予以銷毀,甚至他們還威脅要處死這個異教徒。

身陷逆境的開普勒並沒有因貧困、疾病、教會的迫害以及其他的不幸而倒下,他把逆境當成一種動力,在科學事業的天地裏勇敢地拚搏,終於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為後人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無論是在事業還是家庭遭遇逆境的時候,我們都要堅強起來。要知道,順境並非沒有恐懼與煩惱,逆境也並不是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誠然,順境的好處是人們所希望的,但是身處逆境時,一定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淡定地堅持到底,抓住機會,走出逆境。

第七節 苦難是新生的開始

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動物進行了考察,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生活在河東岸的羚羊與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僅繁殖能力強,而且奔跑的能力也強。這位動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做了一項試驗:從河的兩岸各捉10隻羚羊,彼此交換。一年後,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僅剩下3隻,其餘的都成了狼的囊中物。

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群狼,處在逆境中。它們為了活命,必須同狼進行“競爭”,因此它們越活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則恰恰相反,它們缺少天敵,沒有生存能力,所以越活越弱小。

可見,身處逆境,如果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存,也就沒有發展。其實人生到處都存在著競爭,如球場、賽場、官場、戰場、考場等等。有競爭才有壓力和動力。競爭能讓人奮起直追,不斷超越自我,成就輝煌的人生。競爭並不是苦難的根源,競爭是一種絕地重生的希望。隻有敢於雕琢自己的人才會有勇氣迎接命運的挑戰,成為時代的寵兒,造就自己魅力的人生。

兩塊石頭朝夕相對地在一起。一天,其中的一塊石頭對另一塊石頭說:“去經一經路途的艱險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夠搏一搏,才不枉來此世一遭。”

“不,何苦呢?”另一塊石頭嗤之以鼻,“安坐高處一覽眾山小,周圍花團錦簇,誰會那麼愚蠢地在享樂和磨難之間選擇後者?再說,那路途的艱險會讓我粉身碎骨的。”

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湧而下曆盡了風雨和大自然的磨難,它依然執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另一塊石頭譏諷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著安逸和幸福,享受著周圍花草簇擁的暢意抒懷。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曆盡塵世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跡,被千萬人讚美稱頌。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那樣的成功和高貴,可是一想到要經曆那麼多坎坷和磨難,甚至傷痕累累,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它便退縮了。

一天,人們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藝,準備修建一座精美別致、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造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他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粉了身,碎了骨,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房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說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有著如此深奧的道理,那麼紛繁複雜的人類社會就更能證明這一句名言的正確性。苦難縱然使人痛苦,但也催人奮進。我們應該淡定地麵對苦難,從容地擦去淚水,之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成就輝煌的人生。

“誌當存高遠”這是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誌向遠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和自身的弱點。人生有了誌向,就會有一股無論順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動力。

明朝宰相張居正從小聰明過人,13歲參加鄉試的試卷令考官拍案叫絕,時任湖廣巡撫的顧玉麟卻建議讓張居正落第。他解釋說:“居正年少好學,吾觀其文才誌向,是個將相之才,如過早讓他發達,易叫他自滿,斷送了他的上進心。如果讓他落第,雖則遲了3年,但能夠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發憤圖強。”這位巡撫的遠見的確令人折服。後來張居正果然成為中興明朝的傑出政治家,他在險惡的環境中堅持革新政治,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韌精神。這不能不說與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關。